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2655|回复: 2

风流蕴藉 信手拈来——白蕉书札赏析 李海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7-22 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风流蕴藉 信手拈来——白蕉书札赏析   李海珉+ I! @3 `4 B5 E% w
8 M( b/ Y3 z4 L! T: |: a% M

& ?/ S( ~9 A" G2 u  M' W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O; K$ s) G$ P4 f! W9 d(白蕉 致姚筘雏信札(一) 29×16cm 纸本 1947年)
+ t' c/ r8 g& m6 @3 I* b
1 T- h5 m& |& S' h
3 x  W' `* x+ b9 M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6 |& w  X1 w. ]" N0 J4 Y. j7 J+ h(白蕉 致姚筘雏信札(二) 22×44cm 纸本 1947年 柳亚子纪念馆藏)
$ i  T3 D& J3 ^
0 c( x. ]- N" b  \5 U4 J. T2 E6 d( M5 X: w7 i& |% _2 |
白蕉(1907~1969年)出生于金山县张堰镇,本姓何,后废姓以白蕉行世,字号别署极多,其中云间白蕉、云间居士、云间下士等使用频繁。云间是上海松江的古称,金山县旧属松江府。在松江,白蕉结识了一位亦师亦友的人物,就是南社著名诗人姚筘雏(1892~1954年),姚年长白蕉15岁,不仅诗词、小说写得非常出色,书法,特别是一手行书相当有造诣。
  ]" m) T6 r* T" t6 P, J$ j% Q6 \) `0 H) B& m' O, {2 e; X4 B
  本文拟介绍白蕉的二通书札。一通作于1947年9月29日,一通作于1947年10月25日。
 楼主| 发表于 2006-7-22 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白蕉与姚筘雏从1946年至1953年交往密切,有过许多诗词赠答及书信来往。1947年9月中旬,姚筘雏先生回到家乡松江,与白蕉等友好一起游览了沪西的淀山湖,9月29日信中“清游追陪新秋快事”指的就是此行。不到一月,10月25日,白蕉又发了一通书札,二人交往的频繁于此可见一斑。, b% s) B$ N4 G
. R" h3 w& I; c% E
  仔细观赏手迹,白蕉信手挥洒,自然流畅,并无刻意的追求,尤其是10月25日那一札,通篇率真而随意,无心于工而尤工。开头问候姚筘雏先生的“清恙”,接着谈一谈友朋间的雅兴,随后录奉自己撰写的二首绝句。第一首写了自家窘迫的生活,第二首写吃蟹,都是生活中的琐屑之事。然而就在这不经意之间,顺手一笔,“今年蟹奇多而大,常言蟹多世乱,信有征耶?”关心时局,忧国忧民之心立现。而于文章则堪称妙笔。& w6 I7 Z( G  C! B$ d( w8 z* i2 t

( R2 v; @+ a3 E$ W+ ~: [  白蕉初学二王不得法门,后来得到了《丧乱》、《二谢》等唐人摹本,稍得规模。他16岁考入上海英语专修学校,结识了徐悲鸿,在徐氏的帮助下,白蕉更加刻苦,选用《阁帖》中王字放大至盈尺见方,经常通宵达旦地苦练。继而能够挥洒自如,秀雅萧散,刚健中不乏婀娜,颇得二王的神韵。1938年,为了捐款抗日,他和邓散木合办了一个“杯水书画展”,初露头角就受到欢迎,开始鬻书自给。1940年,在上海首次举办了个人书法展,一时好评如潮。当时王蘧常作诗赞颂道:“三十书名动海陬,钟王各欲擅千秋。如何百炼功成后,傲骨难为绕指柔。”  M& O) J. g6 {
. s; S- ?8 ?& J; |% O) @
  除了直接师法二王,白蕉对于历代二王体系的大家,诸如唐虞世南、褚遂良、陆柬之,五代杨凝式,宋代的米芾,明代的董其昌、王宠等等,都悉心观摹,汲取营养。在白蕉的书法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虞世南的笔致圆融冲和及外柔内刚;褚遂良的丰采流丽,韵致婉逸;陆柬之的飘逸流畅;也可以领略到董其昌率意中得秀色,分行布白的流宕洒脱;还有王宠疏宕逸笔的沉静。这些感受若隐若现,在似与不似之间,能意会而难言表。
4 N; S0 t  ?: W* i
8 H# }. O! ]( Z  m! V  P" y2 l  白蕉的行草,笔法精到,气息醇正,为近现代王体书风的典范,他的书法无论具体点画,还是整体布局,都显现出深厚的功力和精湛的技巧。点画圆转润朗,舒展大方,结体疏密有致,匀称妥贴。刚柔并济,外观柔美,内现力度;润枯合宜,润而不肥,枯而不燥;稳险得体,稳得脱俗,险不怪诞。通篇洋溢着浓郁的书卷气息。正如沙孟海的评价:“行草相间,寝馈山阴,深见功夫,造次颠沛,驰不失范,三百年来,能为此者寥寥数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22 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一般人眼里,白蕉死守帖学,是排斥尊碑的。有人找出了白蕉的一段话:“我们决不能因为有碑学和帖学的派别而可以入主出奴,而可以一笔抹杀。六代乱离之际,书法乖谬,不学的书家与不识字的石工、陶匠所凿的字,正好比一只生毛桃,而且是被虫蛀的生毛桃,包(世臣)、康(有为)两人去拜服他们合作的书法,那是他们爱吃虫蛀的生毛桃,我总以为是他们的奇嗜。”其实这只能表明白蕉对包、康二人扬碑抑帖的反对。其实在碑与帖的问题上,白蕉的认识是十分中肯的。他认为有清以来尊碑派与尊帖派两者相互攻讦,实在毫无意义。他说:“碑与帖,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碑沉着、端厚而重点画,帖稳秀、清洁而重使转。碑宏肆,帖潇散。宏肆务去粗犷,潇散务去侧媚。书法宏肆而潇散,乃见神采。”因此,白蕉在书法实践中,并非一味临帖,他也学碑,吸收碑刻中的滋养。在柳亚子纪念馆有白蕉作于戊子(1948年)正月的一幅手迹,好多书法爱好者乍一见,都很惊讶,怎么,白蕉还有这样的手迹?一点不错,白蕉这件书作脱胎于《张猛龙碑》,也有着欧阳询参以隶法的影子。这于白蕉可能是偶弄狡狯,但至少也见得他以帖为能事的同时,并非不见其余。况其还曾通过姚筘雏专门求得于右任墨宝,并对于氏书有“大气流转”的佳评,而于氏固近代碑学大家。杜甫有诗“不薄今人爱古人”,套用一句,白蕉或可谓“不薄魏碑爱晋帖”吧。
5 p1 G& [8 S& s) g4 j( P, C4 u% S) u3 L7 C6 F" P
  至于白蕉的诗,则属于现实主义的创作,正如他“要为苍生作细论”的诗句,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所作诗大都缘事而发,关乎国计民生。与那些为赋新诗强说愁,咏风弄月、玩弄词藻者高下自不待言。
) a# b( X9 ~! [# ?; H9 g* S9 q* f7 X  N& Q0 f( D5 A
  (作者单位:江苏省吴江市黎里柳亚子纪念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