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9783|回复: 14

笔自古以来的发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4-13 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物原》说:伏羲初以木刻字,轩辕易以刀书,虞舜以漆书于方简。说的是远古时在木和骨上用刀刻划或用梃用漆在竹简上书写。笔的出现,只是可能是以石刀,石斧的形式,又或许只是一头经火碳化的树枝,将字刻画在石、木上。但确切地说,当先人用某一物件将染料蘸在上面书写时才应该称为最初始状态的笔吧。根据考古器物出土的佐证,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瓷应该是笔和墨最早的载体了。
甘肃彩陶瓶.jpg
舞蹈人物.jpg
 楼主| 发表于 2006-4-13 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夏、商、周三代是奴隶制社会时期。奴隶主阶级通过军队、刑法的***和思想上的礼仪教化等手段来统治人民, 而教育一律出于天子所设立的学宫,而民间并没有私学。天子既是统治天下的君王,又是教化百姓的导师,文字记载的大都是王的言行、史事,平民根本没有受教的机会,笔在当时应该属于稀罕之物,所以也基本谈不上什么发展。直至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动荡的时代,也是教育剧变的时代。随着诸侯争霸、周室衰微、封建经济的逐步建立,西周“金字塔”式的宗法制社会形态逐渐解体,“学在官府”的教育体制也走上了穷途末路。学术开始挣脱官守的藩篱,向民间扩散,而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士阶层也应运而生。以孔子、孟子、荀子、墨子、老子、庄子、商鞅、韩非、李斯为代表的一大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在西周“学在官府”的废墟和“学术扩散”的新基石上建立起了崭新的教育形式——私学。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笔普及了……1954年,长沙古墓中发现的战国笔,笔管与笔套(整支笔装入套中),卻是竹制,笔头是动物毛,笔全长21厘米,套长23.5厘米。笔毛不入管,而是将笔毛包住杆的一端,用丝线扎紧,外面塗漆(见图)
战国笔.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4-13 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战国末期秦一统天下,秦笔的风格使毛笔制作技术更为进步,1975年著名的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了大量秦简、以及笔、墨等文房用具,其中毛笔有三支,笔杆竹制,笔毛已经纳入笔腔,羊毛和鹿毛兼用,,易于在竹木材料上书写。在西晋张华的《博物志》,、和崔豹的《古今注》中有相同的记载:“蒙恬始作秦笔,以柘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所谓苍毫。”据《史记-蒙恬列传》载:蒙恬祖父、父亲皆有战功为将蒙恬初为书狱典文学,这官职是管理监狱判决书之类的职务。 又,“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此时官职又高升。内史之职,是管理朝廷文件的官员。” 蒙恬起先是个文官,天天接触笔墨,可能是因为对书写工具的不称手,才促使他着手改良毛笔。蒙恬成为笔祖的也正因为秦国统一天下;东汉许慎著《说文解字》中有“楚谓之聿,吴谓之不律,燕谓之拂”,“秦谓之笔,从聿从竹”的记载。春秋战国时吴国称毛笔作:不律;楚国称:聿;燕国称:弗。 秦称笔。呵呵,很难想象如果当时吴国、楚国统一天下对现在有什么影响。想多了,别扁我。
附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秦笔照片
云梦睡虎地秦简.jpg
云梦睡虎地出土之秦笔.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4-13 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汉代笔的发展,由于废除了“焚书坑儒”的弊政的因素下,加上蔡伦改造了纸,这种纸就对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纸不再象竹简木牍那样根本不吸墨,由此造成笔制作技术上的突飞猛进。当时的笔,笔头分为笔柱和笔披两部分,取健毫居中为柱,劲挺易书;取柔毫在笔柱覆薄薄地一层为披,便于蓄墨,选毫上,开始奉兔毫为上品,但不会用纯兔毫来制,而用兔、羊兼用。
汉代毛笔是在甘肃武威磨嘴子东汉墓出土的。笔头的芯及锋用黑紫色的硬毛制作,笔头外有黄褐色较软的毛。使用这两种硬度不同的毛制笔头,刚柔相济,便于书写。这支笔杆直径0.6厘米,长21.9厘米,约合汉尺一尺,正与《论衡》所谓“一尺之笔”相合。笔杆上刻款“白马作”,又正与《汉宫仪》所称“赤管大笔”的文字“此工作”的格式一致。因此,“白马作”可能是制笔工匠的名字。也有人认为“白马作”可能是当时制笔作坊的刻记。笔杆顶端削尖,是为了便于簪带,即将笔杆末端插入头发中,以备随时取用。(被专家公认为我国汉笔的代表作。国家文物局定为 国宝级文物,现藏甘肃省博物馆。)
汉代毛笔.jpg
甘肃武威市磨嘴子出土的西汉木简《礼仪.士相见.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4-13 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国至南北朝文化发达艺术兴盛,沿袭汉制,但簪笔之风不再时行,笔杆逐渐变短。三国韦诞有《笔经》一书问世,总结了当时的制笔方法。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详细介绍了韦诞的制笔方法:“先次以铁梳兔毫及羊青毛,去其秽毛,皆用梳掌痛拍整齐,毫锋端本各作扁极,令均调平,将衣羊青毛,缩羊青毛去兔毫头下二分许,然后合扁卷令极圆,讫痛颉之,以所整羊毛中为笔柱,复用毫青衣羊毛使中心齐,亦使平均,育颉管中宁随毛长者使深,宁小不大,笔之大要也。”由此可见,当时的笔头应与现在的七紫三羊、九紫一羊还是没有什么区别。
九紫一羊.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4-13 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晋唐五代时期,应该算得上书法艺术的颠峰期。笔的发展也经历了不小的变化,宣州成为全国的制笔中心,选料上还是崇尚兔毫,白居易特作《紫毫笔》诗一首,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其他诗人如韩愈、薛涛等也都有诗吟咏。白居易另有《鸡矩赋》:‘创因智士,制在良工,拔毫为锋,裁竹为筒,视其端,若武安君之头小,窥其管,如元元氏之心空,岂不以中山之明视,劲而迅;汝阴之翰音,勇而雄。一毛不成,采鼠毫于三穴之内;四者可弃,取锐武于五德之中。双美是合,两揆相同,故不得兔毫,无以成起草之用;不名鸡矩,无以表入木之功。’小题称:‘以中山兔毫作之尤妙。’但选毫上也作了不少创新,如狸毫、石獾、狗毫、鸡毫、鸭毫、猩猩毛等等,现在较为流行的胎发笔也起源于唐朝,但是狼毫在当时却不是主流的制笔原料,因为明代谢肇淛所著的《文海披沙》讲到“狼毫虽奇品,而醇正得宜,不及中山兔毫。”可见直到明代万历年间还比较罕见。
晋唐笔的形制盛行短小犀利,劲健硬挺的鸡矩笔,“ 鹿毫为柱心,麻纸裹柱根,兔毫为外披”但不知道这个“麻纸”为何物,不然倒可以仿制几支研究一下这样大量使用硬毫的笔是如何蓄墨的。
晋唐前为何要流行短小犀利的笔呢?一方面,它受限于兔毫的长度,另一方面,可能就是桌椅及持笔方式的关系了,当时的人都盘腿席地而坐或跪坐的,没有板凳和桌子,只有像茶几之类的矮桌,写时手都得悬起,执笔方法与现在不太相同,应该是三指执笔,跟现在执圆珠笔的方式差不多,您或许可以模拟感觉一下矮桌书写时三指执笔舒适性。明末清初是法家倪后赡所著《倪氏杂著笔法》中有"侧笔得势,晋人不传之秘"之说,也对晋人执笔产生过疑问,至于三指执笔,可以在《北齐校书图》中看到
北齐校书图.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4-13 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宋代和笔打破自秦汉以来以硬毫笔为正宗的传统,开使始向软毫发展,成制笔史上之分水岭,这因宋时供垂足坐的高形家具占绝对主导地位,高案、高桌、高几也相应出现,垂足而坐已成为固定的姿势。人们的书写习惯也由之改变,三指执笔应用在高桌上显然有些不舒适,改用五指执笔后,同时伴随着纸、墨的发展,人们寻求一种锋长且更蓄墨的笔,于是,在制笔中一直担当配角的“青羊毛”开始初现端倪,价廉实用的羊毫笔和羊兔毫合一的蒹毫笔得以广泛使用。宋陈著《负暄野录》中载:“以羊合免盛于今时.盖不但刚柔得中,适宜作字,而且价廉工省,故人所竟趋。”这种制法打破了韦诞笔法“柱”“披”的局限,被称之为“散卓法”, 宣州诸葛更是受到大批文人雅士的推崇。散卓法也一直沿用至今。
值得一提的是,宋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高丽政府下令统一度量衡,高丽与宋朝的贸易频繁往来,高丽的人参、狼毫笔、高丽纸和高丽墨开始大量传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4-13 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由于南宋迁都临安,再说湖州早就有制笔业,尤以善琏镇为最。相传王羲之七世孙智永禅师游善琏镇,住在镇上蒙恬祠侧的永欣寺,与当地制笔工匠经常切磋制笔技术。智永喜爱书法,他用败的笔头足足有五大竹箱,埋在晓园,名“退笔冢”。智永禅师圆寂后,笔工把他埋葬在“退笔冢”旁。入元以后又受赵孟頫书风及地位的影响,以致湖笔声誉日隆,笔也逐渐出现了硬毫,软毫,兼毫(这种兼毫指的是有披有柱的韦诞法)三种,
明代制笔的选毫上还是以羊、狼、紫三种材料为主,但相传受傅山等人影响,大批文人因不喜赵孟頫之为人,因人及字,同时也迁怒羊毫无骨。
清代以来,制笔放弃了自秦汉以来一直软硬之争的千年歧见,形成了硬毫,软毫,兼毫三种,至今不变。
明清毛笔.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14 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图文并茂,谢谢小沈好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15 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感谢,又学习了一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