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or=#DC143C]凌云健笔意纵横
! w# Q# {6 t5 w——尉天池书法批评
/ U% h5 ~: O) @/ M% y二泉
0 P% r- k: i2 G. X: t& } 看尉天池的书法,每每想到前一阶段关于“书法与时代精神”的讨论;如果以“崇高、博大、雄健、昂奋”等作为时代精神之内容,那么尉先生的作品无疑是高扬时代精神的一面旗帜。% A/ k3 [2 l; _# L* s. d( l
尉天池的书法之所以面目独具,就在于他不但能立稳魏字,致力“二王”、米芾之笔法,而且能融苏轼、黄庭坚、徐渭、陈献章书法于一体;故先生之书不但有“骨”,更以“气”胜;这与乃师沈子善的影响,以及他丰富的生活阅历、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其豪放的性格都是分不开的。
2 j0 G! e0 g4 O# S1 R2 C: ` 我没有机会亲睹先生作书,但从那轻重缓急的用笔节奏、浓淡润燥的墨色以及变化无常、妙笔偶出的字态,很容易想象出作者作书时迅疾爽畅的动作和一泻千里的***。他的四言联“一轮明月,四壁清风”,气势酣畅,起止爽利,丝毫没有做作和点缀之意。从容大度,一气贯通之中却又总会感到一种“如溯急流”般的涩劲,将欣赏者引入一种旷达、沉雄的境界之中。这自然与先生疾徐的行笔速度和翻、转、逆、拖等运笔方法有关。结体上,中宫紧收(如“轮”、“明”字等)。重心上提(如“月”、“清”等字)。四肢舒展(如“壁”、“风”等字),三角之撑(如“壁”、“月”等字),从而形成了先生稳、健、豪、放的独特艺术风格,富有极强的感染力。
# w5 H) z% Y, E7 f/ B[UploadFile=CEBECCECB3D8_1137083463.jpg] & p( \, S! h! ~" \) _
尉先生重“骨”,重“气”,更重“意”。笔到而意到,如“月”、“风”等撇画末端的顿笔,是其用笔的鲜明特征。笔未到而意已到,如“壁 ”中的小“口”以两面点代之,简约练达。笔已止而意犹存,如“风”字最后甩出的一笔,笔画似曲还直,墨色遂枯还浓,余味无穷。/ @& `& Y9 @. K+ [5 k# B% T
书法人格论,我一向很不以为然,但如果真的没有这囊括千载、精骛八极的气度,没有这豪放的性格、宽广的胸怀,如何能写出这等大气的作品来呢?随着时间的推移,先生之书法愈发显示出其深度和撼人的魅力。; e( J# b4 h( J- K9 h
诚然,先生书法在结体或转折的处理上往往也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如这幅作品中的“四”字,最后一笔用竖折,而右上角折处断笔,从而显得琐碎。近来,先生的名气越来越大,字写的也就越发随便了,如给安徽《书法之友》的题词“流光溢彩”四字,枯笔的大量运用,笔画的任意夸张,不免显得飘逸有余而浑厚不足。
% b5 }& c: \( W# Y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