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帖子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60
- 注册时间
- 2007-6-7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15576
- 点评币
-
- 学币
-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张渝
5 d! |3 G7 {* P2 d
9 f3 |) Q z) G& ~% a; D5 N 书法登上春晚舞台,是否始于丁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当春晚编导煞费苦心地邀请他以为的五名著名书法家各写一个不是“斗大”,而是远大于斗的“福”字以祝福电视观众时,却事与愿违,各类专业或不专业的书法家开始吐槽。槽点,五花八门,但最基本的不过水平太差这一评价。不过,所有吐槽者忽略了两个基本事实,那就是参与者的年龄与身份。
, G) S% V8 g N6 r& Q& ^8 l) q9 @% o$ x- q+ J! J; a; W' l
先看第一个事实。五名参与者中,沈鹏86岁,李铎87岁,孙伯翔83岁,张海76岁,最小的苏士澍68岁。闯过江湖的都知道,人到了这把年龄,体力不能和年轻人相提并论。而且,他们平常在书斋里书写的作品,都是寸许大小的字,且已渐成习惯。突然让一个人,尤其是有了书写习惯的老人,一下子把自己的书写习惯放大100倍,硬写一个1米大小的字,所有艺术上的生硬,都是自然而然。这时,再以貌似学术的角度批评,比如说沈鹏是“小笔写大字”等,不是不对,而是忽略了基本的前提——老人年龄大了。进行学术批评本身没有错,但所有的学术批评必须审时度势,不能用自己的血气方刚来套老人家的“气血两亏”。如果我们能侥幸活到老人家的年龄,别说写擘窠大字,就是能每日提起笔就是幸福了。因此,批评不能忽视这一前提。+ l* i- ^0 w! i+ {
; b2 q% O& G8 y0 U; \; _; l/ ]2 Z5 W
还有一点必需明了,那就是中国美学讲究整体关系。一幅作品的笔法、章法、墨色、节奏等互为犄角,很少一个字单独成篇。公认的中国书法传世名作,也没有独字篇。脱离中国美学的整体关系,来批评一个娱乐化的独字,不是没有意义,而是只有话题意义,没有学术意义。6 Q+ G' r# m( ]. Z) {3 N3 x
. U/ i" C% E+ q 再说第二个事实。五人中,除了孙伯翔先生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的理事外,其余四人中,沈鹏、张海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李铎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而苏士澍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现任主席。作为可能是书法门外汉的春晚编导,全国书法家那么多,他不找中书协又该找谁?这就如同千夫所指的高考。它肯定有很多不尽人意处,但它又是当前诸多的遴选方式中最好的一个。
9 {, B* C: q& m3 a
7 _7 n+ L! ]; [0 N' i+ y; X 另外,春晚毕竟是一场娱乐晚会。它不是书法本身的科举考试。春晚请几个老人,写个福字,应景一下喜庆的风俗,本来就是逗乐子。这和咱自己家年夜饭时,请老爷子讲几句话的场面一样,说得好坏、对错,都无足轻重。退一步,即使几位老人家把那个“福”写得和王羲之一样好,甚至好过王羲之,中国书法传统就会因之一夜光大?
4 E K8 E5 h$ Y9 d
! v N+ v, ]7 ^3 Z' H' k# N 然而,即便如此,我还是想说,这不是春晚“书法”的颓败,而是努力。它通过形式化或说仪式化的书法符号,来提示文化以及传统的意义。某种程度上说,它的象征意义大于它的实际意义。
1 l8 y6 h0 a8 ^' e, i2 A# P O2 |% m& T. v$ h, V
至此,我们必须从春晚再往前看,那就是年前各级文化或书法组织发起的文化下乡——组织书法家下乡写春联。
6 w1 U9 ~! W% s' Q9 A0 Q
1 M2 W1 _6 L+ i$ {! _! z" o, k 如果在岭南,天气温暖,举办这样的活动,无可厚非。而在北国,再大张旗鼓地这样弄,首先是天时不对。以我所在的陕西言,延安是圣地。各地艺术家到延安表达心情并不错。但是,出于媒体宣传或某种场面之需,天寒地冻之时,把一帮书法家弄去写春联,而且室外操作,那就不合时宜了。应该知道文化下乡,不是文化赶集。书写春联固然是过大年氛围之一种,但毕竟是带有艺术底蕴的文化行为。手都冻僵了,即使王羲之再世,恐怕也不会写出好的书法春联。而书法史上,各种关于入木三分以及书法家刚贴出的春联,就被人揭走的故事当然也就不能重演。 a4 w! Y7 {4 ^+ Z7 M8 O: u1 j
# S4 K4 x, S& m* m
时过境迁,这类故事不能重演,也正常。但不正常的是,我们不把书法当书法的这种随便摆个场子写春联的思考和行为方式。假如我们承认书法是一种艺术形式,而不是挖沟打铁的劳作方式,那么,我们就必须按照艺术的方式来操作。最起码的尊重还是应该有的。
. x- k/ e* h- S$ \6 R9 ~1 r- P+ E" S) ^4 V/ R
必须说明的是,我不反对文化下乡,更不反对文化去延安下乡。但我反对借艺术的名义去干违反艺术规律的事。书法家下乡写春联的心愿当然不错。但是,除了赶集式地摆个摊位,就不能在书房里先写好带去?即便在自己的书房里没写好,或说写好带去的作品不够用,需要现场书写,至少也要有个带暖气的房子吧?可是,我看到的一些场面没有。如此,伤害的不仅是书法家的身体,而且是书法本身——它让本该沉潜往复、从容含玩的书法变得急功近利、浮夸于世。这种貌似光大书法的书法下乡,实际是书法颓败的开始。
0 q- B' ], m5 t' b. o, c
2 I6 w0 b3 U. _4 B' X' F8 o 据说,神话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首先如它的希腊词源所示,它是一种传说,一种关于人类状况的象征故事;其次它是一种言谈,一种谎言或一种欺骗。现代神话来自于“神话”的第二种意义。它通过谎言或欺骗的方式,把时髦的日常生活进行包装,进而使之成为“自然法则”。基于此,蒋原伦先生说,古代神话关注的是重大题材,比如盘古开天、女娲补天;比如特洛伊战争,等等。现代神话产生在平庸的商业社会,生来就缺少重大题材,所以需要通过大众媒体,尽量利用每一个机会每一类题材来扩大叙事空间,使其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这话说得精彩。事实上,无论是春晚书法,还是春联下乡,都是“利用每一个机会每一类题材来扩大叙事空间”。因扩大了的“叙事空间”而呈现的“丰富多彩的景象”,既是一种娱乐,也是一种资本——一种可以在年终总结或履历表上再次“叙事”的资本。8 y# _& b5 ~* U$ Q( [) q: C M
: S0 r! M4 h P& D8 e0 X3 [
书法,从春联下乡到春晚上台,一种貌似努力实则颓败的书法行为,实实在在地演绎了当今社会的现代神话。遗憾的是这个神话里,没有那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关于寒冷的提示,很多人也就感觉不到天寒地冻的滋味了。
, L! a1 L+ B& P" s- 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