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2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2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老李

安全书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6-13 06: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13 06: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13 06: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13 06: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13 06:3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你的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14 06:3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徐的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14 06:3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你欢迎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14 06:36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法与人的气质是相辅相成的。自古就有“字为心画”、“书如其人”、书道妙在性情等观点,都说明人的气质在书法作品中的表现。漫长的书艺道路是提炼个人气质特长、血样、修炼、发挥个人性格的体现过程。(艺术个性)
1、练书法无疑可以修身养性,其他的还有书法、绘画、音乐等;
2、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要长期练习才达到一定水准都可以锻炼人的耐性和毅力。
3、笔迹和人的性格应该有丝丝关联,或苍劲有力、或柔情似水、或沉稳圆满,这多少与人的内心有关系。
(一)书法这一艺术形式能充分体现人的性格
  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必然有其个性风格。艺术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艺术的劳动产品是一种通过实践而物化了的心理活动。也就是说:艺术必须能通过客观物象把心理活动表现出来。古代书法家早就有“书者,心之迹也”的说法。认为书法能“达其性情,形其哀乐。”早在西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杨雄就指出:“故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动情乎?”
“书以人贵,人以品学重。”
  
由此,我们可以大体判定:
1、写字毕恭毕敬者,做事必定谨小慎微;
2、潦草涂鸦者,则缺乏责任心;
3、遒劲有力者,则性格倔强;
4、花里胡哨者,则虚荣心较强;
5、写得苍老浑厚,可以看出老成持重的性格;
6、以简取胜,涉笔成趣,则反映出不拘小节、善用心计;
7、笔墨酣畅,想必具有果断干练的能力;
8、写得虎头蛇尾,无疑会使人联想到做事缺乏耐心;
9、喜欢自成一体,可以推断出他是锐意进取者;
10、写得古板拘泥,则可能是气质上的懦弱者;
11、线条写得柔和的人,性格温柔;
12、流畅潇洒者,性格开放;
13、变化多端者,情绪活动比较激烈,感情生活可能很丰富。
(二)性格也能在书法学习中得到陶冶和培养
  对于越来越快的现代人来说,有时难免出现一种烦躁浮华的心态,这时,书法艺术这种修身养性的技巧和本领就彰显出它的无穷魅力。
  磨练意志——书法学习的入门课程是基本功的学习,包括习字姿势以及一些基本笔画的学习。练得一手好字绝非一日之功,练字贵在坚持;可以说书法练习是一种很好的磨练意志的途径和方法。这种坚持性和耐心也会渐渐融入到生活的每个角落。
  集中注意力——对于没有正式入学的小朋友来说,练字不仅有益于形成对汉字架构的整体意识,而且能培养他们集中注意的能力。如果孩子在做事情时高度集中注意力,那么学习效率就会提高,他也会在学习中体验到乐趣和成功感,就更加愿意学习。
  调节情绪——习字的过程是情绪自我调节的过程。因为习字本身就是全身心调节的过程,当你全身心投入时,内心就会有种平和之气油然而生,这对于我们的身心健康大有裨益。
  技能迁移——对于初学者来说,习字是模仿的过程,同时也是领悟、探索的过程。而模仿免不了要读贴,有的贴会让你感到内心的一种震撼、一种难以控制的情绪波动;而有的贴会让你感到宁静,似乎能够与之融为一体;不同的字贴会让你产生不一样的认同感。读贴,你会震撼于这种艺术之美,增添你习字的动力、激发你习字的激情。在学习过程中,你会理解虚实相生等辩证方法,他们会无形地影响到你看待日常事物的态度;这个过程也包含了经验、记忆、直觉的结合和转换。
  提高交往能力——笔迹的动势、笔画的力度、速度、斜度、断连、呼应……各种结构形态、章法特点的综合关系等信息的分析,客观地展示个人性格特征,我们可以通过老师指导进行相应调整,改善自我个性。同时在学习过程中,由于有共同爱好的人相聚在一起,相互切磋技艺、交流经验、交往能力会得到改善。
  增强信心——当你看到自己日有长进的习作,由当初难以执笔到现在的略有神韵的字迹;你养成了勤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好习惯,充分感悟、领略到书法的美妙之处;在自我练习中,你不断发生顿悟,提高了艺术修养;你逐渐趋向完美,信心倍增。
  书法是中华艺术中的瑰宝之一,它不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能够调节自我的方式,我们不妨把它作为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14 06:39 | 显示全部楼层
篆刻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它是以篆书为基本表现形式的,许多人对篆刻艺术的欣赏多停留在字画的优劣,专家谈之,则多从刀法、笔法、篆法、章法四方面谈起。我们认为,篆刻艺术给人的感受首先是扑面而来的文字之美,因为篆刻艺术于方寸之间,融刀、笔、篆、章法于一印,溶直、曲、残、连于一玺,因此,于书法艺术相比,篆刻中的文字美,更加丰富多彩,变幻无穷,具体说来,篆刻中的文字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比之美。篆刻中的对比,可从以下几方面欣赏。阳文似血脉贯通,阴文则如海纳百川;朱文的留白多给人明丽清秀之感,而白文的留红则给人以深厚无比的想象。细朱文清理奇秀,而所留阔边则使整印古朴苍逸,先秦小玺多采此制。直线条刚健挺拔,曲线条则弯曲如画,有飘动浮摆之趣。除此之外,还有线条肥瘦之对比,布局疏密之对比等,都给人以不同的美感。古人评先秦小玺“宽可跑马,密不容针”,评汉印“肥不臃肿,瘦不枯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是变化之美。文评有“文似看山不喜平”之说,篆刻的欣赏也不例外。篆刻以篆书为基础,但并不仅限于《说文》与“六书”,相反却是恣肆奇放,变幻多端。这些变化包括字法的变化、章法的变化、笔法的变化,正是有这许多的变化,篆刻总是能给人以意料之外的美的享受。
三是意境之美,篆刻中的已经是靠文字来体现的,关键在于是够合乎作者及文面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以黄牧甫的“家在扬州廿四桥”为例,文面似仿古玺而作。文字线条率意地纵横穿插,突出地表现了扬州二十四桥一代古朴清秀的自然风光,在遵循文字规律的前提下,令人称奇叫绝的是印的右下方“在”“州”二字,“在”字的纵横交错二笔,“州”字中间的曲笔,自然构成一副“小桥流水人家”的绝妙山水画,真可谓妙趣天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14 06:41 | 显示全部楼层
白蕉:谈书体 (3)
  学楷正由隋、唐入手,但草书决不可由唐人的“狂草”入手。唐人的狂草不足为训,正如隶书的不可为训一样。诸位或许要问,为什么唐人的狂草不足学呢?妇孺皆知,鼎鼎大名的张旭、怀素,不正是唐人草书大家么?我说正是指这一类草字不足取法。世俗所称的“连绵草”和“狂草”,这二位便是代表作家。黄伯思说:“草之狂怪,乃书之下者,因陋就浅,徒足以障拙目耳。若逸少草之佳处,蓋与从心者契妙,宁可与不踰矩义之哉。”姜白石云:“自唐以前,都是独草,不过两字属连。累数十字而不断,号曰连绵、游丝。此虽出于古,不足为奇,更成大病。古人作草,如今人作真,何尝苟且。其相连处,特是引带,尝考其字,是点、划处皆重,非点划处偶相引带,其笔皆轻。虽复变化多端,而未尝乱其法度。”赵寒山说:“晋人行草不多引,锋前引则后必断,前断则后可引,一字数断者有之。后世狂草,浑身纒以丝索,或连篇数字不绝者,谓之精炼可耳,不成雅道。”赵孟頫云:“晋贤草体,虚澹潇散,此为最妙。来源书法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至唐旭、素方作连绵之笔,此黄伯思、简齐、尧章所不取也。今人但见烂然如籐缠着,为草书之妙,晋人之妙不在此,法度端严中潇散为胜耳。”诸家的论草书见解都颇为纯正。近人郑苏戡,他虽不能写草书,但颇能欣赏,颇解草法。他有两句诗说:“作书莫作草,怀素尤为历。”可谓概乎言之。又有诗云:“草书初学患不熟,久之稍熟患不生。裁能成字已受缚,欲解此缚嗟谁能。”这些话颇有识度:后两句是指俗见入手的错误;前两句是关于草书生熟的说法。能草书者,或反而不知道这一点,却被他冷眼窥破了。因为书法太熟了之后,便容易变成甜,一甜便俗。唐人的草书可算极精熟,但气味却不好,原因就是不能够生。不说草,说楷、行罢,赵松雪的书法,功夫颇深,但守法不变,正是患上了熟而俗的毛病。拿绘画来说,也是如此。画得太多了,最好让他冷一冷,歇歇手。
  关于草书,想到一句古话:“匆匆不及作草”,诸位也许听到过。因为断句不同,有两种解释:一是作一句读,意思是作草书不是马马虎虎的,因为时间不够,所以来不及写草字;一是到“及”字一断,“作草”二字别成一小句。那意思是说,因为时间匆匆来不及写楷正,所以写草字。两说都通。正像《四杰传》里,祝枝山所撰“今年正好,晦气全无,财帛进门。”的贴门上的句子一样。如果断成“今年正好晦气,全无财帛进门。”贴在门上,不闹笑话么?断句不同,意思全异。那么“匆匆不及作草”这句话,究竟怎样理解才对呢?我觉得把两种解释,统一起来认识草书,是比较妥当的。宋高宗反对前一种解释,他说草书应“知矢发机,霆不暇撃,电不及飞,皆造极而言创始之意也。后世或云‘忙不及草’者,岂草之本旨哉。正须翰动若驰,落纸云烟方佳耳。”他说的是草的本旨,原是不错的;但作一句读的“匆匆不及作草”,说来虽确乎过份,但却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你们看学草书的人,有时也往往随便得过份,过份强调了草书的快,因而往往一辈子竟写不好。一般学草字的毛病,便在于能“疾”而不能“涩”。写草字正须笔轻而能沉,进而能涩,方能免于浮滑。这是第一种解释有道理的地方。孙过庭云:“至有未悟淹留,偏追劲疾;不能迅速,反效迟重。夫劲速者,超逸之机;迟留者,赏会之致。将反其速,行臻会美之方;专溺于迟,终爽绝论之妙。能速不速,所谓淹留;因迟就迟,讵名赏会。非夫心闲手敏,难以兼通者焉。”其论中肯之至。
  关于草书入手,姜白石指示后学有几句话:“凡学草书,先当取法张芝、皇象、索靖、章草等,则结体平正,下笔有源。然后仿右军,申之以变化,鼓之以奇崛。”此说最为纯正。
  总而言之,作字不论正、行、草,先要放胆,求平正开展而须笔笔精细,贵恣肆而尤尚雅驯。得笔势,重意味,贵生动,忌板滞。来源书法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凡平实、安详、谨严、沉着、端厚、稳秀、清洁、潇散、飘逸种种,都是书之美点;凡纤弱、粗狂、浮滑、轻佻、草率、装缀、狂俗,一切都必须除恶务尽。初学应从凝重、难涩入手,切忌故作古老。
  学无止境,书学下功夫亦无止境。杨子云说:“能观千剑,而后能剑;能读千赋,而后能赋。”学书也要大开眼界,要欲博而守之。务约而博,由博返约,那么,将来的成功,决非所谓“小就”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