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2904|回复: 6

成名之前是落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8-11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7 G9 D* F6 t9 Q3 T+ Q) t' ]* T旧事与哲理0 S! _  t! |: b* a0 |- L) x9 P! ~% ^
《美术报》2005年4月30日
" R# K1 E$ Y2 G: f* x$ c4 W# F成名之前是落寞
! ?, A. Z. m$ S5 w陈仲明  r. r* q1 h. V$ P8 s

# G  n. {! c1 {" }  林散之先生是书法“金陵四家”之一。1989年仙逝至今15年,其草书声名日盛。与其同时代卓有成就的书家被奉为“金陵四家”的还有胡小石、高二适、萧娴,而书名更见其盛者当以林散之最为突出。在今天的经济社会里,林散之书法的拍卖值急剧飚升的幅度之大也最为醒眼。这大概属于唐代孙过庭《书谱》所言“藉甚不渝,人亡业显”的典型了。当年与其交往的青年人至今也纷纷步入花甲和古稀之年,他们身上有着许许多多和散之老人往来的真实故事。
# o1 v9 Y4 j' r8 C  新春过后的日子,我走进了洪炜老先生位于南京市中心的新居,那是新落成的高层建筑,在装潢一新的宽大亮堂的屋子里,围绕着林散之成名前的话题,洪老先生娓娓道来当年他与林散之老人交往的陈年旧事。
8 R% P, ~& P8 ]: p  1966年,时在华中师大中文系任教的洪炜调入南京工作。从小痴迷书法的他,几乎每周到林散之老人家,虔诚求教书法之道。林散之为躲避“文革”纷乱,离开喧嚣的省城隐居于长江之畔的乌江小镇,虽然萧索落寞,对于自甘淡泊的散老而言,倒落得一静逸恬淡之境地。洪炜从南京下关码头,乘船沿江而上,去乌江小镇拜访林老散之。起初每每遭到村人的盘问,盘问得最多的是生产队长。洪炜如实回答,我是专程从省城南京来向林老虔诚求教书法之道的,村人这才予以放行。后来洪炜到乌江镇的次数多了,与队长也就熟悉了起来。队长说,过去林老养了我们,现在我们要护着林老啊!林老解放初期做过江浦县副县长,而此时虽然“文革”火焰正烈,我们却从队长的话语里看到了乌江小镇农民的善良和淳朴,使尊敬林老的人们为林老得到善良村人的保护感到欣慰。7 p  i- C( g0 @* m. j) t  D
  林老每次对真诚求教的洪炜以“小洪”亲切称之而细心指点有加。随着请教时日的积累,洪炜知晓林老平日使用笔墨喜欢湖州长锋羊毫和黄山松烟,多用宿墨再蘸之清水。于是经常从文物商店买些湖笔、泾宣和黄山松烟带去。林老不喜欢在事先指定的尺寸内写字,往往喜欢在四尺对开的纸上随意书写条幅,一般不将四尺对开写满,写好了将多余的部分裁掉。3 [6 }- R+ S) x, v
  1972年冬天,一个晴朗的日子——洪炜去乌江小镇拜访林散之的那一天,林老写了好多张草书毛泽东词《清平乐·会昌》。洪炜看见,林老神情凝重地端坐在堂屋。堂屋的左右壁是用杉木板打造的板壁,在简陋的堂屋中,不时还依稀闻到杉木板的清香。家里没有图钉,林老用米饭粒将好多张同一内容且大小差不多的《清平乐·会昌》的条幅张挂在堂屋右边的板壁上面,从左到右依次排列。林老指着对面的数张条幅,叫洪炜帮着看看,哪一张最好。年近四十的洪炜得到林老信任评点作品,心里不免七上八下、忐忑不安。注视着慈祥而无语的林老,洪炜深深吸了一口气,凝神端详了半天,张口说出:左边第一张最好,第二张次之,再其次依序而列。听完洪炜之言,清癯的林老的脸上露出了欣欣然的笑容。
- n+ d# _6 l' i: ?* K  洪炜事后回忆这一天的情景,才悟到林老对这几张作品的高下排列早已了然于胸,按照作品的高下顺次张挂,适遇洪炜登门拜访,林老仅仅想从别人眼里证实一下自己的判断而已。洪炜的感觉与林老的判断如出一辙,林老也就自然地发出老少两代契然于心的笑容了。今天细细想来,那天林老的那份笑容,颇有老来得天真的清纯意趣蕴涵其中。
2 X: h" {4 V- G2 Y# Y- Y: t  “文革”期间,国民经济急剧萎缩,老百姓的日子困窘不堪,林老当时的生活也很艰难。那天林老情绪颇佳,热情挽留洪炜吃午饭,简单的午饭却增添了一碗干菜烧肉,在简淡岁月里,这碗干菜烧肉与林老对草书创作的热情和执着,都深深铭刻在洪炜的记忆中。
# F- Y' e* i& a0 }  临行前,林老将今天评点的几张草书《清平乐·会昌》的其中一件作品赠给了洪炜,落款的时间是“壬子冬日”。) Q; w* `( y" L$ p
  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签署了《中日联合声明》,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北京日文版《人民中国》杂志的记者韩瀚,刚刚结束太行山下的流放生活回到北京不久,从一份资料上得知,日本人认为中国已经没有书法,书法的传统已经从中国转移到日本。此番悖论,深深地激怒了韩瀚的民族自尊心,他决意编一期《中国现代书法作品特辑》,证明书法的主源仍在中国,拿出点货色给日本人看看。他到江苏组织稿件,当时没有书法家协会,其时任《新华日报》编辑的田原和江苏画院负责人的亚明皆热心推荐了林散之。田原浸淫书画多年,以板桥体著称,又是新闻界熟悉书法圈的资深人士,他心里最为推崇的是林老散之,因此他对林老的推荐更为真诚和热心。2 E# n; A! p& g) R/ u! y
  于是,林老的草书作品《清平乐·会昌》,赫然刊登在日文版《人民中国》1973年第一期首页。那一期《人民中国》还刊登了江苏费新我的书法作品,费新我的作品因是左手所书,面貌独特而怪癖,而人们更为关注的是有着苍秀高远大境界的林散之草书作品。1 \) U( B/ y: m$ S$ p+ @
  洪炜获赠的林老草书《清平乐·会昌》,从林老落款的“壬子冬日”(1972年)来看,这张作品的书写时间是林老成名的前夕,无疑属于林老成名前夕的优秀代表作之一。
' M: S7 j- ^5 O2 i  自此以后,林、费二位老人的声名大振。热心促成林老成名作得以面世的田原先生,日后不无遗憾地说,早知道在《人民中国》刊登作品能产生这么大的声名,我也可以送一张作品去了。田原此语虽不无调侃之意,但当年田原真的送上自己板桥体意味很浓的行草书作品而刊登,应属易事。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自林老作品在《人民中国》面世以后,林老常常由衷感谢韩瀚、亚明以及田原的热情推荐之举。耐得寂寞的人的内心深处,常常渴盼着走出寂寞。因为真正走出寂寞,才意味着社会对惟真是求的虔诚求索者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公正认知。林老对人间之善感念于心,对人间之恶亦心知肚明,嫉恶如仇。林老在世时,对书法圈奸佞小人的鄙夷更是形之于言并表露于与他人笔谈的纸条的。据说,民间珍藏此类纸条的收藏家大有人在,他们甚至认为,这类有着林老人生见解和思想光芒的纸条,其思想价值和史料价值,远远高于林老的艺术作品。/ E' q' V5 r$ I; d0 N( E
  在坦诚无碍的交谈中,我对洪炜先生说:“历来的大思想家出在民间,有些大书法家也出在民间啊!林散之是艺术家,生于1898年,度过人生76年岁月,在1973年才得以成名,成名之前他大半辈子的书法求索与活动也在民间。那时没有书法家协会的控制和运作,林散之在民间默默无闻地执着如一地探求着书法艺术的真谛,也应该属于民间书法家。那么,是否可以说,你真诚地求教于林老,在当时的民间书法圈中,你无疑是林老散之成名之前的热心读者和虔诚求教者?”听我此语一出,洪炜顿时露出了快意的表情。他告诉我,他至今一直将林老成名前夕的那张优秀代表作当作自家的镇宅之宝珍藏着。真诚之情,全由心出。这张作品,既是书法艺术品的珍藏,也是书法老少的真情珍藏。往事并不如烟啊!
/ O- e2 C# K) g3 Q; \: m6 L2 Q8 |: w那张作品的尺寸是122·4×31·7cm。
; L4 M& K0 V: G. i/ v                     2004年2月28日于金陵若水庐
1 e/ u8 Q# t* ~. y* `. E ) r! L- u! @- M) i  g
发表于 2005-8-11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成名之前是落寞

好文章!请发几幅林老的代表作,让网友们共赏,好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30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成名之前是落寞

1[UploadFile=C1D6C9A2D6AE4_112536806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30 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成名之前是落寞

[UploadFile=lsz03_fC1D6C9A2D_112536855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30 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成名之前是落寞

[UploadFile=lsz25_fC1D6C9A2D_1125368659.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30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成名之前是落寞

谁能评评怎么个好法?0 I1 W& V7 J* n$ B5 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9-4 0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成名之前是落寞

林散之不会写字,因为它不是流行书风,他不会画字,也不是字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