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2331|回复: 7

书印奇人朱复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4-26 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书印奇人朱复戡
! V7 f4 k0 R8 W, j; b& O" z& b           朱复戡艺术研究会        http://zfkysyjh.anyp.cn
" L# n- m  i$ t$ q/ N# E8 h" o* ]: r1 B: e

- N0 u  n* b- f- o. u  (一)、名无名
7 P. T  |2 m2 Z+ p
. ~' s6 l$ \: W/ |% i7 v0 W/ V2 Y: ?4 x" t& n
朱复戡7岁成名,但今人多不知其“名”。这话别扭,换个说法。朱复戡名太大,以至一般人不晓其名。这话似说得还不够明白。要说最不明白的,当属日本人。沙孟海先生曾在《朱复戡篆刻》跋中讲了件趣事:日本人拿着一张列有大名家的单子,来中国按名单买画,其中有朱复戡,更有名字四周框了黑框表示是已故名家的“朱义方”。岂不知复戡即义方后来的号,义方乃复戡早年之名。
- J$ d: X9 X$ w. U$ c这恐怕要怪朱老自己了,因为朱先生自幼即有“神童”之名,得名太容易,故而也太轻名。他一生中曾用名多达几十个,有事无事就换个名玩玩。
2 b% S& B, x" |9 r. j0 j5 o1 [朱先生1902年出生于上海,最早的乳名是阿兰。后来学名朱义方,字伯行,号静龛。此后便开始玩起“名字”游戏。
; i# M3 l; |3 ?1 C; q不嫌累赘,就列出以供参观:
% k( }/ W0 I8 @+ n从朱义方演变出的名:朱方、朱朱方,朱仪方、朱艺舫;
# r9 t! ~, h& j) L' J4 Q0 y0 k: P4 r从伯行的谐音变化的名:白行、百行、伯寅、八寅、白婴、伯赢、白赢;
0 K+ \/ H. t  _, u6 d$ F从静龛演变的名:静堪、秦戡、秦斋。' j/ g( I+ S3 j( {! _
40岁以后,更名朱起,号复戡。从复戡变出的又有:风戡、丰戡、伏堪、凤戡、虎凯等。- Z& n6 o% b- t/ T, P) O
另外,因宋代朱熹,号紫阳,故朱老又有名为“紫阳”。因姓朱,又名“赤子”。好友戴传贤又名天仇,取意与清廷有不共戴天之仇,清廷既灭,便要发财致富如陶朱公,遂改名戴季陶。当时,朱先生与戴季陶同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共事,也学戴,索性将陶朱公的陶字从前面移到最后,为“朱公陶”,成为自己的名,不换姓,只更名,亦见巧思。还有名为“朱振邦”。牌九,六、三一起称“至尊宝”,最大,通吃。“朱振邦”与“至尊宝”用吴语读出是谐音,即朱振邦最大,通吃。另有名“朱博尹”亦此意。由此可见朱氏少年得意的骄纵之气。其他尚有子训、适存、建中、梅墟钓徒、石贸山樵、风满楼主、秦诏铜量楼主、紫阳书堂主人等别署。
) H* v2 @5 ]. ]1 y% b# Y  g$ G1 N一个人一生中屡屡易名,艺术圈中的行家或能知某名即某人,可对圈外,实难知其端底,此便是本文开始讲到的,朱复戡名太大,而一般人不晓其名的底牌。无怪日本人要把本是同人异名的朱义方、朱复戡当作两个人了。一般说来,能成就名声者,实属不易,故人多惜名,不轻易名。但朱氏于名太近,易得则轻弃,是原因之一。而更深一层的用意,实为朱氏为不断进取,不断否定以前之我而求新我之意。马公愚对此曾有联谓朱复戡云:“(先生)于名信手拈舍,于利随挥去来”,十分中肯。
) W$ W6 S; T; B$ n2 c老子常爱说“色无色”、“味无味”之类的话,意为以没有色为色,以没有味为味。抑或朱氏是以不要名为名耶?是为正名。1 ~- Q4 B: |, s+ D/ D( ^% }$ w
) k( C) d+ P, J* A) G2 p$ j

$ f9 a6 @  `7 o% V5 S(二)、懒散成性的一丝不苟之人7 a# S$ r+ y$ W2 Y2 a; [
6 z4 a& g# e- C- o" ~& p' U

# G# s: |0 b/ W& S$ |1 w/ Z“懒散成性”是张大千在1946年为朱复戡写的润例中对朱的评价。此话确为中肯。记得1978年寒假,我去北京看望家母,朱老修书介绍我去向当时住在北京饭店的刘海粟大师讨教,刘老见信欣然收我为徒。当时谈了许多话,印象最深的有两桩:一、刘老自与朱老比较,论名气,是我(刘)大;论本事,朱老大。二、朱老这个人做学问很精道,但做人太懒散。回忆当年朱在上海美专当教授,口才极好,附徒甚众,如来楚生、黄若舟、孙育孺等。朱上课时,甚至将别班的学生都引了过来。可就是有一个最大的的问题:经常因跳舞跳得忘记了上课。最后终于不愿受学校的时间束缚,荐了马公愚代替他,自己拍拍屁股跑了。
; M3 t  k- \2 R% u" }$ }朱老做学问的一丝不苟,我的体会可就深了。我跟他学金石书画,第一课竟然是:包饼。那一次,朱老破例带我出去吃晚饭,很简单:老人家自己一个饼,问我吃几个,我说要两个。一加二等于三,可朱老要了四个。吃完饭剩下一个饼,朱老叫我用纸包上带回招待所,说夜里写字饿时充饥,可见其待人之细。当时我随便胡乱用纸一卷,拿着欲走,被朱老喝住:慢!亲自把纸打开,用手展平,把饼置于纸中央,上下左右四面细细折叠,上面做成夹层,将最后的纸头塞进夹层。问:比你包得好看吗?我直纳闷,不就包个饼吗?饼吃完,纸一扔,何必费这劲儿?朱老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我们是美术工作者(那时还不兴称什么家,什么会员),一切都不要忘记一个“美”字。后来我才知道,朱老不但对艺术美的要求甚高,对人的美要求也很高,他有三种人不交往:一是心怀叵测者不交;二是身无绝技者不交;第三就是面目可憎者不交。难怪朱老初见我时盯着相了半天面,看来我的面目尚未达到可憎的地步,所以才收了做徒弟。万幸!
/ X* @' n' |4 ^. c7 o  H7 E# I朱复戡年轻时曾游学法国,在枫丹白露大学攻油画,特重写实功夫。给我讲画翎毛走兽,鸡、鹤、鹰的脚爪以及爪上的鳞片有何不同;猫和虎的耳朵向背方向有何不同,并都讲清楚为什么不同。李苦禅先生当年曾以画鹰请朱复戡指点,朱先生竟恳切地说:你要注意大写意画中,鹰的耳朵处应留有空白。
5 B! _" A0 w, ^# ]朱复戡先生做学问,搞艺术,大的不说(实在是没法儿三言两语说清楚),只是从朱氏讲究的“小玩艺儿”,便可见其严谨之一斑。有一次朱老看了我的大草作业,突然问我会唱“革命样板戏”吗?这是那个年代的基本功,当然会。于是命唱《沙家浜》中郭建光的“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那几句。听完我的,他再唱这几句。不知怎的,就比我唱的味道好。他说,你那是直着嗓子傻叫,不懂得京剧的“小腔儿”,不知“收”与“放”。收处要收得紧,滴水不漏;放处要放得开,一泻无余。“小腔儿”是细微处见精神。明白了京剧“小腔儿”,就知道书法艺术的“小玩艺儿”。接着讲了一些书法中的细微之处,就像“包饼”那么“细”。最后讲到钤印章。一方印不是像盖公章一样,随便“啪”的一下就行,而是要照顾上下左右,要起到调节整幅作品轻重疏密等关系,即画龙点睛的作用。并讲了个小故事:吴昌硕写好了字,由四十多岁的儿子吴迈代为钤印,自己陪着朱复戡抽烟聊天,待买字的客人如约前来取字时,吴昌老拿过盖完章的书件一看,问吴迈:你盖的章?迈答是。昌老:附耳过来。等吴迈跑过来,附耳至昌老手之可及处,“啪”,便是一记耳光,骂道:畜生,一张字叫你盖坏了,出去对客人解释,请另约日取件。朱复戡看到吴昌硕当着客人责打这把年纪的儿子,甚为奇怪。拿过“打坏印章的字”一看,便劝昌老不必如此光火,不过只差一点儿。吴昌硕更是大怒:朱义方小小年纪,都能看出差一点儿,你却看不出。攘臂还要打,幸被劝住,吴迈才得诺诺退出。
" n' ~$ _$ k+ N2 o  @$ {6 v  s从那时起,朱复戡对艺术就有个信念:差一点都不行!他自己如此,要求学生更如此。记得1976年国家外贸收购我的书作时,说来见笑,那印章还是朱老给钤———因为朱老怕我随便拿出去不成功的作品,一直将我的印章“扣留”在他老人家那儿。 - a) r* B& X4 I" {
" _: u: Q" R3 ]1 s. g8 H
/ V) _+ D7 V' a, i' Q
(三)、“赤免马”与“炼银枪”
7 {, e, \& x7 Z5 g( S
  k% x' w, ~; F: K8 b
4 _7 B9 U& _$ J" z! V5 f# X/ ^这是朱复戡年轻时喜欢玩的两件东西。“赤免马”,其实是红色的轿车。我的老学长黄若舟老教授在九十多岁时,还常对我发感慨:咱们的老师(指朱老),开着豪华车子去美专上课,在美专是第一个,威风得不得了哩!
! D( r) ?+ u5 w3 Z9 W朱复戡先生的车,是进口的“斯蒂派克”,八只汽缸,车体为流线型,车身都是玫瑰红色,惟车顶是黑色,色彩十分漂亮。车牌号是通过上海的小字辈大亨陆连奎特地给办的。当时在上海大抵都是黑色车,很少见过这么鲜艳夺目的车。就因为这,这车还曾大出了一次风头。$ M# H  u9 m9 m* h+ d
1927年8月,蒋介石宣布“下野”,然后赴日本,接着向宋家求婚。回国后,12月1日蒋介石与宋美龄结婚。婚前准备一切顺利,惟有一件突然想到的事,那就是结婚典礼时用什么车。宋美龄提出结婚要用红色的轿车以讨吉利,而蒋宋两家的车虽然豪华,却都是黑色,黑色是“大孝”色,怎么办?当时幸好有孔祥熙的下属、中央银行的副秘书长范鹤言,是朱复戡的内兄,由范出面向朱借车。朱小气,不愿把新买的车借人,托辞自己出门要用车,蒋介石只好把自己的车换给朱用,才得借到朱复戡红色的豪华车,办了喜事儿。
, ?4 |" b1 f. K% V( Y' z) w“炼银枪”,是指手枪。朱复戡年轻时喜欢玩枪,其中一只勃朗宁手枪是法租界的法国人督察长(相当于今检察官)费席珍所赠,此枪装饰部位全为银质,朱非常喜爱,常示人炫耀。30年代早期,朱有一盟兄叫金龙章,是个小军阀,把枪借去玩赏。这次借枪,可不同借车那么风光了,而是跌了个大跟头。
; y8 S; C* ^' T忽一日,朱复戡居住的重庆南路大陆坊31号,来了好多侦探、警探,要拘捕朱复戡。朱夫人陈纫梅是张美翊的外孙女,见过大世面,一口咬定朱不在家,态度很强硬,将来人拒之楼下。侦探、警察也不敢硬闯,在楼下等。许久,警察都出去了,只留一个侦探去弄堂口等。朱复戡趁机穿着浴衣,从对门房东太太(华裔法人)的后门溜出去,给法租界刑事律师严志超打电话。原来,是那把“炼银枪”出了问题。一伙兵匪持枪抢劫霞飞路(今淮海路)新华银行,其中一被捕的兵匪,手中那把枪正是“炼银枪”。一查枪号、执照,是朱复戡的,疑朱复戡是主谋,故来捕人。后经法国人督察长费席珍、书画家翁瑞午及陆小曼等人鼎力相救,多方打点,终于以罚朱复戡三百大洋,同时交保金五千大洋(房东以地契抵押之)了事。因被捕匪徒只是从上峰那里得到枪,并不知朱复戡,也不知金龙章,供不出此二人,也就断了线。 $ ~7 o0 _0 H0 n: j5 `" E
, m% d/ p" i2 |) L  P3 z/ l
* f% j/ N+ v% J- N3 `" Z
' [# f! P4 n- v$ s3 H! r

9 f5 h8 e- @3 N7 |# }! {4 J. c; v $ w. `4 V+ Y  t; v' V
  ' ]0 f2 j8 B/ s' V2 k+ {
结论:江南第一才子
; _: W0 b+ ]  M  Z1 n  a/ `% B9 y: M& t

; y, O+ ^  g; e9 J/ d9 S- W; m! p4 l& }现在艺术圈中人,知道朱复戡的篆刻书法者多,而知其绘画者少,知其诗文者则更少了。尤其是朱复戡的“才思敏捷”,几乎无人知晓。& ]8 u+ n* J& U0 D: `* s9 X! g
其实,朱复戡除了诗书画印“四绝”之外,学问、艺术的才华是多方面的,诸如武术(以鹰拳为最);文物鉴定(上海古董商凡新出文物,多先请朱看过再买卖);青铜器造型、纹饰、文字研究;京剧(学余叔岩老生,是名票“雅歌集社”的成员)等等。由于能够将多种门类的艺术融会贯通,综合利用,加上“灵机”一动,笔下所出的作品往往妙趣天成,韵味无穷。不妨枚举几例,读者自能会心。
! y  [) y" h, ~. `& R( y& L孙雪泥,名鸿,创办“生生美术公司”,二十年来惨淡经营,生生不息。1936年为造公司笺纸(当时自造信笺,以书法、绘画为底纹,是一种时尚),请朱复戡设计。因孙名字为“鸿”,故朱以汉代“飞鸿延年”瓦当的图案,加上“生生”两字组合而成,紧扣一个“鸿”字。1 x  ~7 D: @4 e  l# u9 u
1986年,上海交大“包兆龙图书馆”落成,请朱复戡写碑文,朱以张猛龙碑、爨龙颜碑、龙藏寺碑三种字体糅而书之,紧扣一个“龙”字。
4 ~, J- h  q' o$ V+ l/ J7 t20年代,张大千(名爰)请朱复戡刻印。朱为一印,六个字分二行,三列,如按从上到下两字一列,自右向左读,是“张爰、大利、千万”。如按行从左向右读完一行,再读下行,是“张大千、爰利万”。怎么读都好,
& `, v* v' o& A! [# t, U; S1 h1 ]0 x6 k而且既有张的名“爰”字,又有张的号“大千”两字。4 T3 H5 J  u/ u3 p2 y: p$ ^( J% s
1988年,上海玉佛寺住持真禅法师请朱复戡先生写字,朱为书联“千方丹顶皈禅寺,万丈菩提依真身”。此联一看内容就知是为寺院所书。而明眼人也可看出,上联有个“禅”字,下联有个“真”字,乃“真禅”法师的嵌名字联。妙吗?这还不算。更妙的是这联中尚隐嵌着真禅法师的俗名,真禅出家前俗名“鹤树”,“丹顶”隐着一个“鹤”字,“菩提”隐着一个“树”字。你道奇也不奇。/ W$ S& p' t# k2 |+ q4 b( j
朱复戡是京剧名票,与梅兰芳在20年代即有交往,青帮势力最大的江淮四帮大字辈字帮主李徵五(前清的京师九门提督,相当于今天的北京卫戍区司令),就曾许梅、朱二人为世上两个最美的“美男子”。1961年梅兰芳逝世,朱复戡的挽诗写得十分奇特,全诗七律八句。每句用梅派成名一剧名,且每句都紧扣着悼亡之主题。通篇写得情真意切,抄录于兹,以飨同好。% X' Z8 C8 g2 u6 L. Q' o* ?3 N
“痛惜贵妃辞醉酒”,用《贵妃醉酒》,以“痛惜”、“辞”字起。
* V& |$ n( y* a! V+ q“蓝桥魂断哭梅郎”,用《断桥》,以“哭梅郎”承。" O6 {- e: \5 P
“花飞云散悲天女”,用《天女散花》,以“飞”、“散”、“悲”铺排。
/ H0 t/ _; a5 o0 ^* d1 p“凤去巢空还羽裳”,用《凤还巢》,以“去”、“空”、“还”铺排。 9 R2 }  w# \8 M3 _5 ~
“金殿利锋倾宇宙”,用《宇宙峰》,以“倾”字铺排。
2 g; |6 U8 G) F! y6 @“玉堂春梦隔幽苍”,用《玉堂春》,以“隔”、“幽”、“苍”铺排。
& C2 F; e* z& @4 l% a“生离死诀绵绵恨”,用《生死恨》,以“离”、“诀”转。
0 x$ i% W9 p9 m5 Q* n* z. j“从此虞姬别霸王”,用《霸王别姬》,以“从此”、“别”合。
* T1 v6 t% c" L4 u* {写绝了!无怪乎李徵五说:朱义方,乃江南第一才子。
 楼主| 发表于 2006-4-27 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庆“五一 ”金石书画家徐叶翎先生书画作品大行动
( U2 b: }8 n; X9 b! G: f! _5 H% s/ j
    为集聚人气,值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本协会落户自治区地方协会之际,朱复戡艺术研究会徐叶翎先生特举办书画作品特价大优惠——论坛展示的几十件书画精品的价格均由您来定。
2 Y8 l+ w. g. [& W# `' [4 y' u# i1 T. ~/ k6 @4 E+ }' M, I
; U5 B8 g' F: [' ?4 ^+ t& H* P

$ h3 B' x8 H2 E  R     先生广学博览,通晓古今,淡泊名利,与世无争,撰文著作,痴于书画。先生对自己的作品要求极严,自己不满意的书作决不与人或编印发表,故虽然先生的艺术成就堪与任一当今名流相比拟,但见诸于大众的作品相对较少。即便偶有流通也是价格不菲,所以,本次由我会组织的徐老作品特大优惠活动,是广大爱好者认识徐老艺术、收藏徐老作品的较佳机遇!    joinmayxu@126.com 7 H1 n* `3 Z7 F: h0 [8 S
网址: http://zfkysyjh.anyp.c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2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高手!:victor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5-29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墨线编织大师——朱复戡
2 Q  n( k4 C8 x5 ~+ p/ A             乌峰/文1 M6 o! a* t4 c" g  U/ T
7 p) s8 j' o' r3 u
  大凡谈艺不外三个方面:一曰技,二曰情与神,三曰个性;舍此,虽有情如在舞台则不上身段、不上旋律,浑身是情也不过似怪魔乱舞、鬼哭狼嚎;在丹青笔墨则看不得纸、布,咬牙切齿之后,留在纸布上的只能是胡涂乱抹,一片狼藉。此正所谓艺离不开技。技是艺的支撑,有高深的技,其情与神乃至个性才能有淋漓尽致的挥发。“书之妙道、神采为上”,神是精神面貌,是精力弥满,是作艺时饱满的***等在线上与空间上的最好表现;采者风采、神气也,如《兰亭序》的轻松、喜悦、《祭侄》稿上的苍浑与悲怆;或如舞者的眼神、交响大乐中繁茂的主乐上面飘拂出的缕缕丝丝的那点东西,总之采风是让识者顿然称妙的东西。个性已是老话题,我认为,标新立异即个性,要看你在那个行当中是不是特立独出,以上三方面皆臻上乘者,大家也!来复老即可当此!/ \) b0 n% C' R: C1 m3 c
  本文拟就朱复老在技术层面上,在线的质量、线条控制、编织以及编织后的各种空间关系等作一些探索。# r7 E1 H4 ~9 x
  一、首先谈到的自然是线的质量,这一点上朱复老特别注重,也是大家津津乐道的。一般评价是:苍浑有力,铁画银钩,钢筋铁骨,如锥画沙等。朱得老线的质量、主要体现在线条的力量感上。在用笔上不出尖笔,圆起笔,转折处也圆,但往往外圆内方、内含硬折,收笔则不出尖尖儿;重视笔在线上行进时的磨擦力,用笔适中,既不太饱,也不太枯,行进进如在趟河水,有阻力,有对抗力;不用领转,多用停转、绞转。顿转,是转折时有提按,其顿转是有明显顿痕,有不同于别处的粗笔和重点,极不自然,在唐楷中多用之;停顿是只停不顿,或只停不重顿,停是关键;绞转是有挤压、拧动动作的转折。后二者朱复老多用之,尤以停转更多用。每条线在结束时又往往有反带、反跳、反弹。另外,现代人硬笔书写,只重字形而无用笔,可称作用笔无象,象指形象,一根无来由无起伏又无交待没有任何形象特征的线条从头写到尾。而朱复老的第一笔画都可以看作是一个具象的生命体,有血有肉不说,有头、有脚、有手、有肩、有顾盼神情。现代人学书法首先面临的就是这个问题,写楷书如此,行、草、篆、隶更无一例外。2 E! u2 ~3 _# d# n
  二、重粗线条的对比控制。朱复老用线一般粗细较匀整,但也不排斥细粗交用、粗细对比。一般是集中用重用粗,然后下面必有一段轻跳荡的轻画细笔。朱复老用重粗线的目的很明显,是为了强调块面,进而强调场面。有分量的块面是整个画面的支撑,但满篇皆重则必感气闷、气浊、无生机、老气横秋。轻短细线的参与,能使画面时而激昂慷慨、悲壮苍浑,时而轻歌曼舞、神清气爽。朱复老处理单字,也是重多必轻,粗多必细,粗细变化总是相互穿插进行。而粗细相较,又总是粗主细铺。! h2 g/ ]: l2 F  n+ y9 K* S" j
  三、朱复老用线控制得最为出色的是对线条长度的精确而得心应手的控制。一般控制规律是随大形变化而处理长短线条,时而集团出征、时而游击而出。大集团出征时,长枪大战、彩旗飘扬,线大多长而壮;穿插游击中自然是快、短、轻、跳。一字之中,朱复老处理起来也是长短参差,但往往短多长少,短线成粗而出,横以外斜线、弧线、点共同交织互用,长直线,长弧线穿插于短线群中,成为线群中的引领。通篇之内往往可见一二处长拖笔,如两军交战时中间的空地,虽无笔墨,但剑拔弩张;又如歌唱时的长拖腔,一下子就把你的心绪打开了。
* t, l: [( T) ~! j6 b, {  四、线条的曲直控制。朱复老对线的曲直控制,总的看是直中寓曲、曲中寓直,曲线所占分额较少,直线居多。直线是刚性线,直线能让字立住,直线加上有强度的转折能使字显得有力、刚硬;曲线是柔美线,曲线能让字婉转多姿。但都不能用过,直线太多显得嶙峋、剑拔弩张而缺少美感;曲线稍多即现软态、媚态。朱复老掌握的恰到好处,大曲线极少用,多用小曲线,短曲线,曲线图圆转时用隐性折转,这就给柔美的弧线加进了筋骨,从而使曲线也富有了力度。朱复老常强调“三角”即此。“三角”就是在不得不画圈时不要画圆圈而要使圆圈成为“三角”,但这个“三角”并无白点,而是前面讲的隐性折,圆中寓方、折中寓圆、外圆而内方折是也。/ e! Y) d) Y0 S
  五、线条的传递控制。好的书法线条注重起、承、转、合,即使点也不例外,某种意义上点也是线。起是指力量蓄集、准备并发出的刹那,承是发展、廷续并保持住发出时的势,转是变化、高潮以及冲突,合则是完美地收拢、交待。纵观天下好字莫不如此,朱复老即是其中高手。不仅如此,朱复老在连绵线条的处理上更是起承、转、合运用得驾熟就轻、淋漓尽致,好似一组出色的篮球运动员之间的配合默契的传球,每个球员站立不同、远近不同、长传与短传自然用力大小不同,力大易脱手,力小则易被对手短去,更需冷静而迅疾。好的连绵线条的运作,恰如这种传球配合,是力量、速度、机智的完美统一。而且对每个接转点要求甚高,既要接好又要发好,转身的角度要找好,发力的大小要视距离远近而定好。所以看朱复老书法尤如看一声精彩的NBA比赛,精彩而完美。
7 n, o2 q8 P# C  六、线条编织后的小空间分布。以上谈及的都是单线条,我们真正可以看到的其实都是组合在一志的繁琐的一组线,有长、有短、有横向、纵向,有斜线、弧线,有连绵的折转穿插交汇而形成一字或连续的一小组字,这些复合起来的线条则相互形成了大量的小空间。朱复老在这些字间小空上主要运用的衡分布,原则上不太强调对比,也就是说一般不出现忽大忽小的空间分布。朱复老行草书作品中又常有一些本来可能是有小空的,但朱复老则在具体处理时,运用减小线条摆动幅度、线条挤压等手法把本可能出现的小空间处理掉了。这是因为,凡显露出的小空间基本上是均衡的,但小空间出现频度太高就使人觉得特别罗嗦、重复,进而就显得苍白和平淡,即使有精彩的冲突、情节,也就被抵消掉了。需要交待的还有,朱复老在处理掉小空间时挤压的笔画仍然线条线索清晰。' M/ {- L' {; y* v% x' k
  七、线条编织成的单字形状控制。看朱复老单字形状好有一比,就象一位拳师在一只口袋里作打拳表演,左一拳、右一腿,反转腾挪、动作繁多复杂但却不离口袋,每一放都能很好地收,充分体现了朱复老对字外形高明的控制能力,也反映出朱复老对中宫的高超控制。单字形状基本是随形布势,根据字的本来特点,稍加处理。朱复老讲究梯形,但在我看来,朱复老控制字形的基本守则还是方,有正方、长方、扁方,梯形也只是方的一种变化而已。2 u0 s. u% V# O% E7 [
  朱复老的编织术是*其天才的才情支配的,其字型任意编织而无不中肯中綮、合一切美的原则而个性独具。不象有的书家为标榜不同而故作姿态,最后确是不同了,而其怪异终不能使其成为中流而堕左道。朱复老是既具传统中和之美,又是才情与个性的构造大师。
7 W, Y. @2 J3 a% c/ Z  八、小组合的外轮廊形状控制。朱复老讲求组合关系,少则两个字一组,多则四、五字。五六字一组,这里讲的一组,是一小节强弱变化。两字往往一弱一强、或在半弱——大部分强,前强——后弱也有;三字一组,一般是次强——弱——强,或强——弱——弱,或弱——弱——强;四字一组是多,一般是次强——弱——较强——强;五字一组也较多,有强——较强——弱——弱——强,也有弱——弱——较弱——较强——强的。但级与级之间并不是完全独立的,每个小组的尾字与下一组的头字也是有强弱关系的,如此一来,就形成了强弱互动、起伏有致,旋律感极强成为富含音乐美和建筑美的形制。6 h+ t* B. Z' n+ u- m( k# x
  九、行与行的空间关系。自古有担夫与公主争道的故事来喻说书法之中的避让关系。朱复老在这方面又是最具匠心的,如果沿着每行字的外轮廊画一条曲线,我们看到的不能说行与行之间的两条曲线是平行的,但也基本上均衡的。我敢说,朱复老没有一处冲撞在一起的情况,同时,这种避让又不伤及字型外貌,没有强行避让造成的字形外貌硬伤。这又让我想起了《庖丁解牛》:“依科天理,批大欲,......恢恢乎其于游刃有余地矣”。非大家其谁能欤!
, F. t- d( d% F+ f: X, w, v. L  十、通篇编织与空间关系。通篇编织也就是讲章法问题。朱复老主要讲究块面平衡、多样统一。即使一个几寸见方的小纸头,只要他需要在上面写字,也别论写多少字,朱复老均能处理得非常舒服。这咱处理不是*计算得来的。如我们平时骑自行车,行进过程中要躲人时,你需要计算要转把多少度?要计算用多少力量才能转到那个度?书法中训练什么?就是训练的控制线条的斜度、弧度,控制留白多少,控制字的外形形貌,控制每组字的大小、形貌,线条粗细变化、曲直运用、转折的圆与方等等。一位成熟的书法家正等于交响乐团里的指挥,战场上的元帅。当然乐园有大小,元帅手下的兵力也不一样,同样对应的书法家层次也不同,朱复老则是大乐团的指挥、大国家的元帅!
3 D3 O) U/ [! b& b2 q8 x8 q% w7 T: c  笔者以为,历史上在处理线条、处理线条关系,我有时也称作墨线纺织术,最有成就的同时也最有才情的,第一位是米芾、第二位是王铎,现当代则必数朱复戡先生了!朱复老在书法上的成就与贡献是多方面的,以上公就其书法技艺方面作了一些探讨,而仅仅如此已经足以让后学们瞠目了。
相片4.jpg
相片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25 01: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25 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字一般,可能印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3 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9 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张春海 于 2006-6-25 18:49 发表% u9 F, a- c0 |! B* r
字一般,可能印好!
1 p6 _- _# b. Q5 Z
em3 em3
& ~* J3 y# h( e  Z- Y- x* Z1 O不好吗!!!!!!!!!!!!
1uzAz77k_ErTvKs2pOzSL.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