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1188|回复: 5

“真实的刘炳森” 系列之七:我的学长——刘炳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8-13 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引文5 L7 s9 v, z' i  |7 W+ z/ i
- W; }' K1 ]1 u  W( Z% ~5 Q* Z) s
最近,曹宝麟发文批驳已仙逝的刘炳森先生,并邀请了华人德 、石开、 胡圣虎等人来助阵。言辞之偏激很难让人相信是出自几位大学教授之口。曹文(第一篇)的结尾用词:“功败垂成,野心落空,真是老天有眼.”让我感到震惊!这种咬牙切齿的诅咒文辞,真的很难让我相信这是一篇只是作为评论功过是非的小文。此时华人德也发文斥责刘炳森先生为“阴鸷骄横者”。坦白的讲,我看完曹宝麟的第一篇文后,在我的脑海呈现的真如一部武侠小说中常见的场景:一个怀深仇大恨多年后得知仇敌已入黄土后奔突坟前,劈碑掘土的痛恨狂态。
0 t. g' i) J' h  T4 j1 F" w3 h2 d曹宝麟、华人德 、石开这几位当今书坛的大腕与刘炳森先生年龄相差不大,在中国书协共事多年,他们为何在刘炳森生前假意奉迎,不敢说半个“不”字,如今眼见刘先生仙逝,人走茶凉,才纷纷跳出来咒骂指责,有很多人说这是“掘坟鞭尸”的行径。
- V; h/ B) M' {, p8 m6 ^9 n- I  ^8 d难道刘炳森先生真如他们所指责的那样?因此有了“真实的刘炳森” 系列文章,我希望向广大网友重现一个“真实的刘炳森”,并相信公道自在人心,会有更多人站出来说话,还刘炳森先生一个清白!
# V2 K3 n6 M# I% p5 l# i2 W9 `9 z2 ^) S$ e
http://www.59art.com/dispbbs.asp?boardID=47&ID=303&page=1, I3 q& C: e& O3 K0 U: M

) N0 M9 V) Y9 O% S* ?4 g* Z0 n' A% ]/ i4 F% h( L9 z

4 \  ?; w* H3 V4 y* d---------------------------------------------------------
: v3 ~+ e) {5 \  M" Q' @& V7 j: M' C8 J9 p" F/ E$ x
- x" M/ k! j" O! `' h$ t
. \0 w: L' m! I. L, C

# r! ^) P/ X1 V! v: Z
" {2 E. c; k+ `0 a4 Q# \* e7 Q张世俊9 D! \5 l& r1 s1 E/ T, [7 j

8 F5 I! F, }* H/ R# t
+ \* R/ ~* S6 Y4 v  c# l炳森先生是我的学长,我们曾就读于天津三中,我比先生晚三届进入这所百年老校,我们的美术老师胡定九先生艺术造诣很深,书法绘画功底很扎实。炳森先生是胡教师的高足,学习刻苦成绩优秀,备受老师偏爱并鼓励报考北京美专。炳森先生不忘师恩,每每与我提起母校都怀着崇敬的心情。2002年1月,在炳森先生的资
$ P/ C& `) J1 N助和操持下,《胡定九书画篆刻集》出版了,炳森先生亲自赴天津出席了首发式。胡老师的公子胡允谟先生非常感谢炳森先生的帮助,多次和我谈起炳森先生的为人,在给炳森先生送行时撰写了挽联:“两代相交志同道亦同,羡君泼墨挥毫淡泊终生留正气;一朝永诀泪尽情难尽,令我停云坠月惆怅后世挂剑情。”
& u/ Z* @% ~9 c6 t0 s/ E. r  因为炳森先生与我同受教于胡老师,先生便称我为师弟。凡遇我不相识的朋友,总是郑重其事介绍说:“这是我的师弟。”但我从不敢妄称先生的师弟。 5 O$ ?# P% h$ S1 O
  2000年4月,也是学长的王耀华、胡允谟等同志倡议组建天津三中校友会北京分会。炳森先生百忙之中也赶来与老同学见面。大家簇拥着他,亲切交谈,十分感人。合影留念时,先生谦虚,一定要站在后排,并一再表示:为了母校,需要他做什么都会尽力而为,先生对母校充满了感情,我和先生在一起,谈得最多的就是母校。有一次谈到母校旧址礼堂教学楼,他深情地说:“那是一幢多么有特色的建筑啊!”母校旧址铃铛阁被津门誉为三件宝之一(鼓楼、炮台、铃铛阁)。先生告诉我,他曾专门到母校旧址,一个人在那里进行素描写生,并将这幅素描拿给我看,只见画面礼堂教学楼旁有一棵老树,树枝遮盖着一角,整个画面折射着历史的沧桑,令人无限感慨。2002年天津三中百年校庆,校友会在研究礼品时,我提议将母校旧址这幢楼拍成照片制作成双面绣,得到众多校友一致赞同。校庆时,这幅双面绣成了学校的“国宝”,摆在主席台前的明显位置,受到全校师生的欢迎,也引起了众多老校友的追思。 6 P1 w5 ?/ o" _9 ~4 B
  炳森先生如椽大笔,驰骋书坛,求字者不计万千。2002年秋天,我将历年保存的部分诗稿书写出来。集结付梓之际,妄想请先生题写书签。惴惴不安贸然求字,没想到先生爽快答应并允诺给我寄来。过了两月仍未收到,到收发室询问无果,就和冷万里同志去了先生住 家。先生在电脑前正为台湾一寺庙撰写文章,事毕高兴地与我们聊了起来。当得知签没收到后,立即泼墨挥毫。我望着题签,欣赏之余,感激之情油然而生。就在这本书印制后不久,收发室突然送来了炳森先生从武清寄来的信和题签,真后悔,不该这么沉不住气,烦请先生写了两次,先生的为人使我永志不忘! 8 v, ?/ V: h2 L7 x2 L) U6 d7 I
  2004年年初,西城区委决定成立区文联,我负责组建工作。研究工作时,大家建议请一位德高望重的知名人士担任名誉主席。有的同志询问请炳森先生如何?当时我想,先生兼职太多,且是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书协副主席,这么重量级的人物怎么可能到一个区兼职名誉主席。大家抱有很大的期望,希望一试。于是接受委托,我和冷万、佀明亮同志来到炳森先生家。汇报完西城文联筹备情况,当我冒昧提出希望先生出任名誉主席时,先生竟爽快地答应了,真是喜出望外。文代会开会 时间确定后,我又登门拜访,向先生提出能否抽出时间参加大会开幕式,先生笑着说:“世俊,我去,你们都跑了两次了,不能‘三顾茅庐’啊。”4月6日下午,先生如期而至,期间,他还不接受了新闻记者的采访,并提出了做好文联工作的希望。西城区文联副主席冯巩同志开玩笑对我说:“主席,您这文联规格快赶上全国文联了。”在座的朋友开怀大笑。后来才知道,去年一月份炳森先生已查出癌细胞,而四月份仍拖着疲惫的身躯出席了区文代会。身居高位的书坛大师对区文联工作如此重视,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啊!时至今日,每每谈及,我都被炳森先生的高风亮节而深深感动。正是“惟大学问功高心愈下,是真淡泊身殁志益明。”6 ]; C, C9 L2 J5 d4 K

4 m/ M+ Q- \+ k; B& ~/ _, x  T* j[ 本帖最后由 中国书法收藏 于 2006-8-15 20:20 编辑 ]
1503144.jpg
 楼主| 发表于 2006-8-13 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客观公正地评价刘炳森先生4 H$ t' k% ~  s4 I# [

& o9 q# m/ y4 b8 d9 y
6 y1 M5 S9 ?+ }6 M# O7 i% {8 M3 h. c; e/ Q6 a* q6 s' k
刘炳森隶书在中国现代书坛上可谓独树一帜。有人这样预估过,说刘炳森隶书牌匾之多,可谓中国之最;刘炳森隶书字帖及光盘种类之多,印数之多,也可谓中国之最;单用刘炳森的字筹集的款项作为书法教育基金的款额之大,种类之多,也可谓中国之最。作为中国传统书法的继承人之一,刘炳森能取得如此骄人成果,真值得当今书坛好好地研究,并加以发扬光大。                                 一0 @5 X& h$ D1 ^! `
     刘炳森隶书也和他的人一样,经历了青年,壮年,老年的过程,他的字也逐渐从“貌秀”,“骨秀”,步入了“神秀”的阶段。这三个不同阶段的代表作可以说是1973年9月由荣宝斋编辑出版的“刘炳森隶书《国际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字帖”,1978年12月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书法选》的刘炳森隶书作品“毛主席词十六字令一首”和1983年8月由长城出版社出版的《刘炳森隶书杜诗》。在网上,有人批评刘炳森隶书“一百年不变”。看过上述三种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后,就知道刘炳森隶书的变化有多么的大了。其实刘炳森隶书也曾经历过彷徨的阶段。在一次书展落选后,刘炳森曾发愤改变,后以一幅写清道人的隶书而重返书坛。当时使世人一震,他们惊呼:“刘炳森隶书怎么会变成这样?他还会怎么变?”提供与当代名家在线对话,书法教育,艺术高考信息咨询,网络展览,艺术论文国学资料下载,作品即时交流,高清晰艺术图片下载,当代书法篆刻人物批评,书法篆刻界热点争鸣,真品字画拍卖,文房四宝网络营销,艺术家交友等对于刘炳森隶书缺乏研究的人也可能和那位在《书法报》上撰文“刘炳森隶书死矣”的作者持一样观点。其实刘炳森隶书在不断地改变。一般人都知道他最初临《华山碑》,然后《乙瑛碑》,《张迁碑》,最后写《石门颂》,这都在他的隶书中有完美的体现。但鲜为人知的是他的楷,行,草,篆等体均不断地揉入他的隶书之中,才有刘炳森隶书的溶百家之精华,惟妙惟肖,炼自家功夫之境界,形神兼备。书坛的发展,进步都会引起他的反思,他仍在坚持自己的长年临帖日课,既使在公务繁忙,身体逐渐走下坡路的今天,也照样作业不断。刘炳森隶书正在向着人书俱老的完美境界不断地攀登。大贤虎变愚不测,在一般人看来貌似不变的刘炳森隶书,君不知鲁迅先生的名言:“踹足再入,已非前水”,在炳森先生每日的笔下,在续写着自己的生命,在续写着自己的故事。他的笔道由圆弧形逐渐趋于平直,更加简单,老辣,笔道粗细变化越来越大,写法也越来越多。仔细品评,又笔笔中的,在不经意中又处处透露着书者的匠心独具。还是普普通通的严谨的方块字,他竟能安排的千变万化,意气方遒,灵气十足,神采飞扬。书写的内容也同样抒发着自己的心声,“赤子登巅”,“登顶我为峰”,等,都向世人袒露着自己的胸怀,他要把自己创造的炳森隶书继续推向顶峰。炳森兄豪情不减当年,他自己讲,“我还不老,我还要和年青人一样,不断进步”。字如其人。这就是刘炳森隶书的灵魂所在。刘炳森隶书还会伴随中国书法的不断发展,继续在书坛领跑,并不断完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13 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刘炳森捐款百万元在人大设立书法奖学金2 |8 Y) Z$ n0 ?) \
1 X) X1 E* v. |3 Z7 T- p, Y) ?( V

0 V# u; u6 W* M* [, y
8 s, }. N* W/ {  为传承民族文化,推进书法教育事业发展,最近,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刘炳森先生向中国人民大学捐赠100万元,在中国人民大学设立以他老师名字命名的书法教育奖学金——“何二水奖学金”。同时向人大东方艺术研究所捐赠20万元,资助东方艺术研究所开展书法教育和研究工作。据悉,新成 ; A. B  X  C! h; ]) Q1 S
立的中国人民大学东方艺术研究所隶属于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是中国人民大学院属学术研究机构,聘请刘炳森先生担任所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14 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刘炳森书法
z1.jpg
z2.jpg
6.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14 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中国书法收藏 于 2006-8-13 20:36 发表7 u/ f- `" o( m" P* ^
刘炳森捐款百万元在人大设立书法奖学金; U( E5 F0 u& u/ U8 b
$ L$ E2 j4 P2 V6 ?& J  Y0 G
* W: _6 n/ m- |
3 e, r9 k' `/ h) h: A- \: B
  为传承民族文化,推进书法教育事业发展,最近,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刘炳森先生向中国人民大学捐赠100万元,在中国人民大学设立 ...

3 P  s7 z; \7 }! g6 V0 b5 S, W3 P) e& u1 e

0 L; T9 v1 [$ W% @" d: B9 a积德于书坛必将发扬光大!——愚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30 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inyang123 于 2006-8-14 21:35 发表
) T2 G! B" o, }" m
' p$ G9 V" |& S, a% z$ e& ], G/ x6 _$ B* F

& s8 Z7 f2 L4 W积德于书坛必将发扬光大!——愚砚

$ {6 O* M: B3 E, O:handshake:handshake:handshake:victory::victor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