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帖子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100
- 注册时间
- 2005-10-7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14290
- 点评币
-
- 学币
-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ADMINOPE=纪伟|灌水圣|奖励积分 6|.|1132916108]浅论书法意境美6 A+ v8 w% p; N( u% I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2002级文艺学研究生 毛 娟) S+ Y: I+ ~' s5 `: y
内容提要:诗词有意境书法亦有意境。书法意境外在体现出诗意美和音乐美,内在体现出书家的内心世界和人格精神,并深层体现出中国艺术精神。/ s) A. T1 [& n9 u9 {
关键词:书法、意境美、人格精神、中国艺术精神& w; {5 U/ [8 l# K `( u
8 S( c3 \* U0 W5 K$ ~
汉字从甲骨文、金文经过大篆、小篆,发展为隶书、草书、楷书、行书。其自由多样的线条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传达出各种形体、情感、气势,而通过笔法墨法的相兼相润,使得字体肥瘦枯润,巨细收纵,变化无穷,从而形成了具审美风貌的中国书法艺术。它兼备了具象和表现两种功能,是我国一门独特的“线的艺术”。它以它那简约而单纯的黑白点画构置艺术格局,并由此呈现书法艺术的至美——意境。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范畴,是一个标志着我国艺术民族特征的独有术语。书法艺术通过点画线条的组合变化,使作品超越有限的形质上升到一种无限的境界之中,因而,书法艺术的意境美是最为独特的:它是书法作品的总体审美意向和审美氛围,是书法艺术的灵魂所在!
6 d2 q% K' s, D7 D 意境美是书法艺术高低的标尺。有意境,则成高格;无意境,则成奴书!
% W( {$ h+ G& U. D6 k
: C, B5 `! \! ~& O% k n% X一+ Y1 k+ J. u9 Z" z9 f$ U/ U' M: g
书法意境美是书法艺术的核心,它从外在主要给欣赏者呈现出了诗意美和音乐美。
1 y9 }$ E9 P! c一、诗意美。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犹如一首优美的诗,情感笃深,意韵浓郁,使品味者有隽永之趣。当我们欣赏颜鲁公的书作,会感到他雄古深邃,傲岸磅礴的书气,好似那***慷慨,格调刚健的“建安诗歌”;当我们一览怀素、张旭的狂草书,李白诗句“日落沙明天倒开,波摇石动水萦回”(《东鲁门泛舟》)中的意境会浮现脑海,似乎又进入了一个飘逸旷达的境界……书法和诗歌虽非同一性质的艺术,但它们都是作者思想情性的自然流露,有着强烈的写志、达意性。自古以来,诗人作诗大都缘事而发,写字亦不例外。蔡邕《笔论》:“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刘熙载《艺概·书概》:“写字者,写志也。”可见,书法虽不似诗歌通过语言直抒胸臆,但它那艺术化的线条组合和笔情墨韵,同样寄寓着作者的艺术情趣。其次,在创作方法上两者都很讲究抑扬顿挫的节奏,强调起承转合的章法。而且书法创作多以诗词为内容,以此增添书法的艺术魅力。所以,优秀的书法作品往往涵容着醇厚隽永的诗意,使书法的意境呈现出一种别具一格的书卷气和诗意美。! c5 J) E5 K7 w- j% }! ?: \$ ~3 p, [
二、音乐美。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先生在《论中西画法的渊源和基础》一文中非常欣赏派脱(W.Pater)“一切的艺术都是趋向音乐的状态”这句话。他还说:“中国乐教失传,诗人不能弦歌,乃将心灵的情韵表现于书法、画法。书法尤为代替音乐的抽象艺术。”1可见,书法与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音乐由不同的音符组成,而组成书法的音符是各种不同的点画线条。这些点画线条的粗细、长短、姿态的千变万化以及墨色浓、淡、枯、润的不同,使书法如音乐一样,具有一种节奏感。音乐中的大调犹如书法中的狂草,奔放、热情、雄强;小调犹如书法中的小草,细腻而耐人寻味。而且书法也同音乐一样讲究章法。首写一字,其气势须管束到底,一字乃通篇之准,下字之首笔和上字之末笔之间要承上启下并贯穿书作始终。而最使人拍案叫绝的是书作中笔断意连之处,笔断如鹰击长空,意连又扶摇而上,它丰富了书法的表现力,增添了书法的含蓄感。总之,音乐是运动的书法,书法是静止的音乐。虞世南《骨髓论》言:“鼓瑟伦音,妙响随意而生”也道出了音乐与书法意境的联系。5 ]$ U4 }9 t9 Q
# |& i$ ^, d" f+ I X, r% [
二 A& G# B; F5 t: m
书法意境美之所以是书法的最高境界,因为这境界“诞生于一个最自由最充沛的深心的自我。”2书法意境美的创造,根本上取决于书家的思想感情、审美趣味、审美理想以及人格襟抱。如王羲之《兰亭集序》所体现的清风出袖,明月入怀的平和自然之美,正是其随顺自然、委运任化的人格心灵的体现;颜真卿端庄宽舒、刚健雄强、大气磅礴的书法,又体现出他凛然正气的人生追求;郑板桥的“六分半书”,不衫不履,天性自然,于其中透出他人格心灵的真率与活脱……又如书法美学得到空前繁荣和发展的魏晋时代,书法艺术从实用性的文字进入审美领域的书法就是在这个辉煌灿烂的、人格化、抒情化的时代中突现出来的。它总体上打破了秦汉以来的朴茂方正,代之以轻便流利、神韵卓荦的艺术风格,体现为平和自然、含蓄蕴藉、刚柔相济,由此艺术风尚为之一变,带来了艺术上的自觉时代,并高高扬起了肇自老庄的“中国艺术精神”。这时的书家常常用书法来抒发个人感情,使之成为一种理想化人格的化身,并在其中反映时代精神。而在此后的唐宋元明清各代也突出体现了笔者的上述观点。是的,艺术的使命不仅仅在于反映客观世界,更重要的是反映人的主观精神。在中国书法艺术的本质构成中,笔者认为艺术主体——书家是最根本最核心的。因为只有发自艺术本体的感性冲动,才能催发出人类文化意识照耀下绚丽无比的生命花朵——艺术。所以,书法意境美的创造最终取决于书家的思想感情、审美理想和对客观现实的美的感受。因而我们也可以从书家特有的汉字艺术造型和作品意境中窥探出他们独特的审美意识和风格,诸如儒雅与庸俗、雄健与妩媚、苍劲与秀润、老辣与稚拙、沉郁与飘逸、丰实与空灵等等。所以,要了解书法艺术的真正审美根源,只有到书法主体的心灵中去寻找。因为在那些流畅的线条、飞动的曲线、变化多姿的结构中渗透着主体的内心世界和人格精神! r% k0 k3 j" m- x
9 _3 O8 i* r+ ?7 ^2 d三2 Y. z; w7 v( B5 M* M* R, q% s- p' C
人们在形容书法艺术时往往用“独特”一词,因为就世界范围而言,它是我们民族的特产——只有中国文字才产生了震撼古今中外的书法艺术。我们以汉文为主的中国文字虽几经变化,但始终未脱离象形的特征,事物之形的复杂多变决定了中国文字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从而为书法艺术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书法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娇子,其点画线条也不再是单纯的形式再现,而是我们整个民族文化、民族艺术精神曲折隐微的体现。宗白华先生说得好:“中国乐教衰落,建筑单调,书法成了表现各时代精神的中心艺术。”3那么,书法到底体现了怎样的艺术精神呢?下面将做一个简要的探讨。
3 F/ U' p0 Y' {8 q) u 艺术精神是指一种艺术独自具有的、内在的品质或气质,也蕴涵着一种文化的理念。中国艺术精神是什么呢?徐复观先生在《中国艺术精神》中认为是庄子精神。不可否认,庄子以及道家思想对中国艺术精神产生的深刻影响。在书法这种看似简单,实则凝练的艺术中,既要展示出书家随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技巧工夫,又要透露出书家的情性、修养、气质和审美观,除了技法之外,更多地是靠学养,是“无心于变,自然触手尽变者也”4,这也正是庄子要求的“心斋”、“坐忘”的自由境界。可见,书法创作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与我国道家传统审美文化中的“自然精神”紧密相连的。书家丰富的表现力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大都是建立或归宿在道家的“自然精神”这一美学境界上的,这也促使书家创作要合乎自然天成的审美规律,以形写神,在虚实隐现中妙造自然之境,达到“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5的气韵生动的审美境界,从而获得宇宙生命的浑成之美!所以,书法的意境美首先体现了包孕着我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庄子及道家所言的“自然精神”。其次是主体精神和创新精神,这两者在很多时候都是紧密相连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是以探索主观规律和反映精神世界为目标的,在书法上则表现为书家的主体精神。当王羲之、张旭、怀素等书家下笔纵横挥洒时,策动他们的是自由表现自我情感的欲望,他们写的是“胸中逸气”,是一种创造力的生命行为。这种行为伴随着他们主体意识的觉醒而产生,并激发着他们强烈的自我崇高感,从而创造出新的书法形象、意境和风格。例如在唐代张旭以前,隶、行、真、小草各书体已日趋完善。他在掌握了精湛的传统技艺和深厚功底后,突破小草的规范,创造出风格迥异的狂草,这便是一种“超越自我,超越传统”的创新精神。所以,在历代书家不断超越的奋斗不息中,我们也清晰地看到了中国艺术精神的延伸!
" s, ?& I6 d8 J8 O( F 中国书法是一种真正的艺术。它是民族文化的产物,负载着丰富的文化心理信息,表现着独特的民族艺术精神,显示出我们民族立足于世界艺术之林的尊严以及高度民族文明的生命力。所以,追西方文化精神不可不知建筑,悉中国艺术则不可不究书法。当代书法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摆脱世俗的狭隘功利心理,创造出如同晋尚韵、唐重法、宋取意、元宗态、明主趣、清求朴一样具有相应时代性的,融入了现代人生命的、震撼人心的艺术意境!# B4 R2 @/ d% @3 j. X8 A
/ L2 U6 e6 X E+ `注释:
5 V a8 }9 \& n d1 F1宗白华《艺境·论中西画法的渊源与基础》 第120页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z9 D% f2 b7 R0 L# K4 P
2宗白华《艺境·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 第169页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5 N" ?" B- @8 n, x3宗白华《艺境·书法在中国艺术史上的地位》第131页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1 Y. m9 a Y8 b. u: ?( s# Q4王澍《虚舟题跋》
$ x8 J6 i# `: N. u v9 J4 i2 R5司空图《与极浦书》引戴容州语9 q% J3 R3 u, l% N
(转者注:如涉及著作权,请与老灌联系,不过看名字好象是GIRL,呵呵,好文章呐,别介意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