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1656|回复: 3

茶文化与现代文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6-21 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茶的物性与现代文化是有密切关系的。茶是“国饮”,也是地球上的“球饮”,因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民族都是喜欢饮茶的。就我们国家来说,现在上电脑网的网民就有3、4千万,但饮茶的人数3、4亿都不止。现在人们的物质水平提高了,会饮茶、饮好茶的人很普遍。
     
  有一个文化现象很值得注意,那就是茶文化是文化繁荣的一个尺度,文化繁荣了,茶文化也繁荣,反之也然。记得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家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我曾在单位食堂见到一张纸条,上书“饮茶伤胃”。我理解写纸条的人很懂得当时的“政治”,因为当时物资匮乏,市场上没有什么茶好买,人们肚里没有什么油水,茶多喝了也确实“伤胃”。那时文化不繁荣,茶文化也不发达。
     
  茶文化是社会发展的一个标志,也可以说是我样人类发展的一个标志。茶对人类生存、享受、发展的三方面都有关系。从生存来说,我国人均寿命已从1948年的48岁提高到70多岁,茶是健康饮品,对人均寿命的提高有一份功劳;从享受来说,开门七件事,“粗茶淡饭”是一种生活享受,静静地品茶更是一份生活乐趣的享受;饮用茶在中国已有4、5千年的历史,从粗放到精细,从烹煮到冲泡,茶一直是随人类文明生活的发展而同步发展的。
     
  茶助文人思。茶是物质与精神结合得很好的一种文化。茶文化的内容非常广泛,茶的诗、文、歌舞数量很多,茶的故事、传说也很多,即使是在我国外交史上,茶也起过很大的作用,我国领导的茶外交与乒乓外交齐名。就我个人来说,我送给外国朋友礼品就两样:丝绸与茶。因为礼品茶可以传递许多东方文化的信息。
  
  茶文化是现代文化的校准器,是现代文化的动力之一。这是因为,茶文化有以下5个鲜明特性。
     
  一是“清”。茶别名清友、清人树等等,味道是清味悠长的。“清”在现代文化中特别需要倡导,因为现代社会病不少,许多病因交叉感染,病根之一是浮躁的文化心理在作祟。茶文化的“清”,恰恰是治理社会病的一贴良药,服这贴良药的人多了,患现代社会病的人或许会少许多。
     
  二是“淡”。茶比酒“淡”,比咖啡“淡”。“发扬自我,张扬自我”是时代的进步,因为我们年轻时根本没有“自我”。但一个人最难挑的是繁华,追名逐利的味道太浓,往往适得其反,要注意淡泊名利,学会掌握分寸,浓淡相宜。多饮些茶,多接触茶文化,对这种学习是非常有益的。
     
  三是“静”。一个人最难耐的是寂莫,寂寞对热闹惯的人很可怕,但对会享受生活的人来说,往往是甘于寂寞,享受寂寞。现在浮躁风很历害,心理不健康的人较多,我想,喜欢喧哗的人不是会饮茶的人,饮茶要静静地品,“忘却自我”。“静”,是人生的“静”,把人生“品”清楚了,容易生“静”。
     
  四是“虚”。按道家、墨家学说,人要“虚”,“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是至理名言,虚怀如谷的人才能干大事、干好事。现在有的人就是缺少茶之“虚”,从热衷推销自我到浮夸、形式主义,如“数字出干部,干部出数字”,就是靠吹牛。现在有一种“无我茶会”,参加茶茶的人进场要“抽签”,你抽到什么位子就是什么位置,倡导的是一种虚我、无我精神。这种精神在现代文化生活中是值得提倡的。
     
  五是“和”。茶功至和,茶易于导致人和。现代文化需要竞争,但竞争不能不择手段。茶是一种平和的饮料,饮茶有利于创造一种和平、和谐的环境和心态,有利于平和、公正的参与竞争。茶文化中也有“斗茶”比赛,这种比赛的“斗”,是切蹉技艺,按游戏规则竞争出名次,而决不是尔虞我诈、你死我活的恶斗。

(转)
发表于 2006-6-21 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饮茶也可增强思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22 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黄记文 于 2006-6-21 20:34 发表
饮茶也可增强思路.

那比吸烟好多了:victor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3 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