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2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2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网站编辑

【八届国展大奖得主】顾建全篆刻书法作品网络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9-9 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健:我是一名乐观主义者,因此我也乐观地相信圆朱文印会非常好地存在并发展下去,所谓“存在即合理”。 按中国古代的“阴阳”哲学理论,圆朱文印当属印章中的“阴”,它必然会与属于“阳”的写意印风相对立并相互存在。受西方现代艺术思潮影响,加之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当今印坛确有更多的作者倾向于狂放的写意印风,但近年来我们还是欣喜地看到学习圆朱文一路工稳印风的作者也不在少数,他们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圆朱文印人队伍。 圆朱文印自元朝赵孟开始,经过几百年的演变,至近代,经王福厂、陈巨来等到人的努力,风格也基本定型,形成了精工、典雅的审美风格。无论圆朱文印怎么变,它也不能脱离这一风格,否则也就不成其为圆朱文印了。 “印外求印”是印人们谈了很久的话题,也是圆朱文印人所关注的话题,这的确也是圆朱文印要走的一条路子。作为圆朱文印人,就得在书法上下功夫,准确地说就是必须在玉箸小篆上下功夫,以此来增强圆朱文印的书写意味,并达到书印风格的统一。同时,作为印人,更不要忘了“印内求印”。毕竟刻印不等同于书写,它有自身的规律,有自身的表现技法。这就要求圆朱文印作者深入钻研印学知识,大量临摹历代经典印章(古玺、汉印、流派印风),尤其是经典圆朱文印,掌握、提纯圆朱文印章的表现技法,以此纯化圆朱文印章。另外,提高印人的自身学养,也是非常关键的要素,只有此才能提高圆朱文印的品味、格调,真正使其雅俗共赏,延续并丰富圆朱文印的生命力。 再补充一点,无论是写意印还是圆朱文印,它们都有自身的审美价值,有自己的本质特性,我们没有必要强求圆朱文印要像写意印那样具有强烈的抒情性,也不要强求写意印像圆朱文一样精工典雅。只要它们能在自己的那个领域里充分表现出自身的审美价值,工到极致或写到极致,那就是好印,不要一味强求,更不要相互抵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9 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许元庆:一 个合格的印人当具有工写兼擅的能力,犹如书者四体兼备,工乃写之基,写乃工之极,工乃技之根。问学之本,有工之基,方化写之万千变化。工如虞姬舞袖,刚似霸王弄剑,各有千秋,相得益彰。 工稳印发展至今,印人应具有当代的思维,拓宽审美意识与实践路子,如韩天衡、谷松章对剑铭的借鉴,鞠稚儒、陈身道对青铜器铭的借鉴,冯宝麟、清平对入印文字本身的篆法、对古玺的借鉴与对字形的变化等,均是极具意义的探索。这种意识与精神是具有开创性的,细朱文印如刻的不好的话容易落入工艺化、美术化,但不能简单的将其打入工艺类。每一种艺术的转型都需要时间,中国五千年沉淀下来的问题不可能在五十年的时间内解决。细朱文面临的是同样的问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欲速则不达。只要印人有坚定的信念,坚持不懈努力,假以时日,细朱文会开创出一片新的天地……王福厂、陈巨来只能说是细朱文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并非是永远无法超越的。一个时代有一个世代的精神,不能原封不动地将原来的赏评习惯来套今人的作品,这样的思维本身就不具有艺术创造精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11 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顾兄高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11 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听琴主:圆朱文印的继承与发展,不能背离圆朱文。取法古典仍是一条可行之道。圆朱文印的先贤大师们为我们后辈提供了非常丰富的临摹资料和创作契机,就像齐白石印风得益于“丁文蔚”,林健先生印取法黄穆甫、齐白石一样,只要印人们细心观察揣摩,是会发现奇迹的。印从书出,千古不易。然而,时下的圆朱文印绝大多数仍以小篆为宗,是有局限的。曾见何连海印中有以三代文字做圆朱文印且效果颇佳的,这也给印人们提供了得鱼之渔。先秦大篆做写意风格可以,做圆朱文如何?鄙以为只要不背离圆朱文形质,皆可。
任何事物都是由古衍生出新,圆朱文也必然如此。多渠道汲取营养,自会产生新形象。汉封泥、元花押、巴斯巴文、隋唐官印等都是可取法的。黄惇先生取法青花底纹印也创作了许多的精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11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谷松章:虽然圆朱文不是秦汉印,但是它也有古雅的一面。比如,我们看元、明的收藏印,钤在古代书画上的,虽然不知作者姓名,但是其古雅之气不可夺。这是不同于秦汉高古的一种古雅,不是秦汉的浑朴沉雄,而是元明的闲雅适意,这与当时的文人对书画篆刻的赏玩心态密不可分。圆朱文印在20世纪明显分为赵叔孺、陈巨来的圆朱,王福庵、韩登安的铁线两大派。但是二者都将圆朱文向工整发展,比之前贤标新立异。于是,印坛对圆朱文的取法更多地集中于这4家,以为陈巨来就等同于元明,以为王福庵的多字印就是圆朱文的顶峰。我不评价这样的理解对不对,我只是说,这样的行为就等于学习汉印从“晚清四家”入手,是比较难得大成的!
学习圆朱文取法于陈巨来、王福庵,这样的过程不可回避,但是在技法过关后,就应该追本溯源,而不应该将工整作为自己的追求。圆朱文的工整是它的重要特征,但不是唯一的。事实上,圆朱文的作者大多能做到工整,而作品的高下则往往要由其他因素决定。
圆朱文也有原生态的丰富,这要向上追溯。
我认为,刻圆朱文,只看20世纪是一个层次,看到18世纪是另一个层次,看到15世纪前是最高的层次,但是这并不是说元代的圆朱文印比近代的好,而是说学习上容易变化。
圆朱文印的另一条路是与印外结合,这在当代大家关注比较多,是当代的优势—前人的意识可能不会这样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11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心堂:其实很多人对工稳印都存在着一定的认识误区,即工稳印务必是规矩工整的。但假使你真正潜心研习过圆朱文印,你就会看到陈巨来、王福庵之类的大家都是在探索中求变化,而这种变化是极其微妙的,包括印文的灵动以及整个印章的气息协调都做过精心的设计,并且都是植根于古法的,其作品表现出意象古朴、雍容、典雅。所以我们今天在继承前贤的基础上,首先要注意的是稳中求变,逐步让圆朱文印的面貌走向合理化、多元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11 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11 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xiejichang:当代印坛应该说是百花齐放,在今天写意印风流行的年代,仍然有像来一石、鞠稚儒、冯宝麟这样的高手守望家园,并努力突破王福厂、陈巨来创造的高峰,他们不仅是呐喊、思索,并且他们身体力行,走出一条属于自我的路……为今后圆朱文的发展提供了一些可贵经验!圆朱文何去何从,以余之拙见看来,先“印内求”(法古)。即不光是多写几遍印稿的事儿,要查先贤之精华,洞悉玉箸之精微,观章法之精巧,取是印之精髓,多悟多刻,化为内力,创新而不逾矩,不失之怪诞。有多少人在此基础之上失去了先机,何谈创新。再“印外拓”(印外求印),字法上如当代之皎皎者,在剑铭、铜器铭文等取而化之为圆朱所用。章法上不应总在平均上做文章,应该引进西洋图案之精要,如刘彦湖写意印之探索;刀法上应该体现圆朱文的特点,要求刻出笔意与笔力来。圆朱文印本身容易失之匠化,包括现在的高手们也不能完全例外,苦苦探寻着出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11 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大卤印匠:圆朱文在当代依然是会有所发展的,从形式上变似乎难一些,从字法中求变居多。如果我们能留心观察一下当代的几位高手,我们就不难发现他们是在逐步的求变的,尽管是艰难的,却是可喜的。 这两年圆朱文从表面上看似乎是“繁荣”起来了,但距出现大家尚有千里之遥。时下的一些擅长工稳印风的作者(甚至是获奖的作者),还没有完全区分出什么是圆朱文、什么是细朱文,这是可悲的,也是可怕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11 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铁锤:圆朱文印与细朱文印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如果把文字线条较细的印笼统都称做“细朱文”的话,那么至少“细朱文印”可以分成圆(元)朱文与铁线篆两个分支,分别以陈巨来,王福厂、韩登安为代表。 陈巨来的成功实践,大大拓展了圆朱文印入印文字的渠道,从金文、大篆到镜铭文字,都借鉴取法,适当印化后纳入圆朱文的创作中。 如果仅从入印文字的来源看,圆朱文印显然比铁线篆要丰富得多。入印文字一多,加以盘曲变化的可能性就大,因此,印面也就更容易变得生动。但是,也并非因此就认为铁线篆造型单一。大家可以留意一下传统圆朱文多字印的整体章法,就可以发现在多字印的整体协调上,圆朱文印有着先天不足的缺陷———一个个字如布算子,各自独立;而铁线篆由于基本保留了小篆的字法,文字彼此之间勾连较多,容易形成整体协调。 当然,当代印人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如冯宝麟、来一石),并有意识地在圆朱文创作中将入印文字加以变化,加强文字之间的联系,同时注意疏密对比,增加多字印的整体性。而从事铁线篆的作者(如罗光磊),也开始注意适当借鉴其他古文字入印,力图闯出一条新路。 圆朱文印之所以成为圆朱文印,至少线条要细,整体风格要秀雅。否则,支离破碎、粗枝大叶,异化为写意印,就失去了自我。圆朱文印不管未来怎么发展,至少要把握住自己的特点是不能变的。借鉴姊妹艺术、取法各类文字,与时俱进,无疑是正确的。但如果作者找不到鲜实姆较颍?鼋鲋皇窍胱肥狈纾??ρР剑?腔共蝗缇蚕滦睦矗?侠鲜凳担?婀婢鼐氐叵虼?逞?埃???撤⒒拥郊?乱簿褪谴葱拢?/font>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