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2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2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79343|回复: 452

【全纪录】“书意江南·行草十家展”亮相浙江省美术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8-14 00: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13-9-10 22:11 编辑

【全纪录】
“书意江南·行草十家展”
亮相浙江省美术馆
2013.8.14



1.jpg

【书艺公社 讯】贺进报道

2013年8月13日,赤日炎炎的杭州迎来了书意江南·行草十家展浙江美术馆的开幕式。该展览由中国书协展览部、浙江省书协、上海《书法》杂志共同主办。原浙江省委常委、秘书长张曦,浙江省原副省长鲁松庭,浙江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田宇原,浙江省文联党组副书记高克明,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朱关田,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陈振濂,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鲍贤伦,浙江美术馆馆长马锋辉,浙江省书法家协会顾问杨西湖,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王冬龄,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赵雁君,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张索,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主任沈浩,四川三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政瀚,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团成员汪永江,广东省文联巡视员廖曙辉、广东书法院副院长颜奕端等,以及来自京、冀、粤、浙等省市书法界300余人参加了开幕式活动。

此展汇集了上海《书法》杂志执行主编、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胡传海,中国书协理事、安徽省书协主席张学群,中国书协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陈洪武,中国书协草书委员会委员、清华美院客座教授王厚祥,中国书协理事、四川省书协副主席洪厚甜,中国书协理事、广东省书法院院长李远东,河北省行书委员会副主任、廊坊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张纬东,中国书协行书委员会委员、中国书协培训中心教授刘京闻,中国书协行书委员会委员、河南省新乡市书协副主席王乃勇,中国书协青少年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温州市书协副主席林峰10位当代知名中青年书法家的100件作品。

赵雁君主持开幕式,张学群代表行草十家展作者致辞。鲍贤伦、田宇原分别讲话,他们对该展览所彰显的原创性、学术性、持续性给予高度评价。张学群致辞时说,这是继2008年上海“墨舞东方·行草十家展之后的“再下江南”。十位参展作者来自天南海北,涵盖了“50后”到“70后”3个年龄层次,他们都是从继承“二王”为代表的帖学传统中历练出来的中青年书法家群体,他们在共同的审美取向中,追求和谐、人文、纯真、心性,表现出和而不同、同中有异的艺术审美特质。开幕式上还同时发行了该展同名作品集。(彭一超)
 楼主| 发表于 2013-8-14 0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14 0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13-8-14 06:38 编辑

DSC_0169.jpg
书意江南·行草十家展 序
再 下 江 南

张学群

2008年7月,行草十家展首下江南,在上海举办了“墨舞东方”行草十家展。这次再下江南,在杭州浙江美术馆举办“书意江南”行草十家展,其意义非同寻常。

江南好、江南美,浙江更迷人。浙江是“文化之邦”、“鱼米之乡”,人文荟萃,英才辈出。仅就书法而言,历代名碑胜迹众多,名家大师不胜枚举。距今5000年良渚文化时期黑陶上的刻纹,初现原始文字之雏形,比甲骨文还早两千多年。

如果说东晋以前,浙江还处于中原主流文化圈的边缘地带,那么晋室南迁后,浙江就后来居上,经济文化迅速发展,书法艺术也迎来第一个高峰期。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书家当属王羲之父子,名重一时。到了唐代,在唐太宗的倡导推崇下,王羲之登上了“书圣”宝座,影响中国书坛一千多年,至今不衰。
纵观浙江的书法发展史,特别是东晋以后的书法史,其主流毫无疑问就是以“书圣”王羲之父子为代表的平正流美的“二王”书风。隋唐时期的智永、虞世南、褚遂良、孙过庭,得“王书”真传,一脉相承,自成一家。宋代苏轼、米芾取法“二王”,而自出机杼,对浙江书法影响极大。元代的赵孟頫历来被推为“二王”书风的正脉,秀润流妍,成就卓越,影响明清两代书风,是“二王”书风的中兴者。现代书坛代表人物之一沈尹默,“专精于二王体系,取精用宏,得其神韵,特别讲究用笔,尤深得晋唐法度,社会上公认为晋唐帖学派的代表。……晚年在上海主持书坛,阐扬二王,影响很大。”(沙孟海语)浙江书坛除了取法“二王”流美书风的主流书家外,历代也不乏特立独行、个性张扬的狂逸之士。如明代的徐渭、陈洪绶,清代的金农、赵之谦,近现代的吴昌硕、沈曾植、潘天寿、陆维钊、王蘧常、徐生翁等。他们秉承浙江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特质,如浩荡钱塘江潮逆流而动,与时代之风气激烈碰撞掀起惊涛骇浪,在主流书风之外独树一帜,蔚然大观。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浙江书坛人才辈出、绵延不断,自然与浙江的地理环境与人文传统是分不开的。浙江靠山临海多河流,人称“七山二水一分田”。浙江多山,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使人能静而处之,故浙地民风淳朴,耕读传家,重传统,积淀深,务实崇本;浙江多水,水性启人好动,便利的交通运输,又带来山外的新风,故浙人眼界开阔,敢想敢闯,头脑活,新意多,变通不拘;浙江临海,惊涛骇浪,九死一生,海滨之民,有魄力,敢担当,刚毅耿介。浙江的地理环境造就了浙江地域文化的特征:经世致用的实践精神,刚毅耿介的个性风格,醇厚悠长的人文积淀。基于浙江地域文化涵养下浙江书法也相应的呈现出筑基传统、注重传承、人文涵养、张扬个性的总体艺术精神。这种精神也反映在当下浙江书坛所秉承的“重学养、重品格、重基础、重个性”的“四重原则”中艺术向来是在交流、交融、互鉴、互动中发展和提升的。浙江的文化历史博大精深,浙江的书法传统积淀深厚,浙江的书家气正而体新。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门。我们正是以十分虔诚的态度,到浙江来学习、来求教,来启发灵感、来开辟新境。浙江书法筑基传统、注重传承、人文涵养、张扬个性的艺术精神,也正是我们的艺术追求。我们十人来自天南海北,年龄层次从“50后”到“70后”,但都以“二王”为代表的帖学传统为根基,并参以碑派雄强纵逸之风骨,在整体风貌上追求和谐、人文、纯真、心性。我们十人的审美取向较为一致,但和而不同,同中有异。当下我们正在思考,如何在保持展览品质的同时,尽力避免作品的同质化倾向;如何在保持审美高度的同时,不断拓展表现形式和手法的宽度及深度;如何在保持对传统广泛而理性借鉴的同时,进一步增强作品的文化含量和多元意蕴。我们相信,通过这次展览,一定能够汲取西湖的灵气和浙江历代先贤的智慧与精神,以期跃上更新更高的艺术台阶。这是一种勇气和自信,也是一种虚怀和气度。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

浙江,我们来了!

2013年6月20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14 00:56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意江南·行草十家展--
2013.8.14 浙江美术馆

全纪录实况报道

1风景在杭州.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14 00:56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意江南·行草十家展--
2013.8.14 浙江美术馆

全纪录实况报道

2湛蓝的天空.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14 00:56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意江南·行草十家展--
2013.8.14 浙江美术馆

全纪录实况报道

3绿荫遍地是杭州.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14 00:56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意江南·行草十家展--
2013.8.14 浙江美术馆

全纪录实况报道

4行草十家展宣传.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14 00:57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意江南·行草十家展--
2013.8.14 浙江美术馆

全纪录实况报道

5响彻大江南北的行草十家展.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14 00:57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意江南·行草十家展--
2013.8.14 浙江美术馆

全纪录实况报道

6阔气的浙江美术馆.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14 00:57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意江南·行草十家展--
2013.8.14 浙江美术馆

全纪录实况报道

6宣传报纸.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