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6134|回复: 11

陆卓抗临天下九家九大行书——正在热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10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今时书坛第一壮举——陆卓抗临天下九家九大行书

天下九家九大行书:
晋唐心印·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兰亭序》
神写天成·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祭侄文稿》
雪堂余韵·天下第三行书:苏轼《黄州寒食帖》
右江风华·天下第四行书:王珣《伯远帖》
千年逸清·天下第五行书:杨凝式《韭花帖》
沉劲苍逸·天下第六行书:柳公权《蒙诏贴》
刚劲挺拔·天下第七行书:欧阳询《张翰思鲈帖》
至美至真·天下第八行书:米芾《蜀素帖》
长枪大戟·天下第九行书:黄庭坚《松风阁》

从九大行书问世以來,北宋算起,一千多年里,直到今日笔者,未见有人以一已之力,而临得天下九大行书之三味(不论从正史还是野史都未见有记载)。笔者习书有二十年上下,直到近两年,才渐渐领悟到书法的妙谛,自信可以一人一笔而尽临天下九家九大行书。九大行书为古今行书九大不朽的杰作,风格迥异,各领风骚。

九大行书中,笔者最为得意的临作有五件,分别是《兰亭序》、《祭侄文稿》、《黄州寒食帖》、《蜀素帖》、《松风阁》,这五件临本堪称第一临本。敬请指正。

2013-4-9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楼主| 发表于 2013-4-17 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下九家九大行书之长枪大戟·天下第九行书:黄庭坚《松风阁》

  【年代】:北宋
  【作者】:黄庭坚
  【作品】:松风阁帖
  【规范】:白宣,46*320cm
  【铃印】:静观自得,陆卓抗印,御六轩
  【临习年份】:壬辰年
  【帖文】:

依山筑阁见平川,夜阑箕斗插屋椽。 我来名之意适然。   
老松魁梧数百年,斧斤所赦今参天。 风鸣娲皇五十弦,   
洗耳不须菩萨泉。 嘉二三子甚好贤,力贫买酒醉此筵。   
夜雨鸣廊到晓悬,相看不归卧僧毡。 泉枯石燥复潺湲,   
山川光辉为我妍。 野僧旱饥不能饘,晓见寒溪有炊烟。   
东坡道人已沈泉,张侯何时到眼前。 钓台惊涛可昼眠,   
怡亭看篆蛟龙缠。 安得此身脱拘挛,舟载诸友长周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17 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下九家九大行书之至美至真·天下第八行书:米芾《蜀素帖》

【年代】:宋代
  【作者】:米芾
  【作品】:蜀素帖
  【规范】:白宣,46*516cm
  【铃印】:静观自得,我心自在,陆卓抗印,御六轩
  【临习年份】:壬辰年
  【内容】:

《拟古》
青松劲挺姿,凌霄耻屈盘。种种出枝叶,牵连上松端。秋花起绛烟,旖旎云锦殷。
不羞不自立,舒光射丸丸。柏见吐子效,鹤疑缩颈还。青松本无华,安得保岁寒。
龟鹤年寿齐,羽介所托殊。种种是灵物,相得忘形躯。鹤有冲霄心,龟厌曳尾居。
以竹两附口,相将上云衢。报汝慎勿语,一语堕泥涂。
《吴江垂虹亭作》
断云一片洞庭帆,玉破鲈鱼金破柑。好作新诗继桑苎,垂虹秋色满东南。
泛泛五湖霜气清,漫漫不辨水天形。何须织女支机石,且戏常娥称客星。时为湖州之行.
《入境寄集贤林舍人》
扬帆载月远相过,佳气葱葱听颂歌。路不拾遗知政肃,野多滞穗是时和。
天分秋暑资吟兴,晴献溪山入醉哦。便捉蟾蜍共研墨,彩笺书尽剪江波。
《重九会郡楼》
山清气爽九秋天,黄菊红茱满泛船。千里结言宁有后,群贤毕至猥居前。
杜郎闲客今焉是,谢守风流古所传。独把秋英缘底事,老来情味向诗偏。
《和林公岘山之作》
皎皎中天月,团团径千里。震泽乃一水,所占已过二。娑罗即岘山,谬云形大地。
地惟东吴偏。山水古佳丽。中有皎皎人,琼衣玉为饵。位维列仙长。学与千年对。
幽操久独处。迢迢愿招类。金飔带秋威。欻逐云樯至。朝隮舆驭飙。暮返光浮袂。
云盲有风驭。蟾餮有刀利。亭亭太阴宫。无乃瞻星气。兴深夷险一。理洞轩裳伪。
纷纷夸俗劳。坦坦忘怀易。浩浩将我行。蠢蠢须公起。
《送王涣之彦舟》
集英春殿鸣捎歇。神武天临光下澈。鸿胪初唱第一声。白面玉郎年十八。
神武乐育天下造。不便敲枰使传道。衣锦东南第一州。棘璧湖山两清照。
襄阳野老渔竿客。不爱纷华爱泉石。相逢不约约无逆。舆握古书同岸帻。
淫朋嬖党初相慕。濯发洒心求易虑。翩翩辽鹤云中侣。土苴尫鸱那一顾。
迩来器业何深至。湛湛具区无底沚。可怜一点终不易。枉驾殷勤寻漫仕。
漫仕平生四方走。多与英才并肩肘。少有俳辞能骂鬼。老学鸱夷漫存口。
一官聊具三径资。取舍殊涂莫回首。
元佑戊辰九月廿三日。溪堂米黻记。


作品的来历:

有个叫邵子中的人把一段蜀素装裱成卷,以待名家留下墨宝,此卷相传为邵氏所藏,欲请名家留下墨宝,以遗子孙,可是传了祖孙三代,竟无人敢写。因为丝绸织品的纹罗粗糙,滞涩难写,故非功力深厚者不敢问津。《蜀素帖》经宋代湖州(浙江吴兴)郡守林希收藏二十年后,一直到北宋元佑三年八月,米芾立林希邀请,结伴游览太湖近郊的苕溪,林希取出珍藏的蜀素卷,请米芾书写,米芾才胆过人,当仁不让,一口气写了自作的八首诗。卷中数诗均是当时记游或送行之作。卷末款署“元佑戊辰九月二十三日,溪堂米黻记”。当然这只是后人记述,有没有其事,有待考证。


作品赏析

《蜀素帖》书于乌丝栏内,但气势丝毫不受局限,率意放纵,用笔俊迈,笔势飞动,提按转折挑,曲尽变化。《拟古》二首尚出以行惜,愈到后面愈飞动洒脱,神采超逸。米芾用笔喜"八面出锋",变化莫测。此帖用笔多变,正侧藏露,长短粗细,体态万千,充分体现了他“刷字”的独特风格。因蜀素粗糙,书时全力以赴,故董其昌在《蜀素帖》后跋曰:“此卷如狮子搏象,以全力赴之,当为生平合作”。 另外,由于丝绸织品不易受墨而出现了较多的枯笔,使通篇墨色有浓有淡,如渴骥奔泉,更觉精彩动人。《蜀素帖》结构奇险率意,变幻灵动,缩放有效,欹正相生,字形秀丽颀长,风姿翩翩,随意布势,不衫不履。用笔纵横挥洒,洞达跳宕,方圆兼备,刚柔相济,藏锋处微露锋芒,露锋处亦显含蓄,垂露收笔处戛然而止,似快刀斫削,悬针收笔处有正有侧,或曲或直;提按分明,牵丝劲挺;亦浓亦纤,无乖无戾,亦中亦侧,不燥不润。章法上,紧凑的点画与大段的空白强烈对比,粗重的笔画与轻柔的线条交互出现,流利的笔势与涩滞的笔触相生相济,风樯阵马的动态与沉稳雍容的静意完美结合,形成了《蜀素帖》独具一格的章法。总之,率意的笔法,奇诡的结体,中和的布局,一洗晋唐以来和平简远的书风,创造出激越痛快、神采奕奕的意境。所以清高士奇曾题诗盛赞此帖:“蜀缣织素鸟丝界,米颠书迈欧虞派。出入魏晋酝天真,风樯阵马绝痛快”。董其昌在《蜀素帖》后跋曰:“此卷如狮子搏象,以全力赴之,当为生平合作”。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18 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下九家九大行书之刚劲挺拔·天下第七行书:欧阳询《张翰思鲈帖》


【年代】:盛唐
  【作者】:欧阳询
  【作品】:张翰思鲈帖
  【规范】:白宣,53*116cm
  【铃印】:静观自得,陆卓抗印,御六轩
  【临习年份】:癸已年
  【帖文】:

张翰字季鹰,吴郡人。有清才,善属文,而纵任不拘,时人号之为江东步兵。后谓同郡顾荣曰:天下纷纭,祸难未已。夫有四海之名者,求退良难。吾本山林间人,无望于时。子善以明防前,以智虑后。荣执其(疑缺“手”字)怆然,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鲈鱼,遂命驾而归。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18 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18 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下九家九大行书之沉劲苍逸·天下第六行书:柳公权《蒙诏贴》

  【年代】:盛唐
  【作者】:柳公松
  【作品】:蒙诏帖
  【规范】:白宣,46*106cm
  【铃印】:静观自得,陆卓抗印,御六轩
  【临习年份】:壬辰年
  【帖文】:

公权蒙诏,出守翰林,职在闲冷。亲情嘱托,谁肯响应,深察感幸,公权呈。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18 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18 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下九家九大行书之千年逸清·天下第五行书:杨凝式《韭花帖》

【规格】纸本,240CM*46CM
【铃印】静观自得、御六轩、陆卓抗印
【落款】壬辰十月二十四日抗书之
【临帖年份】壬辰年
【释文】
昼寝乍兴, 輖饥正甚, 忽蒙简翰, 猥赐盘飧, 当一叶报秋之初, 乃韭花逞味之始, 助其肥羜实谓珍羞, 充腹之馀, 铭肌载切,谨修状陈谢伏惟鉴察, 谨状, 七月十一日, 状。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18 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20 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下九家九大行书之右江风华·天下第四行书——王珣《伯远帖》及董其昌题跋


【名称】伯远帖及董其昌题跋  
【作者】王珣
【落款】壬辰十二月八日抗书
【钤印】静观自得、我心自在、御六轩、不以物喜、陆卓抗印           
【规格】纸本,作品高*宽:46cm*150cm,
【帖文】
  珣顿首顿首,伯远胜业情期群从之宝。自以羸患, 志在优游。始获此出意不克申。分别如昨永为畴古。远隔岭峤,不相瞻临。
【题跋】
晋人真迹惟二王尚有存者,然米南宫时大令(王献之)书迹已罕,谓一纸可当右军五帖,况王珣书视大令不尤难觏耶,既幸予得见王珣,又幸珣书不尽湮没得见吾也,长安所逢墨迹此为尤物。戊戌冬至日董其日题。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