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空斋

关于王丹的陶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6-7-21 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老马不识途 于 2006-7-19 11:01 发表
书法网上曾发过一组照片,大侠们参加王丹虎溪窑的活动,和他们刻印的照片。

:handshak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21 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林西老怪 于 2006-7-19 23:51 发表
王丹先生的陶印丰富了印章的纽式和款识的形式,但我更喜欢他的石印创作,醉心于陶印延误了他印面的再提高,但更符合艺术家享受艺术的真谛。

:handshak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21 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一心堂 于 2006-7-20 21:36 发表
彪哥见了也会说:“辽宁王丹的陶印,真是”钢钢的“。。。。。。:victory:

继东变幽默了啊 常联系:handshak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22 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看出王丹的线条很敦实、温润。这来源于陶质的软糯的本性。易受刀,泥软则奇怪生焉,较之石制的硬度,仅需以单刀就可以随心所欲的创造出心目中的感觉出来。并且烧后因为高温形变,需要将印面略加打磨,即可成为现在的感觉。许多开始走刀的火气(即毛刺,锯齿状的痕迹)消退了。展现出来一种特殊的韵味。这可能就是制陶印的魅力所在吧。此外,即便采用石印刻此,采用上述步骤,亦可达此效果。
不可否认,王丹的布局意识非常强烈,篆法结合汉印的方整、平和,古玺的恣肆、纵意。疏密对比强烈。夺目。印面留红的大块面的运用,圆角的过渡。都使得王丹的印充满扑朔迷离的陶土风味。因而独树一帜,追随者众矣。然后来者,未能领略其中奥妙,多至野狐禅境地。迷魂不知返矣。
我之见解纯属猜测臆造,并没用亲眼目睹。胡言处见笑方家了。
{C296EE17-9D3C-4FF9-80F9-7F0B40E33D0E} 1.jpg
{F2AB9CCE-2BC3-4D74-891D-828CA63EDFA6} 1.jpg
{FC6A5B83-9F2B-42AC-93FB-7EFF617F37CA} 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13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王丹先生功力深厚,了不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