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1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1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Suyi1978

王叔晖:西厢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6-4-3 02:39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叔晖:西厢记

00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4-3 02:45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叔晖:西厢记

006.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4-3 02:45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叔晖:西厢记

008.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4-3 02:46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叔晖:西厢记

01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4-3 02:47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叔晖:西厢记

01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3 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了解王叔晖

王叔晖 ( 1912.8 -1985.7 )女,祖籍浙江绍兴,生于北京。
    自幼喜欢绘画,15岁入北京中国书学研究会,曾从师徐燕孙、吴光宇学画 。
    后以教家馆卖画为生 。
    1949年参加工作,历任出版总署美术科员,新华书店总管理处美术室图案组组长,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创作组组长、专业画家 。
    1976年退休 。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二、第三届理事。
    擅长工笔重彩人物画 。
    中国画作品有《夜宴桃李园》;连环画作品有《孔雀东南飞》和《西厢记》等,《西厢记》获第一届全国连环画评奖一等奖 。
王叔晖是我国著名的女画家,擅长中国工笔人物画、连环画。她毕生孜孜以求,探索画艺,作画题材以古代仕女为主,其作品有连环画《孔雀东南飞》、《梁山伯与祝英台》、《生死牌》、《杨门女将》,单幅人物画有王昭君、李清照、花木兰等,晚年以《红楼梦》人物创作为主。其代表作《西厢记》所赢得的声誉远远超出了国界,《西厢记》特种邮票的发行,再次在国内外引起轰动。对王叔晖,著名画家潘兹是这样评价的:“王叔晖是老一辈著名的女画家,也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以工笔重彩形式从事连环画创作,对连环画艺术的提高做出重大贡献的一位。她的《西厢记》运用极其娴熟的传统的技法,细腻而生动地刻划了人物的形象,再现了这个千古传诵的爱情故事,称得起是一部划时代的杰作,是可以和王实甫的《西厢记》名剧百世并传的……中国连环画史将永远记载她的创辟之功和这部代表作品。”
    T82《西厢记》邮票的创作,动议产生于1979年,完成于1980年底,1983年2月发行,而王叔晖的第一部《西厢记》彩色连环画,是在1954年画的,前后历时近30年。  
    195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婚姻法公布之后,人民美术出版社把创作《西厢记》连环画的任务交给了王叔晖。选择这一题材当然有配合宣传的意思,但当时大概任何人都没有想到,一年后问世的这部连环画,竟成了载入新中国美术史的佳作。专家评价这套16幅本的《西厢记》连环画特点是:人物形神生动,环境充满诗情画意,色彩典雅端丽,线条流畅刚劲。为画这组作品,王叔晖几乎投入了几十年画仕女画的全部经验,也投入了自己的丰富情感。10年之后,这部作品荣获第一届全国连环画创作评奖的“绘画一等奖。”
    1957年,王叔晖再次提笔,创作了128幅本的白描连环画《西厢记》。如果说前一次画《西厢记》所要求的是超越古人,那么这一次创作的要求是超越自己。然而,“文革”时,这部作品被判为“毒草”,118幅绘画原稿被销毁,唯存中国美术馆收藏的10幅。
1979年初,《西厢记》重印本发行,与第一版一样,印数在10万册以上,至今已成为连环画收藏者寻觅的珍品。
    1981年第一期《中国画报》将16幅本的工笔重彩连环画《西厢记》全部刊出,大受欢迎。
    1979年第四届全国文代会期间,王叔晖接受刘硕仁代表邮票发行局的邀请,答应创作《西厢记》邮票。她考虑,虽然仍是画仕女画,但专为邮票而作还是第一次,计划一下自己的时间安排,决定在次年年底之前完稿。
    果然,王叔晖如期完成“惊艳”、“听琴”、“佳期”和“长亭”4幅邮票图稿。这4个场景在原来的16幅本连环画中都曾出现过,考虑到邮票的特点和局限,人物都尽量放大,占了画面的主要位置,同时舍去了次要人物和一些场景。
    这里还有一段小插曲:一位音乐家曾向画家指出,16幅本《西厢记》中“听琴”一幅有个小小错误:张生弹琴右手用了食指拨弦,其实应该用中指。这一提醒,王叔晖在心里记了多年,终于在这次再创作中得以改正。
    等1983年《西厢记》邮票发行这一年,王叔晖已71岁高龄。
    《50年精品连环画鉴赏》(段锡编著,云南美术出版社出版)说:“《西厢记》绘画技法娴熟,线条流畅,折转自然,飘洒俊逸,若金丝银线,丝丝入扣。人物形象刻划生动细腻,情感关注,设色淡雅素静。特别是莺莺高耸的发髻、鹅蛋般的脸形、飘洒的衣襟;张君瑞朴实的相貌、诚实的品格、对莺莺的痴情都令人难忘。环境、庭院画法严谨、规范、透视比例准确……这些,都成为后生学习研究、临习的楷模,也是王叔晖绘画艺术的风格特色。”  (克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3 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佩服!!
还是比较喜欢这传统的线和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4 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uyi1978 于 2006-3-28 18:44 发表
若兄台喜欢,将去可也。

对啊,我喜欢,能否割爱?几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4-4 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爱书者阿国 于 2006-4-4 10:40 发表

对啊,我喜欢,能否割爱?几何?

原来老兄是这意思,我会错意了,不好意思。原件是我小妹的,2000年买的。我扫的原图偏大,发不上来,若老兄喜欢,告我E-mail地址,我发过去。另,在下面的这个网址,有一个相同的版本,有意可看看。
http://auction1.taobao.com/aucti ... b7629a.jhtml?p=3-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