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1771|回复: 0

[转贴] 论徐右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3 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论徐右冰的书画艺术
( B5 s7 G: _& C+ C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论徐右冰的书画艺术
刘传奇
阅览徐右冰的书画作品,让我想到了同样是蜀川走出来的书画巨擘张大千。大千居士三十出头已初显书画天赋,而徐右冰在这个年龄也已在书画领域也已初有建树,这很容易让人感慨“蜀地多才俊”。
这么年轻的徐右冰就取得如此成就,原因是什么?这也许印证了张大千在《画说》中的提出的观点“只要有兴趣,找到一条正路,又肯用功,自然而然就会成功的。”年轻的徐右冰完全具备着大千居士的这些要求。有兴趣肯用功很多人都是可以做到,但路子正就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具备的了。徐右冰的成功我认为关键是路子“正”。找到一条正路,不是说只要向古代经典学习就可以说是正路,关键是学习者对古代经典书画作品的内蕴精神理解的正确,对古代经典书画作品的笔法创作路径的理解正确。换句话说就是对经典书画作品的笔法及其展现的精神境界以道契合的理法理解的正确。什么是书画作品要体现的道?“率性之谓道”,《中庸》中的这句话一语道出了书画作品所要体现的精神之“道”。而学习在经典书画作品中体现的创作者的“率性”就是书画家的“修道”过程。而书画创作中“率性”有过则步入野道,偏离了“不变”之“中”与“不易”之“庸”。而这样也就失去了书画的“正道”“定理”。徐右冰在追求书画作品的“率性”时时刻不忘“中”与“庸”。不去过早的求变,而是在追求书画作品的“逸气”中,追求书画作品的“静气”。这也许是他这么年轻就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之一。古人认为一有求变心,便“其心术已不正”。这句话其实应该成为当代很多年轻书画家的清醒剂。徐右冰应该是深明此理的。
徐右冰是当代青年书画家中鲜有的书画皆能且都达到很高境界的书画艺术家。他的画路总体上是宋元传统的“工整画”,而他的书法在取法赵孟頫孙过庭后上及于二王,总体风格清健雅致。全国第十届篆刻书法作品展对其书法作品的点评认为:“书者能将《书谱》的精致与二王的率逸整合融会,嫁接杂交,堪称能变善化的范例。”这一评论重在对其取法之源的阐释,也就是重在对其书法的“法”理内涵的解读,是很有道理的。
当代名画家徐建融认为在当代中国画领域应该提倡宋元的“工整画”,认为这才是中国画的传统正脉。他说中国画用来行走的双脚本来是造型,现在双脚出了毛病,所以需要用书法这根‘拐杖’因而‘把双脚的毛病治好,不是更有利于行走吗’。”徐右冰一手是宋元的工整画,一手是上及于晋唐的行草书法。他是两手抓两手都很硬,他以书法来提升其中国画的笔墨造型能力;他以中国画蕴藉其书法线条的闲雅逸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我想完全把徐右冰的书法界定在取法晋唐行草书这个相对狭窄的空间上还显得有些狭隘。一个成功的书法家走过来的路其实不会是那么简单的,我认为他是在涉及很多成功的优秀的经典的作品的解读理解融汇之后,最后把笔法上升到情理境界的把握上,也就是说把书法的一种精神脉理融汇到自己的血液里,成从而成就了自己。这些成功的作品,包括当代书家的作品、明清书家的作品、宋元书家的作品;其实他的作品是由及其明显的赵孟頫的痕迹。而对优秀的经典作品的不断吸纳的过程就是徐右冰不断的修“道”的过程。就是把经典作品的“率性”融入自己的精神中,从而成就了自己的作品。因而可以说徐右冰的取法是广泛的,不当是孙过庭以及二王,阅览他的书法作品,宋元明清当代书法作品的痕迹都在其作品中有充分的流露。只是他的高明之处在于将不同风格的作品通过自己精密的神理整合,抓住对书法之“线”的从造型与精神的内在贯通处深入研究,以散淡心怀情境加以强化练习,从而形成自己的笔墨语言。而这一书法语言上合于二王的清键雅逸,孙过庭的精致跌宕,下合于赵孟頫的正媚秀峻,八大的禅意孤冷。所以从这个角度说徐右冰是善学的。
真正好的书法作品是写自己,写自己的学养,写自己的遭际,嬉笑怒骂,写自己生活遭际的跌宕起伏。读书对于书法的重要性也许很多人都知道,而真正用心读书的当代书法家却很少。他们一心着意于笔墨造型,无所不用其极,而这一心态下创作的书法作品的精神正体现了其扭捏浮躁的心态。这一心态不是书法家该有心态,这一心态也是不符合传统文化的精神的。说书法是传统艺术,首先应该理解为书法家的心态应该是传统的,精神应该是传统的。而不能把书法的传统仅仅停留在笔墨造型的外在形态上。传统的笔墨造型应该是和传统的文化精神粘合在一起,不可分割的。而读书的作用就是要用传统的精神融到我们的血液里,而书法作品也最终是这一精神的不经意的笔墨流淌,是精神的外化形态。近代书法大家如沙孟海,启功,赵朴初都是非常重视读书在书法中的重要作用的;我想徐右冰也一定是个很重视读书的书家。不读书,仅从笔墨造型处着眼,难免精神狭隘;很难弥合古今那么多书家作品的精神差异;不读书很难这么年轻就取得如此丰硕的成就。我想通过读书,丰赡自己的精神,厚实充盈自己的书法的内涵,是一条很长的路,这也许是徐右冰的立志要走的路。
徐右冰走出了自己的一条书法之路,而他又用自己丰赡的书法功力滋养着自己的绘画,这一点从他的国画的笔墨内在功力中明显可以看出。书法的基本功如果差,那么他的国画的线条就好像一个人营养不良了,精神总是振作不起来;单一而缺少变化。其实国画的精神脉理其实就是通过笔墨的肌理来体现的,因而缺少书法的基本功奢谈国画的境界,就像无水的鱼,也许就快死了。徐右冰有这么优秀的书法功力,游手于国画,境界不同一般,道理就很简单了。
徐右冰的国画,有工笔,有写意,工笔设色闲净笔力饱满,写意意态横生,键逸冲和。工笔与写意我认为是一个成功的国画家的笔法两翼。大千居士也同样是这样的画家。
也许有人认为徐右冰的国画虽有来自生活的痕迹,可依然是一派宋元作风,缺少个人的创意。我不这么认为,在当代中国画领域其实缺少的不是创造,而是对传统精髓的深度把握。古人也是深入生活的,所以他们的体悟是应该成为间接体悟生活的有效途径。而古人体悟生活从而研究出来的笔墨语言是经过历史考验的成功的经验,我们不能轻易抛弃,所以把握经典的深度从很大意义上说是衡量一个画家的艺术高度的重要方面之一。动辄言变,其实心术已不正。向古代经典学习,求得他们的共性远比动辄言变,求得不同来的重要。中国哲学的中庸思想,从某种角度解说也可以理解为追求共性,共性越多,你的作品的境界越高。我想徐右冰是深悟此理的,所以他深入宋元,潜心宋元,使的画不论花鸟走兽,山水树木皆饱含静逸之气。静是正大之气,是宇宙之气,所以说是大气象。而当代很多画家在作品中故作喧闹气,其实这是浮气的表现。徐右冰力避此缺,使其作品似有不经然的天籁之音。
我很赞成张大千的画家没有秘诀天才之说,一个画家从古今优秀作品中,间接把握“物理、物情、物态” (就是“明白物理、体会物情、观察物态”。),从实际生活中直接把握“物理、物情、物态”,以此两条路径努力下去总会有所成就的。徐右冰应该说也是这样做的。从徐右冰的工笔画鸟中,从他的宋元一路的工笔山水中,都可以看出他从古代经典作品中深入体味“物理、物情、物态”,都可以看出他对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物情、物态”的深入研究。比如他的工笔画《羊》,既有传统的笔法,又有写实的生活情境,很有时代性;栩栩如生,妙不可言。他的工笔山水,可以充分看出作者对名山大川,曾深入其中,体会造物,研究造物,反复琢磨,然后结合古人的对“物理、物情、物态”的把握,加以理解融合;没有这样深入研究的功力是断不会取得这样成绩的。所以说徐右冰的作品,看似只是一味临古,其实他的作品毫不失去生活。当代很多动辄写意,其实早由于对“物理、物情、物态”的疏于把握而走向了书画歧途。这应该引起很多书画后学者的重视。从这个意义上说徐右冰的成就值得我们很多年轻书画家的研究。
当然年轻的徐右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对古代经典作品的临创中取得的成就也许只是他在书画事业的途路越过的一座高峰;在未来的时间里他一定会沉潜自我丰赡学养,把本我的精神更多的融入笔底,并以此为指向登向其书画事业的另一座高峰。
2013年6月26日于散花书轩
+ I- c4 `5 y. f" s
3 f5 S3 g( p. c, q/ f2 j  ^3 R8 m
. D" Q! G- v! {4 b" x# i& A
7 b# _) T# @+ h/ B
, ]- C1 K& [9 D

9 e# l* y6 I7 m$ |$ F) }# }( E: W! I. h7 U0 ~$ f0 l& @
- J; |* K$ b) D9 v$ m) H/ q* P

. C4 k/ T$ I  p2 T: j& N& d# b! F6 Z- a8 ]  ~2 r9 x
分享9 H3 K+ o1 e8 X. L( a

! [1 @7 S) p) E# F% v. o& J! E; _9 C! M9 g! G( N( O- ^. {
& n- x6 B6 h6 ?* m. K3 p+ J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