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1242|回复: 0

[原创] 读徐邦达与杨奎章的行书有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5-18 13: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徐邦达与杨奎章的行书在体势上相近,可在用笔上却迥然不同。若追溯其源,从董其昌中找到一些痕迹。
/ F1 o; ~- K4 O- l; d$ }. y6 j+ S; b" r徐邦达有“国眼”“徐半尺”之誉,平生所见古今书画名家真迹不计其数,凭这一优越条件,培养出高超的审美能力来。
- X1 d3 u1 ?$ c, }1 }/ x+ v杨奎章是广东梅县人,1921年出生,当过教师、光明报编辑及广州市文化局局长。人生阅历也算丰富,尤其是当编辑需审稿,是一项细致工作,对思想倾向的触觉要敏锐。
: \. |- c% g9 O/ r# {0 w相对而言,徐的人生显得纯粹一些,不知是否因此,徐的书法线条偏于流美,杨用涩笔多一些。如果古代文人一生少波折,其书法是否亦有徐的倾向呢?反之则偏于杨?4 C  D9 n$ [, z. M. V2 Z) g7 k# P! N+ c. l
由于人生不可估量,亦无法重叠,故这一点只是作为大前提,无法触及细则上的分析,仅是作为一种倾向去看待,对“字如其人”的理解作大方向上的借鉴。$ j# ^5 U" D) p
细则上的问题,偏重于训练、感悟、总结,这需要大量的实践去支撑,也是书法理论中的核心,作为一个真正热爱书法的人,应在这方面多加关注。; b0 V. `9 x) c, X2 [. E6 n1 S. Z3 p
2020.5.15
1589779298586.jpeg
1589779305536.jpe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