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2538|回复: 0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3-31 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广东美术馆公共教育部组织了“现状与展示——广州高校学生书法书写活动”,活动在广州6所不同类型的高校校园征得命题书法稿件8千多份,并组织高校学生到广东美术馆现场书写书法。而美术馆培训中心也组织了为期三周的儿童书法现场临摹活动,参加人数达800人左右,年龄在4岁至14岁之间,是广东美术馆建馆以来最大规模的书法现场临摹活动。活动在馆长王璜生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下,取得了盛大成功。

  高校校园书法征稿作品展示于广东美术馆教育角。在展览开幕式上,蒋悦副馆长致辞并现场展示书法书写,引来高校学生们的一片孜孜称赞。李白的《静夜思》作为校园命题创作的指定内容,被羊城高校的“书法家”们演绎得淋漓尽致。“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四行诗句或被写成各种传统书体:行云流水的行书,饱含古韵的篆书,工整有力的楷书;或以图文结合,让人身临其境地感受思乡之情;或以会意图形代替文字;以电脑五笔输入法对诗句进行解码书写;有色彩描画的文字;有把文字演变成五线谱上的音符;有将四句诗词的文字造型组成为四个运动中的人,或踢着足球,或跳着巴蕾;更有把文字结构组成迷宫附视图,并注明迷宫的“入口”与“出口”……一趟走下来,不由得叹为观止。大学生们古为今用,古今结合的创作能力实在为人所佩服。从这些作品中,我们不仅看到年青一代的书法修养,还看到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文化现象:书法正与当今读图时代、数字时代的平面设计、图文创意等紧密结合,而游戏时代天马行空的想象更是促进了人们创新的无限可能性,这才有了今天高校书法文字结构的新颖独特,个性突出,造型奇妙。这一份比传统书法更大胆的用色和造型情趣,一种古为今用,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创新,一份来自新时代生活的生动想象和奇特联想所造就的新颖、突破性的创作,打动了观众的心,感受着这一切,心中妙不可言。新时代年青人的心思志趣、风格品味在这一角浓郁笔墨中可窥一斑。

    天真活泼的孩子们也不甘示弱,在美术馆培训中心老师的指导下,他们用稚嫩的小手临写出了千姿百态、妙趣横生的文字。孩子们是那般地投入和兴趣盎然,富满童真和创意的字体赢得了****艺术家的连声称赞。书法的魅力,触动着童年的心,这一张张丰姿多彩的书法作品将自然生成另一个展览,题名为:“线的艺术——当代儿童书法临摹展”。

    在电脑、网络与高科技发展的今天,人们渐渐地忘记了书写,忘记了中国人最值得骄傲的书法艺术。广东美术馆举办此次书法展及书法现场临摹活动不仅为****,也为孩子提供了回归传统的快乐,书写的快乐,让人们再次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几千年华夏书法文化的传承有赖于年青一代的继承与发展。广东美术馆从中国美术馆引进的沈鹏、欧阳中石此两位当代名家书法展以及56位当代大家书法展,为南中国的人们展现了当代书法精品;而由吴南生先生收藏的“憨斋珍藏书法展”展现了明清以来的书法名贵珍品。得此观摹书法的难得良机,学习书法便有法可师,就此促成了书法征集展与现场书法书写活动的策划与进行。这一切正体现了作为文化艺术专业机构的美术馆传播文化以及教育大众的一片用心良苦,在加强美术馆与当代学生互动交流及推广文化中,提高了学生们的传统书法水平,发扬了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为广东文化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更使中国传统文化精粹之一的“书法”得到了足够的关注与重视。

    相信在成功举办这些活动之后,广东美术馆必将会在馆长王璜生等领导的带领下策划出更多更好的展览作品,愉悦人民,陶冶大众,使广东美术馆的发展更上一个新台阶。(信息来源:世艺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