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高层次展览作品需要创作***!
% g& o2 r0 n: K& i) T$ k5 O——展览作品小行书过多了
9 F. h, T- f. c3 a# K8 t' s% ~, V7 t# [! M: Q
应提倡展览作品的多样性、创作***、墨的控制能力、视觉上冲击力
+ t( z5 y$ h, @9 p: E 我看过一些全国大展,也收藏、购买一些大展作品集,都会发现有一个导向,写小行书的占绝对优势!创作形式为:用小行书写大幅作品。这种创作形式十多年来乐此不疲!很多人就是为了展览而为展览活着。
" h8 e3 B% V/ c B" X* T) b/ E (不批评这种创作形式,因为本人也为了入展,也写过用小行书写大幅作品才能入展的经历。)5 b% I) H! D3 {( ]( L, f+ a- ]! J
看完展览或合上作品集,心想是学书法的人们占绝对人数的都写小行书?或展览的大量需求?还是民间传说中的行书艺术还未到顶峰,大家都在勇攀高峰?
+ X" q" o0 H( m# \ 我看都不是。3 \( V/ B3 H; C/ I5 c" n" H
一些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书法新秀就是用这种小行书写大幅作品方法获得了大展获奖、入展,一些人很快成为中国书协会员。然而一下来到现场笔会或一些书法活动,就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不是指所有人,有一部分人)!跟本无从下笔,时间和场地都不允许他们再创作小行书写大幅作品了。那么写大字隶书?大篆?榜书?大字行书?其结果当然是丑态百出......2 R9 \7 H% `( Z- C" Y8 X
我想说的是,由于展厅内小行书写大幅作品太多,小则七、八尺,大则一丈二,看多一会头就会很痛。关健的是很多作品形式千篇一律,小字写得再好,但给观众在视觉上冲击力并不高, 加之老观众看了十多年了,就更会引起视觉疲劳。 P# K1 n/ F9 @0 Q3 l$ Z% K
建议:
' S \1 W; s, y, D: W 今后的展览,作品可大可小,字数也可多可少,不作太具体规定 ,展得下就行。主要是要看作品的创作***、墨的控制能力和给观众在视觉上冲击力高不高。不一定是全是小字小行书,任何字体均可。作品只要是有传统文化的先天基础,加上现代审美意识的后天补充,这类作品才是应该提倡的!既到位又有味道才是最好的! ; J+ Z3 ~7 q5 t R1 e
黔 墨
7 g- c6 V# g4 e
6 n& o0 |' \5 F/ e/ s7 n7 g$ o[ 本帖最后由 黔墨 于 2006-7-22 01:00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