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1957|回复: 0

[分享] 林鹏:人生究竟需要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6-2 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 a% m% \. E* y6 i& U6 W' Y0 N0 \) |2 F" E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林鹏,生于江西上饶。从艺十余年。师从著名画家刘翮天教授、工笔画名家陈志安老师、工笔画名家姚秀明老师。书画研究院工笔画院人物画创研室主任、北京当代中国书画研究会艺术委员会委员、绘瓷中心主任、当代书画在线、宣和艺苑艺术顾问。作品发表于四十余种国内外文化艺术期刊,作品被多家国家级美术馆、博物馆收藏。

  展览出版:

  琴润莲清—林鹏工笔画个展

  百凤齐鸣 —百位艺术家扇面精品展

  《今日方知心是佛》 中国出版书籍

  《林鹏绘高士图》 中国书画研究会系列从书

  书画研究会:

  《中国书画博览(2012第1辑总第45辑47辑)》大型画册典藏本《中国书画(2013年第07期总第127期)》国家级艺术类核心期刊

  国学解读《三字经》与《弟子规》中国财富出版社 配图作者

  《书法碑帖临摹范本挂图》 人民教育出版社 配图作者

  

9 |& [4 a) E9 u. e; o! T8 t- Q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延寿:字仲立,宋高僧,号智觉禅师。

  忙处

  忙处须闲淡处浓,世情疏后道情通。了然得旨青冥外,兀尔虚心罔象中。泉细石根飞不尽,云蒙山脚出无穷。樵夫钓客虽闲散,未必真栖与我同。

  【注释】了然:彻底明了的样子。旨:宗旨,指禅的志趣。青冥:苍天。兀尔:尚且。石根:石岸。

  浮生须得半日闲

  延寿禅师是一个禅净双修、融会贯通的佛学大师,他主张一切事理皆本一心,性相圆融,佛法一致,各宗所行的教法,最终都归“心宗”。

  因此,他的禅诗也别具一格,他认为世情通达后,佛理自然也就贯通了。佛理通了,无论是幽居深山看山看水看花看草,还是身处闹市看滚滚红尘中的众生万象,都能以一颗慈悲之心去包容,都能以一颗清静之心超然物外,能做到这点,无论对己还是对人,都是一种心灵上的解脱。

  这与《红楼梦》中提到的“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多少有点异曲同工之处。

  其实,佛理并不高深莫测,完全在于心灵的感悟。

  这首《忙处》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他强调“忙处须闲淡处浓”,言外之意是告诉人们要克制欲望,张弛有度,要忙里悠闲,淡中有味。当你通达了,就能够从苍茫的天地间、罔象之中,了然获得禅的旨趣,也能寻到清虚的心灵。看到细浪击石、云绕山脚的佳景,自然感到其乐无穷。诗中还强调,那些没有参悟佛理的樵夫钓客,即使见到同样美景,未必悟得般若智慧,也自然体会不到心入禅境的妙趣。

  而现代人在奔向人生奋斗目标的路途上不停地忙碌,就像加足了马力的汽车,疯狂地飞奔,恨不能分身有术,立刻到达目的地,好享受功成名就的快乐。一路狂奔下来,心身疲惫且不说,就连路上的风景都没来得及欣赏。如果顺风顺水达到目的地尚且好说,如果半路折戟沉沙,岂不遗憾终生?

  所以,再忙,也要停下脚步,看一看周围的风景;再急,也要坐下来,哪怕喝一杯清茶,整理一下思绪。

  人生无常,路途茫茫,游走于天地之间,切记浮生须得半日闲。

  


* C! ~  z5 q, P2 r8 J1 t! Y6 o6 E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皎然:唐高僧,名昼,字清昼,为谢灵运十世孙。

  水月

  夜夜池上观,禅身坐月边。

  虚无色可取,皎洁意难传。

  若向空心了,长如影正圆。

  【注释】禅身:坐禅静修之人。空心:指观空理、执空见之心。

  水中的月亮和天上的月亮

  禅修是讲究境界的。

  伴着潺潺溪流,抬眼望去,月在中天,低头回看,月在水中。

  心早已清静,月下禅坐,远处的云山掩映在苍茫的夜色中,绿树剪影一样倒映在水里,还有天上那轮明月,也清晰地映在水中央,伴着微微泛起的涟漪,轻轻地摇荡。

  此刻的心境早已乘了天边的白云远去,有谁还会担忧明日的午餐?

  若说奢望,只求这水中之月与中天之月就这么默默如许般的遥遥厮守,直到地老天荒。

  曼妙的境界不可言说,也无须言说。此时,心如清茶一杯,檀香一炷,莲花一朵。

  然而,禅境并非仅限于此。

  斗转星移,月有圆缺,水中之月,亦复如是。

  如此的虚空,怎能抓住?一坐终了,还是起身回头?或去或离,瞬间禅悟。

  只是莫辜负了似水月光,也莫辜负了如歌年华。

  

! f& v7 @# \* A  {! A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了庵清欲:元代高僧。字了庵,号南堂。以墨迹扬名海外。

  了庵清欲·语录

  闲居无事可评论,一炷清香自得闻。睡起有茶饥有饭,行看流水坐看云。

  大自在的艺术

  禅是不离世间觉。

  禅是艺术,是一种言语断道、心行灭处之后的大智慧、大自在的艺术。

  这是因为禅是从追求绝对自由开始的。禅是活泼的,禅追求反桎梏、反惯性的心灵,禅者的心灵与艺术家的心灵是相通的。

  禅的艺术又非同一般的艺术。因为禅关注的是生死的自由,禅必须依靠禅者的自身生命来完成这种大自在的自由,是通过禅者自身的修行才能实现禅的艺术性。而其他艺术,往往藉由艺术品来实现,艺术家自身的生活与艺术品之间常常毫无关系。

  尽管在禅的影响下,产生了禅诗、禅画、茶道等副产品,但禅最精彩的部分是禅者本身才是最伟大的艺术品。

  正如铃木大拙所言,“禅本质上是洞察人生命本性的艺术,它指出从奴役到自由的道路。”

  当悟道的禅师超越了生死的界限,活在最纯粹的自然生命状态之中,他的内心是丰富的,是喜悦的,是活泼的,是清新的,是从容的……

  所以,他眼里的一切都是自性具足的,正所谓“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元代高僧了庵清欲这首看似平淡的禅诗,揭示的就是这个道理。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所以,闲居的禅师在佛前焚一柱檀香,闻香心愈发清静,闭目禅坐,无须高谈阔论,那些深奥玄妙的佛理禅机自在心头了悟。

  “睡起有茶饥有饭,行看流水坐看云”,多么惬意的人生状态!此时,心早已达到“应无所往”的最大自由了。

  

# l" G4 R$ @+ s% d: h) e7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如璧:宋高僧,因有偈句“闲携经卷倚松立”,故自号依松老人。

  眠石

  静中与世不相关,草木无情亦自闲。

  挽石枕头眠落叶,更无魂梦到人间。

  【注释】草木无情:佛家语。指人和一切有情之物为“有情众生”,而以草木、山河、土石等物为“无情”。

  有情无情皆超然

  一般来说,佛学的概念与常人所理解的概念不同,它的内涵极为丰富。单说“众生”一词,大致说来,涵盖了天地间的一切生命,通称为“有情众生”,而草木、山河、土石等则被称为无情之物。

  人自然属于有情众生。因为“有情”,所以人不仅有喜怒哀乐,而且还比其他生灵多了许多因内心需求而产生的欲望和困惑,烦恼和忧愁也随之而生。

  “生死根本,欲为第一。”人是被欲望控制的,人是欲望的奴隶。正如元曲《来生债》中唱道:“佛说大地众生,皆有佛性,则为这贪财好贿,所以不能成佛。”

  欲念和妄想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既能给人带来荣誉和成就,也能使人贪婪和堕落。那么如何戒除“贪、嗔、痴”等妄想呢?可以从如壁禅师的诗中有所启迪。

  当一个人将名利看淡了时,心中自然会放下声色犬马种种欲念,也自然能做到心无挂碍。心无挂碍时,就会“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

  当然,放下妄想是非常不容易的。不过,禅宗主张“明心见性”,人人皆可瞬间彻悟。

  所以,如壁禅师隐居深山,修禅悟道,困乏时,枕着身旁的山石和衣而卧,缤纷的落叶既可当床,又可做被,任闲花野草随风摇曳,内心清静得连一丝涟漪都不曾泛起,所以,常人奢求的种种欲念如何也入不得梦里来。

  这份超然与悠闲,岂不羡煞滚滚红尘中一路狂奔的追梦人?

  

4 i# Y2 b, {$ Q* o4 u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守卓:宋高僧,尝居太平长灵,故称长灵禅师。

  拟寒山诗

  有物是何物,周流泄妙机。春晖山鸟语,日暮洞云归。指是马还是,心非佛亦非。谁能同彼此,携手入玄微。

  【注释】妙机:神妙的天机,这里指禅机。玄微:指道深精妙。

  一切尽在不言中

  庄子《齐物论》中有这样一段话,“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这段话看似诡谲,但细细品读,却是禅意绵绵,让人豁然顿悟。

  “指”与“马”到底是什么?历来众说纷纭,归纳起来,不外乎两点,即“指”与“马”既是具体的物象,如手指或马,同时也可衍伸为天地、万物。由此可见,这不仅是一个哲学命题,而且是超越了哲学命题范畴的佛理禅机。

  人生在世,为生存操劳,为梦想打拼,人们常常注重奋斗的最终结局,看待事物往往从一己的角度去考虑,忽略了事物本身的多面性。所以,见指即是指、见马即是马的结果是执着之心放不下,必然导致内心的困惑,痛苦也往往随着失望而激增。

  其实,万物本来都没有答案,何必在意对与错、是与非、成与败?又何必去追寻唯一的答案?将原本具足的清静之心搅得意乱神迷、心绪不宁?

  入世也好,避世也罢,抑或修世,其目的都是为了让心灵找到安顿的场所。

  道法自然,顺天应时,一切不是答案,一切又都是答案,了悟了这些,才能让心灵进入“玄微”的禅境。

  所以,禅师向人们发问,“有物是何物,周流泄妙机。”有形的物象既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若有闲心,细看那山前的流水绕来绕去,浑然不觉鸟语云归。若是再读点《庄子》,明白了“指”与“马”的思辨,便会懂得“即心是佛”和 “非心非佛”的道理。

  禅在哪里?不如不说,因为一切尽在不言中。

  

8 Y. k1 e! f9 }+ E7 o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法演:师承于白云守端。因其较长时间在湖北蕲春县五祖寺开堂说法,所以禅宗史上称他为“五祖法演”。

  开悟诗

  山前一片闲田地,叉手叮咛问祖翁。几度卖来还自买,为怜松竹引清风。

  【注释】祖翁:此指守端禅师。

  珠陷泥淖 自性难悟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是佛家劝人弃恶从善的经典名句。意思是人只有放下妄想、分别、执着之心,放下对自身的迷惑,才能达到自悟,才能超脱欲望的羁绊,才能舍弃自我的藩篱,才能冲破成佛最难的一道屏障,进而成佛。

  然而,自性很难参悟。虽说人人具足佛性,但因生存的压力和环境的影响,以及自身修为等因素,人们往往看不到自性,在滚滚红尘之中追名逐利,甚至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毫无察觉内在的自性犹如碧潭一般清澈可鉴。抑或有的人即使开悟了,也没有参悟到无念、无心、无佛、无魔的境界。

  修行的过程好比将陷入泥淖之中的明珠捞起拭净一样,虽说明珠璀璨夺目,却因被污泥一层层地包裹着,很难让人见到它的异彩。所以,自悟就像去掉明珠外面的污泥,一点点地将心上的尘埃去除掉,才能逐步达到明心见性。

  五祖法演的这首开悟诗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据《五灯会元》记载,有一次,法演去参白云守端禅师,向他讨教参禅悟道之事。守端禅师没直接长篇大论地讲解佛理禅机,而是将他叱骂了一顿,法演顿悟,做了这首禅诗,献给守端禅师,禅师非常满意。

  这首禅诗的主要意思是学佛参禅在于自悟,在于内因的作用,即通过内因的“自买”,才能领悟佛理禅机。老师的作用相当于外因,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如果自性不足,总是问来问去,即使老师为了怜爱你,为你引来清风,你也不能“直指本心”,何谈开悟?

  


2 C7 A1 r" g: J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守安 :五代高僧。

  南台静坐

  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忘。

  不是息心去妄想,都缘无事可商量。

  得失之间除妄想

  累——大约是当下人们用得最多的一个词汇。

  朋友见面、同学聚会,常常经意或不经意间就会流露出这个词,它包含了太多太多的信息,有的是功成名就的自负,有的是小富即安的陶醉,还有的是一事无成的失意。

  这个“累”,显然与以往人们感受到的“累”不同。在物质相对贫乏、社会相对安宁的时代,生活虽然清苦,但人们不那么奢望与幸福指数没有多少关系的名和利,相对活得简单。那时候的“累”,大体是体能上的消耗,而心理上则没有太多的压力,毕竟邻居的生活也没比你好到哪儿去。

  而当下人们的“累”,是在通往追求物质极大丰盛的道路上所产生的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

  虽说如此,但人们还是在欲海中挣扎,毕竟责任担当身家性命都集于一身,功不成名不就,谁甘罢休?

  怎一个“累”字了得!让人们如此厌倦而又乐此不疲呢?

  常言道,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很多时候,人们都在得与失之间纠结,想要的东西得不到,不想要的东西却又丢不掉。

  自古忠孝不能两全,道出了大丈夫豪情万丈之外的内心苦楚。现代人忙忙碌碌,为名为利所累,期望事业和爱情双赢,苦苦奋斗的结果往往却不尽人意。于是,焦虑、抑郁的征候比比皆是。

  是什么让现代人如此困惑?

  答案很简单,是缘于人们内心的躁动和妄想。

  假如能穿越时光的隧道,就会发现得道的高僧正坐在南台之上观望着山下的滚滚红尘,他会告诉你,身心原本清静无事,何必思虑纷纷疲惫不堪呢?常人所羡慕的荣华富贵,不过都是过眼烟云,何必苦苦地挂在心上?让自己每时每刻不得安宁?

  看清了未来的不归路,那就好好地活着,珍惜当下拥有的一切,即使不是高富帅,即使不是白富美,即使没有什么拿出来能跟他人比拼的,那又如何呢?只要生活得开心、充实,你就是一个成功的人,一个理解了什么是真正幸福的人。

  


# y' @2 U2 c5 K4 P5 m3 o6 _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惠洪:字觉范,宋代诗僧。

  读瑜伽论

  此生已无累,一席可穷年。细嚼宝公饭,饱餐弥勒禅。懒修精进定,爱做吉祥眠。夜久山空寂,唯闻绕砌泉。

  【注释】瑜伽论:《瑜伽师地论》的简称。宝公:指南朝僧宝,住旷野寺。弥勒禅:指《弥勒经》。精进:佛教修持成佛的基本功“六度”之一。定即“禅定”。吉祥眠:“吉祥坐”。

  人生究竟需要什么?

  人生究竟需要什么?

  这是一个很难用一句话两句话说清楚的问题。

  人生在世,由于所处环境和自身条件以及追求的目标不同,人生需求也自然不同。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大致划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这个理论影响非常广泛,被应用到很多领域,特别是在研究组织激励时,得到了普遍的认可。

  实际上,无论哪种需求,最终不外乎两大层面的需求,即按照生物谱系上升方向逐渐变弱的本能和冲动,被称为低级需求和生理需求;和随着生物进化而逐渐显现的潜能或需求,被称为高级需求。

  其实,人都潜藏着这五种不同层次的需求,但在不同时期表现出来的各种需求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而人的迫切需求是激励人行动的主要原因和动力。

  所以,有的人纸醉金迷,虚度光阴,有的人惜时如金,学富五车;有的人自私自利,各扫自家门前雪,有的人慷慨大方,爱管他人瓦上霜;有的人大难当头,贪生怕死,有的人临危不惧,舍己为人;有的人欲壑难填,贪图名利,有的人安贫乐道,隐居山野……

  每一种选择的背后,都是别样的人生。孰好孰坏,在于个人的价值取向和平生好恶的不同。

  修行的禅师自然要高出常人一等。

  庸常生活中的红男绿女各色人等,他们所热衷的荣华富贵,他们所表现的喜怒哀乐,对禅师来说,不过是转瞬即逝的一道道风景,看过了,听过了,就让它随着风儿淡淡而去。平生不再为物质所累,哪怕所持只有一席一钵。心已淡定,有以往得道的高僧为师,有《弥勒经》可以诵读,何必纠结修持成佛的六度程式呢?只要能像佛陀在菩提树下成正觉时那样禅坐,感受着夜晚空山的寂静,听远处的清泉响彻山谷,该是一件多么悠闲自得的事啊!

  倘若此,谁还会为蝇头小利而苟活于世?人生的天地原本很宽广,只是被功利的尘埃蒙蔽了双眼。所以,心头那一道深潭般的清波,便被搅得浑浊不堪。

  


; P; m& ]" Z  A! F$ B7 G  ^( d% A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守端:宋高僧。二十八岁即住持庐山承天寺,后迁舒州白云山海会寺,故世称“白云守端”。

  无题

  岭上白云舒复卷,天边皓月去还来。低头却入茅檐下,不觉呵呵笑几回。

  心如止水即是岸

  人生总是在追求快乐与摆脱痛苦中前行的。

  追求快乐自然是要满足各种欲望,不管这些欲望是物质层面多一些,还是精神层面多一些。如果欲望得不到满足,人就会陷入痛苦之中,心绪也难以平静。

  倘若有头悬梁锥刺股或卧薪尝胆的毅力,至少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还能忍受痛苦与煎熬。可是,最怕的是有的人因为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值,往往一蹶不振,甚至破罐子破摔,将本来斑斓的人生涂抹得一塌糊涂。

  其实,心能随物转。你在心田里撒下什么种子,就会开出什么花。只是很多人不明白这个简单的道理,往往被红尘中的犬马声色所诱惑,邪念丛生,甚至为非作歹;有的人被生活中的柴米油盐搅得晕头转向,常常在喜怒哀乐、是非烦恼中打转转,白白地将大好时光付春风;还有的人被妄想所障,被万物所惑,不知自己应该做些什么,就像墙头草一样,没有自己的人生方向和明确目标。

  说穿了,这都是心不静的表现。

  当心若止水时,就会“春暖山花处处开”,即使万物飞转,也能随心自在,处处真如。如同《楞严经》所云:“心能转物,即同如来。”

  而心若止水,并不是一潭死水,只是心不为万物所动,对世间万象“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心无杂念时,一心向佛也好,专心做事也罢,躁动的心就会在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环境里沉静下来,也就能站在岸边看世界。

  此时,无论看什么,都很顺眼,因为万象既是自然的,也是必然的。

  就像守端禅师,望着远处的山岭上云卷云舒,而夜空中的皓月也是去了还来,来了还去,一切都是那么的自在随性,没有必要为白云的飘来飘去牵肠挂肚,更不必在意月的阴晴圆缺。虽说身居茅屋,柴门矮小,进进出出还须低下头来,可是这又算得什么呢?比起参悟到的佛理,心底的快乐自是无以言表,于不知不觉中“呵呵”地笑上几回,那神闲气定的范儿,非常人能做得到的。

  


- G) ?, F, ]* N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玄览:一作元览,唐高僧。

  题竹

  大海从鱼跃,长空任鸟飞。

  欲知吾道廓,不与物情违。

  【注释】廓:广大深阔。物情:物理与人情。

  海阔天空任逍遥

  大海是宽广的,鱼跃其间,自由自在。

  长空是辽阔的,鸟翔其上,无拘无束。

  作为生命,只要有舞动的平台,胸中必然涌起豪情万丈,生命的潜能必然盎然勃发,令人意想不到的创造之美也随之诞生。

  因为,比起大海和长空,心之天地更为广博。正如雨果所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可是,鱼跃鸟飞是过境,得意之处有失意。

  所以,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

  表象之外,可见禅机。

  清虚无为是一种境界,精进担当更是一种境界。

  生命只有一次,虽说三生三世六道轮回,可是今生却是难得拥有。所以,既要参破放下,散发放歌,更要乘风破浪,搏击长空。

  

0 G4 t7 X  D4 b' O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史宗(生卒年不详):晋高僧,常著麻衣,世称麻衣道人。

  咏怀诗

  有欲苦不足,无欲亦无忧。

  未若清虚者,带索披玄裘。

  浮游一世间,泛若不系舟。

  方当毕尘累,栖志老山丘。

  【注释】清虚者:指庄周。玄裘:黑色的毛皮衣。浮游:漫游。

  欲望是朵红罂粟

  欲望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

  从呱呱坠地到撒手西去,人的一生总是被各种各样的欲望包围着纠缠着,小到饮食男女安身立命,大到齐家治国平天下,人们在欲海中泛舟争渡,永无止境,直到生命的终结。

  没有欲望,生命将不复存在。没有欲望,人类就不会有创造的行动,没有行动,就不会有奇迹的诞生。从古自今,人类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欲望这个魅力无穷的源动力。欲望能给人带来愉悦,也能提升人的心灵。

  然而,欲望还是痛苦的源泉,邪恶的陷阱,它会让人变得贪婪无耻,疯狂堕落,甚至坠入万劫不复的无底深渊。

  “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而人生就是在痛苦和无聊中摇摆。幸福不过是欲望的暂时停止。”这是叔本华著名的钟摆理论,说明人生就像钟摆一样在痛苦和幸福之间挣扎着徘徊着,无休无止。

  其实,欲望就是一朵红罂粟,既美艳动人,也恶到极致。

  如何取舍?都在心头涌起的善恶是非一念间。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而潇洒的庄子呢?

  他在天地之间漫游,任思想的羽翼遨游北冥南池,时而如鲲鹏展翅,上下翻飞几万里,时而与蝴蝶翩跹起舞,相互凝视,时而与人巧论三剑,却又甘做自由之龟,狷狂之态挥洒自如,至于归路在何方,并不是他所关心的。就连妻子去世时,他居然覆盆而歌,悲喜完全不住于心。如此的超凡脱俗,令人不得不欷歔嗟呀。

  智慧的禅师更是看淡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他平静地告诉人们,“有欲苦不足,无欲亦无忧。”

  因为他早已超越了常人的情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不欲”的欲望,栖息山丘,潜心修行,收获着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1 f* I+ e6 J) Z4 Z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从谂:禅宗史上一位震古烁今的大师,为禅宗六祖慧能大师之后的第四代传人。晚年住持赵州观音院,世因称赵州和尚。

  鱼鼓颂

  四大由来造化工,有声全贵里头空。

  莫嫌不与凡夫说,只为宫商调不同。

  【注释】四大:地、火、风、水。宫商:宫商为我国古代音乐五音中的第一、第二音节,此处代指五音。

  心中空明禅境生

  参禅悟道,关键在空。

  一个空字,了悟在心,倘若心不空如明镜、静如潭水,即便身在幽深静谧之处,也体会不到禅境已与心同在。

  所以,内心空明方是修禅的前提。

  如何做到内心空明,确非易事。因为人总是活在自我当中,每天一睁开眼睛,满脑子想的都是我该如何如何,如此狭隘,内心焉能不躁动不安、欲壑难填?

  佛家主张众生平等,而众生包括大千世界的一切生命,不单单是人类。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在追名逐利的过程中,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惟我独尊,自以为是,很少想过还有其他生灵与我们一同共享这个有无相生的大千世界。所以,我执是很难除去的妄想。

  佛家认为地、火、风、水四大要素是构成世间万物的基本元素,这一切当然都是大自然的恩赐。不仅如此,这一切既是有形的存在,也是无形的虚空,这是一个充满了哲理和睿智的命题,需要有心人细细体悟。

  禅寺中的鱼鼓司空见惯,它的中间是空的,每当僧尼敲打鱼鼓时,就会发出清脆空远的声音,能传出寺外很远很远。若是被那心有灵犀的人听到了,内心或许泛起了一道道宁静悠远的涟漪,苦海泛舟,定会心生慈悲,不至于为蝇头小利你争我夺拼得个鱼死网破。

  个中滋味只有那心如明镜台的禅者方能体悟,而在欲海中挣扎的凡夫俗子哪能识得如此精妙的佛理禅机?

  如同抚琴而歌,宫商不同,调子自然难合,结果是你弹你的,我唱我的,两股道上跑的车,走的不是一条路。

  


: V+ |4 ?2 n& d& [2 m4 D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守璋:宋高僧,住临安天申万寿圆觉寺,赐号文慧大师。

  晚春

  草深烟景重,林茂夕阳微。

  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

  花自飘落絮自飞

  汉字是象形文字,与字母文字相比,汉字的画面感极强,一个汉字通常就是一幅画,所蕴含的内容远远超出了字义本身。

  一个汉字通常还像一块美丽的田地,经过诗人极富灵感的耕耘,读者所收获的远比真情实景还要丰富,还要精彩,这便是汉字的无穷魅力。

  比如这首《晚春》,短短四句二十个字,用“草深”“林茂”“花落”“絮飞”等春天特有的景物,就把春深似海的晚春描写得淋漓尽致。很容易使人联想到莺飞草长、杂花生树的江南,也可以让人感受到桃花白、杏花红、梨花带雨惹人怜的北国之春。

  春天充满了希望,徜徉在春天的诗情画意中,人们的内心充满了希望,对未来的期许也会油然而生。毕竟,春天是人间的至境,还有哪个季节能像春天这样让人感到“一树一树的花开”所带来的愉悦和憧憬呢?

  晚春时这一刻的美景,美得令人窒息,也美到了极致。恨不能让时光凝固,让岁月不前。

  可是,即使是人间的至境,也终将随着春天的脚步渐行渐远。

  尽管天空依旧是那么湛蓝,白云依旧是那么悠闲,微风和煦,湖面平静得像一面镜子,波澜不惊。

  没有风,也没有雨,然而那一树一树的繁花还是要飘落,那一片一片的飞絮还是要起舞,清静的心几乎可以听到花瓣和飞絮落到泥土里的声音。

  那么,行深多时的禅呢?

  从未远去,就在五蕴皆空的晚春至境中,自在而成

无标题1.jpg ! _7 \# }; L, l; A& O' q


* |5 v0 l; Q$ P- m2 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