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097|回复: 4

[花边] 学书随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9-8 18: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书法本无雅俗》
  {4 a  m/ X' l( V+ Y  _, ^何谓俗呢
) I: S+ t* T! H8 M0 I0 ~何谓做作呢
6 s/ F' O, y8 e& q% l' O/ G雅与俗皆为各人主观上的爱好,谁也说不清7 \( h; F! p& G
在雅俗上做文章是白费心机
* B7 z/ t1 x$ L. `1 d尤其在评论时,雅俗之说显得太多含糊
! f; L0 B5 }3 W" a) y8 \% q9 j/ T4 E1 j雅俗之分是古代统治者文化人为显示自己高高在上而捣鼓出来的/ C1 u  ^! q( R6 ?
个人认为,书法可从生熟巧三方面去讨论; ?# @: Z; s2 e8 x+ v3 \& X
前二者可从点画上来分析
# g1 a- ~1 R' I* U4 g; H7 `巧则指个人风格较明显的意思9 i/ Q0 U5 d/ T, s8 M
写字达到熟能生巧,便是佳作了
* Y- ~( L0 N, a" x) }
: r# V; a0 ~; h6 [! a9 h
, z3 n! C# |/ a) X& K
0 w% l0 |% F  O临帖自觉有所得有所失
) v, w8 C+ z2 ^7 ]0 f5 L就在得得失失中进步$ c6 Q/ [, z: R) [" X
临帖的得失是一种个人经验
( M9 O% ~. j' e3 g: F如制作食物,有人喜欢清淡,他在制作时就少放盐5 c# ?/ h4 y, \1 q
对他人来说,这不是优缺点的问题
6 e  E, y/ u, B* z而是个人喜好问题7 T+ E7 z1 g2 B/ O5 N( b5 m
清淡浓重皆可出极致' j* R0 U6 o* \6 I' j+ f
故临帖到较为熟练后,可根据个人口味来发展,似与不似这时应成为次要对象
8 U: Q# W+ ~/ d% ]如有些人,越临越不似却不失为好作品,这应是成功的临作
0 @+ Q, t8 \! k) S) r坚持自己的偏见,路子将走得更远4 I. F4 Q' ?* q: P
路子正确了,十年也好二十年也罢,完全不重要" t0 k; R# T5 B- W$ P9 f
不知不觉间就会达到过去所预想的目标
4 D3 Q: l$ C" W1 \就如步行到某一目的地过程中,想起某一感兴趣的东西,结果到达目的地却浑然不觉那般
  k/ G3 Q5 h: \1 w! i7 r
* o5 l0 X5 o* i3 I8 r* R; v# }5 @. n6 U

' ?) E- P; L/ J" k5 S: I《不再老实写字》
/ {" s& p" t; `$ U9 D" |过去临帖,一点一画皆费尽心思,有时为了一画与原帖近似,重重复复写上不知多少次,直到自己滿意为止。* A$ |, L; c' f
然而,这种滿意的成功率并不高。
$ X) @6 J: \+ w$ C- Z于是退而求次,只要信手写来略近似即可。
$ ^8 d0 p+ _  G! i2 M这样看来,仍算老实。
" f. ]; m7 P; S& n6 W4 y8 m  D1 J后来觉得写字是闹着玩的,况人生经历多,心性难以纯粹,要老老实实临帖,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 N! H$ S, G1 \" |6 |$ E于是,写字开始朝随机的方向发展。/ M- y9 m! m  B
生命是无法重复的,即使每天做着同一件事,但心中所想,瞬息万变。
$ n* N, i, h5 R- x3 w0 ]. m- l故书写随机最能反映内心真实。5 z4 P6 i. Y( h
这种观念的转变,写字也就变得越来越率意越发不老实了。  J! }  i" W; A0 O0 B) T  V' N$ B6 j
( c2 Z; S* E8 c# D4 a; _( @

3 _5 K; X$ }/ ^
" F6 {- I$ l: R, v9 z" T+ v$ R- ~《书法的终点》0 X+ l: x4 R% A; Y. r9 p
学习书法过程是寻找属于自己风格的过程' J/ U' g) l3 i2 c
也就是寻找自己最喜欢的风格的过程
5 O+ S, W% S% y. m; v在每个人的灵魂刚形成的时候
8 M1 _5 e. R! {9 f9 C9 P4 T8 c都会有一个最为完美的形象一起产生9 j3 I# e! E. W( m6 I
故一个人跟某一个陌生异性见面时,会不由自主产生惊艳之感
$ v# D- R) j" V! m# R这是因为对方跟先天完美形象吻合的结果
& O* Y0 d" E% b# K0 K$ g同样,书法的追求也追随着这一完美而去
1 o- m- n& c! ]; H' y  Z当自己写出来的字跟这完美形象吻合时,这作品就可堪称为伟大-即使同时代的人不承认这一点
" ~1 A, O% N- d8 y% l或可以这么说,书法的终点就是完美表达自己
: g$ H& i1 y- e" f/ a# }5 J前人所总结的种种学习方法都是先天完美形象诱发所致
& D, q8 M* [) H) h- W8 a" w即使失去前人所总结的一切学书方法,人们仍会不由自主地总结出类似的学习方法来
! e3 u7 J( C8 F+ d' f完美形象的存在,人的一切就不会丢失! F' c2 q' @( E% b
以上观点仅供思考,不作答辩- S7 U5 [7 X. N% J7 P0 R' z
/ }# e  r' E6 G: {# U

% x# J0 W9 s9 H" b0 {7 [; O! i% H2 a( j0 X' U- |! H) Z
《由行书引发的随感》' ?1 e& a& F2 d# U9 y
由于中国人的启蒙教育是从识字开始
" D# p1 U7 u6 h' L0 L故在今天,我们面对一件书法作品时,第一个问题是:这字怎么读7 B$ D3 L6 a8 O$ a
于是,草书篆书就变成非主流
0 r) O: A' u, e7 F2 h- I行书因节奏结字自由多变,从而成为书法爱好者的宠儿
5 I; ?8 m/ d* Y/ x, v. k8 s* u或是因此,史上行书有了排名,这是其它书体所没有的
1 f8 F8 x1 p5 q文字的本源,主要是记录和传播信息的
; i" X2 B. c6 M/ j/ Z在今天,行书满足了书写便捷与易于识读的功能; q/ p1 t4 I$ L5 Q& v; s  y$ g
故作为日常记事,行书是最佳选择
) ~4 y, ~- J4 [7 @+ d3 E; G也是最佳表达性情的形式
7 M& s3 j2 t2 w3 A由于毛笔书写实用性的隐退
0 u* Z; J; \3 b9 \. Z5 |& k不少人在学书法时往往忽略了文字本源的识读性, K' u# F# D  V& g' F' ~
到了一定的阶段
" L! J" B1 U  _6 k  A( U% N不少作品有投向美术作品怀抱之嫌
$ f  D( Y, E9 [& F# P1 `有些人明白这一点,无意识中的抗拒,便一头投入到仿古之中去5 X3 ]# _/ G' f% h: ^4 U$ I
然而,无论是依附于美术还是仿古,都是对书法感到彷徨的结果3 h2 `& x7 g0 ]' ?: q/ Q( o$ g5 {
这种彷徨,实是书法实用性隐退的衍生物
8 |( w- T# N5 z" {过去因环境关系,日常书写根本不成为问题6 N4 U9 x3 Z" B, f3 ]) y
如果书法上的传统所指的是紧贴日常书写,那么,要真正继承这一点,就得成为当代的陶渊明
4 V8 K8 e, R. I' A显然,这是不切实际的,或许,你可以成为半个陶渊明,一方面游走于展厅仿古应酬之中,另一方面则用毛笔记录着每天的琐事,至于最后走向如何,唯有到了必需选择时才清楚
( d- K8 f' k% k! Q0 g0 E! J7 o# b( n0 s# b7 T
, f9 q. N# j- F  `  u
$ ~- a8 n5 [7 g3 s% M$ |. X  F
《论东坡用笔》
7 w. o& L# `, a5 z1 D, A如果有人问我:史上谁的用笔功夫最深9 w9 t+ }3 v) p; q8 j
我会毫不犹豫答:苏轼
& G: r6 ^5 M3 @1 v+ k# B% t* f苏的字与点画大小变化极大,却又随意自然! p4 o6 d$ j, ~' M5 p1 p. j
这是历代习苏者无法达到的地方/ i+ P" z" w! O, b# @& D' r& ~
一支笔所写的字大小有所限制,苏堪称将此发展到极致
9 D6 l5 p1 z5 V' N& @他的同一作品中,字无论大小,皆用笔流畅精到/ U# x3 ?! e5 w% r- `
如果从书如其人的角度来看' V  C7 {! P( j" V% Y+ G/ W4 X) x6 I# x
苏的心胸就如他的作品一样,容纳着巨大的激情,而这些激情又一任自然7 _8 t1 c) o! O  p- s0 x, a9 O
众所周知,苏无愧于史上第一才子之誉
4 ~1 V7 g( U( L* h- d# Z6 i. B写了那么多文章诗词,真不知用坏了多少支毛笔3 D# L- z+ q% t  Z' _' [+ g
这决非智永禅师所及
2 _6 p7 R8 D2 h5 y3 v- m+ Y点画大小的巨大反差及长期日常写作,成就了苏的用笔: c6 V# v9 a7 r: W3 ~, g
这过程不象苦学派那样刻意求工,而是在日常书写时稍加留意即可
  A( \0 b4 R$ j1 C/ N现代的谢无量与沈尹默,一个无意为书家,一个专精二王,却同是书法大家
' ^0 u4 E& c5 w/ P) w( }' w) a( p* `5 F
; K& h/ j8 g0 [7 X& G* a/ `

9 T; g& p# z: E& ?; H0 a8 T1 e《个人学书经验》
: Z% G9 L( y+ \0 U+ U  ~3 G0 y古人的实临作品很难见到$ l  E, c1 B2 l
对于古人关于实临的本义几乎无法提供实物佐证7 e# B. F# i) D% {" @
从唐代数位大家所摹兰亭叙中看出
+ U  X8 q* ^# E  M/ L$ R( k所谓摹,亦无法避免带有个人客观因素" W( z0 s" ?& T2 O( O
故所谓实临,还要注意个人喜好
- o* Y$ @' l5 Z4 J: P0 Z7 N/ Y在临帖时,不必面面俱到
" W5 m; a/ j3 L  w$ Y# ^3 `这在临帖时很容易产生顾此失彼3 P& p0 P* ]( a2 v+ L5 p8 g  l
正如选帖那般,要选自己最喜欢2 [  t( ]( Q/ W2 D8 A
这样才符合兴趣是自己的最好的老师这一宗旨! @; E9 @9 K( n5 P1 ~/ Q! r
临帖亦然,可选自己喜欢的帖其中自己最喜欢的一点,加以強化
7 `+ q% s$ N" U汇集起自己最喜欢的东西
8 k* Y1 e+ ?% y2 U$ H& d! f5 L9 R9 Z能写出自然顺畅的效果来即可
6 s: Z: e; N; ]& s/ W; z如前人所说的书卷气
: k6 S  S* v8 S: P就是建立在自然顺畅的基础上0 A0 g* ~' `& K2 k
以上所说的仅是个人的观点,最终还是各自总结的方法最佳来自: Android客户端
 楼主| 发表于 2014-9-8 18: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由传统说开去》
3 e% ]6 ~6 Q. h& l0 t6 \9 o传统实际上是不存在或是某些人心目中的执念   b9 f# |: q% o. }% m5 L; J
世上没有两个王義之
1 X3 p0 @+ e* R9 ^& Y你所理解的某一法帖跟别人不一样$ g4 W0 x' S  @8 s' Y
故没有人真正理解一个小学生的涂鸦作品& H& ]5 _& ?* D8 r* i# y
也没有人真正理解任何一件古帖的意义
, A% j, _  @& [, `传统如离开自说自话,就变成虚无缥缈的东西- T, T2 @4 x% |* v3 Q/ Z& }. D
这是很明显的事实
8 _  @; x2 H3 h3 {4 e书法最终是自说自话1 q" U9 X5 f$ A& z8 z- T
思想是学书的引路灯2 }( \% Z: T+ `  p' C6 w
近代一些学者在临帖方面,肯定不及现代一些学院的书法专业生所下的功夫多
7 B: U" H  z5 F- A但他们的思想水平高,用毛笔写字的时间多
& R! r: U3 W! m/ y0 w" Q' r个人的风格就显得越发強烈
; @) a- K2 i; Q% P. }3 E" W作品越容易达到自然率意效果8 l3 m2 J! Q! O4 N/ `6 N8 P
而思想水平高,对法帖的理解也就更深刻* V& d" x& B1 d" y
这并不是对临帖的否决,而是要让人明白比临帖更重要的一些东西# G1 Y. h* g  M2 D. y
我们比古代名家学书方面除欠缺思想修养外,就是日常书写" u( m4 D  t" z$ B" T4 V  g" D
故今人在临帖方面即使比古代名家強,可缺了日常书写一环
, N2 S* W. A3 c就谈不上基本功扎实- O" ^3 y0 E+ k( D5 y& n! q
因为就书法而言,临帖是读书,日常书写是实践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25 16: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字写字就是写字,
: v$ }1 i! Z8 K- r+ ]流传至今最久远最清晰的正楷墨迹是来自敦煌,
/ ~5 p4 p+ g0 y$ Z7 d* h它们是写出来的,
4 _  X. A3 }. H" h- ~) }写正楷的秘密就在其中。
1 T# `) q/ V$ W( H+ Z3 ]: h# K我有两本敦煌写经,
0 Q3 s1 z+ q* g1 b二者皆形象地将楷书如何写表达出来。( T+ U# |# [! v. H1 ^
写楷书的人并不多见,描楷书的人则常见。
0 ^3 \8 N2 V' @5 c% G* d- E我们处于一个不缺字帖的时代,7 q. |& L: Q  O4 S/ R: t6 j1 Y
我们不可能将所有的字帖一一细读,
! y$ o" `! T; F3 z$ H1 x+ t8 B如果在楷书中缺了敦煌的写经,是我们对楷书认识的最大缺陷,
- z) q# K8 i8 b! L- e! ]因为那是最早最清晰的楷书墨迹。
/ b6 R) B& I) e, m: @# G+ @就功夫笔法而言,绝非后世可以匹敌,
1 y; W4 ]+ j9 K6 @! T它们是受过训练的职业抄书者的作品,1 E, r. i) C9 K0 ^1 s1 F" h
活版印刷出现后就逐渐衰落了。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26 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1_27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28 17: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3612907 发表于 2014-9-26 23:50, _$ j  A& l& \* P5 S1 \

7 v/ {2 E/ [* K  c! u谢谢关注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