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帖子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200
- 注册时间
- 2005-3-1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13065287
- 点评币
-
- 学币
-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 c8 h% G0 A% Y/ H
4 V' S7 M" q+ v! {. W% o3 F
# ?! i+ L* V* K2 X/ a7 I2 ?
* W0 c" k9 g7 m4 [+ B! ~( D: ]4 N' U) B* i
书法对于中国人宛如性命,生死相随。从晋代战乱之时,王导仓惶过江也不忘把钟繇的《宣示表》缝在衣带之中,誓言“帖在人在,帖亡人亡”,到唐太宗指使萧翼骗取《兰亭序》真迹,临终又立下遗嘱,让太子李治把《兰亭》放入昭陵陪葬,再到黄炎培出借王羲之真迹给毛泽东,因过于贵重提前索要,被毛泽东评为“不够朋友,够英雄”的传说,书法与中国人的关系可用8个字来形容:言志明心,血肉深情。! Q- n2 r* \. o
. J; u. ~ V; V
+ {$ X$ W) V: ^ R+ G
8 m, u$ n3 n# S6 E$ B
" i; |. V5 W. }/ b& |( b0 e5 {$ Q i
( g2 s) L3 ]) c( P4 v2 b" {
6 M. G$ A$ ?8 t6 g$ @
" z# k/ s; H4 K; B' P6 b
7 G3 R+ X* A ? }$ E) p; ]1 e. F3 S7 x3 v& f; i* _
5 I3 a$ J- J# f$ [7 p& m- v7 ~观照中国文化的便捷方式& V' H/ ^" k) u0 A
# Y& h" a/ X3 Y* }5 T9 g) P2 h' y. O% P
哲学家熊秉明认为:“书法是中国文化的核心的核心”。应该说,中国的文字乃至书法艺术的特性,契合了中国文化的某种特质。从书法角度来观照中国文化,是一个比较便捷的方式。唐太宗李世民提倡王羲之平和淡泊、温柔敦厚的书风,既是出于初唐时期确立文化典范的政治需要,同时也是个人的喜好。上至历代君王,下至普通百姓,书法都与之有着紧密的联系。可以说,书法是最能代表民族特质又有广泛群众基础的艺术。
5 I, G6 w1 J& b/ _( `5 G* f8 v( g/ G
0 w, F$ C3 r" X# E6 o- a老子崇尚的天人合一、阴阳辩证在书法中得到充分的体现。阴阳相生、刚柔相济、虚实相间、计白当黑、“带燥方润,将浓遂枯”等,这些书法中常见的矛盾关系,体现了对立统一的辩证原理。另一方面,儒家崇尚温良恭俭让的道德规范,影响着书法的风格品评标准,“违而不犯,和而不同”“不激不励而风规自远”,体现出符合儒家标准的温柔敦厚的谦谦君子形象。6 X, n, w& h" y( r$ L: e `/ s
- C {5 \9 _: U实用文字的发展和作为艺术的书法的发展,是两个完全相反的方向。实用文字的发展讲求整齐简洁、美观规范,由繁至简;艺术则追求变化和特点。所以,一种字体在出现初期至成熟之前,往往是艺术成就最高的时期。商周甲骨文已经是高度成熟的文字,至东汉末,书法的各种字体和风格样式都达到完备的状态,出现了一大批以书法名世而载入史册的书家,也出现了一批书法理论专著。这些理论不仅影响着书法艺术的发展,也为绘画以及其它艺术奠定了理论基础。
2 V: ~/ W" |# Y$ q8 E: h( w* m6 q, N4 l/ M5 O/ S5 P
文字书写发展成为独立的艺术,领先并影响着其它门类艺术的发展,使得中国艺术从形成到发展始终注重意象化表达。中国画强调线条勾勒和书写性,正是书法影响力的体现。中国人对书写至始至终的情结、对书写特征的迷恋,在其他民族是极为罕见的。先哲许思园说:“书法为最普遍最实用之艺术,中国人审美修养,实基于此,因而陶冶成世界上最能鉴赏形式美之民族。中国之篆隶行草山水花鸟画幅,玉器与园庭布置,皆无上美妙。发扬民族文化,必经恢复此艺术境界始,而其根本则在书法。”9 b9 T( Z7 \3 H' K+ P' k5 W" n& f) x3 [
& `& [& \. a i" D( C' j$ z X$ x- s) s) V( \! Y/ u5 _
3 ~' ~) v- _! X3 E! i
6 u- h2 D J. w
* ^& j' e6 Q8 N/ }+ ^
0 l0 R2 n/ p: P( i2 Z$ G* R) ?9 ?
O% ~" U, ?6 X: [# b: D" z5 q! P: z
6 l* M# B+ V6 v' X$ d
. C, ~) D% Y' f; F+ M; C" _- y6 |. D6 l X% N m+ D5 P7 l, P
表情达意的基本手段* j9 Y! q0 v+ ?4 V
9 R0 \9 C$ i% F s' D7 e2 i P, O半坡文化中,有作为装饰性的陶文。很多陶文是线面的结合,也有一些是用线勾描出来的。线条的形态丰富多彩,本身已具备独立的审美意义,与后世书法的一些特征相当接近。
[% Q3 g) ^0 p2 @9 s7 {# {2 r: O4 O2 m. h! f
书法艺术最重要的特征是“书写性”,所谓“书写性”是指作品中笔触的运动感和连续性。中国书法就是把这种书写性发挥到极致的艺术。这种书写性在原始刻画符号中(包括文字的雏形和原始图画等)已有所体现。岩画中表现的动物、植物以及自然界的其它物象也是文字的雏形,后来演化为象形文字,如日月星辰、风雨雷电等。象形文字符号呈现的绘画形态美,也体现出原始先民的审美意识。这种审美意识在人类发展早期是共同的特征,但在很多民族并没有得以延续,只有在中国的书法中得到充分发展至高度成熟,又贯通于绘画等其它艺术领域之中。郭沫若说:“有意识地把文字作为艺术品,或者使文字本身艺术化和装饰化,是春秋时代末期开始的。这是文字向书法的发展达到了有意识的阶段。”5 w* Z2 B0 ?6 Z
D9 N! N, L% f, X) \% z# @9 r中国人具有诗的灵性,崇尚心灵自由的诗意人生。“书者抒也”(许慎《说文解字序》),“书,心画也”(扬雄),“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蔡邕)……书法艺术这种直抒心意的表达方式,非常符合中国人直觉感知世界的方式。因此,书法能通透地表达中国人的诗性心灵,成为中国文人表情达意的基本手段。# c+ c$ I+ g, y ]+ y8 }1 F) h
1 d# x) X V3 \2 i* O% `4 x
王羲之书《兰亭序》,记叙兰亭山水之美和集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了“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感慨;颜真卿书《祭侄稿》于亲人罹难、“父陷子死,孤城围逼”的情况之下,借其文其书表达对叛贼的痛恨和失去亲人的悲愤,书文辉映,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苏东坡于困顿之中书《黄州寒食诗》,“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寓忧患之意于点画之间,将抑郁却旷达之情倾泻于笔端……历代志士的家国情怀无不体现在书法之中。
& C; ?( P* s% d: ]( D/ R- V) i4 |" _9 j8 Z2 p# M% l7 X3 l
在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中,作为静态书体的篆、隶、楷书,用笔内敛平和,更多地表达一种静穆平和的秩序感;作为动态书体的行、草书,用笔跌宕飞动、变化莫测,追求犹如交响乐般的强烈节奏。这种节奏性在草书中发挥至极致,尤其是张旭、怀素的狂草,变动如鬼神,不辨端倪,对书法的理性认识和感性表达在草书中合二为一。某种程度上,草书与原始刻符中体现出的人性本初有意无意的表达方式尤为契合。
' l+ [# L/ z5 E& l- a7 M2 G1 I$ W. `; s$ P* G5 j. m( c1 R) N
; P! @& J0 U, @( B# R% z7 ], Q- i( `; u/ Q) T
6 H/ S7 ]' t# u: @) s
% [2 K3 T* M% \! H/ \
+ r4 M/ L/ q9 u* [0 \6 M4 Z( f; l7 B3 L9 \. ^# y* C
8 K- F6 o0 L+ J+ z/ M( R8 l& ?$ R
; ]3 E# @6 F* l! L
. y& L# q7 n. U; A7 S9 `中国人独特的生活方式, L1 j/ N3 ?2 M
, ?: T# N5 I. z" P, p p: o- b
书法是古代文人生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明清文人追求所谓“三绝”——诗书画,近代文人要求做到诗书画印四全,还有所谓琴棋书画、书房四艺……这些对文人基本技能和素养的要求都离不开书法。书法在传统社会里一直都是文人士大夫的专利,既是书斋雅玩,也是必修功课。于读书治学之余,挥毫染翰,即可证经悟道,又可消磨时日。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是古代君子立身的四个原则,也可看作一个层层递进、人生境界不断提高并最终升华的过程。为学始于立志,致力于道德,终于优游于艺术境界。只有依靠艺术达于“游”的精神自由境界,才可体味如“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人生大境界。' b! M7 _) ^/ L* T
9 \/ K+ T7 s" ~4 ~$ E' q0 W( P5 W书法能表达中国人的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以及待人接物的态度。对力、气、韵、势、节奏的追求中,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意识;穿插、避让、担夫争道,又是对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表现。张旭见公主担夫争道“而得笔法之意”,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而“自此草书长进”;怀素自述草书所得,“谓观夏云多奇峰,尝师之”;黄庭坚“于道舟中,观长年荡桨,群丁拔棹乃觉少进,喜之所得,辄得用笔。”以古人为师和以造化为师是书法学习的两条重要途径。师古人,就是学习历代积累的书写经验;师造化,是要参悟宇宙人生和自然万物之理,以技进道。
; ]9 c$ X9 ?4 U9 ~1 v
; ?* m m" o, g硬笔、电脑等新型书写工具的介入,使书法的实用功能逐步弱化,艺术的功能却得到发展。新时期持续不断的群众性书法热潮即是很好的佐证。书法在当下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强化视觉的表现力上,很多美术化因素融入进来,例如强调单字结构的造型,甚至出现极力变形夸张的方式,还有强调章法的构成,融入现代构成设计意识,甚至出现各种色纸拼贴等非书写手段来达到视觉冲击的效果。这些尝试不管成功与否,都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书法的表达空间,丰富了传统书法的表现形式。% X+ s$ m; q5 g5 w7 u0 Q
$ t0 [) T q E+ K) n4 s宋代陆游有诗云:“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雨后的春光下,明窗净几,铺毫展纸写上一通草书,闲情疏意,随纸斜行,不着意,不求工,写累了就晒晒太阳,细细地品鉴雨前春茶。这是何等的惬意,何等的快意人生!: h2 t/ A) U* B7 C' K# J0 _
; S( d4 o) u0 J& V! h
# }; @( z# l1 }4 }4 B9 o3 W$ W- x* ?% E
7 G: E/ |- G8 i! I) n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
* ]$ ]* ^- c. I: {2017年03月30日第12版1 p% ?( C6 D2 W% {& m" a6 w: v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