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627|回复: 0

于无声处听惊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9-26 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于无声处听惊雷
——对话鸿鹄方志馆馆长张海成


河南省目前有85个县、52个市辖区、21个县级市,合计158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目前所有的县市区均已编纂出版了首轮方志,绝大部分县市区的二轮志书也已出版,即便是所有县市区全部出齐了首轮二轮志书,全省算下来,解放以后出版的首轮二轮县市区志也不会超过5oo册,从数量上看,500册书无论如何也算不上是个多大的数字,况且各个县市区的史志办一直以来都在从事着志书的交流交换,从公开报道上,至今也没有人敢声称已经全部收齐了全省158个县市区的全部首轮二轮志书,个人藏家更是闻所未闻,难道此前名不见经传的鸿鹄方志馆真的如愿以偿了?还有,虽然志书也算上是一种工具书,但他的作用能和字典辞海相提并论吗?换句话说,他有可能“飞入寻常百姓家"吗?不要说普通百姓,即便是对于肉食者谋之的决策层,他真的有传说中的那么重要吗?带着这些疑问,我特意走访了传说中的我省首家私人方志馆一一鸿鹄方志馆的创建人张海成老师!由于都是朋友,我们的访谈省去了许多客套,桌子上正好有一本难得一见的《长葛毛纺志》,我们的话题就此展开一一
长葛的毛纺厂曾经很有名啊,但像你的这种《长葛毛纺志》还是第一次见到,我去孔网搜过,那上面也没有啊!咱们鸿鹄方志馆不是主要以收藏县市区志为主吗?怎么想起来收藏这种地方上的专业志书了?
张:关于方志馆的定位,这一届的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组长谢伏瞻同志很早就说过,方志馆“要围绕建成地情展示中心、地情文献收藏中心、数字地情服务中心、地域文化研究中心等时代定位,夯实发展根基,强化办馆特色,挖掘馆藏资源,推动学术研究,积极打造方志馆的文化品牌,”说白了,方志馆还是要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尤其是县市区里的方志馆,无论是公办的还是私营的,都要紧紧围绕谢伏瞻同志所说的这“四个中心”建馆,尤其是其中的“地情展示中心、地情文献收藏中心”,这一点很重要!你一个县市区里的方志馆,即便是把全国各个县市区的志书都收齐了,对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又有多少意义呢?鸿鹄方志馆正是基于这一点,才把收藏地方文献作为自己的收藏重点!
鸿鹄方志馆对志书的收藏是怎么定位的呢?
张:简单说就是两点,一是把河南省各个县市区已经出版的首轮二轮志书全部收齐,这个目前已经做到了,除了漯河市的召陵区和信阳市的浉河区成立比较晚目前还没有正式编纂出版志书以外,其他各个县市区已经出版的首轮二轮志书,我们已经全部收藏到位。二是把河南省已经出版的所有的民俗志全部收藏到位,这个我们目前还在进行之中!除此之外的其他志书,我们暂时还没有打算涉猎,这还不单单是因为资金问题,就是觉得没有必要。县市区里的方志馆,能把本省范围内的各个县市区的首轮二轮志书全部收齐就可以了,剩下的精力应该全力主攻地方文献收藏,这才是重中之重!有的方志馆盲目贪多求大,收了很多全国其他省市县的志书,号称目前已经有藏书多少多少万,这倒也不是什么错,但你把本省以外的各种志书都弄来摆在那里有什么实际的利用价值吗?有多大意义呢?国家馆省馆甚至地市一级的方志馆这样做还可以,因为服务面比较大,县市区里甚至个人馆完全没有必要,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拿出来收藏地方文献资料。
您认为方志馆尤其是地方上的方志馆究竟应该是以收藏为主呢还是以展示为主呢?
张:这个问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方志,说白了就是一种工具书,他不是小说或者杂志,不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也不能用来消遣或者娱乐,即便是作为工具书,他也很难像字典辞海那样近的走进人们的生活或者家庭,它是一种小众需求,绝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里都没有这个概念,所以方志馆不要试图更多的侵占人们的日常生活,不太可能的,有些地方把方志馆搞的动静很大,表面看上去热热闹闹的,其中与方志没有多大关系,仅仅是以方志的名义开展一些其他的商业行活动,本质上与方志无关。所以方志馆的首要任务是资料收藏,然后是展示和服务,这里面,藏是关键是基础,你没有足够丰富的馆藏,想提供服务也是力不从心,反过来说,大部分需要你提供服务的都是与地方文献相关的,所以说,县市区里的方志馆尤其是私家方志馆,在保证有一定量的基本志书之后,精力还是要重点放在地方各种文献资料的收集收藏上。
我看你这里还有不少史志方面的期刊杂志,您对这个也很关注吗?
张:卖啥吆喝啥嘛!既然在倒腾这个,就不得不关注一下他们这方面的动态。现在的问题是,这一类的杂志一般都是用于内部交流的,不对外发行,邮局里订阅不成,我这些还都是从孔网上购买的!也有交由邮局发行的,但不多,比如《中国地方志》,前不久还创刊了一个《中国方志馆研究》,算是与方志馆相关的一个专业刊物,不过目前好像是还没有通过邮局发行。各省市的刊物不用说了,大部分都是用于内部交流的,印个几千册,自己系统的传传看看,算是一种业务交流,我们这些“社会人士”如果想看,一是通过私人关系去史志办找,二是通过孔网零星购买一些。“国”字头的这两本期刊,偏学术,中规中矩的,有点像是在天上飘,前一段时间就刊物中的某些内容向杂志社某位老师请教,这位老师回复了好长一段话,核心内容就是说:一、我们这里是“编”“发”分离,我们只管刊物编辑,不管发行,说白了就是旱涝保收,不操那个闲心!二、也承认刊物中的内容良莠不齐,但也很无奈,因为基层的稿子不够水准,学院派的稿子又纯粹是为了完成“任务”,因为要评职称要毕业要课题嘛,你懂的!《中国方志馆研究》一创刊给人的感觉就是“高精尖”和“高大上”,好像是他们自己在玩,说是“中国”方志馆研究,实际上就是“国家方志馆研究”、“公办方志馆研究”和“省市方志馆研究”,至于对私家方志馆的探讨,目前还只字未见。
各个县市区不是都有方志馆吗?你自己再投资兴建一个,不是重复建设了吗?有必要吗?
张:是的,表面上看,各个县市区都建有自己的方志馆,只是藏书数量和占地面积上略有差异。但他们有三个弊端:一、大部分县市区的方志馆都建在政府的办公楼上,实际上是县市区史志办的仓库,即便是略有布展,也没有发挥多大作用,社会上没有几个人会知道自己县里还有个方志馆,史志办也不会随时对所有来人都提供查阅服务。二、很少有县市区的史志办真正把一个省各个县市区已经出版的首轮二轮志书全部收齐的,有的县市区史志办虽然藏书很多,但“多、乱、杂”,啥都有,却没有一个门类是齐全的!“行百里者半九十”,有的县市区就差三五个县没有收齐,可几年过去,还是差三五个,止步不前了!这里面还真不是因为他们懒惰,而是因为有些志书的搜寻难度比较大,而上面对这方面的要求又不是很严格很紧迫,一来二去,事情就耽搁下来了。三、没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尤其是在对外开放方面,基本没有规范的章程。很多人不理解,我们为什么会把方志馆办在乡村?这些砖头厚的志书是老乡能够看得懂的东西吗?其实我们的回答很简单,只有三句话:让老乡知道世界上还有一种图书叫地方志;让老乡知道你们祖上出过什么名人这里都可以找得到;让老乡知道你或者你们的孩子如果做得很好都可以被这种图书记述下来!前些日子我去街上逛旧书店,问一个旧书店老板:你这里原来不是有很多县志吗?怎么现在没有一本了?他说:都卖完了,卖得很快!我说都是什么人买走的?他说是村里的。我就纳闷:村里的人买走这些县志干什么呢?后来就留心观察了一下,发现三个情况:一是村里有很多年纪大的文化人,喜欢看这些记述本地过往的志书;二是现在有很多乡镇村想编纂乡镇村志,想找点这方面的书看看;三是有人收藏志书!
为什么会想到“于无声处听惊雷”这句话?
张:某种意义上说,方志馆也是一种图书馆或者说是博物馆,这是需要安静的一个去处,虽然不一定非要有鸟语花香曲水流觞,但绝对要清净,这就是“于无声处”。有需求的人们在这里获得满足之后,到外面能够更好更顺畅的开展自己的事业,做出很大成就,闹出很大动静,而我们自己知道这其中还有方志馆的一点点贡献,即便我们无缘他们的灯红酒绿推杯换盏,心亦满足,这就是“听惊雷”!     志书大都比较厚实,一般的方志馆又不像酒吧和迪厅那么浪漫和有情调,所以,单单是捧着一本厚厚的志书在那里看是很枯燥的!所以我们鸿鹄方志馆考虑在适当时候开办一些另类展览,即在原有的《旧志一瞥》、《葛天儿女多奇“志”》、《有“志”者事竟成》等展区的基础上轮番上“演”《鸿鹄之“志”》,通过照片和实物来展示奇葩收藏和志书之最,借此提升方志馆的趣味性。我们希望有一天,我们的方志馆能做成“有咖啡喝的方志馆”、“没有烈焰红唇,但也可以灯红酒绿的方志馆”、“可以带着女朋友,也可以带着孩子来走一走的方志馆”、“可以休闲,也可以猫在这里一天不动仍觉得很舒适的方志馆”!史志人也好,喜欢史志的人也好,他们不应当是大家想象中的那么“呆滞”和“迟钝”,他们首先应该是文化人,是一群有情调有趣味有修养且不乏幽默感的人,这样的群体出没的地方,怎么可能总是色调单一空气凝滞的地方呢?鸿鹄方志馆希望打破过往的认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