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1999|回复: 3

索靖出师颂之宣和帖研究初稿之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8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索靖出师颂之宣和帖研究初稿之二

沙子古浪

王世贞对出师颂书法的论说,成了如今判定隋人书出师颂为“绍兴本”的唯一依据,不二法门,以致言必称“王世贞说”。王世贞只是说了先前在文寿承处曾看到的出师颂与其弟王敬美后来所购得的出师颂不一样,前者“第黯黮不甚可别”,后者则“大小行模相仿佛,而结法特加遒密古雅,墨气如新”。王敬美购得的出师颂遂被认为入过绍兴内府,理由是上有米芾长子米友仁的审定。王世贞自己也说章草法出师颂在宋时有两本,据此就很当然地有了宣和本与“绍兴本”之说。可是,宣和本既有宣和记识又有《宣和书谱》为凭,“绍兴本”有绍兴记识还是有绍兴书谱为凭?且不议按王文治观点,米友仁审定日期的绍兴九年与《兰亭续帖》之隋人书出师颂“刻于越州”提前了将近五十年,此论是否可靠的问题。

王世贞称章草法出师颂在宋时有两本,他指的到底是哪两本?

就事论事说来,王世贞所指的一本是天府本即宣和本,另一本是萧子云出师颂。这是一定要分清的,不然就会误读王世贞关于出师颂“在宋时有两本”的论说。王世贞在说了天府本后接着说“人间则盛推萧子云”,表明他也是盛推萧子云出师颂的,这与他最后的“子云奇迹遂以永绝,令人慨叹”之语才对得上号。简言之,王世贞眼中的宋时两本,一为索靖,二为萧子云。而王敬美购得的一卷,既不是索
靖的,又不是萧子云的,而是标明了隋人书的,当在王世贞“两本”之题外,就像他所说:“今年秋,家弟敬美购得一卷”。不过王世贞无论是对萧子云的还是对隋人书的,认为两者都是临自于索靖的字体,其言云:“余窃谓二迹皆自幼安临出”。因此他对王敬美的一卷被鉴为“隋贤书”视为“暗中摸索。”但这一卷原来就标注“隋人书”这一点,王世贞却未有说辞。纵观王世贞对出师颂之论说,并没有提出“绍兴本”的概念,是今人误读了王世贞“两本”的概念。所以本文在初稿之一中认为这是拿王世贞说事却又让王世贞不能自圆其说。

然而,王世贞对出师颂书法另有一说,以及多说。但学界对此却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甚至于讳莫如深,成为隐讳之笔。王世贞对出师颂书法的另一说,便是他在文艺学论著《艺苑巵言》中关于萧子云出师颂为宋徽宗“秘殿不收”的这一段话。

文渊阁收录的王世贞评论专著《艺苑巵言》,是世所公认的一部重要的文艺学论著。其在十一卷中写道:“索靖出师颂,亦有宣和记识,考书谱良合。然宋时诸公极艳称萧子云出师颂,而秘殿不收,盖是唐人临得萧子云颂,因见阁帖内靖数行相类,遂鉴定以为靖出师颂耳。”

在这里,王世贞仍然是赞赏萧子云出师颂的。“考书谱良合”,表明王世贞是在将索靖出师颂实物与《宣和书谱》两相对照后才这样说的,因而得出了“考书谱良合”的结论。这样,王世贞藏有宣和本出师帖,或至少是接触过宣和本出师帖,已毫无疑问,否则不会说“考书谱良合”。只有在他拥有或至少接触过宣和本出师帖的情况下,才能如是说。

王世贞关于出师颂这一说,无疑爆出了一大秘密:被宋时诸公极艳称的萧子云出师颂是进过秘府的,却遭到了否认,未被秘府收下。为什么不收?王世贞说:盖是唐人临写的萧子云出师颂与索靖字体相类,就被视为索靖出师颂了。这当然没骗得了御府而未被收录于《宣和书谱》。此话恰恰出自于曾独推萧子云的王世贞之口,就很有点意思了。

这里有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王世贞所言有宣和记识的索靖出师颂,究为何物?首先,可以排除的是索靖出师颂真迹,因为“自永嘉南渡,靖真迹已鲜,梁武湘东鸠集之繁,贞观开元购求之笃,何于兹时寥寥也。”此言同出《艺苑巵言》,意指从梁武帝萧衍到唐太宗李世民,购求索靖真迹之心甚笃,即便购求之笃,结果也只寥寥。因此,王世贞所说的只能是宣和御府官刻的出师帖。其次,王世贞所说的同样不是“绍兴本”,因为“绍兴本”不可能出现宣和记识。假如“绍兴本”出现宣和记识,那么“绍兴本”就既入过宣和御府又入过绍兴御府,这样的话,两者就将是同一手卷、同一风貌,可事实上两者风貌截然不同。而《宣和书谱》收录萧子云三件书法却没有收录萧子云出师颂的问题,亦迎刃而解了。

这里还有两个问题同样需要解析:其一,“宋时诸公”是哪些人?其二,将萧子云出师颂拒之于秘府门外,谁有这个胆识这样做?   

第一个问题容易解答,解答者正是王世贞自己。《艺苑巵言》谓宋时诸公即为“米元章”(米芾)、“薛绍彭”和“黄长睿”等大学士。薛绍彭,北宋书法家,官至秘阁修撰。时以翰墨名世,善品评鉴赏。与米芾为友,每以鉴定相尚,得失评较。黄长睿,北宋书画家,徽宗时累迁秘书郎,纵观册府藏书,至忘寝食。性好古文奇字,彝器款识,悉能辨正。自六经及子史百家,无不精诣。善画,工诗文。篆、隶、正、行、草、飞白、皆绝妙。他们是推崇萧子云的。

以米芾为例,诚精于鉴别,史称“宋人鉴赏之妙,无如米芾。然此公天资极高,立论时有过处”。然黄长睿则作《法帖刊误》一书,专攻米公之失。而元代又有汤后者作《法帖正误》,专指黄长睿之过。如此景况方显现出学术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争奇斗艳的良性循环,这样才有助于学术探讨。上世纪六十年代尚有“兰亭论辩”,高二适骂郭沫若先生“鼠辈”。人身攻击不可取,它也就是一次学术讨论。而郭老的观点亦是对的。今天很需要这样的氛围。

第二个问题似乎不容易解答:谁有这个胆识将萧子云出师颂拒之于秘府门外?然而,宋徽宗第九子、后来成为高宗的赵构所著《翰墨志》,解答了这个问题。《翰墨志》写道:“本朝自建隆以后,平定僭伪,其间法书名迹皆归秘府。先帝时又加采访,赏以官职金帛,至遣使询访,颇尽探讨。命蔡京、梁师成、黄冕辈编类真赝,纸书缣素,备成卷帙。”
有答案了,是蔡京、梁师成、黄冕等资深高手将萧子云的出师颂拒之于了秘府门外。这样的回答让人总觉得不那么“到位”——在这方面更能辨正的宋徽宗呢?怎么没了他的身影与高见?仍然是赵构的《翰墨志》给出了到位的解答——御府对法书名迹的认可“悉出上圣规摩。”“上圣”者,只能是当朝君王。赵构写道:“当时以晋、唐善本及江南所收帖,择善本刻之,悉出上圣规摩。故风骨意象皆存,在识者鉴裁,而学者悟其趣尔。”赵构一语道破天机:秘府一应法书名迹的取舍,都出自上圣规摩,对宣和御府而言,都是经由宋徽宗一锤定音的。可知正因宋徽宗规范了法书名迹的摩勒,故而使所摩之品“风骨意象皆存”。在对待历代法书名迹问题上,于书艺探赜索隐、钩深致远的宋徽宗自是当仁不让的。

“建隆”,为宋太祖赵匡胤所建年号。这表明有宋一朝收藏大量法书名迹的工程并非始于宋徽宗,而是从宋王朝建国伊始就开始了。建隆之初,国家图书馆所藏书籍总共只有一万二千余册,北宋王朝在战火中不断搜集书籍,扩充自己,朝廷同时又下令全国献书于宫廷,这样,到第二代皇帝宋太宗赵匡义时国家图书馆藏书已达三万余册。赵匡义还亲自设计国家图书馆场馆的修建,同时下令把各地馆藏图书全部集中过来,并于公元9782月亲自将国家图书馆命名为“崇文院”。此时各类藏书已多达八万册。遂于990——994年“淳化”年间刊刻了《淳化阁帖》。说明宋代文化兴盛是有着深刻的家族渊源的,无怪乎赵构在《翰墨志》中有此豪言:“一宗八祖皆喜翰墨,大书特书,飞白分隶,加赐臣下多矣。”只是宋徽宗对文化工程更见用心,更加专注,为收集法书名迹“又加采访,赏以官职金帛,至遣使询访,颇尽探讨”,因而主政期间相继出版了《大观帖》、《宣和书谱》和《宣和画谱》等重量级历史文献。而秘府对历代法书名迹的收入,绝非来者不拒、轻易采信的。

《艺苑卮言》写作年代在王世贞晚年,而且是在他因疾卧床期间。他在书中这样写道:“丙寅岁,以疮疡在床,褥者逾半岁,几殆。”还写道:“吾生平无进取念,少年时神厉志凌之病亦或有之。今老矣,追思往事,可为扪舌。”有文章说此书写于王世贞四十岁时,还有说三十多岁时。按此,王世贞说自己“今老矣”就让人理解不了了。文渊阁将其作为增补之作,这就表明它不是王世贞早年之作,亦非中年之作,当是晚年所作,这样方与“今老矣”之语相吻合。

王世贞《艺苑卮言》表现的书法流变观是明显的,他对中国书法来了一次一言以蔽之:“章草古隶之变也。行草今隶之变也。芝旭草又行草之变也。”王世贞书法流变观的变化也表现在他对索靖草书的认识上,他这样写道:“行草自二王外,独有皇象、索靖及亮白一纸耳。何也?以其体最古雅不落尘也。”亮白,即王献之《亮白帖》。可见王世贞是推崇章草书法的,且认为能与二王草书这样令之心仪者唯皇象、索靖与《亮白》,原因就在于皇象、索靖与《亮白》特点是“古雅”。对于在《续稿》一六一卷所说的隋人书出师颂事,十四卷《艺苑卮言》则只字未提。《续稿》中他似乎喜欢的是萧子云,而在《艺苑卮言》中,他明显喜欢的是索靖,且直言不讳地声称皇象、索靖和王献之的草书最古雅不落俗尘。《艺苑卮言》运用客观的书学理念对各家书艺作了解析与点评,观点鲜明,言辞中肯,颇具见地,实为鉴别法书名迹之必备工具。纵观王世贞书法流变观,表明王世贞对前朝乃至本朝各家法书的判别已有了成熟而又理性的认识。

本文初稿之一提到,隋人书出师颂手卷出现后,故宫一直说它是隋人书,从故宫单国强老师到上博单国霖老师所撰文章都这样说,单国霖老师更是观点鲜明地指出:隋人书出师颂“与索靖攀不上亲。”尽管攀不上亲,但是硬要攀亲的文章却比比皆是,只要打开索靖出师颂网页,出现的整个都是隋人书的手卷。且不议网络,仅举一例——这里有一份2003614出版的总第499期的《美术报》,头版头条是“索靖《出师颂》即将拍卖”,大标题下是彩印的隋人书书法手卷图片,左边“本刊讯”文字内容如下:

“一件西晋大书法家索靖的书法手卷《出师颂》,近日浮出水面,并将于今年712日在北京中国嘉德举办的2003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上公开拍卖。此件珍品的问世,已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以及国内外艺术界、收藏界的关注。…索靖的传世墨迹,至今仍存于世者,当惟见此《出师颂》。……卷首有宋高宗篆书‘晋墨’二字,并有乾隆亲笔题跋,以及米友仁鉴定款识等。”

米友仁鉴定的手卷明明白白写的是“右出师颂隋贤书”,而手卷之上本来就写着“隋人书”,米友仁的鉴定实属多此一举。它的一个很大的漏洞在于:手卷之上的“蓑笠轩印”印章右边“蓑笠”二字盖入于“显显令问”四字其上,与手卷一致的1750年之《三希堂》卷三石刻本上,该印却出现在了空白处。按手卷与石刻本如出一辙的原理,这又解释不通了。而宣和本则完全不是这样,它将“文艺薮泽”印章直截了当地摩刻于“显显令问”四字之上,却对正文文字丝毫未损,这充分显示出了宣和御府对待法书名迹及其摹勒层面所具备的精湛技艺和高超水准,不啻为鬼斧神工。摩刻本须存手迹之风骨与意象,“绍兴本”在这一点上显露出的是软肋还是短腿?还有,手卷标明了“隋人书”,但是无论哪一张介绍出师颂书法的彩图都截去了这一标识。像这一类的问题,比比皆是,都将成为出师颂研究中的话题。同时,“隋人书”之说很让人费解,可以是隋朝的任何一个人。“隋人”系泛指,是抽象的概念,没有明确而具体的人选。而“隋贤”则应该有所指了,可是米友仁既然“审”出了出师颂手卷为隋朝贤达所写却又未明确是谁,与世人捉起了迷藏。这在高宗那里通的过吗?这种故弄玄虚、让人一头雾水的错误做法是米友仁自己所犯还是后人让米友仁犯的?很值得探究。

《宣和书谱》著录出师帖列于索靖名下,自然是索靖的《出师帖》。帖,是什么,或者什么是帖?《辞源》如是解答:“帖,以帛作书也。古未有纸,书于帛者曰帖。旧于竹木者曰简册。碑帖也,立石曰碑。摩古人书而刻于石者曰帖。唐宋元时之试题曰帖。谓于全文中帖出数语以试士也。后因沿称科举之诗文曰试帖、帖括。宾主通
谒以柬署名,俗谓之帖。服也,如帖服。定也,如妥帖。”按照“摩古人书而刻于石者曰帖”这一注解,《宣和书谱》著录的《出师帖》当是以帛作书的手迹或是石刻之帖,似不难认定。从西晋(265316)到北宋宣和年(11191125)已有800年历史,宋徽宗得到索靖出师颂法帖,已有某些字体出现残损,残损面积最大的是“皇运来授”的“来”字,仅见一长横与一竖,呈“十”字状偏傍。此外,“明诗阅礼”的“礼”字,右上至左下残损。“朔风变楚”的“朔”字,左边残损。“至于太原”的“至”字,中间残损。“况
将军”的“况”字,左撇残损。“穷域极边”的“穷”字,右下角残损。残损处计有六处(核查文渊阁《四库全书》之《出师颂》为“穷城极边”)。可以试想,再过若干年这件法帖将会是怎样的面貌?不言而喻。宋徽宗即令摩刻于石,从而永久性地留住了出师颂法书名迹的风骨意象,因而在这些残损的地方均留下了残边框,但这却是宣和御府当时所收索靖《出师帖》的真实面貌。这也许是本文作者的胡乱猜想吧。本文作者也许还不如那位张绍刚先生呢。但不管怎么看,将出师帖摩勒于石,此举高瞻远瞩,兰薰桂馥!今天还能够目睹索靖《出师帖》书法风采,宋徽宗功不可没。

宋高宗赵构在书艺上亦是有作为的,虽因政治形势所迫未能主持某一文化工程,但他自己则有《翰墨志》、《草书洛神赋》、《正草千字文》和《光明塔碑》书艺传世。什么样的法书名迹入过御府的?《翰墨志》回答道:凡御府所藏法书名迹“皆用皂鸾鹊木、锦褾褫、白玉珊瑚为轴,秘在内府。用大观、政和、宣和印章,其间一印以秦玺书法为宝。后有内府印,标题品次,皆宸翰也,舍此褾轴,悉非珍藏。”
从赵构所言可知,内府所藏法书名迹皆用皂鸾鹊木、锦褾褫、白玉珊瑚为轴,“舍此褾轴,悉非珍藏。”
这事实上为识别法书名迹有无被宋室御府收藏,提供了唯一的鉴别标准。那么,“绍兴本”具有这样可资鉴别的特征吗?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公元1127年,汴京城被金兵所破,徽、钦二帝被俘北去,皇室男女老幼尽被虏走。赵构因在外组织勤王兵马而幸免于难,避过一劫,本轮不到称帝的赵构遂即皇帝位,国号高宗,年号“建炎”。赵构继位显示北宋结束,南宋开始。嗣后赵构为金人所逼,奔窜于江浙一带,惶惶不可终日。公元1131年逃至浙江绍兴后,情况好转,心境亦宽,觉得宋室江山会被收复,从而吟出“绍祚中兴”之语,遂改年号为“绍兴”。这位临危受命的皇帝,一直处在“时危势逼,兵弱财匮,事之难处”的境地。按《翰墨志》所言,大观、政和、宣和这样的年号皆为宋徽宗的专利。依据鉴别标准,首先要辨明的是,假如绍兴年间也像大观、宣和年间有大观帖、有宣和本存世那样有绍兴本,赵构在《翰墨志》中断不会对此事只字不予提及吧。

“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沙子古浪在此前的掘文中自说自话的认为索靖出师颂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就在于它蕴藏的思想和情感,为国所忧、为平定“八王之乱”,促使索靖写下了出师颂,遂成不朽之作。一件书法与整个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了一起的,唯有出师颂。这造就了它无以伦比的历史意义、文献意义价、思想意义、艺术意义以及社会的和人文的意义,这些因素远远超出了书法作品本身价值。《晋书》载,面对西戎反叛、“八王之乱”引发无数生灵涂炭的惨烈现状,索靖身先士卒,驰骋疆场,大破敌寇。作为书法家的索靖,完全可以呆在家里写他的章草,而不是“监洛城诸军事”,从雁门关击敌到洛阳城。索靖英雄气概,高风亮节,令世人高山仰止。

发表于 2013-1-29 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30 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30 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