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7387|回复: 4

磨剑轩论书随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6-23 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书之为征,期合乎道”,这是书法作为艺术统一于自然(生活)的追求或方向。其实,中国文化、东方文化中人生追求莫不期合乎道。道,是人生体悟后,去接近它,合乎它,则方法之一即为艺术。2 C0 L* Q! x- A" b8 B

8 x: Z. n' u1 _5 z$ d*蔡中郎云:“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其实,蔡邕只解其一。书,其实就是不断聚散的过程。表现于外在动作如以墨使锋毫聚。中郎之谓欲书之前,散怀抱乃放情以恣性,而动作于濡墨则聚于笔端,实先散后聚再散,作品完成后,又聚,观者会之若解,又散,然后印象于心,又聚,品评传播又散……如此反复。2 Q: }( e- ]! z0 l
& S+ l, `, Y. w) a
*曹丕云:“文,以气为主。”或说“书,以气为主。”0 U% {3 ^& {  H7 J- ]" B
- K9 `) f% u! F' V( N% U
*张怀瓘论书云:“若逸气纵横,则羲不及献;若簪裾礼乐,则献不及羲。”若于笔法则右军内擫,大令外拓。内擫方整,外拓圆融。方整则规矩而簪裾礼乐,圆融则流畅而逸气纵横。. b' ]4 z. T& N2 `) z
  O4 D( o; B  k; B1 k9 i$ W5 _
*刘勰说:“人文之元,肇自太极,出赞神明,易象惟先,庖栖书其始,仲尼翼其终,而乾坤两位,独制文言,言之文也,天地之心哉。”孙过庭亦曰:“岂知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是故,艺术实乃自然通过人类反映之一手段。故其本,在乎自然,而于人之为艺则期与道合。
0 V0 T/ A' S- o1 O*日本人称书为“书道”,不自量力。吾人讲:“书之为征,期合乎道。”何也?则书法以法而技,以技而艺,以艺而道,故书不过术而已,达道之一径也。书期合乎道,然道可书乎?大道无门,难及也。日人嚣张。
/ V; |1 U. Y& w2 v$ r5 L
' T5 h6 O; ?$ k" P- G1 t" _*吾近于书法稍有所悟,盖书法非专门所求即能成者。须有专门之功,但不可仅以专攻强求之。其实,书者,胸襟、气度、学养、品格……种种之显象。书如其人之谓也。故书决非写字一艺。( W% \- u; U  |$ q+ ^1 f- s8 h. W6 v

; u3 L" W9 F: b4 h2 K2 \*吾以为今日之书坛,往往追求艺术张扬一面,不能从中和传统中求,故与古人习书方法已有不同,则就破坏了传承方法,或说渐坏。亦如国画之传承方法,本以毛笔从画谱白描始,以工笔写意为其功。然而今日尽坏,始学者往往受之以铅笔素描,几何体、石膏像为其功,又复以西方实验主义作派玩弄水墨,古法尽坏。思想已非王维、吴道子,满脑袋全是构成、解构之类西人想法,全无花鸟、山水自然之境,徒以毛笔治他技而已。故吾尝思拯救中国画或在中国书家,因全是中国笔墨与诗文,尚有中国精神在。然则若书法坏有何可相救?
& }, M- Y$ x9 }( F. i
[ 本帖最后由 丁剑 于 2008-4-7 13:19 编辑 ]
发表于 2006-6-24 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头应该细读读,只是不知道出发点为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1 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大家提提意见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26 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意见是,且把浮名换成浅吟低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26 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先多学点东西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