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7987|回复: 12

也说旧体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7-10 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也说旧体诗
& F* _' R% c# [  z' v* g0 P0 O" v# ?5 t4 a; }5 ]' c
      对说到旧体诗,我是下过苦功的。1986年,我高中毕业,蜗居在乡下当诗人,从《诗经》到《楚辞》,再到唐诗、宋词,背诵了将近两千首,其间,也学作了数百首旧体诗。记得我给一位前辈诗人的信中有这样的话:……余本痴人,自命陈诗,自以为续诗道于今世,舍我其谁!如此言语,先生或笑余痴狂,唯诗心不假。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当我写出《神女峰》
+ P0 |5 j7 X+ C* u朝发三峡行梦里  烟云上笼玉女峰
. `5 B4 C% r3 n+ l大江茫茫东流去  唯此江岸驻江神
5 `. y( c9 {" |* W- V+ y清歌一路随风远  自语情思诉佳人
/ Q1 I6 P7 N) {4 D, ]) N曲曲石径深深路  行行碰雾微微寒
3 x" C9 N( f( V; W6 A/ q渐入云中渐无语  更上青山更无言
; l4 W; M  n) E- B未仰山石横当面  匍匐跻攀似不前1 D4 K: r% I: [" ~% m- v6 z2 ]6 x
如何云中探玉手  牵我直上碧云间7 j2 G8 R1 e) }5 T
怎的蒙蒙不见路  旋身兀坐心茫然
5 q- z3 `# u' K* D( R擎我宏宏志  平生当自强
8 V1 s) P! F0 g" d岂能低顾语  昂然入云中1 j; Z5 r' g; l: _, ^/ A
    直上八千仞  万里云雾未开边
8 _& e/ u6 ~; L/ \2 i登高眺望空化羽  飘飘云气我为仙
/ C8 ]) ^' \$ }大笑烟云开万壑  长空丽日照高林
) ^8 }  b% X3 W泠泠风激衣  昂扬不可止
% ^: W& M! ?& g: K, ?, H% ~0 C1 v+ p. S立此高山上  羡彼青云飞
8 N+ u- U( Z  o8 u返身入林中  随心观所遇' {# a# ]2 f% a+ i* Y
山依杂树争红绿  水枕乱石兼声情
0 ?4 f: z, C6 E% F7 r1 j6 o1 ?3 K静时迎风坐流水  闲来高卧清泉边
* i  X; c! J4 U+ |1 ~岂能山中空度日  往往观望碧云天3 k: |: p$ `# y3 C' a, y
谓我神州龙凤土  龙凤腾飞看来年* y% s- N: p: R) |7 D( O+ F
日日独行高山上  山中之气清且寒3 J8 w& B* x0 @" s
余将诗心寄流水  泉自石出不喜平
: g5 ?+ G& t0 q1 A$ t& q奔流宛转碧峰下  喧嚣直向万里鸣" g4 v/ U7 o6 I# f% [$ p( s
一诗时,胸中确实涌动着一股抑制不住的***,也想就此好好地书法一番。
1 @3 V' O- L: P      有了那些自以为不错的作品时,当然想发表出来。于是进城,来到书报摊前,将所有开有发表诗词栏目的刊物都买来(或将地址抄下)。回到乡下,挑选出一批自我感觉不错的作品,几首为一组,不重复地投寄给几家刊物,然后满怀信心地期待着。一两个月后,一点回音也没有;再换一批,又投,依然石沉大海。是不是自己的水平太差了?我将刊物中所刊登的诗词作品认真地拜读了多次后认为:他们在技巧、格律方面或许比我成熟,但在对诗歌语言的敏感、意境的营造方面,大都不如我。于是信心倍增。又投。经过N多次的失败后,终于明白,刊物的那些发表诗词的版面都是为名人、名家或附庸风雅的官员们开辟的,无数小辈,想都不要想。于是绝望,再也不去投稿了。4 Q; Q! d0 J+ I* r4 @$ \0 W
      后来父母调到了城里,我也常回城里的家中居住,才知道,本地也有由诗词爱好者组成的诗词楹联学会,经常组织活动,切磋诗艺。学会的成员大都由离退休人员组成,平均年纪近70岁,最老的已经年过九旬,这大概是所有协会中最高寿的协会了。本地的诗词楹联学会的能量比书法家协会要大得多,不仅有正式的办公场所,而且每年都能从政府财政中批拨一定的运作经费。光会员就有好几百人。
6 [0 L5 A, D  Q+ e      我加入了诗联学会。在参加了几次每周固定的交流活动后发现,学会几乎就是个文艺“官”学会(当然这里的官,大多是离退休的),座次的安排乃至学会的报告都很官腔。勾心斗角之事常有。) _0 M; p3 r2 Y. v# V( V* O5 e
      抗洪救灾,写;召开党的十六大,也写;“神五、神六”上天,大写。对这些重大事件的“歌颂”成了他们“创作”的主要动力与最佳题材。如此,我除了对他们的热情与执着表示尊敬外,也只好敬而远之。  F$ b9 J  o$ B$ L( R' n
      如今在中国,从事诗词写作的人可能比用写毛笔字的人还更多,其间还有不少是交叉的。他们的写作,从自娱自乐或在小群体内惺惺相惜这个角度上说是有意义的,从对中华文化传承方面也有一定的意义。但从大的方面,对于中国古典诗歌史来说,他们只是制造了无数的文字垃圾,连狗尾续貂都算不上。
' _! |! V7 u2 ]3 b( s      书法就难道就没有类似的地方?
发表于 2006-7-10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书协又何尝不是“官”协!
, v1 @$ L) B5 I- B, S在中国,只要有官的参与,一切艺术,其原本的规律都会被扭曲成一种“规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12 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翻拣一些旧作,粘贴出来,请批评指正!8 Q% N3 b$ ~. ^4 N& R

' L" d9 w( p$ \               四时歌
' r! F5 b1 B) F5 {7 |3 B+ \3 ?# k) c) O! z: Y+ z7 H
                  春. [  D& t& A0 ~; E, G( a% J8 o7 z3 J
                  一+ g& P9 D- c* l; ?+ R
    春花开一路  春水满溪桥
; j' \+ F! k8 o9 h  g2 ^    雨落乌泥润  风来绿树妖* l( }' o" u5 E7 ~) T$ y7 ~$ ]
. s, M- t" m2 C
                     二
  F- g. ]! K+ }5 w4 ]- h晶晶日下觅芳菲  弱柳酥黄各自垂% f% o! h3 y7 b" j
树在春娇人欲懒  熏风侧起乱蝶飞
* h- O. A0 z0 b- U0 g2 E
1 S6 a- k/ g8 |5 d$ L' |; [
/ Y0 }( b0 ?, G0 L% z: ^* r                     夏
, V# v( J0 p4 V, R8 F$ s% G* b: E" [  c, s  M% T* w
                     一
) D1 H" v$ b3 `  J; a. u9 ?      明月两三点  修篁四五竿+ F! n, }4 C3 Q' h
      悠游如此夜  叩梦有清凉
4 \# B9 S6 X  q                     二5 X" S# Q/ N, V! G6 D
农家房舍竹篱深  上架瓜藤四向分
' ]: f3 w6 A3 T# k+ M. G1 [+ G绿叶风轻轻过院  小黄花放近黄昏# ?1 |. y: K# S+ x& g/ t' F
                    + C: I5 N! t! o6 @$ J
                     秋2 h3 s' N8 U6 \/ O

6 [0 S1 Z% \1 ^) n& _                     一
7 F+ Q* q5 a. y( N8 a       正是深秋景  独行看翠微
; W/ @6 Z) m  V) c! f& K3 A       风寻黄叶落  鸟爱碧云飞
. p5 t- X- B& y* Z) s  _
3 R& a8 i4 [! O                     二
+ f; F# N1 r* r2 p. ?2 t! Q       一树荻花轻  半江秋水明# X' [7 `: m* x  L4 X7 i1 ^1 Q( L- i
       人行风月下  无语自留心1 u2 ^& Y0 ~. _- l+ s1 ^9 Y

9 S9 r, w8 L, s                     三5 i4 v" k, h$ s1 ~7 o) O: M
       舒张拳素手  缓缓似春心2 n' V/ H" R% i2 V
       一点清露下  秋思亦无垠2 f6 ~# e* A( W# d

) I- @/ _2 n* a6 K7 A                    四* K' |7 R! {: N
晨曦独自立秋江  看柳风中异样长
- n, j/ `# L0 i% M思绪无端千万缕  一丝一片近朝阳. o; R9 O. W- |1 n: A
" U5 r1 a( }0 {% s; ?
                     五) v, E1 K" T$ `' N& r, w. e% u
一树一舟一沙岸  一人一月一中秋# F# L0 ^; ^+ {4 u0 N
当随流水悠悠去  却系江边不自由: b" r9 J7 G' M; B" A: M
9 v' f) s; E: H. [8 a% ~) m. g
                   山行$ P. a- Z! Z3 [: W: c) A. ?
      出门随意看  画卷醉心长! h& v5 ~/ E* u" R/ b
      鸟语千山树  风声万壑云
7 n# Q' W3 }1 c9 b7 T( \      幽人临碧水  白鹭涉清江
$ E5 Y& H2 q3 a  U  q+ s      惊起复栖落  与之共徜徉
: e, a1 h( y7 R# N; k" P- C8 q" Q, \6 N* D
4 k8 L/ y: s! I
                 望月诗9 ?, [: H% y/ S1 c/ p  }9 W5 L+ e

, q  s2 J2 Y" b8 e     还如昨夜去  同绕一江行
# f& f* |2 J  D9 X     曲水浮光动  幽风暗叶鸣
# b& a" g9 Z  R  {+ L7 g     魂来轻蔽月  梦逝显空灵$ I" \* K9 p6 A3 b5 s
     缱绻为君意  蹒跚是我情
6 T% o/ x' \& Y! W0 Q3 |# k6 s8 x& P0 }
                 双塔4 K0 d) Z' X; @

2 c0 @. H5 v7 ?' P. Q( z     兢兢数百年  过往几千帆8 Z0 ?7 n2 z' x
     壁上石斑古  阶前玉露寒/ R7 o& n  e9 ~% }" y! X8 i
     镇江迎旭日  锁岸对青山4 [0 U( ~) e0 y1 j4 T0 T
     来访穷辞客  拊之望碧天
4 m; H) E/ c0 J; @, Z
% h" H- n7 d1 ~          春(赠刘征先生)
" z1 ~) S9 S$ e# S$ v8 t- a9 x, A2 O- V0 l0 S
桃红凋谢结青子  爱看林花落早迟
% x4 y/ y. Y+ k$ i. U% }过去春山还似梦  近来天气应如诗
5 T0 Y  }- {  e' L3 ]阴阴暖雨涤芳树  煦煦和风拂绿枝+ I" c; K, D/ A3 q& J6 }
念道余情真切切  拳拳心意有人知' N6 D/ h& h5 C7 r, O* Y
0 x* {. i: f* y" S7 a7 D9 M

, e; `4 w. \5 I1 {; N- X6 M. a              南山烟雨图' m! \5 ~- W% X) t* r( l3 T. x0 x/ @8 s
1 k% i$ d7 U: q) j9 C. I3 b
开窗晨气清新也  玉露晶莹未绽花
7 ?" J% Z6 |0 x& n弱柳牵斜三万树  炊烟摇散数千家
5 O6 m9 Q1 O: y随心山路不知远  流目青林啼更佳6 D: h' Q7 F* K
四五荷锄登小陌  烟云接木上天涯
# f0 w2 [8 ^/ M4 O) K/ n- P
% H8 g$ o$ J( N, m" i                   错过# s/ p$ h% o- e, C$ a7 g1 f* S

: N' I/ l( V' N. Z7 H: a- T" o9 k# ~苍茫人海一飘萍  风尘碌碌遂至今% u# X0 l- e' T/ [4 U' X/ U1 K4 M8 v
知否去来非有意  安能聚散是无因7 z* \" \0 G9 @( [
三春阳雨空灵梦  九月金风黯淡情& p  {" ?1 z4 C9 n
错过如何追忆省  可怜憔悴属芳心
( f- g1 y+ e# @
8 c. {' ]/ p3 C8 V/ C: ?9 D. I3 i: s5 N: K# f; N* }% j3 a
                   无题- s& x  X: w- k. k- H/ f$ s7 `& i
4 N- U/ @4 d0 o
                     一
! F1 o# Y  d7 r; ~安能望尽天涯碧  无语旋身入画中
1 U6 z' Q& ]& O+ I曲水幽行临险壑  高岩兀立对长空
* D/ ~: R5 i/ P; V心轻鸟语春山秀  意重云帆落日红& c! g& g; Y. E
原野黄昏恒幕下  苍茫大夜一玄同
' l2 g' E: Z3 I0 W5 Z+ u& n  u' I) j# v+ M2 x8 l. x; v
                     二: H: H7 X' X! o! Y6 N1 M$ B' ~
常言诗是啼鹃苦  漫道丹枫泪染红
0 a; d3 b0 ~5 M' E  g' X/ D勇渡身前千万壑  愁依路畔两三松
/ W! f/ d4 r: A' F倩人高远云天外  倦客匍匐石罅中2 P4 ]$ h; P3 \' X
数点昏花堆老木  两行秋水碧朦胧
5 u2 i7 _6 c0 T; E4 z9 }0 o# z
' ]6 T. I  A" \1 ?, _! z2 K                    三
) l3 Q7 ~- }! `* v1 A月下飞思逸孤枕  游魂何处觅真身
: k, c/ E3 o3 K5 u/ W2 m% O云中飘渺非辞客  梦里依稀是倩人  n( N' q* W7 q" _- ]6 I
足语心空横踏夜  花香意境乱飘神/ y& a# k) E+ b& A( @
我来一树临风秀  十万精晶挂碧澄
1 Z4 [& s9 u3 C6 n
+ w1 [5 `" ]3 W$ @/ W                    四
: g" e1 ^/ y* j& [1 @' b2 ?& c! f千古诗魂一梦追  孤心无翼鸟飞飞
! L8 B& C4 c; Q5 B* C迷茫幻境栖身苦  修远征程释道微; Y" I6 {6 {. n; t, N  D$ A  W& U
明月得来掬在手  韶光逝去望云灰
7 l" E6 C4 P  b' y! O我空我有缘君故  爱恨如何言是非1 M* N. I3 [) X0 b3 @3 i3 m

0 o$ y. U+ z4 ~                    五% t% {' P  f1 o9 w
' n4 t. N+ O, y+ {8 E- H
黯然诗绪近三秋  自倚栏干看水流
3 G, X2 L0 ^- }" O有月迎风思远梦  无人对酒话清愁
# h- Y* K. H+ F: E! v迢迢桂影西山落  渐渐晨光东海泅' @5 W/ H* n) v- `) {
隔岸云开江雾起  安知何处是来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12 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月两三点  修篁四五竿
3 P( @. G2 c. P3 e) z, L. H5 M5 O( {

0 t2 |8 Z1 S* C6 K, U0 W$ J& `修篁仅余四五竿, 太离谱了吧    又在夏天      某人写“叶如千把刀,竿似万条枪”请苏轼评,东坡说,这怎么可能呢?叶比竿还少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12 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我说作旧体诗一点用都没有,你可能说我打击你们,不过确实是没用的,就算作出来,现在也少人看了,年轻人更不会懂,也看不懂,所以我说与其花时间在这方面,不如花多些时间在其他方面。古人也说过,旧体诗,在唐代已作尽了,如果今时的人还在咬这些字句,实在不是聪明之举,我们不得不承认社会的发展,我们也不得不适应现今的发展才是明智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17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春海先生:如果我说作旧体诗一点用都没有,你可能说我打击你们,不过确实是没用的,就算作出来,现在也少人看了,年轻人更不会懂,也看不懂,所以我说与其花时间在这方面,不如花多些时间在其他方面。古人也说过,旧体诗,在唐代已作尽了,如果今时的人还在咬这些字句,实在不是聪明之举,我们不得不承认社会的发展,我们也不得不适应现今的发展才是明智的!
$ Q+ z6 f9 r* ~$ [      虫甬:如果是旁人这样议论,我就不说什么了。但同为中华文化遗存艺术的实践者,也这么说,我认为不妥!) R0 ?. X; t% Y1 x# y7 J
      其实,学作旧体诗的作用,我还是可以举出一些来的。0 E* Z- j2 L6 `# l, r7 L
      作为一个书法爱好者,临帖学习,读到的几乎都是文言文,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旧体诗词;而下笔创作,书写的文字更离不开旧体诗词。如果对书写的文字内容没有较深入的理解,以为随便抄一段文字,就会产生佳作,我是很怀疑的。要想对旧体诗有深入的了解,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己学作。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1 X# W; S1 l1 N  s, q% X
      所谓的书法艺术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里的文化,其实就是中华文化,而中华文化的重头就在中国古典诗歌方面,中华文化所具有的独特审美特征大都由诗产生。意境、气韵、语势等,都与书法很相通。' i# J/ J% N0 s) \+ `8 ^% G
      所谓的“旧体诗,在唐代已经作尽了”。类似的话,鲁迅先生说过。且不说宋词、元曲的存在,就是鲁迅自己也写旧体诗,他们那一代人对中华文化的爱恨情仇,不是一两句话就可以说清的。以我的经验,旧体诗还是有一些新的生长空间的。也就是说,要写出与古人不同境界的旧体诗并非完全不可能,无论是情感内涵,还是表达方式,以及呈现意境等方面都有我们可以探索的地方。当然这还存在着如何言说与界定问题。
1 K, a5 M& ]. L, u) _      再说,学写旧体诗,对了解汉语的精微、细腻处很有帮助,而诗歌中存在的大量的风花雪月等意象,都是由诗人对自然认真观察,细心揣摩后得来的,这对缩短现代人与自然之间的隔阂,洗涤人们烦躁的心灵都有一定的作用……  l5 }4 j6 |- M/ \1 S% s
      意义是自在的,价值在认同中产生。有用无用是相对的。在这个喧嚣、功利的时代里所产生的一些价值观念,我又何尝认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9-28 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张春海 于  07:14 PM 发表
  y+ d, A# P. ]* C9 E9 h如果我说作旧体诗一点用都没有,你可能说我打击你们,不过确实是没用的,就算作出来,现在也少人看了,年轻人更不会懂,也看不懂,所以我说与其花时间在这方面,不如花多些时间在其他方面。古人也说过,旧体诗,在 ...
3 Q& t' V  d, K  ^9 H' r8 K
如果说旧体一点用都没有,那么书法何尝不是一门“屠龙之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21 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23 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书协又何尝不是“官”协!
/ C  @( d2 Y+ {) `* C4 X在中国,只要有官的参与,一切艺术,其原本的规律都会被扭曲成一种“规律”哈哈/有点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24 0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虫甬 于 2006-7-17 10:39 发表' ^4 C! J, r7 P$ j% ]
张春海先生:如果我说作旧体诗一点用都没有,你可能说我打击你们,不过确实是没用的,就算作出来,现在也少人看了,年轻人更不会懂,也看不懂,所以我说与其花时间在这方面,不如花多些时间在其他方面。古人也说过 ...
虫先生诗好,作论也中肯平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