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网站编辑

剑胆琴心秦良静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2-4 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戴文(中国书法家协会篆书委员会委员)
对良静的关注,缘于彼此都是警营培养造就的书法作者。他将篆书作为自己主攻研究的对象,并在近年参展获奖的书法作品多以篆书示人,令人耳目一新。
细读良静篆书作品不难看出其章法拙处见巧,烂漫天成,特别是在章法空间分布上深思熟虑;使章法和篆法相得益彰。在简洁的背后,“好一则博”,貌似单一,却蕴含丰富,无论甲骨契文,钟鼎籀书,猎碣石鼓,量权诏版,篆盖墓志,以至于虫鱼缪书,无不悉心探求,化为自用,简洁生动,时见风骨,体现出他崇尚的温雅、精致、静滥。使作品更加突出形式感的表现力。
在研习篆书过程中感悟到篆书创作的困难之处,是它既要将奇古与厚重并施于规范之中,又要显现出书写过程的意趣与轻松,一切都蕴涵在不描绘具体物像的点线构成之中。要以很沉静空明的心境去体察先贤们不凡的境界,这样才能古中出新、众中出己。用这样的心态去不断地学习和揣摩,才是它的意义所在。我相信良静于研习篆书曾经下过功夫,否则便没有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机趣。但在其用笔上,连接与转折处含蓄不够,缺少圆浑的厚度感,章法上过于“设计”。
从良静作品中,我看到的更多是才气与机智,是蓬勃旺盛的生命力量,是对新鲜事物的敏锐感觉。尽管目前的他还不够成熟,然惟其不成熟,才使他具有更加充分的发展空间,使我对他的未来抱有多的期待,相信以他的才华和智慧,将会打开一片更加广阔灿烂的艺术天空。

书样 (1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4 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陈弘(中国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 贵州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良静是一位善于思考,虔诚专注于艺事的“淘金者”。他在临习碑帖上可谓“四面出击”,多方吸收,于钟鼎、汉篆、缪印、帛书、小楷等都有较深入的研习,尤喜以汉篆创作实践。观其作,大多以行书的笔意注入汉篆,线条灵劲,结体宽朗,一派生机勃勃、风骨灿漫之气——颇有青春气息。作为书法家,小楷是一项必须具备的基本功,业界戏称“看家本领”,良静深谙此理,于小楷的临习精勤不并付之创作实践。从其《小楷横卷》中,传显出他投入的心力,整体观之,形式感极强,留白考究,色调古雅,细品则笔势精妙,结体优美,静中显动,传递出他是在心静手敏,朗然自在的状态下写就的,其纯净的心灵,自然的情感也借助笔墨得以很好的抒发,确为一件佳作。
以良静的才情实力和精勤不懈的努力,如能在目前作品风格基础上,汲取注入些“厚拙”因子,作品会更加沉郁雄健,朴厚耐品。给以时间,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加,定会出现新的进步。因为良静是个以艺术创作为快乐的人,不断吸纳吐故的过程,自然会有新的探索性佳作出现。

书样 (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4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宏明(贵州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良静所作篆书给人以瘦劲硬朗的“骨气”,按时下的话说可谓“骨感美”,这种骨感之中可见其书法用笔的方圆兼溶、以方为主。金文因其载体形式的不同使其千变万化而富装饰性,良静则巧妙地遁着装饰之路在金文上进行着加工提炼、毫无雕琢地赋以金文以新生命及时代气息。良静的篆书似乎独立于贵州历代一脉相承的篆书风格之外而另起炉灶,这是一种在创作思维、审美情趣与创作手段的与前人迥异的跳出地方书风的成功尝试。贵州自清代以来莫友芝、姚茫父、陈恒安、方小石、肖娴诸前辈都以线条的圆润、柔韧、如棉里针名世。良静则反其道而行之,呈钢健风骨,这是一种不囿于地方书风,而敢于另僻蹊径的我行我素,也不难看出良静“文章不受古人奴,艺术当张王者帜”的艺术思想及个性的张扬。
良静为人称道的另一强项便是篆刻,良静治印用刀爽利果敢、毫不拖泥带水,注意体现刀痕,更体现出线条的质感与力美,他所治印章既有秦玺汉印的影子,但又绝不照搬古人、重复古人、在印章中展现出个性的发挥,他所追求的是印面所呈现的艺术效果与气势,这不仅表现在“刀锋猛势如干将”的刀法上,更彰显于他在方寸中的章法布局,经营位置上的气势宏阔,纵横捭阖上,他能有机地利用借边、残破、粘连、碰撞乃至文字变形等处理手法,为印章造势,从而形成印面的诗意禅境。

封面专访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4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李阳(书艺公社网总编辑 《涉事》杂志主编 中国书法媒体联谊会理事)
当代书法萌动蓬勃发展已经逾十年之久,七零年代书家如今已经是全面成为当今书坛的核心主导力量,这些书家们从2000年发端的中国书法互联网复兴伊始,无论是从思维方式、创作理念等诸多方面都得到了全面的历练!秦良静无疑是这批人中的佼佼者——传统功力深厚而又面貌突出。
我大约是在2005年前后开始关注秦良静的创作,他以一手特立独行的秦氏风格篆书以及隶书吸引了我:极其劲健爽利的中锋行笔,起收笔处略带有些夸张的逆势出入锋,这种极其强烈的带有“秦氏”意味的篆隶风格,古朴和现代融为一炉、入古而出新。一个书家能写十年之久、到现在都不过时并且最重要的是又极具个性的风格,这是一件极艰难的事情!这类书家在书坛屈指可数,秦良静谓其一,这也是他的作品使我至今仍记忆深刻的原因!
除了书法的创作,他在篆刻领域表现得似乎更为醇熟,他的篆刻与书法风格浑然一体,或许是方寸印石之间可以多次推敲的缘故,其篆刻作品几乎没有令我失望的作品!除了书法篆刻,秦兄兼攻国画山水、工笔设色花鸟,亦出手不凡。
秦良静在书坛更加引人关注的是他的多重专业身份平台:国内省级书协最年轻的副主席(没有之一)、武警部队美术书法研究院研究员、贵州省青年联合会副秘书长、贵州省青年画院副院长、书艺公社总版主等等……当然频繁地在国展入展获奖更是家常便饭……这些令人同龄书家艳羡的身份背景,所以说他被市场藏家重点关注照顾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封面专访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4 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赵峰(中国公安大学教授)
秦良静的篆书没有追逐世风,而是从汲古之中获得养料,以拟古为创新之动力。
他的篆书,线条灵动而不至于油滑,结体斜仄而不至于倾覆。尤可注意的是他的用笔,拟取铸造之浑厚、锲刻之凌厉,纯以中锋行笔,回转提顿却又十分显明,斩截处干脆利落,婉转处毫不造作,间或拖曳长出,笔与笔之间虽断似续,牵连蔓延,直把篆书写出了行书味道,却是一派苍古。
他的篆书,章法或未臻至美,笔法或并不全熟,但绝对是全新的,迥异于那些在笔法上拼凑接驳、章法上巧为设计者。
秦良静的行书,结体古拙简朴,用笔沉雄平实,用笔起讫处较少留意,而专注于笔墨表现的力度和气韵,有种把行书当成篆书写的倾向。他的行书作品,既能得静穆安详之神韵,又不乏跳宕变化之情趣,简约沉着,布置得当,与篆书作品一脉相承,既有浓郁的古风,又具备鲜明的个人色彩。

封面专访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4 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陈争(贵州画院院长 贵州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从良静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内敛淳厚、温润含蓄的趣尚明显迥异于他正值而立的心性,猛利和恣肆是他书法篆刻的视场基调和总体氛围,也因此呈现出强烈的个性语言,既传统而又新意迭出,一反常态地站立在从来奉温柔敦厚之旨为不变圭臬的书艺篆法之中。作为画家的我,对良静的书法篆刻无疑是偏爱的,尤其是篆刻——从良静为我所刻的几方印,都成为我的画面上使用最勤的座上宾,这一点足以证明我的所言并非溢美套语。良静是个很全面的人,精于书法、篆刻、绘画,对摄影、设计也有所涉猎,且成绩不俗。

封面专访6.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4 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天富(铜仁地区书法家协会主席、全国公安文联委员)
从最近创作的作品看,秦良静的篆刻用刀朴茂自然,冲切自如,对“刀法重于笔法”的理念有了新的认识。印面强调平面构成,探索美术性元素的合理契入。书画同源实际上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共享”。平静中的奇崛,文静中的姿肆,点画的局部抽象自然延长了作品回味的时间。“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秦良静苦心经营的线条蕴含的率性和提供的共享视觉大餐的机会,使观者的理路得以顺势导入,艺术情感得到痛快宣泄。

封面专访7.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4 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剑胆琴心秦良静
封面专访8.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4 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剑胆琴心秦良静
封面专访9.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4 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剑胆琴心秦良静
封面专访1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