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65767|回复: 147

【国展获奖书家风云人物榜】曹向春(第十四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8-31 07: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国展获奖书家风云人物榜】

曹向春


编者按:
【国展获奖书家风云人物榜】是书艺公社网2012年开设的新栏目,该栏目广泛召集曾在历届国展中获奖或多次入展国展的作者,搭建一个宣传、展示、推广书法家的平台,同时搭建书法家、画廊、收藏家的桥梁,秉承“竭力为广大网友、书法家、收藏家服务”的宗旨,开启此推广系列专题。栏目推出的书家具有极好的创作能力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是近几年活跃在国展中的佼佼者,也必定会成为书坛今后的璀璨之星。

No.14>>>曹向春
 楼主| 发表于 2013-8-31 07: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13-10-2 21:17 编辑

【国展获奖书家风云人物榜】

召 集 令


○书艺公社自2002年正式创建至今已迈入第十个年头,论坛注册会员超过十万名,总贴量近200万!书艺公社经过十年的稳健发展,已形成在书画专业媒体网络平台、书画艺术品交流交易、艺术杂志编辑策划出版、书画展览活动策划等各方面齐头并进!

○书艺公社书画街成立于2008年4月9日,自成立以来,现已发展为书画、文房交易的重要在线交易平台,书画街依托书艺公社的强大媒体资源为广大书画家、收藏家、画廊搭建起重要的桥梁。经五年多的发展,现已具备60家店铺的规模,并呈逐渐上升之势。

○由书艺公社网及中国画坛网联合推出的新文化书画杂志——《涉事》杂志于2010年9月出品,目前已成功出版六期,总发行量达18000册,《涉事》杂志迥异他媒,以刊发书画篆刻家、评论家之艺术发微、争鸣、生活、杂感等文字为主旨的一本新书画刊物。杂志秉承精良的印刷技术及独特的设计理念在业界博得良好口碑。

近几年,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书法展览推出大批具有创作实力的书法家,该批书法家也随着“国展”的发展逐渐深入人心,为大家所熟知,同时由于宣传传播等因素的影响,也使得部分具有极高创作能力的“国展”作者未能广泛为大家所熟悉。介于目前所存在的情况,书艺公社推出“国展获奖书家风云人物榜”专栏,广泛召集曾在历届国展中获奖或多次入展国展的作者,搭建一个宣传、展示、推广书法家的平台,同时搭建书法家、画廊、收藏家的桥梁,秉承“竭力为广大网友、书法家、收藏家服务”的宗旨,开启此推广系列专题。

一、参展条件
1、由中国书协主办的“届展”或“兰亭奖”展览中1次(含1次)以上获奖作者;
2、由中国书协主办的“单项奖”(如隶书展、行草展等)展览中2次(含2次)以上获奖作者;
3、由中国书协主办冠名的的全国性质书法大展(如邓石如奖、王羲之奖)中获奖3次(含3次)以上书法作者;
4、具有相当高创作实力的书法作者。


二、评选方法
1、网站成立评定委员会,对主动报名的作者进行集中评选,最终以短信或电话的形式通知作者;
2、网站邀请部分具有较高影响力及创作实力的作者参与该推广活动;
3、由中国书协理事以上的嘉宾或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知名书法家推荐作者,经审核后决定该作者的参与权。


三、推广形式
1、书艺公社论坛专门开设【国展获奖书家风云人物榜】专栏,以专题的形式以月为单位展示作者的书法作品及生活状态;
2、书艺公社书画街将免费为参展作者开设(至少为期一年)以书家名字命名的“专柜店铺”——从书画街首页点击书家名字专栏即可进入,日常维护等相关技术由书艺公社统一负责,全面打造书家交易的平台;
3、《涉事》杂志将开设“书家推广”专栏,每期刊载当月参展作者的书法作品,暂定每期一个版面,如艺术成就突出者还将增加版面;
4、拟定每年适时将在北京(或省会城市)举办书法提名展,并全国发行展览作品集。


四、具体操作细节
1、

①报名参与推广的作者,需要提供作者本人身份证明材料,获奖证书证明材料,个人艺术介绍(300字以内)。
②报名作者提交代表最高创作水平的书法作品图片20幅。
③作者提供相关评论文章一篇及一篇以上。
④所有资料发送至贺进邮箱:
690399460@qq.com
⑤栏目联系电话:13931605209(贺进)
2、参与推广活动的作者请提供4件代表创作水平的书法作品以回报网站,作者提供的作品将精选1~2件刊登在《涉事》杂志以统一宣传。
3、【国展获奖书家风云人物榜】以作者资料收稿先后顺序发布专题介绍。
4、作者享受权利:
①凡是参与的作者均享受成为网站长期合作书法家。
②《涉事》杂志将不定期邀请作者刊登书法作品及系列专题介绍。
网站将为【国展获奖书家风云人物榜】书家出版《国展获奖书家风云人物榜——中青年最具收藏潜力获奖书家推荐系列》大型系列丛书,拟定每人一本,每本32页,每位作者将可以以极优惠的成本价享受到最专业设计制作出版印刷。
④书艺公社书画街特别为作者搭建作品交易平台,同时网站将联系收藏家及画廊,代理或专营作者作品。


五、其他
1、本实施计划解释权归书艺公社论坛。
2、本实施计划从即日起实施。


书艺公社
www.shufa.org

201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31 07: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13-10-2 21:18 编辑

风云榜·人物志

【国展获奖书家风云人物榜】殷旭明(创刊号)
https://www.shufa.org/bbs/thread-267126-1-1.html

【国展获奖书家风云人物榜】周剑初(第二期)
https://www.shufa.org/bbs/thread-289921-1-1.html

【国展获奖书家风云人物榜】张维忠(第三期)
https://www.shufa.org/bbs/thread-295786-1-1.html

【国展获奖书家风云人物榜】谢少承(第四期)
https://www.shufa.org/bbs/thread-307418-1-1.html

【国展获奖书家风云人物榜】钱玉清(第五期)
https://www.shufa.org/bbs/thread-308439-1-1.html

【国展获奖书家风云人物榜】吴 勇(第六期)
https://www.shufa.org/bbs/thread-309519-1-1.html

【国展获奖书家风云人物榜】李 明(第七期)
https://www.shufa.org/bbs/thread-310438-1-1.html


【国展获奖书家风云人物榜】方建光(第八期)
https://www.shufa.org/bbs/thread-311081-1-1.html

【国展获奖书家风云人物榜】刘京闻(第九期)
https://www.shufa.org/bbs/thread-312171-1-1.html

【国展获奖书家风云人物榜】倪和军(第十期)
https://www.shufa.org/bbs/thread-313000-1-1.html

【国展获奖书家风云人物榜】叶华洲(第十一期)
https://www.shufa.org/bbs/thread-313975-1-1.html

【国展获奖书家风云人物榜】彭双龙(第十二期)
https://www.shufa.org/bbs/thread-314903-1-1.html

【国展获奖书家风云人物榜】胡紫桂(第十三期)
https://www.shufa.org/bbs/thread-316065-1-1.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31 07: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13-8-31 08:35 编辑

IMG_照片3.jpg



曹向春
1972年3月5日生,汝南王岗人,大学文化,九三学社社员,国家二级美术师,中国书协会员,河南省书协篆刻委员会委员,郑州市政协书画院专职副院长兼办公室主任。

获奖:
2009年,平顶山,获中国书法最高奖——第三届兰亭奖(艺术奖)三等奖;
2012年,郑州,获首届“墨舞神州”全国电视书法大赛特等奖;
2012年,贵州,获中国•贵州百里杜鹃书法作品展优秀作品奖(最高奖);
2012年,郑州,获河南省第四届篆刻艺术展优秀作品奖(最高奖);

入展:
2003年,敦煌,首届"敦煌杯"全国书法大赛;
2003年,敦煌,全国书画小品展;
2004年,西安,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
2005年,浙江,"高恒杯"全国书法艺术大展;
2005年,青海,首届"走进青海"书法展览;
2005年,浙江,西泠印社首届中国书法大展;
2007年,广州,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展;
2008年,北京,当代书坛名家系统工程—全国千人千作书法大展。
2009年,洛阳,全国第二届隶书展;
2009年,浙江,西泠印社诗书画印大展(三项兼能);
2009年,宁波,全国第二届青年书法篆刻展;
2010年,北京,当代书坛名家系统工程—全国五百家书法精品展;
2010年,浙江,西泠印社第七届篆刻艺术评展;
2011年,北京,纪念中国书协成立30周年会员优秀作品展;
2011年,江苏,第三届“林散之奖”书法双年展;
2011年,甘肃,“古河州杯”全国书法大奖赛;
2012年,陕西,中华龙文化全国书法大展;
2013年,内蒙古,全国第七届篆刻展;
2013年,浙江,西泠印社第八届篆刻艺术评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31 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贺进 于 2013-9-4 21:48 编辑

向往春天的野草
——记曹向春


贺 进

舞文弄墨一直是书法家的“癖好”,唯有这样的“癖好”,书法家才能展示出他特有的艺术觉悟。古往今来,文与墨始终形影不离,从魏晋士大夫的逍遥自在独得心境到民国文人的胸怀大向文抒胸臆,似乎更能体现出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翻阅中国书法史,似乎就是在欣赏一部洋洋洒洒的文化积淀丛书,反之亦然。难免,魏晋时期的王羲之从未称自己为书法家,以“右军”自居;启功先生也将独擅的四门学问之一的书法排列末位。诚然,书法自古以来就是“小道”,文人以仅仅写得一手好字而不屑,这种“小道”的心态将书法的地位远居于其它艺术门类之后,可是,专擅辅之书法的文学却是令人刮目的。久而久之,文人以文胜墨的形态逐渐蔓延开来。文人作文、做诗,以手抄的形式记录下来的手记,呈现出书法的艺术形态,千年之后,这些墨迹令人趋之若鹜,俨然掩盖了文、儒等大义,将文人的才情尽显无遗。

曹向春当然是以书法享誉书坛的。他以书法的骄人成绩向世人彰显了他的艺术感悟。我是通过一本杂志上刊登的他的作品认识其人的。然而,对于他的文学才华,却是在无意之中发现的。今年春末夏初,我在河北美院授课时与他相识,数周时间的交往,让我对他的印象更加深刻。可是就在那几周时间内,我没发现他展示自己的文学才华。一个月前,我偶尔在他的微信中看到了他的一篇散文,名字叫《三姨》。文中彰显出来的才情着实让人佩服,洋洋洒洒几千文字,如话家常般,记述了他亲戚的悲惨命运,深深让人心生怜悯之情,同时也更显示出了他对亲人的那份发自肺腑的真情,由此更可以关照到曹向春本人的情结,如此美文,着实令人叫绝。

我们再来聊一聊曹向春的书法。众所周知,他以魏楷作品摘得兰亭奖艺术奖荣誉,又以隶书作品夺得“墨舞神州”全国电视书法大赛特等奖,是书法界首位以书法作品获得汽车的书法家。如此厚爱赋予曹向春,想必他的作品定有独到之处。其实从他的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他对于隶书的体势把握是非常有思想的。他的隶书主要汲取汉隶的精髓,并以篆书、魏碑掺入到他的主体创作中,这样的取法必然会在他的隶书中有多方位的呈现。我们看他的隶书作品,便很难将他的隶书进行归类,无论是字法还是结构,他都不局限于某一家、某一派,甚至突破了隶书的审美领域,体势方、扁结合,毫无顾忌地拉长或者压扁,凸显字中的某一笔画,种种匠心独运的结体方式,让他的隶书作品更加恣肆天真,庙宇之外的古朴厚重,野逸之外的朴拙大气,构成了他的隶书视域。学习任何书体,局限于某一家会让创作单一化,而杂糅多家又难以统一,所以学习书法是需要灵性的。我们看曹向春的隶书,既能看到《杨淮表记》的影子,也能看到《广武将军碑》的影子,更能捕捉到汉简、庙堂等气象,但这一切终究表现出来的是曹向春本人的书法形态。我想对于这样的创新,我们应该拍手叫绝,他创新的立足点都在古人身上,且又能有机融汇,呈现出新的面貌,这对于书家来说是难以企及的境界。我想曹向春的学书理念并不止于此,他会以这种思想贯穿到所有的书体学习中。

果然,我们在他的小楷作品中找到了答案,他的小楷更加高古朴拙。出于魏晋,点画尽显精微,用笔以沉补虚,独得妙法。他善于在大幅隶书作品中穿插小楷题跋,这种大小、空间上的变化让他的作品很有冲击力:大字隶书以笔墨趣味为重,以体态摇曳多姿的方式获得形式上的冲击,而画龙点睛式的小楷穿插其中,却也浑然天成。他的小楷与隶书有机统一,无疑是他对古典、经典揣摩到位的具体表现。
曹向春是一个很认真的人,无论为人还是为艺,都力求完美。在河北美院期间,我曾求他一幅作品,他很认真地写了一幅隶书和一幅小楷,送来后又反复观看,自己指出不到位的地方,旋即又将两幅作品拿走,要求重新再写。后又写了两遍,将自己最满意的作品给我,由此可见,他对自己的要求是很高的,也充分证明了他认真的态度。

曹向春是一位从苦难中走出来的书法家,听他讲述以前的艰苦岁月,我能深刻体会到他从那段岁月中汲取的人生体悟。从推销员到无业游民再到市政协书画院专职副院长,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如今的他终于拥有了本该属于他的美好生活。我想,正是那段艰难的人生磨砺,才让如今的他更懂得珍惜美好的生活。
最令他自豪的是,他娶到了一位好老婆,琴瑟合鸣,彼此挚爱,男人无憾,莫过于此!

向往春天的野草,必将一路坦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31 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拙巧相生
《杨淮表记》对我的启示

曹向春
                    
一   
“拙”与“巧”是一对反义词,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难孤立地、绝对地看待它们,也就是说,我们几乎不可能把它们完全割裂开来。从审美意义上说,它们的辩证关系从一开始就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无论古今,无论中外,人们对于“拙”与“巧”的认识方法、途径和结论也许不尽相同,但艺术心理却是大致相同的,亦即“拙中寓巧”、“巧中寓拙”、“拙拙生巧”、“巧巧生拙”,“拙”与“巧”始终贯穿于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与创造中。


具体到书法中,“拙”与“巧”的辩证关系表现得更为充分与普遍。就隶书而言,因其方正朴茂、纵横排叠较其它书体显得尤为厚重、敦实,而从视觉上说,厚重、敦实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拙”,它是相对灵动、飘逸、活泼而言的,而灵动、飘逸、活泼之类,简单地说就是“巧”。一切事物的形成与发展都是辩证的,“拙”与“巧”永远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无“拙”就无“巧”,无“巧”也不可能有“拙”,“拙”中见“巧”、“巧”中见“拙”才具备完整的美学意义。那么,隶书是怎样在大格局下的“拙”中完成“巧”的呢?

隶书真正的发展高峰期在汉代。汉承秦制,文字亦继承秦书八体,但隶书却成为最主要的官方字体,隶书在汉代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继承、创新的过程。西汉初期的隶书明显地承袭了秦隶的风貌,新莽时期开始,隶书出现了重大演变,产生了点画的波尾——隶书运笔的典型特征“波磔”,这是一种富有力感与动感的曲线美。隶书特有的“一波三折”、“蚕头燕尾”正是曲线与直线的相互映照。隶书的结构工稳端庄,它利用笔画线条、偏旁部首的组合形成平衡,与篆书相比,隶书有了丰富的笔画形态,且有了折笔,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汉字以往的构形法则,破坏了古文字象形、象意的直观表义功能,是进一步抽象化的书法符号。隶书的基本点画形态虽然简单,但却可组合成数以万计的不同字形。隶书在追求结构美方面变内聚匀称为外拓参差,使古文字由静态美变为动态美,由重视形质变为注重笔画线条。应该说,正是这种变化让隶书显得“聪明”起来,变得“巧”起来,也由此,隶书完成了“拙巧相生”的美学历程。


《杨淮表记》为东汉著名摩崖石刻之一,隶书,原镌刻在陕西褒城石门西壁,后迁入汉中市博物馆,为《石门十三品》之一。刻于东汉熹平二年(173),全称《故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亦称《杨淮碑》。《金石萃编》载:石高八尺三寸,宽二尺二寸,字共七行,每行二十五、六字不等。杨淮、杨弼兄弟是《石门颂》中司隶校尉杨孟文(杨涣)之孙。东汉熹平二年(173)二月,同郡黄门卞玉过石门,见《石门颂》,有感于杨氏祖孙业绩,因作此表纪,故又称《卞玉过石门颂表纪》。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评此石云:“《杨淮表记》润泽如玉,出于《石门颂》,而又与《石经论语》近,但疏荡过之。或出中郎之笔,真书之《爨龙颜》、《灵庙碑阴》、《晖福寺》所师祖也。”诚如康氏所言,《杨淮表记》似刻似凿,雄古遒劲,字势开张,用笔沉着扎实,线条浑朴深沉;结字因势赋形、参差古拙、宽博舒展、旁若无人。又因石壁凸凹不平,所以章法上因势谋篇,随意布阵,纵成行、横不成列,变化非常自然,既豪放无羁,又整体和谐,如第六行“也”字,为此行末字,故形体较大,第七行“过”、“此”、“追”、“述”四字,波笔舒展,极尽开张之势。石壁上部宽而五、六、七行行距远,下部窄而行距密,浑然天成,观之则生迥出尘寰,飘然物外之感。但凡古隶,尚欠周正规矩,唯独于此,天人合一,而又古意存焉。

可以说,“拙巧相生”在《杨淮表记》这里表现得尤为酣畅淋漓,它的沉着扎实、浑朴雄劲、古厚宽博可谓之“拙”;它的因势赋形、参差舒展、随意布阵可谓之“巧”;它的字势开张、纵成行横不成列可谓之“拙”;它的变化自然、整体和谐可谓之“巧”。 
     


我初学隶书不是临摹汉碑,也不是临摹清隶,而是学时人。当时,由于生活条件很差,又加之所干工作与书法风马牛不相及,仅是出于最本能的热爱,没事时便把别人赠送的书法作品集当做字帖,一遍一遍临习。


大概是1997年,经老师指点,我开始去大河画廊买字帖,《张迁碑》、《西狭颂》、《曹全碑》、《礼器碑》等汉碑字帖一股脑买了十来本,回去还是今天临这个明天临那个,杂乱无章,没一点儿头绪。创作不了作品,因为学的杂,又没能力融会贯通。后来专学《曹全碑》,竟然是因为它跟我一个姓。这次总算学进去了,几年内基本没换任何碑帖。

2000年我的作品入选“八届中青展”,这是我第一次上国家级的展览,对我的鼓舞可谓大矣。在随后的几年里接二连三地上了些国展、省展,风格皆以《曹全碑》为基调,就这样一直持续到2009年的“二届隶书展”。在“二届隶书展”上,琳琅满目、风格各异的隶书作品让我眼界大开、心胸豁然。说实话,我原来根本不知道隶书竟然还有这么多写法。回来后,我着力临习了《杨淮表记》、《石门颂》、《广武将军碑》,几个月下来,我的作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0年我有幸参观了汉中博物馆,在那里见到了让我魂牵梦萦的《石门铭》、《石门颂》、《杨淮表记》和《开通褒斜道摩崖》。尤其是《杨淮表记》对我触动更大,其朴拙真率,巧夺天工之大美让我仰之弥高。如果说字帖上的《杨淮表记》对我的隶书起到“革面”作用的话,那么,作为实物的《杨淮表记》简直对我起到了“洗心”的作用。那种率意而为、、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汉风”精神彻底征服了我!

也是在那个时候,我慢慢认识到,《曹全碑》、《礼器碑》这种成熟时期的隶书华贵俊雅、方整平正、法度森严,但遗憾的是,其古朴雄强、野逸疏宕之风却也基本丧失殆尽。造化神奇,一般说来,法度森严、秀雅整饬之物多失之性情;浑然天成、豪放无羁之物多失之法度。那么,我们究竟是要“性情”还是要“法度”?究竟是要“拙”还是要“巧”?究竟是要雄伟庄严还是要天真烂漫呢?其实,任何一门艺术,都是既要性情又要法度、既要“拙”又要“巧”的。有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让我动容:带着镣铐去跳舞。学《曹全》、《礼器》让我们懂规矩、知进退;学《杨淮表记》让我们尽情挥洒、施展才华。这里没有孰轻孰重,没有厚此薄彼,更没有优与劣!可以说,任何一件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是拙巧相生、性情和法度的完美结合体,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纲举目张,认识的提升直接决定行为的改变。“八届中青展”后直至“二届隶书展”,我每次创作作品总是小心翼翼,总是渴求每一个点画的精准到位,可是,恰恰适得其反,作品写完后张之于壁,退后反观,往往不尽人意,要么局促小气,要么章法涣散。而从汉中博物馆回来之后,我便开始不再斤斤于点画的“精准”了,更不求字型规整、大小统一了。每每创作之前,先选好所书内容,略一思忖,大致谋划一下字型和章法,然后率意书写,甚至“任笔为体”,整个创作过程充满自信,但,多年积累的法度却是了然于心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杨淮表记》解放了我的手,更解放了我的思想。
照片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31 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浅 析 隶 楷 之 变
——以《广武将军碑》为例


曹向春
                    
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渐进的,我们无法说清某一事物究竟是从哪一天开始发生变化的,世间万象,莫不如此。楷书从隶书(即分书,下同)而来,但隶书究竟是从哪一天、从哪一个书者手里衍生出楷书的呢?这里面大致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隶书——隶楷——楷书。隶书鼎盛于两汉,楷书鼎盛于唐,而汉唐之间的南北朝时期,大概就是“隶楷”的发轫、盛行、完备时期了。

南北朝时期,立碑之风盛行,公卿勋臣、世家大族往往立碑。这个时期的字体正处在分书往楷书过渡阶段,所以基本没有什么条条框框,书写非常自由,风格差别也很大。而且,南北分治,不同的地域文化更加强化了这种差别。此时的字体在分书与楷书之间,旧的规范被打破了,新的规范还没有产生,甚至没有发展方向,书者根据个人的审美趣味去处理点画结构的造型及其相互关系:或者强调一波三折和蚕头雁尾;或者干脆什么修饰也不要,横平竖直,方方正正;或者极力夸张分书的波磔,所有横画的终端全部往上翘起;或者粗头乱服、苍茫浑朴、古拙大气;或者峻利豪爽、气格雄强;或者体兼分楷、笔备方圆、朴茂奇逸。总之,因为没有方向,所以各处都可以是方向;因为没有路,所以到处都可以探索成路。其结果,书者各自在寻找方向和探路的过程中,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书法风格怪异奇诡,变化犹鬼神不可端倪。这个时期的碑阙作品因为形式奇特、新意迭出、妙趣横生,且作品又不成熟,所以进一步雕琢加工的余地很大,不仅可以激发后学者无尽的想象空间,同时也为后学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创造手段。也因此,其在清末成了尊碑抑帖者如康有为等托古改制及推陈出新的主要取法对象。

在此,我们不妨以《广武将军碑》为例,认真剖析一下其“天真不羁、苍茫浑朴、古拙野逸”的书法风格。我们只有准确把握住了它的精神风貌和结体规律之后,才能更好地学习该碑的书法艺术。

《广武将军碑》(公元368年)又称《张产碑》、《子产碑》、《苻秦建元四年产碑》。该碑的书写时间正好相当于东晋中期,当东晋盛行钟、王楷书时,前秦却还是这种较为古朴的隶楷之作。它的书体基本还在隶的范畴,但其已有向楷书趋进的要求,从其意态来看,无论是线条质感、形态,还是结字手法,更多的是承袭篆隶的意味。由于此碑地处偏远,文化的交流难免狭隘于一隅,但正是这样的环境(即少受外来干扰)让其不自觉地与当时的中原书风拉开了距离,使个性愈加突出。康有为的跋尾云:“(该碑)字多隶体,实开《灵庙碑》之先渊,茂且过之,应与《好大王碑》并驱争先……碑阴字似流沙坠简,古逸至矣。”遂叹为“关中隶楷冠。”民国时期著名书画鉴赏家姚茫父评曰:“于《爨宝子碑》见古隶之结局,于《张产碑》(即《广武将军碑》见今隶之开宗。”后于右任又作《广武将军复出歌》盛赞,于是此碑声名大震,尤其在当代书法界,临习此碑者大有人在。此碑书法正处于汉字由隶变楷的演化过渡阶段,此时隶法已极其成熟,楷法还没有从隶书中完全脱胎出来,而是正含蓄地孕育其中,因此体现出了古朴稚拙、天趣浑厚的韵味,既有隶的横向取势,又有楷的左顾右盼,说隶不具纯正的隶法,说楷不具纯正的楷法。既有汉隶的宽博,更有魏楷的稚气,可以说,从《广武将军碑》中可以清晰地寻找到从汉隶向魏楷过渡的脉络。大概也正是这个原因,当人们看够了波磔森严的汉隶和方圆规整的唐楷之后,这种似隶非隶、似楷非楷的书体才引起了现、当代极具创新意识的书家的厚爱。这种厚爱,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此碑书法的结体方面,正如今人杨震方的《碑帖叙录》称:“此碑书体奇态横生,不可名状。”它既不像北碑如《张猛龙碑》、《张黑女墓志》那样楷法规整,也不像汉碑如《礼器碑》、《曹全碑》那样隶法严谨。其碑额五字,如锥画沙,线条扎实;碑阳文字,结体宽博,笔势横冲,拙中见巧,真力弥漫,是全碑最精彩的部分;碑阴文字,笔法古拙,气韵生动,结体天真烂漫;碑侧题名,尽情尽态,随心所欲,因势利导,返璞归真。碑阳正文书刻在方形界格之中,书风初看粗枝大叶,不拘小节,但那奇肆多变的结体,不求工致的点画,令人觉得有一股淳古之风扑面而来。如果再细细品味,便会发现,此碑之妙更在于粗疏中能含蕴,草率中见精巧。比如结字,每个字都想摆脱界格的限制,恣肆奇古,极尽变化,或静或动,或长或短,或欹或正,或左右挪让,或局部夸张。再细细归纳分析,还会有许多发现:如三点水的写法最少不下六种,且每种写法都与右边的部分相映生姿;“辶”部首的形态更是一字一变,绝无雷同。“佐”字的单人旁与右边“左”字相互依赖;“爪”字最后一笔意气风发的张扬;以及“茂”字大疏大密的强烈对比,有时一个界格内放俩字,初看似乎有点失调,不合理、不合法,细细揣摩才领略到它的趣旨所在,简直精妙之极。善于造险,胆敢独创,但险不觉怪,违而臻理,信手刻划,却于无法处求法,使之通篇充溢着一种诙谐的情调。另外,同一个字也往往以不同的结构出现,而这一切又统一于一个基调之中,由此可见作者之匠心。或许是时间紧迫,或许是碑阴、碑侧并不那么重要,愈到后面书刻愈发荒率。尤其是碑侧,没有了界格限制,把纵行横列都抛到了一边,其放浪形骸之外的天趣勃发之情跃然石上,整体书风充满了孩童般的天真情趣。或许,这一切都源于作者真性情的坦率流露,以情挟势、结字,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当然,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广武将军碑》既然是由隶变楷演化过渡而来,既然是不成熟的“探索性作品”,那它必然具有无法掩饰的缺点,对其颇有微辞者如书法大家沙孟海先生在《碑与帖》一文中说:“原石书丹,经过刻工之手,未必件件能保持原样。北魏、北齐造像最多,一部分乱凿乱刻,大失真面。有一部分连写手也不佳(如《广武将军碑》、《郑长猷造像》),我们不能以为凡古皆宝。”所以,笔者认为:对该碑的临习要有取舍。说到舍,比如此碑在刀刻方面的确有令人不满意之处:由于大量使用了冲刀刻法,使得许多字的起笔和收笔显得尖利单薄,另外还有个别字就没有刻完(少笔画),假如把这些也不加取舍地用毛笔来临写,就会影响作品的厚重和气势,甚至产生谬误。

最后,临习该碑时还应多多参照与此碑近似风格的《好大王碑》、《邓太尉祠碑》、《汝南王修治古塔铭》、《中岳嵩高灵庙碑》、《杨淮表纪》等,这样做可以优势互补,,相互生发,相互取舍

照片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31 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感 谢 苦 难
——记曹向春


孟会祥         
           
向春兄,在所有师友中,是我著文评论最多的人。2007年,我写过《读〈向春草〉后》,评论向春兄的诗;同年,写过《曹向春的篆刻艺术》,只是一篇面向社会的介绍;2010年,写《向春小记》,算是速写。此外,还两三次,或长或短,写过向春兄散文的读后感。这不是表功,也不是意在说明我与向春兄交好甚笃,像“我的朋友胡适之”那样地标榜,只想说明,评论文字,也往往需要触动的机缘。一切文字,必切于己身,才能感动他人。即便是为人写评论,如果心心相印,也便情不自禁。这样的机会,并不是很多,或者说可遇而不可求。遥想太史公写《屈原列传》、《李广列传》,情溢乎辞,声泪俱下,是何况味?电视台购物频道上的吆喝,又是何况味?噫!因此,对于评论,特别是职业化的评论,我常常恐惧。至若当名利之诱,半推半就之时,真是“天厌之,天厌之”!
因此,我想借这个机会,洗涤满身的尘埃。那就回顾:

照片6.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31 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感 谢 苦 难
——记曹向春

一、读《向春草》后

孟会祥         
           
不知道多少年没有读过诗了,更不知道多少年没有写过诗了。

前天,书法家曹向春持来他的诗集《向春草》,着实让我吃了一惊。现在还有人写诗,还有人把自己写的诗打印出来,辑成一册册的集子,“书法界”还有这样的人,多乎哉?不多也。这让我油然想起那些多汁多梦的年华,那些长着敏感的绒毛、噙着晶莹露珠的青春岁月。

我十几岁才知道有唐诗这门子东西,但知道现代诗还要早一些。上中学的时候,偶尔在报纸上看到分行的文字,就感动不已。上大学的时候,17岁了,我才见过图书馆,才知道所谓古典文学、现代文学、外国文学。那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书渐渐多起来了。通过读诗,一下子迷上了诗,特别是迷上了以北岛、舒婷、顾城为代表的朦胧诗;记得曾向一位同学借到一本他们的合集,爱不释手,手自笔录,把全书抄了下来。古人多曾抄书,而我平生抄的,恐怕也就这一本了。那时候,《诗刊》、《星星》、《诗潮》、《诗歌报》等,每期都看,往往是一边读一边感动,不能自已。既然年青,当然得写诗,用热泪盈眶的眼、加上颤抖的双手,在青涩混沌的状态下,记下那些情愫的漪涟。记得我曾经一个晚上写下四五百行的长诗《沉沦》,真有一种被电击的感觉。

那时候,诗人般地徘徊在河之湄,诗人般地不洗袜子,诗人般地冥想,诗人般地数星星,诗人般地发呆,诗人般地愤怒,诗人般地啃馒头,诗人般地梦想桂冠,活得很诗人。

向春兄与我年相若,也许,在彼时彼地,我们不约而同地相似着,满腔满喉都是激越昂扬。我没有写出什么,只是狸猫扑蝶似地忙碌了一阵子,随即望峰息心,已而而已。向春兄却竹笛开花,芦管吹雪,留下了一串串发出琴音的足印。

诗人,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因为真,所以动人。

当我们仰望星空的时候
银河的汹涌会淹没我们每人的眼睫
——《最后的五月——送友人》
不由让人想起艾青的名句:“我的眼里为什么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真实而充沛的感情,常常使语言来不及表达,而诗人自己也裹挟于其磁力的旋涡。向春兄的诗常常有一泻千里之致,来于情真意切;激情所向,语句纷沓,不必裁剪,已自斑斓。集子中的散文《致我的朋友们》也是如此。我读后觉得有个别语句,太过真实,似乏敦厚之旨,而向春兄不以为然。他宁肯保持事情的原貌,而不愿轻易文饰。诗心诗性,有如此者。吾闻之乃自惭。
也许,照直写来,正是诗所以为诗的前提。
给我一张锄    一张吃苦耐劳的
带有您名字的锄    让我翻阅您
锄禾日当午的历史   世代的沉默
已深深打动茂盛的野草和瘦弱的庄稼

朴素的语言放射逼人的美   父亲
您不知道远方有海有高耸入云的城市文明
日渐羸弱的手
已抓不住我极力高翔的翅膀
——《父亲》


这样直白如话的语言,是不需要“技巧”的。然而,“吃苦耐劳的锄”——“翻阅”;“世代的沉默”——“打动”——“野草”——“庄稼”,意象转换匪夷所思,固不在物理之内,而又非如此不足以恰切。这就是真实的办量,这就是诗的力量!少时学写诗,经常寄希望于诗的技巧,其实诗哪里有技巧,其技巧全在敏感过人、深挚过人,非故作惊人之语,不得不语出惊人耳。意象派、象征主义,甚至后现代文学的种种技巧,皆应作如是观。
很久你走后你走后很久
门前的马路
在一片窃窃私语中
长满了影子
——《不朽的影子》

通过重复的语绪,超现实的意象,诗人把想象的余地留给了读者,让人在猜度、体验、隐喻的情景下,既似是而非,又笃定不移地获得阅读结果和审美愉悦。说是技巧,不如说是诗人朦胧而苦涩的精神体验的语词化。

不知道多少年没有读过诗了,更不知道多少年没有写过诗了。触须渐已老化、萎缩甚至腐朽。读到向春兄的诗作,回忆起过去的人、过去的事,无端有一种生痛的感觉。人之一生,所系所念原也不多,有些情愫是不能忘怀、也不会释然的。人可以不为诗人,然而不能没有诗心,那些素丝初染时的悸动,如湿漉漉的泥土清芬,如幽深无际的夏夜星辰,如何能忘?

诗才是艺中之艺,生命的生命,灵魂的家园。向春兄雅擅书法、篆刻,无非衍而生者也。


是为记。时2007年10月17日。

IMG_照片9.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31 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感 谢 苦 难
——记曹向春

二、向春小记

孟会祥         
           
与向春兄相识,不觉数年矣。虽往还不多,然而心中默默常念,给我带来阵阵温煦。特别在冬天,尤其让我珍惜。

向春兄少我七岁,然而也像我一样,繁霜染鬓。加之面目清癯,肢体单薄,形骸而论,似有老迈之意。我是形神俱疲,渐入颓唐,朝暮作息,奄奄慵困;向春兄则手挥五弦,目送飞鸿,志在玄远,耿耿然不与芸芸同调。

他的耿介真挚、率性独行早已出名,比书法、篆刻的名气大。如有人为其书法提些建议,若是一般人,必诺诺而道谢,显得自己谦逊,也让对方舒服;若是同道,向春兄必朗声争辩,阐明自己的艺术立场而后可。作书需要印章,求人刻印,颇为周旋,向春兄竟挥刀自运,不期然又成了篆刻家。向春兄商海浮沉十几年,曾任过几家大公司的经理,因酷爱艺术,难割难舍,郁郁之气,存乎胸中,到头来只落个“不务正业”、“有点不正常”的评价。噫!随其流而扬其波,和稀泥而贪私利,即“正常”矣,向春兄焉得不知?之所以不如此者,一股真气鼓荡肺腑,按捺不住,乃铮然而鸣,吐若白虹,凡夫俗子见之,乃以为怪耳!
其书法、其篆刻,就是这股真气的外化。向春兄昔日坎坷在此,今日享名在此,他日大展鸿图,亦必在此。

时2010年1月27日


照片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