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367|回复: 0

从陈忠康书展说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15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潇水河畔 于 2015-12-15 11:06 编辑

从陈忠康书展说开
柏扶疏

      乙未金秋,值第三届(晋城)太行山文化旅游节开幕之际,秋林书画院捧上一束堪称国色天香的鲜花。这就是陈忠康博士书法艺术展览。

    陈忠康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生导师,中国书协行书委员会委员。这位先生书法之妙,全在入帖与出帖之间,全在守经与创化之中,其笔下之生机、墨韵之变幻、气度之厚重,以及章法之精微,都达到造化的境界。进得展厅,随着每幅作品的不同发挥,温和而又强烈地勾起你不同的感应和不同的感情,溶溶曳曳,荡漾于五内。有时不知道怎样的一个触目,便诱着你的思绪跟着它任意飞翔。书法艺术这种神奇的能量呵,实在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颇具文学素养的李海宗咬着我的耳根说,什么是书法?这才是书法!开展的头天和当天,湖南的、河南的、大同的、运城的、长治的专程前来拜师者,纷至沓来,精心而赏,逐笔而摹,满载而去。能把如此顶级的书法艺术迎来晋城,无疑是本届文化节的一笔重彩。如果说文化的核心价值是对人的思想意识、精神世界的熏陶,那么,我们在赏读陈忠康的书作中所得到的这一滋养,又何其丰腴呵!在这里,仅仅在这里,文化节的意义不又升华了些许么!

    观赏“陈展”中,同行的两位老领导吴公广隆先生、赵公魁元先生不止一次地提到“郭秋林现象”。这是一个关于晋城书艺历程的灼见,需要一番回顾方可证实。

    秋林书画院自2012年以来的足迹:
    清华大学书法艺术工作室导师、草书大师张旭光先生草书展;
    以花鸟画名震海内外的汤琳南、桂林画派名家黄宏辉两先生画展;
    熔晋唐行书风脉与明清吴门草书气派于一炉的中年书法家陈海良书展;
    碑帖兼工,行笔凝重,精气完盛,且工金石的申屠卫政先生多体书展;
    《书法导报》副总编、江苏国画院画家杜大伟先生画展;
    沈鹏工作室成员、专攻大草的青年书法家徐飞飞先生书展;
    ……
    所有这些汇合在一起,便簇成这样的理念:“郭秋林现象”。这个现象说明什么呢?

    秋林书画院是晋城书画界开启的一面明亮的窗口。能让更多的晋城人在自己的身边一览天下名作,过去有过吗?没有,几十年来没有过,历史上也没有过。秋林书画院应该说是破了“天荒”的。“啊!原来天地这么宽,世界这么大呀!”“真是人上有人,天外有天”这就是“开窗”的效果。它所透进来的这股清新的空气,无疑是对晋城书画社会的开拓。

    秋林书画院是晋城书画界殷勤的媒介。几年来,秋林投入偌大的精力,花费不小的财力,在全国各地交结了数以百计的名家,有书法家,绘画师,篆刻手,沈鹏、欧阳中石、张旭光、陈洪武、刘文华、刘洪彪、陈海良、陈忠康、王镛、石开、林岫、孙伯翔、贾又福、贾广建、何家英、史国良、郭石夫、崔如琢等一代名流,都是秋林书法院的笔案上客。同时,他又把晋城书画方面的许多中青年人才介绍出去。大家同席而语,同座而书,宛若兰亭之会。这样的媒介活跃于广众之中,焉能不互勉互进!

    秋林书画院应该成为晋城书画界宽敞的平台。晋城的历史文化底蕴十分丰厚,后来有些断线。建市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突飞猛进,涌现出并正在萌生着一大批中青年书画爱好者和追求者,百花齐放,遍布城乡。只是缺乏平台,以使他们锻炼胆识,一展风采。人才,可能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人才要平台,平台出人才。论说,秋林书画院是很理想的这个平台的担当者。

    窗口、媒介、平台,核心是交流。文化没有古今,文化没有界限。文化必须交流,交流才能存在,交流才能发展,交流才能进步。外国的文艺复兴说明了,中国的春秋时代也说明了。一个地方,一个城市,不可想象固步自封的文化能有什么出息!我们晋城很不容易有了这个好开局,应予珍惜,应予扶持。让她滋生得更多些,劲头勃发得更猛些,从而使晋城的书画进步得更快些。

00001_看图王.jpg
柏扶疏 山西省诗词学会副会长,晋城诗词学会会长,晋城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
此文12月6日刊登于《太行日报 星期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