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4350|回复: 0

執刀式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6-8-4 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執刀式

學書法的人,大都知道在學習書法之先,必需要懂得執筆的方法,才能事半功倍。學習篆刻亦要先知道執刀的方法,才能進一步地去刻印。古人講執刀的方法多用「雙鉤法」與寫字的方式相同,這道理當然是對的,但執刀的方式,不一定就是一種,歷代篆刻家執刀的方式也各自不同,而他們的作品,則各有所長,茲就所知,將執刀分為三式:即摑刀式、推刀式與拽刀式。  


(一)摑刀式:
用手掌緊握刀幹,五指外裏而向內用力,刀鋒內斜,如握拳狀,刻時自前方向懷內刻。這種叫做「全摑式」。另一種是「抵摑式」,以食、中、無名、小指四指握住刀幹,大姆指與四指相對,抵住刀幹,如此,握刀的力量更實更大,刻起印來,當然就更方便。這種執刀的方式,適於刻大印和氣派滂薄的寫意印,但不適宜刻製小印或精細的印。齊白石先生便是用此種方式刻印,祝樂山兄亦慣用此法。  


(二)搜刀式:
這種執刀的方式與寫字執筆的方式一樣,有「雙鉤式」與「單鉤式」兩種,雙鉤式是以姆指食指中指三指相對,撮住刀幹,以無名指抵著中指,小指抵著無名指,刻印時的方向與摑刀式相同,是目前方向內刻的。無名指在刻製時,可以緊貼印石邊緣,使力量容易由大食中三指貫注於刀鋒。而小指則可於每一筆劃刻就後,將石粉掃於已刻的空隙間,這樣,可以使印面上的字跡,黑白分明。這種方式適於刻製一寸左右大小的印章,因為指興腕的力量,在這種執刀的方式下,可以得到高度的發揮,所以,古人便把雙鉤式的執刀法列為刻印執刀的不二法門了。「單鉤式」與寫字的單鉤式是一樣的,是雙鉤的變樣,一般人都不採用。
歷代篆刻法採用雙鉤式執刀方式的人最多,皖浙兩派便多用此法,近代印壇巨擘吳昌碩先生也是使用此種方法刻印的。


(三)推刀式:
這種執刀的方式是和現代拿硬筆(原子筆、鋼筆等等)的方式相同,用大食中三指自刀幹四周撮定刀幹,自懷內的方向向前推出,這叫做直推式。如果是橫推,就叫做平推式。這種執刀的方式,刻平直的筆劃容易得到很好的效果,刻精細的印也可以,所以採用的人也很多,而且,自從硬筆流行以來,用這種方式刻印的人愈來愈多了。趙之謙製印便採用直推法,記得有一篇文章記載了王二南先生(王映霞的外祖父)看到趙之謙刻印,就是使用這種方式,可見古人早已用過這種方法,不是最近才如此的。據說黃牧甫製印是用平推法,我們可以從他的作品中,尤其是邊款,可以看出他用刀的方式。
以上所述三種執刀方式,只是將執刀做了一個歸納,若干地方,尚有牽強之處,但古人談執刀,又太簡單,使學者只知其一,不能融會貫通,所以才不惴淺鄙,列舉各法,俾便初習之人,有所領會。即以摑刀式而言,它又可以適於鑿印,左手以掌握刀,右手以小鎚鑿刀頂,這是古人鑿印的固定方式,如果說執刀只一法,則鑿印之術,亦是篆刻之一部份,其執刀式又將安屬?故列舉歷代印人執刀法以闡明其不同,而篆刻之優劣,端賴作品之佳否,執刀猶其次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