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1707|回复: 0

【当代书家评论系列·刘京闻】刘京闻书法断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4 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当代书家评论系列】》》》
刘京闻书法断想

贺 进

对于学习二王行草书的人来说,对二王的气韵、姿态的研习是不可或缺的。那么二王的气韵到底是什么呢?二王行草书的字势、行势对气韵有何关联呢?二王行草书的气韵到底如何表现呢?种种问题都是我难以回答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字势、行势的表现肯定会决定于气韵的表达。关于气韵一词,恐怕只有中国的书法与绘画才能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在历代书论、画论典籍中,这个词出现的概率是极高的。

南朝画家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绘画“六法”,第一即是“气韵”。气韵在我国传统艺术作品中居首要地位。“气”,是指自然宇宙生生不息的生命力;“韵”,指事物所具有的某种情态。气和韵都和“神”相关,故有神气,神韵之说。艺术作品神形兼备,即为“气韵”。气韵,隐藏在性的背后,无法用感官感知,是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灵魂,是我国传统艺术作品的最高境界。我们所说的二王行草书的气韵,大抵是指其书与文相生相发的真情流露。比如王羲之的手札,都是他即兴表达的瞬间情感或更加趋于实用性的书信往来的功用性的情感灌输,所以我们面对他的手札的时候,不仅仅是为书法的行云流水所折服,更多的也是为字里行间流淌的真情实感所触动,我们所说的气韵,应该是这两者兼备所焕发出来的。斯人远逝,留下来的只有点滴数字,所以我们追寻王羲之的情景只能从字里行间中去揣摩。对二王的气韵掌握,我们无法还原二王的心态及环境,那么借助的手段只有技法。通过技法来呈现气韵的表达,其实是形而下的方式,技法的运用体现在创作中,无关章法构成,更多的也是情景的再现。

学习二王行草书的人知道,二王行草书的高妙之处在于其技法的变换以及笔墨之间的关系。学习二王的方法不能采取明清的调式,因为明清行草书的作品对于二王来说,是用笔夸张的表现,明清行草书条幅作品更多的是以用墨的变化来体现作品的气息,以夸张的空间构成来体现章法的变化,以高节奏的对比来体现书者的心态变化。二王行草书似乎更加“小清新”一些,用墨上无太多的考究,空间构成也没有那么多的刻意,节奏似乎也更舒缓,唯一比明清调高级的似乎只在用笔上,五指的弹跳及手腕的挥运在片纸上挥洒自如。更加“士族”的儒雅之风跃然纸上。临习二王行草书,我们当然似乎也不能“大刀阔斧”的用节奏去分割二王的空间,于是,有些书家采取各种方式去解读二王,其中不乏夸张的方式去放大二王字法。在所有实验性的方法中,我们关注到有人是将二王的用笔进行分解来学习的。

毋庸置疑的是,二王的用笔是连绵的,断笔的运用不合乎二王的传统用笔方式,但是对于当代人学习的方法来说,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刘京闻是当今学习二王的高水平书家,我曾目睹他临池挥毫及创作。其实即使没有亲身看过他写字的朋友,只看他的作品来说,他的作品给人的感觉就是典型的“晋唐书风”,作品中的气韵表达上乘二王之风,上乘钟王遗韵,这种感觉并不是来源于他的书法作品中的点滴用笔、用墨,而是通篇的气息。我相信刘京闻学习二王的方法是独特的,因为他不同于当今其它书家,他能够将二王行草书进行演绎,能够将二王变成“非二王”,手札的作品能够以巨幅条幅的形式表现出来。我们可以想象,宋人学习二王更多的是在字法上进行演绎与变化,在章法上还是承接二王的形式,所以我们看宋人书法更多的是二王的“后裔”,明清学习二王则大胆创新,用笔更加肆无忌惮,用墨也更加“无所顾忌”,以至于在空间变化上都极富表现力,在明清行草书作品中我们会被其强烈的“大视觉”观所震撼。当今,我们学习二王,可以涓涓流水,也可以喷薄万发,因为在古人身上我们可以汲取更多的养分。刘京闻学习二王,他融合了几个时代的精华,他既研习宋元的方式,也被明清气韵熏陶,甚至对近现代的书风也进行了取法,对于他的作品可以说是告知人们的信息量是很多的。

刘京闻的行草书作品给人最大的印象是用笔干练,我们看他的用笔有起有收,点到而止,无太多的“赘言之词”,就比如一篇美文一般,说到则止,绝不再添一字一句。他的这种用笔是二王行草书的最好表现,可以说刘京闻是摸到了二王的用笔了。在还原二王的用笔方式上,他是采取“断笔”的形式来完成的,他将二王的“习惯”用笔进行分段完成,比如折笔与引带,他都用分段的形式来完成,这一方式是极大的保证了线的质量,而且在气息上也有所交代,这是刘京闻行草书的特点,这一特点毋庸置疑是他聪明之处,所谓“笔断意连”也是很好的诠释形式,刘京闻挥毫时,即使采用“断笔”来完成某个字或者某个字组,但是气息绝对是连贯的,他“断笔”的目的在于调笔锋,润纸性。当代“草圣”林散之所作行草书,也不是一气呵成的,也并非一笔到底的,我们看林老的作品,其实他也有意无意中将某个字、某些字进行停顿,用笔优柔舒缓,其目的只有是保证每条线的质量。刘京闻行草书的气韵表达更趋于舒缓,他用理性的方式去理解二王,因此说,对刘京闻来说,其实每一幅作品写作之前他都是胸有成竹的,我相信他创作过程中,败笔的概率是不高的。

刘京闻的行草书体现出来的通透气息与他的小楷气息是相互衔接的。他的小楷作品用笔、点画都很到位,让人无法挑出任何毛病,有人说,十全十美似乎并不是褒义,然而对于书法技法来说,有些人的用笔还是无法挑剔的,刘京闻的小楷用笔是很高级的,用笔的每一个动作都有很好的表达,以至于在行草书中也是如此,我们看他的小楷字形其实也是与他的行书字形一致的,他将自己擅长的字势表现运用在小楷中,所以对于他的小楷来说,更加灵动丰富,这是很难得的。

刘京闻曾做一文《书法的分寸》,他是最懂得书法的分寸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