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3786|回复: 2

书法家应该是个文化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7-31 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书法家应该是个文化人 # `1 O, {% f7 f, ~
胡传海 2005-7-23 16:58
' w# ^0 z; t$ u  我们所说的国学根底应该是指掌握经、史、子、集知识的根底,但是随着像启功这类掌握着深厚国学知识的大师离我们远去,新一代书法家由于所受教育的缘故,国学根底也就日益显得薄弱,所看的古代典籍也就有散片化倾向,那种十分系统地了解和掌握此类知识的人也就不多了。其实作为一个书法家也没必要一定要像文史学者那样去掌握整个文史系统的知识。但是,由于书法是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其中的表现形式和内容必然会与国学发生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因此,知道一些知识能使我们避免犯一些常识性的错误。现在的电影电视中也时常出现此类问题,常常张冠李戴,把后代发生的事移植到前代的头上并不鲜见,出现此类笑话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想当然,在每次的书法大赛的作品中也屡屡出现一些文史类的问题,可见,掌握必要的传统文化知识对写字的人来说并非可有可无的事情。
! f  m2 z. C( T- U' ^    刚提笔写这篇文章马上就想到金文明对余秋雨文章有关史实及历史常识方面问题的诘难,我想这对余秋雨的大文化历史散文的表述形成了一定的伤害,这里既有余先生治学的态度是否严谨也牵涉到余先生的国学根底的问题。这其中的是非曲直不是我们所要讨论的,而是说传统文化的知识依然延伸在我们各个领域的话语里。至于像余先生这种应该说国学根底不会很差的都会犯一系列常识性的错误,而我们这种读小学正值“******”的人的国学根底又何从谈起。所以经、史、子、集我们根本没有什么发言权,但是,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接受过传统知识的教育,也就是平时所说的散片化地读过一点书,从这个角度谈,或许心里更为踏实一点。4 S+ v$ V$ r7 q( Z. K  V
    从历史上看,很多书法大师同时又是在文史哲领域里卓有建树的人物,书法只是他们将自己观点加以陈述的工具。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只记住了他在书法上的成就,而对于他的其他的一些建树而逐渐淡化,当代启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但这些人的辉煌与他们扎实的国学根底不无关系。小而言之,书法家要对一些文字流变、诗词格律、作品考证、版本识别等都要有一定的了解,这都牵涉到文史领域的各种方法和知识;大而言之,只有见多才能识广,看的书多,久而久之会转化为人的胸襟、气度和识见,谈吐语言及为人处世都会与众不同,人们所说的气度不凡、胸罗万有指的就是肚子里有东西。而后者显得尤为重要,有些硬性的知识只要花些时间死记硬背也就掌握了,但一些软性的知识要转化为人的精神,那就要看人的悟性了。
2 W( E5 a  ^7 m9 V, l    中国历史上的书法家,像王羲之书读得如何我们只有从诸如《兰亭序》这样的文章中去认识,但他的洒脱的人生态度就可以反证出他的知识和学养。像苏东坡、黄庭坚都是学问极好的,也是能将知识学养化为一股文气在纸上汩汩流出,而使书卷气四溢。米芾是活读书的典型,他的行为方式就可以看出他善于领会某些东西,并能极富创造性地加以表达。当然,中国书法史上也有像王世贞、朱彝尊此类学问很好,但书法并不属于一流的学问家。所以说,在某种程度上说学问与艺术并不完全等同起来,艺术需要一种天赋和灵感,我们如果碰到一些比较有成就的书画家,他们特别有想法,常常能侃侃而谈,但思维往往有跳跃性,从一个话题跳到另一话题转换很快,常常会提出很多疑问,我当时就想,他们很聪明,但就是书读得不是很系统,其实有很多答案书里早就写着了。
+ ^6 @  r; ?  a; P    所以,我想书法家能即兴赋诗,能写上一篇优美得足以传世的小散文,对各种碑版古籍有精谨的认识,能写出一篇考订或考辨的小文,能与文史领域的朋友谈谈典章故事、古玩收藏以及彼此品茗论道、观云赏月,兴来之时,挽袖挥毫濡翰;学问深时,坐论南帖北碑。我想这就是一种整体修养带来的乐趣和妙趣。这也是不致于让人感到书法家仅仅只是写字匠关键的缘由所在。精深的文化知识能使人胸怀广阔,同时又可以带来情趣,让人能从不同角度和方位去认识和思考问题。艺术家需要由一草一木、四时变化带来的心因性的感悟,更需要文化知识的滋养和熏陶。变化气质工夫全从中而来。我小时老师就对我说:遇大事不要慌张,谨防忙中错,提防错中乱。能处理大事就能处理好小事,“状元曾是渴睡汉,惟吕文彦乃当鼎轴”,有些人看上去糊涂,但一出大事就相当镇定,这就是平时学养储备够了,临阵不乱的缘故。传统文化教给你为人处世的方式,同时,也会给你的艺术以提升。学问好的人知道怎样去取法,哪条路子是雅,哪种方法达到目的快,怎么样来创造性地发挥传统。所以,我们平时所说的书家学者化除了要求书法家有一定国学知识和根底,要重要的一点,我想就是通过掌握的知识让艺术快速地得到发挥和提升。为什么要提倡观念先行?手是听脑的,脑子没搞清楚,手怎么练也不对,有些书法家每天练字,但脑子没搞清楚什么是值得汲取的,什么是应该抛弃的,结果练得越多,毛病也就越巩固。线条虽然力透纸背,入木三分,但一股燥气和恶俗气扑面而来,全无半点书卷清香,试问这种具有力量型的线条又有何用。故而,国学我们不敢奢谈,但读点书是有帮助的,毕竟,书法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书法家也应该是一个文化人。
# a- y% l" X/ R2 J+ M
% ~" e+ p1 y/ [  y; s4 r
发表于 2005-8-1 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法家应该是个文化人

读书固然重要. p# N3 e' f# g1 t
但如果不能转化成书法表现出来
" G, w! I9 P% G6 o/ D, i好象也没什么用; w) E% P( K* K! W+ ?3 [: L# z* d2 x
学贯中西是旧时代的学问标准; n: K+ M% t5 {5 m' a
现在的标准是能解救问题
7 ]5 A8 d4 b- A9 O# o' q# d给你一个问题------如何艺术性完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1 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法家应该是个文化人

烦高在你的文化人面前就是一农民 你追求的风格不是大家都要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