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18928|回复: 1

周维军///书坛弊端与正书变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8-20 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书坛弊端与正书变革
2 S2 \" {3 n6 I7 L                周维军2 K5 ^$ R' q' F2 a; |7 q2 G
   笔者认为,当今书坛存在以下弊端:媚俗、浮躁、审丑、惟权。
! `% w, @6 j7 i" m4 Z   媚俗:当代书坛的媚俗主要表现为书法家的媚俗与书法作品的媚俗。一方面,书法家从没有像今天这样“专业”、这样追名逐利。书法不再是修身养性的雕虫小技,而是能够赚得盆满钵盈的摇钱大树。展览兴什么就写什么,观众喜好什么就创作什么,对书法本质的探索和对书法艺术的创新都成了空头许诺。另一方面,书法作品的品评标准或交流途径少得只剩下了“国展”和拍卖。参加不了“国展”或拍卖不出价位的书法作品,就是废纸一张。
$ {& O9 L$ W. I  浮躁:当今书坛浮躁气象已是众所周知。从创作主体的三岁顽童到耄耋老汉的超大年龄段组合,再到轰轰烈烈的“流行书风”、“展厅效应”;从“行草中兴”、“正书失落”到“集字作品”、抄袭成风的尴尬局面;乃至日新月异层出不穷的“书法大师”,都说明了书坛的浮躁程度之深。浮躁一时并不可怕(至少还能造成热热闹闹的假象),可怕的是从此永远浮躁下去,从而书法自己把自己浮躁出历史文化舞台。
" j3 z* d+ |+ F+ a. Y& d0 N  审丑:当今书坛丑书泛滥。如果傅山老人家活到今天一定会自叹弗如,因为“四宁四毋”在今天的书坛看来未免太小儿科了。今天的书家甚至不屑于用“四宁四毋”来为自己做挡箭牌了,而代之以时髦的童趣、朴拙等让人真假莫辨的弥天大谎。在一些“丑书家”看来,书法的用笔与结体是完全不必考虑的。5 ^$ w7 S" }2 o8 r: B
  惟权:由权威机构组织的由权威评委评审的权威赛事已成为当代书坛推出精英、发现新锐的主流方式。怎么写不重要,谁写的也不重要,关键是要参加权威赛事并脱颖而出。就时代而言,迷信权威、专家的程度超过了任何过往。
# q: h8 i. L; h6 d$ l* K; Z  受时风影响,正书变革主要体现为以下特点:篆书的大篆化、隶书的草隶化、楷书的魏碑化,总之是正书的入门化。! O& [8 n1 \& j$ u' m: P$ I7 B
  篆书的大篆化:篆书作为最古老的书体,在历史上有它的幼稚期、成长期与成熟期。就真正的文人书法而言,篆书的真正辉煌应在晚清与近现代。吴大澂、杨沂孙、赵之琛、吴昌硕、黄宾虹、罗振玉、商承祚、沙曼翁等书家的篆书特别是大篆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而他们本身又大多是金石文字学家。反观今日书坛的篆书家以“擅长”大篆为多的现象,恕我浅陋,不知有几人可称得上“金石学家”?也就是康殷、蒋维崧、刘江、徐无闻等屈指可数的几位老前辈吧。为什么那么多的集字作品在近年的大展中屡屡入展、获奖?道理简单之极:大篆的笔法与结体不像小篆那么循规蹈矩小心翼翼,差不多是可以“任笔为体,聚墨成形”的,而市场上各类的大篆集字作品集有的是。参赛前十个八个字写上百八十遍,用掉两刀宣纸,弄点墨色上的干枯变化就行了。专家、权威看了自然会“古拙、富金石气、功底扎实”地叫好一片,只有书写者躲在角落里拨拉着算盘看能不能捞回投入的各种本钱。大展中篆书已是凤毛麟角,大篆就更罕见了,由此,我倒宁愿我们的青年书家把篆书大篆化!因为我看不到20年后中国篆书的未来。
1 m8 t5 o, @3 \* Z8 S4 p  隶书的草隶化:当今书坛隶书总体看又有草隶化的倾向。远古时代,汉隶与汉简、帛书等“草隶”并存而书写材质不同。今日的书家早已横跨古今,取材石刻、简帛,且多以后者为主。形式是越来越“飘逸、秀气、整饬”了,但汉隶的“高古、雄浑、朴质”等古气早已荡然无存。分析原因,一方面是“汉简”书写比较自由,不太注重用笔与结体,易于上手,易于有成就感;另一方面,与青年书法家“擅长”行草书体的时代浮躁书风有关。
# G# g3 O3 B9 `9 `* x0 U% t  楷书的魏碑化:诚如拙文《伪尊碑与真抑帖》指出的,如果说康有为、阮元等人力倡“尊碑抑帖”或“北碑南帖”在当时是一种进步、一种政治的话,在今天的尊碑抑帖却早已经变了味。浮躁的眼睛东张西望,最终总能找到迅速功成名就的实用主义最佳艺术载体。相对唐楷入规入矩的“永字八法”、“间架结构四十八法”等用笔与结体的难度而言,魏碑太容易了,而且,即使对魏碑里面的《张猛龙碑》、《张玄墓志》也难以再潜心钻下去。于是,许多青年书家纷纷转向了不要动太多脑筋、不用浪费太多纸张就可上手的豪放、粗野风格的北魏书法。再等而下之,甚至连这样的“正书”,时下也不太有人爱写了,而统统代之以千人一面的行草书风。种种迹象表明,楷书向魏碑书风的简单转向只是书法的复古或倒退。我认为,楷书的这种异变是正书发展的最大失落或失败。以欧阳询、颜真卿为代表的唐楷,在作为三岁小儿、八十老汉学书入门的最佳教材后就被束之高阁惨遭遗弃无人问津了。有识之士可否思考一番:20年后的楷书会是什么样子?!
, {) s3 q) Y3 r3 a& h5 x# [) B  正书的入门化:最为可惜的是,正书在时代书风大潮卷挟下正在向主体失落的方向滑坡,这主要体现为正书变革的入门化倾向。所谓正书的入门化就是说正书在上述大篆化、草隶化、魏碑化的同时,也一步步地退出了书法的历史大舞台。正书,很爱你可就是没时间陪你,正书在大多数青年书法家眼中的地位即将沦丧殆尽。也许,青年书家行草水平的总体情况也不太高恰恰正是冷落正书的报应吧。
; t% `0 R7 V0 W5 x( O  不难看出,时代书风的发展限定着正书变革的方向,而反过来说,作为占五体书法五分之三或更多的正书的变革,也必将带来或推动时代书风的根本改观。我以为,只有抓住正书变革这条书坛主脉进行纠偏、匡正等合理的既顺应时代潮流又不失书法本真的探索,才能从根本上纠偏,从而匡正时代书风的发展。! ?. V, G9 G, @( m' U! Q
  
发表于 2005-8-20 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周维军///书坛弊端与正书变革

文章的观点没有什么新鲜的地方!~更多的是一些陈旧的危言耸听,没有见到有根据和言之有物的思考,所以这种文章的本身就是当代书法最大的危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