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台山画廊

[原创] 砚边拾贝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1-31 12: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台山画廊 于 2020-1-31 13:09 编辑 0 G, }% [3 f: J' @4 ~# m0 [  C

5 c6 X8 J1 z1 [; I" z& @中国文化根基在于习俗,如书法,若没有贴挥春这种习俗,要进行展示,只能在展厅、网络、微型聚会、冷门刊物中出现。可因为没了挥春,少了群众基础,最终无论怎么写,在非书法圈中人看来,都是杂耍一种。3 d) h: e) U" `) a
越是对书法进行吹捧,离群众就越远,越不利于书法的普及和发展。2 H5 m) g4 q4 B. C, ~! C2 e
书法只能站在绿叶的位置上去烘托其它文化项目,一旦独立,再无依托,也就变成遗产了。
; e9 H* F' F, B6 ]' G它倚赖汉字而存在,如果纯粹是书写汉字,小学生的贡献并不比名家小,今天除了方便认字外,也只有节日、红白事之类才能将写字与社会联系起来。4 u3 R% J( [1 f1 W: ^6 O
就如一些老农具一样,失去实用价值后,只能任其腐朽或搁置在博物馆里,成为某个时代的见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2-6 14: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代对董其昌的书画评价越来越高,大概是他的作品最能体现闲情逸致,是有权有势有钱、喜风花雪月的渣男风格,这一点二王、宋四家、赵孟頫都无法跟他相比。- J0 Z# y3 s  Z% }- y
董其昌若是品性刚直、做事刻板,大概就没有那种闲情逸致的调调了。: y, }- \0 {$ j) J% l8 |1 F
今日网上那些看去显得精致的会所、工作室、书斋之类,都是向董其昌的渣男风靠拢的结果。* V" y# f; z" [" c; N0 R
书画这东西对社会的影响力往往不是水平、风格,而是价格。# v3 Q' w# G* G1 i
无论是书画爱好者还是非书画爱好者,有多少人能体会到作品的力量呢?或许,这是因为我的呆笨,我体会不到,不等于别人体会不到。就个人陋见,认真读一个星期《论语》,胜过一辈子沉溺于书画之中。
; U$ b6 u2 r) X' `# V: f书画,作为个人爱好去考虑尚可,若说对社会有何贡献,就如八十年代的玻璃镜画那般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2-7 15: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直都不怎么喜欢鲜于枢的字,前人将他的书法成就与赵孟頫并列,我觉得有点乱来。
* d% w* R5 R* M6 J最近几年,对其作品加以关注,开始相信他与赵孟頫各有千秋。% p  c  \" g) \* E/ L4 g
在我看来,他的书法风格中规中矩,可越读越觉其内敛,就如一个武林高手混迹于市井之中,初不见有何特别,可相处日久,才发现其生活细节中透露出一丝不凡来。0 t. D, s  i: w# X3 c9 h" w
《跋鲁公祭侄稿》行笔稳健如泰山,线条之沉实堪称入木三分。
) X5 A. n7 J. c: b对比一下是清人王顼龄的题跋,鲜于枢的稳准就体现出来了,而且写得更轻松,整体更为峻朗。
) S1 G5 C9 m- u2 \单就长横来看,鲜的行笔直接果断,王的则显得谨小慎微了。/ n3 p; Q# f  U! J% E9 D
这看似小小的差别,对于高水平的作品而言,却是相去万里——水平越高,惯性越大,小小的提升,如攀天堑。; e* _. _$ T# b9 [0 w3 @
鲜的整体书风是没有特色的特色,唯有读进去,才惊觉进入桃源深处。
1581060356693.jpeg
1581060354285.jpe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2-8 16: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台山画廊 于 2020-2-8 16:38 编辑 ' T4 G# y: a( ~4 Z3 I5 x
7 r, b8 W3 W& ]# Y) s, C6 E( J; S
不少人习米,多从小字入手或将小字放大来写。
6 `' a1 _2 i" T5 |( Q将米的小字放大写,需经复杂处理,不如直上大字。由小字放大写,若亦步亦趋,恐怕积习难除。
$ O9 S! {6 `$ k' d放大,基本上属于改头换面,点画节奏全部要整容,医生高明尚可,若遇上庸医,等于花钱弄丑自己。
2 q) b" _* l1 p' y张旭光习二王之所以比同代的习二王者高明,是他成功将二王小字转化为大字,余者仍在进行低层次的复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2-28 15: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个习书之人,在书写过程中都会出现“神来之笔”,善于总结者,会令它进一步扩散,不善于总结者,则仍循旧制。故有些人进步快有些人停滞,关键在于自我总结方面。那些手熟者,若数年仍停留在手熟方面,恐怕难再寸进。3 _$ w4 h% O4 E4 j
所以,师傅带进门,修行在个人,“神来之笔”自家最是清晰,其发展方向也只有自家最为明白。
+ d( d( o2 j& s  x5 t# I总结第一,借鉴次之,擅于总结,才能进行有效借鉴。习字前期靠古李,中后期靠总结,缺乏自主性,走投无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3-2 14:2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人动不动就抄本经书玩玩。' u7 z; V, n7 `
想读书,借个四书五经回来抄一套。
1 a5 b8 h" H! @% N# \" _某人去当了三年家庭教师,回来时带了上百册自抄的书籍。4 ]& n1 M( Q6 O7 I& e

# U3 T! }. f  o魏晋时期,民众对书法家之类很难生出崇拜之心,种种魏碑种种写经风格多样,足以说明这一点。后来,帝王之家好这一口,书法家的粉丝团才渐渐多了起来,到了今天,凭抄书匠也能成为偶像,所谓人心不古,大概就是如此吧。! v  h% h% a. f& R/ N6 a* D
/ L( ^: k8 s; V+ z& Q
或许,不少习书人自我感觉良好,可在大多数民众眼中,则被划为“油腻大叔”一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3-5 15: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少字数的大字作品,落款内容与正文呼应是很重要的一环,其中在于一个“趣”字。
5 R. X( g" O$ A, e' p( b! j& D& D如果仅仅写几个字再加年份、姓名,难以体现“用心”,故凡所见少数大字的作品,落款别具一格,多属用心之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3-6 15: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台山画廊 于 2020-3-6 17:30 编辑
  d: E7 d9 y6 n. o; J+ Y
, o% ^* j3 G& [' }( q2 i熟是习书开始的第一个目标,由熟转生是习字的转折点。
  z9 Q: ~+ \$ R8 L熟所展示的偏于机械化,生所展示的偏于人性化。! }9 e# A4 b# j0 P& k% {. ~
由熟转生,就如重新提笔习书一样,充满矛盾。
1 G, O" ?( n( i8 D& R  Y* q/ n熟的取法对象偏于字帖中的形,生的取法对象偏于心灵的律动。
, |0 i* D3 j9 P; e书为心画的实现,离不开反省,反省是由熟过渡到生的关键,生是寻找一种最适合自己的形式。8 q2 J* y, E% i. K% D5 `
故齐白石说:“学我者生,似我者亡”。意思是学齐白石的学习方法为生,学齐白石而似齐白石的作品为亡。知熟不知生的,都非佳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3-9 14: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篆隶楷主静,静中带动为上,见静不见动是死水一潭;行草主动,动中见静为上,见动不见静是沸水一潭。
: }6 w8 W# h# |! M0 V: G  J动静始见阴阳,孤阳不生,独阴不长,审视作品时,不可忽视“动静”二字。/ @. p: D! z3 C" o) s+ k! o
由生至熟方见活泼,经熟返生始见天真,不熟而生叫夹生,煮饭若此,十分难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3-12 18: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言论泥沙俱下,蕴藏珠玉者罕,选择的好的资料,也是一种对时间的争取。- f' t5 Q' e/ u5 S
能成为名校的书法专业教授,对书法理解的深度和见识上的广度都非绝大多数书法爱好者所能比拟,故于网上选取学习观点时,宜以此为主。
) ^1 n. J( D3 S. M! t( p自己所认可的作品,不一定是好作品,所谓“见贤思齐”,即是说,有些作品需自己进一步提高才能窥其门径。
: e8 n8 j9 D" M  ~如果一直囿于自己所认知的范围,意味着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了,这就是骄傲,不断认真学习的人才是谦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