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1740|回复: 1

【当代书家评论系列·董英强】拟古与化古——兼谈童英强书法艺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27 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拟古与化古——兼谈童英强书法艺术

贺进

在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中,“拟古”与“化古”是对传承经典的最好诠释。

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无论是雕塑、中国画、书法或者民间艺术,一直在“形而上”的理念中传承与发展,千年中国艺术的发展轨迹,我们可以看出经典传承的分量。在西方艺术发展史中,我们似乎能看到两种不同的思想碰撞。西方艺术始终秉承自我形式上的创新,尤其是西方雕塑与油画,我们很难发现传承的姻缘关系,因为个人意识形态是它的主要表现方式。而对于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似乎太标榜“自我意识”是不符合艺术价值体系的。我们欣赏中国画,总要看这位画家是继承那一画派、哪一家?欣赏石雕艺术,也要追根溯源,找到经典的范式。中国书法艺术更是这样,宗秦汉、魏晋还是唐宋、明清,总要找一家来继承,所以在书法中讲求“师古”这一思想。


书法艺术中,“师古”或者“拟古”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因为在千年书法史中,书法的经典与大家已经告诉当代人书法不可偏离这一“主旋律”。那么“拟古”到底指什么呢?很显然,“拟古”并非照搬,也非“顽固不化”,其实“拟古”是传承经典的方式与方法,既然说是方法,那么就会有思想的表达,书法是讲究“临帖”的,那么临帖过程就是“拟古”的过程,临帖分为实临和意临,那么“拟古”也在临帖中有所表达,临帖在讲究准确的同时也要对经典有一定的理解,所以在这一点上来说“拟古”的 问题就比较容易理解了,所谓“拟古”应该是对经典的“创新性”的传承。说到这里,我们就必须要和“化古”联系起来。所谓“化古”也并非“无厘头”的创新。我们继承传统的经典,在充分表达经典的原汁原味之后,就应该有自己的思想意识表达,“拟古”是学习经典的第一步,“化古”则是第二步。所谓“继承式的创新”其实就是讲的拟古与化古的关系。任何脱离“拟古”的“化古”都是对经典的亵渎,反之亦然。这就是在书法艺术中“拟古”与“化古”的 关系。


我想童英强是能够理解“拟古”与“化古”的深刻内涵的。我们看他的临摹古人的作品就能看到他思想上的表达。童英强的临摹作品多是以帖学为主,尤其是魏晋行草居多,在这类作品中,他在把握魏晋行草的经营布置上很到位,我们知道,魏晋行草是以“韵”取胜的,尤其是二王的行草书,点线位置关系处理极其精妙,所以在临摹中能够关注到这一点是临摹的基本法要。童英强临摹二王手帖,毋庸置疑的是他能够把握这一点,尤其是开合关系、疏密对比、点线布置等等,他都在临摹上做到极为准确,可以说他做到了“拟古”的高妙。刚才我讲到“拟古”是书法学习的第一步,那么“拟古”之后就应该“化古”,童英强的临摹经典绝不是完全的“拟古”,看他的临摹作品,在把握经典的同时更试图以自己的笔意去诠释经典。在二王手帖的字态表达上显然有了自己的认识,他融汇行草之外的用笔方式参入二王行书,我想这一点上他很高明,其实这样的方式参入临摹阶段,已经是富有自己思想表达的创作作品了,然而他的创作又不离经典半步,这就是我之前提到的“拟古”与“化古”的关系,童英强做到了。


临摹的目的是为了创作,这是不争的事实。真正从临摹走向创作其实是有很大的难度的。能够诠释经典并非能够再造经典,这也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在临摹与创作的过程中应该有一个转换。童英强绝对不是标准的“拟古”派,他“拟古”后的创新也是可圈可点,我们看他的创作作品,大抵在继承经典之上的创新,他能够把握魏晋的气韵,更能把握宋元的意味,这些元素赋予他的创作作品更多的可读元素,甚至可以说,他的作品告诉观者的信息量是很大的,我觉得这样的创新是可作为标杆的。因为童英强始终游离于经典,然后再进行再创造,这种创作是与古人平行的,那么这样的方式就是准确的。这也是我说的“拟古”与“化古”的关系。


“拟古”与“化古”是书法学习的重要方式,只有理解这两者的关系才能在书法上有所成。童英强以自己的方式诠释这两者的关系,所以他能够呈现出独特的面貌,我也坚信童英强会越来越精彩!



发表于 2015-2-3 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