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161|回复: 6

砚 田 悟 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0-5 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砚 田 悟 道

文/李成海

关于楷书

楷书之继承是学业必不可缺之道也。汉字变体者于周秦汉唐皆有之,至唐代法度备焉,包罗点画之万象以此为本,丰富点画之形势,以此入深;较之他法,楷法有着不可限量之前景,学书者必当从之,方为顺途耳。篆、隶之法用笔较之楷书,稍显单调,以此入手或为不可,可总觉有笔法缺失甚多之感。余习书数年,方有体会。

主与次

学书者,皆以继承古人之法书为必须之径,能否登堂入室皆看造化,即功力、感悟、天分而已。缺功力者,难入正道;缺感悟者,难以升华;缺天分者,难登大雅之堂。能登堂得,皆在不断学习,循序渐进,风格自然流露,切不可朝三暮四,最后一事无成。立足一家,涉及众妙,才有可成。一家者自己之主也,众妙者为己所用也,此为次者也。东坡云:“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厚积者功力也。眼界、功力,此为学习者必不可少也。约取者,以一家为本也,薄发者本人之风格也,约取薄发为博观厚积之升华也。

何为书法

书者,抒也,抒其情、抒其神、抒其心、抒其意者是也。然欲达书道之高妙,难于上青天。绝非提起毛笔,涂上汉字就称其为书法也。当世之时,胡涂乱抹者比比皆是,可用几句话来形容,朝学执笔,暮已创新,次日则自封为书家,实可笑至极也。新闻媒体时有不实之误导,亦为浮躁之风气推波助澜,此风断不可长也。几年前中央台有一节目,某位书家可用全身三十六处地方夹着毛笔写,令人作呕。余费尽心思,实在想不出三十六处地方在其人何处,杂耍、表演、自吹、互吹皆浮躁之产物也。书法是一门技术性极强的传统艺术,是以极熟的技巧来完成个性特征的生命艺术,由数量厚积进乎于道也。道者艺术之最高境界也,技进乎道,非经数十年之临习不可为也,博学传统文化,以书卷来支撑书法,方为土也。

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用于书道可谓为之上乘也,世间万物凡至精至美者,均带有性情、神采、气韵,使观者无不动情和愉悦。所谓“道”者应为艺术之普通规律,博大精深,非要有坚忍不拔之毅力、超乎寻常之悟性方能近之。

关于信仰

书法可以说是每个书家的信仰。信仰一词为人们的精神寄托和归宿,任何艺术门类之优秀大家,均有着美好的精神寄托,有寄托才有执着的诚心,不可支援的坚强信念,也就是说有这种信仰,才能在自己所从事的艺术中汲取更多的营养、取得更大的收获。

关于浮躁

浮躁之环境,有损于一切。当下,余觉得中国书协每年2.5个各项展览,弊大于利,商业味太浓,也迎合了急功近利者的心理。板凳要坐十年冷,这句话对书法爱好者来说应该是至理名言,耐得住寂寞,认真继承学习方为正道,当下之时为争一名分,不惜绞尽脑汁,迎合评委口味,混个脸熟,不去认真临习历代名家法贴,却在参展的书里找一幅作品几百遍地去模仿,若遇生字,则目瞪口呆,无从下手。

关于批评

纵观当今书坛,皆以吹、捧、抬、夸文章为最,余订了数十年书法刊物,除天花乱坠、云遮雾罩、玄之又玄、不知所云等文章充斥版面外,极少见说真话者,凡挂某头衔之所谓领导者,皆以书法大师面目示人,观其作品,则不堪入目,对书法之继承和创作上更无从谈起,再者吹捧文章大有盖过古贤大家之语也,悲哉.如此种种,实为当世之怪象也.

几何堆叠之误导

早几年,见过一些杂志及书籍,书上大谈书法创作之法(以行草为例),古贤大家之作品,每个字的形状均以几何多种形状框之,以显示章法之变化,斜、正、菱形、方形、长方形、纵、横各形之块状。机械性的几何形状堆积,完全违背了书法艺术的本意。书法是以方块汉字为载体的经过书家自然书写为本质的视觉艺术,因字定形方是正道,汉字本身就是多种结构变化的文字,而汉字本身就是多种美的因素结合而成,它的长短、高低、方圆、疏密等等特征,在由书家用笔墨抒发到美的极致。浓淡、干湿、轻重、枯润、粗细、虚实等等的变化,加以书家的神、情、采、意等的内心表现,才使其收自然地成为精品,绝非人为安排的块状堆积。如此的安排,则失本也,矫揉造作,刻意编排,只能叫“做”,不能为书法。

形、神之辨

刘熙载云:“入古神者,我化为古,入我神者,古化为我。”形与神历来都是书家与学书者必读话题。2003年进余突然有所感悟,历来讲书法之书册及课堂,皆以临帖先及其形,后及其神之说,此有误也,大多人云亦云。神乃精神,指某个人内在的气质,学养阅历的具体表露,应该是与生俱来的东西,这也可谈到艺术门类,每位大家的特征,在临习中,别人也只能学其形,出己形才是正理,余曾经有一篇文章《形神辨》详细论述。2011年余订阅《随笔》杂志,林镛先生的一篇纪念文章《百年一峰》里谈到上世纪老画家王肇良先生谈到“形与神”已五十年了。王先生文论:“形是一切、一切是形,形以外的神是不存在的,所谓神,是形的运动感,是形的活动反映。不是形神兼备,而是形是一切。”“形神俱全,写形而神自来。”

几千年来,均说神重于形,神是最高,确实可悲,无论讲多少,无形,神落于何处,神不落于形,则根本无神,习书者,如不掌握所学之形,广收薄发,写出自己的神来,那将是已无你形,何谈出神。

断与连

在草书中,断连的表现十分夸张强烈。张旭、傅山为最,古人云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诚然,余习书法多年,虽不善草,可总觉一笔环转,不见起止的作品,不如笔断意连之表现更有情趣。而这种情趣尽在似连非连之中,意境更加高妙,更加耐人寻味。

笔墨当随时代谈

周、秦、汉、唐、宋、元、明、清,各代之大家及爱好者当时所书之作品,皆应为当时代的风貌。大家们的作品是修习几千几百年历史,得人们公认的典范法书。而当今书坛,投机取巧者、哗众取宠者、阿耍卖弄者多矣,其也自称笔墨当随时代,悲哉。近现代大家的书法作品,如于右任、王蘧常、林散之等等之作品也必须称其为随时代之笔墨。“笔墨当随时代”高谈阔伦者,余觉无实质内容只是口号而已,艺术就是艺术,不可随风也。什么是当随时代,未必哪位大家能说出具体内容。你所处的时代,将赋予你的艺术氛围和灵感,在这样的土壤中,也就使你写出当随时代的作品。

黄永玉来陕

癸巳晚春大家黄永玉来陕,未惊动相关部门,由西安秦岭办几位领导陪同参观了秦岭北景区及生态环境,兴致颇高,赞赏有加,晚上几位去酒店,又提起毛笔写了几个字,说“我也是书法家”,虽是玩笑,寓意颇深,对当前凡拿起毛笔涂鸦者之极大讽刺。

锋开八面之说

古人云“结字因人而异,用笔千古不易”道出书法奥妙之真谛,各体书法,均有其用笔之方法,而行草书的用笔,尤为关键。余习书数年,稍有感悟,书法作品的表现与成功,如不注意此道,无法称之为上品也。古人有云,“笔笔中锋”余觉甚缪,有训导之嫌,如何用笔,余以为中、侧、偏、头、腰、根皆在范围之内,如何把握,这就需要有很扎实的功力的运用的技巧,只有这样才能使点画(线条)生动、活泼、饱满、多变,无论轻重、提按均能表现出奇正相望、险平相助、变化万千高质量的作品来(结合章法)。从林散之之好用笔方法得出此感,也使余乐此不疲。正如清人所云:“善书者用笔,不善书者为笔所用。“诚然,驾驭笔之能力,非一日之功也。

周汝昌论书之谈

周汝昌先生,著名“红学“家,早年读其写的一本《关于书法之谈》的书。周先生讲用笔以硬毫为最,笔硬才能写出硬郎的书法作品来,一家之谈,看周先生的书法作品的确硬有力,

也正符合了他所谈的那样。可结字、章法、规距有余,点画单凋无味、锋芒暴露,神采不足。余实在不敢恭维。也可以说周先生对书法的认识也太片面。毛笔的软硬跟书法点画的软硬应该没有太大的直接关系。羊毫写出瘦硬的线条不应该成为难题。关键在书家之功力和运用。而柔毫作书更能使点画丰富多彩、变化无穷、刚柔并重、骨肉丰满,藏露结合之妙也。

当代对书画作品欣赏收藏之怪象

一幅成功的书画作品,是由书画家们以数十年的功力、继承、创新,既不失传统义有新意的高艺术品位之作品,决非糊涂乱抹之作。所以,欣赏者非要具有对书画艺术高深的欣赏水平,方能使真正的书画作品有所依托及收藏,以达陶冶、愉悦心灵之享受,而艺术品也应该是商品,是价值不菲之商品,决非泛泛之作,当今社会怪象甚多,收藏书家作品多以耳听,什么主席、副主席、会长等等名头多多,而名不副实之“大家”甚多,用耳的,不用眼者收藏者比比皆是,余曾遇一好友,拿去一幅书法裱轴让余鉴赏,此作之来源是一大企业家从保险柜中小心翼翼取出.送给他的,打开一看,大跌眼镜,从书法角度来看,不但不入正道,而且俗不可耐。还有一企业家拿出一大摞末裱之书法让余鉴赏,几十幅中无一可收藏,名头很大,作品甚劣。其人还说花了很多饯收来的。这种事例,当前多不胜数矣。

如是书画爱好者,喜欢此艺术,应“耳聪目明”,学习一些书画知识、开阔眼界。也可咨询行家,切不可乱花冤枉钱,世上挣钱可不容易也。应收藏一些好的作品才对。

关于行草书

在诸多的书体中,最常见的行草书(余这里所说的是行书问草书,以行书为主),而最难写也正是行草书,传世之行草书法帖中,也为最多。古贤大家之行草书,各具特色,或瘦硬,或隽秀,或丰满,或古拙。风格多样,百家争鸣。而我们常用的书体也以行草书为最,尤其书法。几千年来,在用笔、结字、气韵等方面,古人已表现得淋漓尽致,现在临习行草书,要写出自己的面目来,是难上加难,余以为能在学习古人的基础上,取得些新意,已属难能可贵也。要写出自己的面目来,实非易事,所以只有认真临习古贤帖,感悟其中奥妙,融会贯通才有机会,绝非涂鸦之书也。

内容与形式

大凡书法作品,在内容与形式上,能达到统一和谐,才为妙品也。历代书法典范中,最为贴切者当属《兰亭集序》、《祭侄文稿》也。一纸集序,千载流传,从书体之潇洒、用笔之灵动、奥义之盎然,当亭风光之幽静、文人雅集之情趣,甚合会集之况也,被后世人称之为书圣的王羲之,才有此绝世佳作也。

兴与悲之情绪,表现在书法作品中,也极其能见也。颜真卿《祭侄文稿》与王羲之《兰亭集序》,从书法作品上看,有着兴与悲的极致,兄被掳侄被杀而正当英年,归葬时已失身躯,仅存头颅,抚今追昔,使颜真卿悲愤疼痛,作祭文时,血泪并进,情不自禁,纵横顿挫,一泻千里,终成千古绝唱也。

书体四种,情趣神采多矣,在书法创作中,应在内容与形式上尽量达到统一为好,字体有:豪放、厚重、隽秀、轻盈等面目,完全可以用多种书法风格来吻合内容的意境为上乘也。

东坡居士的《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如铜琶、铁棹,似关西大汉,气势极其豪权,波澜壮阔,要用隽秀、轻盈之书法表现,却有悖其意境也。

如柳永词中,多表现江南小景,小桥流水,秀林幽雅,要用狂放之书风又有所不妥也。每幅书法作品的表现风格,多种因素皆应认真思考,精心创作,不失为好习惯也。

内在与表相

书法艺术,是以愉悦心灵、陶冶性灵、抒发情感为表现方式的,正如刘熙载所云“写字者,写志也”。在每幅作品中,均带有作者对艺术的感悟与继承,点画之间是书家的修为,生命、精神的寄托,是笔墨、气息、心手的融合,每幅成功的书画作品均如此,所以书法是书家与作品最好吻合的产物,也最能表现书家的内心世界与精神指向。

计白当黑

黑白之道,对书法尤为重要,优美的线条,在洁白的宣纸上,表现出各种元素的美感,而无墨之处,则是每幅作品中更为重要的环节,黑白变化,也正是刚柔、阴阳之直接展示,也就是虚实对比,“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满与空皆要适度,一味的虚,与一味的实,皆有悖书法的本质,而各类艺术也均如此。一味的实则缺少空灵,一味的虚,则缺少实质。章法及布局,皆要以字立形,以章法布白。邓石如云:
“计白当黑,宽可走马,密不容针”,诚然一语道破天机,所以黑白、虚实、疏密、刚柔等等,皆是书法创作之道也。一如“删易”所云,一阴一阳之谓道,临池者不可不察也。

心正则笔正

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在回答唐穆宗的提问时说“心正则笔正”,此言不谬也。可后代对此说法有着不同的理解。大部分人认为,写字笔杆必须直而不倾斜,这种僵化的执笔方法是无法写字的。而这种论调历来误导了许许多多书法爱好者及大众。

首先说“心正”,余以为“心正”与工具的使用不能画等号,“用笔千古不易”,对书法而言,用笔是决定书法作品成功与否之关键。从人的生理上说,笔杆挺直不斜是无法运笔书写的,柳氏“心正’’是指书家品质而言的,他是在规劝穆宗要把心思用在朝政上,不能沉湎于酒色之中。书家创作的书法作品,要有传统,新意不能有流俗之态、野狐禅,更不能有杂耍乱涂之象。除去以上种种乱象,写出书家之神采、情趣、雅致、扑面之书卷气,才是“笔正”与“心正”之根本也。

合与离

合者,书家自己风神与面貌也,继承古人之形貌,数年如一日,打下扎实的基础,感悟博采,合自己也。

离者,凡取一家古贤法帖,决非集某大家之字也,离开古贤诸家之伎俩,脱去习气,以成自我,此则难矣。

离合二字,乃学书之必须也,不高者易成书奴,不合者难出己神,能合能离方为妙也。

有为与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道家之语也,作书亦如此。凡习书者,非要有学尽精微、孜孜以求的精神不可,

要像李可染所言“以最大的勇气打进去,扎扎实实地临习名碑、法帖,以在书道上,有所收获,有所表现,贵有恒心,可称有为也。决非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心血来潮之兴致也”。

无为者,忌浮躁,忌张扬,随着习书的感悟、阅历,从数量到质量的自然转变以臻佳境也。若急功近利,投机钻营,则将一事无成也。

北碑南帖各具特色

北骨南韵均有其独到动人之处,而两家之融合,更为重要,犹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不可缺一也。余虽宗北碑,而南帖的神韵、灵动也无不在临习之列,南北的结合更能在书法作品中结构完美,刚柔相济,气韵生动,呼应和谐,方圆结合,以达到书法作品之最。

全国书法篆刻展作品册之感

纵观近年来多次全国展书册,赞美中甚多遗憾,赞美是参展作者异彩纷呈,百花齐放。隽秀含蓄、粗犷豪放者比比皆是,虽有许多跟风之作,也不乏有功力扎实、真才实学之佳作,多为青壮年之作。

遗憾是多次展册,前边所登评委作品,功力、情趣、神采等等使人观之无味,不敢恭维。前后对比,也让人觉得评委们的作品较之参展者之作品不敢说有多大差别,实在是相差甚多,凡懂书法之人均有同感矣。

胸有成竹谈

大凡学书,皆以临摹古人法帖为本,别无他路,以至登堂入室,厚积薄发,方能成家,书法之创作,应以深厚的积累、超常的悟性、广泛的学养来支撑,以达到“胸有成竹”。早些年听过一些讲书法之人谈起书法创作要先打草稿,如何安排结字、章法,再将其用宣纸写出,余觉此法虽好,总觉与书法创作有着隔门之误。书贵自然是自古不变之真理,是书家在创作时随意发挥,性情所至之事,决非程式化所为。用预先安排之法不可取也,尤其行草书。

发表于 2013-10-5 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5 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5 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5 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16 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值得一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17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