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帖子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80
- 注册时间
- 2003-1-15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21769
- 点评币
-
- 学币
-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坐而论“道”:欧阳中石先生漫谈书法
, `; o; V$ ]4 c6 y□佚名 & v& u9 z, K8 n3 s7 \- C2 X
坐而论“道”:欧阳中石先生漫谈书法- }; ?/ I6 w6 I+ F w% H
□佚名, \$ E( F9 P, h* o6 q
2 u% n& R1 T, G) c+ |7 x$ p7 a1 ^
(说明:本文根据笔者1993年在首都师大研修期间,于欧阳先生书房部分听课记录整理。有的地方语言简略,个别地方稍许重复。因是随课记录,虽无很强的逻辑性,但不乏精妙高论、真知灼见,道出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精髓。为保持话语原貌,均未作大的调整,大体按时间先后为序。本文实为口录,是弥足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未经欧阳先生审阅,文责笔者自负。)
% @2 C8 \( y* q' Y
7 k0 s; x& S/ E- b% V0 S, G ■书法为文人末梢,值得重视,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别人一时之间赶不上我们,是最细微最高的艺术。没有文化基础写不好字,要通晓各种文化。有很微妙的技法,是一门艺术和学问。将来将书法放在中文系,有很好的中文基础,在中文系建立书法专业。沈尹默在20年代只设过半年,浙美走在前面。中国人不光彩的,是中国人自己的东西而无权授予书法学位。六艺时代有,现在倒没有;解放前的学校里有,但现在却没有。现在的学校制度是西方的一套科技制度。我们民族的这点特色逐渐去掉了。但日本,1945年前是一个;1945年战败后,美国将之改变。日本有识之士认识到照这样下去,日本人将来不知道有个日本,故在美国影响的基础上加上本民族的东西,即汉字,日本人作为相当重要的一门课。有专门的书法教室,中小学都如此,一桌一砚一水池。研墨虽耽误时间,但还要学生研墨,是要让学生感受,让学生知道这是一门民族的艺术,顶礼膜拜。日本没有书法博士导师,法国有,是中国人熊秉明。他本来学哲学,学画不成,改学书法。不是学者型的够不上搞书法。现在社会上庸俗化,有许多文盲书法家。5 b7 I8 X$ \: E3 q+ ?$ ~" b
) O+ [; T* C- Z# b5 d. M 写什么内容,便是一门学问。有多少可写,有多少不可写?与过去情况不一样,建筑的要懂,装裱的要懂,没有一定的文化不行。
2 p8 Y6 G: b" \" s. q5 h7 O9 D5 [& N% A" _7 \1 f
主张动手,是正统。正统和传统是两个概念。传统如汉、唐,写的不好也是传统,但写地契绝对不会写张迁碑。当时就有高级、低级的。代表历史前进的是正统的。在传统里有好有坏。有些人反对正统,传统好的他认为不好,而不好的他认为就是好。(3月31日)
3 b7 i( R3 ]" d! R' _0 @; c0 x6 J i* Q; O. H. H" n3 F6 b$ K
■用自己代替王羲之,这就是不进步。原来的东西拉住自己,没有强烈意识去改正它。不好的东西学得快,好的东西学得慢。学不好,写得多不一定好,是在重复自己的错误,要锻炼眼睛的能力。尽可能地理解学习对象的规律,多方面地理解它,只有一个,无论谁也跳不过这个规律,每字只写三遍,多写无用。有的远效果可以 ,近看全不对,有形而无神地达到半仙之体。有神而无形是不可能的。先有形后有神,要想到整体格局,要注意这个字在章法里的位置。遍临诸帖,但不要求都会,蜻蜓点水。要想进步,每天都要打倒自己,打倒自己难。不打倒自己,就不能进步。(4月1日)' v" t; f- I3 V% U k" h
' w3 d2 r* x$ s* R/ k+ ~# C5 F
■我们应当会作诗,先会背。在什么场合写什么诗,是应当具备的能力。强调学院派、正统,希望我们达到。(4月13日)
6 A# N; B3 s5 H3 G2 D. e" ~7 ]1 t8 {2 M. @$ t
■想写好就能写好,想写不好就写不好。“想”,不是梦想,不是希望,而是一个切切实实地想。需要切实地想,不同意时间是个根据。“想”是思索,现在是学,不是发挥。
( D7 f# V6 o" @9 E" c
5 j p% I& r! g& i& v8 T 功夫不可靠。要非常珍惜我们的时间。有个莫名其妙的字眼“泡”,中国人能泡,把元朝泡没了,把清朝泡没了。这不是优点,是缺点。我们需要的是夺取。把过去的优点都学了,不能死在古帖的脚下,要从他们的脑袋上走过。我们相信他们,都是有经验的。我们要压倒古人,才能超过古人。要当真地临摹,要相信老师的话,要承认古人说过错话,今天说过错话的更多。有的可以与其争。有的根本不可以争。跟你争的是好,要明辨是非,自己的心里要有底,没底是不行的。要学会自己鉴定自己的观点,要在道理上懂得,等于给大家一个自学的办法,在哪个地方都会选择自己的战场,达到一个科学或艺术的高峰。
! V) T& E" {5 Q. M i$ j
3 T6 ~) {( P s- g4 w 我不承认书法是独立的艺术,因为它离不开文字内容,书法必须写的是字。一个时代未必有高峰,善于识别哪是时代的高峰,找到明确的方向。(4月13日)1 g3 k+ K- r0 W: O8 P
/ R( W2 g4 ^. }! g9 c
■很希望自己有一套很好的治学方法。否则,条件再好也学不好。这样,教的不好,也学得好,成就大事业、大学问需自己建立的。有一套最快速度、最不吃亏的办法是掠夺知识。最好都有卡片记录下来。与钱钟书见过面,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但不成大系统,承认他博,但不高明。(4月16日)8 _3 P5 v" r) X5 O
# l$ U# e1 s: v8 M1 i0 j
■先锻炼眼睛。纪昌学射,炼眼睛的控制。没有眼睛,就构不成思维中的形象,在头脑中形成形象再用手去写。用眼睛第一,其次是手,关键在于练眼。要双钩,否则眼大无神。
. d- d8 ?! ^4 |$ L$ B5 w# C0 J- j
# ^* [( x6 I0 W l# }: ~0 y 郑文公《论经书诗》是真正的正书,突出的好字。注意短小笔画,有时特色就在这里。需要遥控,要八面出锋(尖、腹、根、中锋、上侧锋、下侧锋、左侧锋、右侧锋——八面,八处都使,都起作用)。对笔需要控制力,手法、方法上越简单、效果最丰富越好。看见什么能写什么,只须一看,然后再练、专攻。(卢中南写了欧体的十四种碑)《皇甫君》也可写成《九成宫》,但其中有缺点,然后再弥补。在一个帖上初步有了功力,拿下来以后可以立家。(4月20日)
( }4 }+ s/ ?3 g, N! F- J
6 f6 T5 g( t* |3 N% f ■罗振玉甲骨书法不可看。 G2 `# Q+ J, V5 f5 K0 ~7 e
0 b" h. E# `) w
刻工、拓工、裱工都要好。买拓片最好。看帖最好看整帖,最好看原石。8 l T$ g1 H; t0 d2 ^# ^) f
, L; @; q" T" p" |6 Y/ M4 \: w+ M 褚遂良的书体是宋瘦金书的来源。《孔子庙堂》十分凝重、十分认真。要深入地理解,要进入到形象里边去。也可以写静,也可以写动,什么都可以,内容是重要环节。楷书之所以形成现在的样子,都与刀子有关,分不开。从硬笔到软笔,软笔表现丰富。汉代刀法已成熟。主要是笔,但也有刀的作用。
. ~, r0 z, r7 g5 N/ E' k1 c' K4 S9 E- d! l/ V0 g- M$ ]
想创新的人未必创新,想保守的人未必保守。写字不要树立自我,要树别人。在树别人的过程中,自己就树起来了,自立起来了。学会了的想忘也困难。过的越多,写的越多,后劲也越大,雄视千古。(4月27日)* Q; m! S: l0 f0 m/ M: \4 t! X
, B2 _/ j5 y+ d5 ` ■要会写,要学就学会它。可以少学,但须会。一定要学法,循法以入,再加积累。我们读书就是“会”,抓住这个要点,就解决了。我们学东西,不能茫茫大海地下去。学一个会一个,好不好不讲,只说“会”。临帖要求临像,不像等于不临。不像之前,临多少遍也没用。不主张用功,要准。用功是瞎磨蹭。(4月29日)
4 _0 h! i7 P' k$ t* u1 J; I1 M! Q9 |( |
■学的好坏不是动力,要在学的得法。老师的责任在于使之得法。学问是重要的,临摹是必须的,学就是夺取别人。5 y: H' \# E1 X# N3 Y6 n N# L
' o. N7 U& z( ?5 s* u, B D 对于创作,我素不知,而只知文从字顺。例证便是《兰亭》、 《祭侄》,然而今日之应付展览当如何解释?要把翰札的感情融入书中。先学共性、学法,不能强调个性(在理论上同沈鹏不相容,但是好朋友)。作好字体、书体、风格的全面设计,内容是最主要的出发点、根本依据。不从内容来,其他一切全无所出。不能以内容机械地决定书体,但必有抉择问题。必须考虑自己作品的用场,客观要求决定作品的形式,作品的内容,感情是自己发挥的依据。章法要顺适。7 y* c' W- v# y
; e* Z6 M s& R. q3 D) u 书家的字越少越好,多了不能保存自己。临帖无我,自作无人。自己一定要有清楚明朗的思想。如何立身、立德、立法,成功的地方都在这儿。与古人游,这个朋友值得交。(5月11日)
: d8 @0 l1 A9 l* }$ e
' Z$ ]" N6 F3 _ ■对“现代书法”的观点:敢于拼搏。探险,精神可嘉。有人拿生命来开玩笑,自我牺牲,值得尊敬。书法为文人之余事。“现代书法”的名称就不合逻辑,是把书法砸烂、冷落以后出现的怪胎。(5月13日)& U: Z$ d# E# {' t1 X% W' T- Q4 o
* }9 w. K8 ?( @ ■自有文字开始,便有书法艺术。文字的形成是一个共性发展的过程,人类的发展在追求更高的共性。时时刻刻记住它的共性,谋求它的个性。即把许多人的个性学到手,最后形成我们自己的个性。这就是我们的道路。(5月17日)
, F1 j) T$ c0 J* O' G5 c! m+ i. S+ P! u* W4 r
■不主张慢,要吃掉一家。不承认智慧差得很多,关键是不是得法。会学的学法。(5月22日)8 ]6 V% ?0 s/ _" ~* @0 U1 U2 |
& z2 R- [; c! }; N! U1 C
■评价作品,先明白什么是好?先立定一个标准。有个客观标准,很统一:
F! W" _1 X! v
8 H# }% j. f9 B7 y7 b 1、先看你的字有无来历,学过什么,没学过什么?包含哪些东西,都能展示出来。传统,字字有出处,笔笔有来历。每个字都有所本,都有依据,学来的是可贵的,自造的是别人不承认的。" x& ~8 j2 q% h% E
( C% r# t3 e Y 2、有何新意(从何处来到何处去)?学了哪些,将来发展到哪里?两句合在一起,既不是保守,又不是乱闯。这个标准是很客观的,传统和创新都解决了。很保守的保守不住,很创新的创不出来。前句,强调继承,继承中有新意,创新的创出来的不是新,并不新。从古至今没有守旧的,没有多个人一样的,永远也成不了王羲之第二。拼命喊的只说明他没深入进去。' ]. w$ u5 q+ _4 {. Y+ z( C4 m
) }5 k1 k6 b& ?* g* {
写字两规律:一是往好处写,一是往坏处写。往好处写,有规律,顺着越写越好,没有一个人的做法不在规律之中,谁也跳不出去。准,下笔就是它。要经常摹,琢磨,能看烂了,下笔就准,什么时候都忘不了。(5月24日): }! s7 ]" K' R# u8 @8 @
) g8 w4 h3 Z1 j: z' c0 e2 J
■与启功先生谈到文字问题,作为文学博士可以不会写诗,但作为书法家不会写诗算什么书法家?郑振铎说书法不是艺术,章士钊、陈叔通与之辩论,至主席处,主席说:“多一种艺术有何不好呢?”(5月27日)9 ?$ F0 }+ O3 R7 l
* X: q; |$ |- K5 Y. A) a, X" V ■作品给人以静穆的气息,看了跳不起来,安静地、冷冷地去看。像庙那样严肃,造成一种气氛,宣扬一种教化。什么事情,就怕形成一个体系。庙堂之气,尤其自己祖宗的庙。心地虔诚,毫无杂念,是环境气氛对人的影响。
( W9 S, B! ^% f3 b& l% C4 U! O* S/ }
+ G. I" P. z% @ Y 书法艺术能不能提到一个高度上去?我们要知道什么是高的,什么是低的?“百花齐放”,但不一个价钱。建立明确的、认识事物的“眼睛”,不受骗。怎么看待历史?历史决不止这些。留下的是精华。学会懂得哪是好,哪是坏。 ^ P; D! T) \; {- q9 w
* V& Q' V$ `$ a" S) [
有了文字就有书法艺术。文字的定型即为文字的成熟,东汉为成熟期。字体的研究到了一定的时期便是书体的研究。(5月31日)
3 |$ ?1 _0 q: F4 }) z
# e, _9 {: d3 H' p+ T Z9 a l: {: O ■古代的书法、书家列传,按年编排。中国最早的史书《春秋》、《左传》,中国的史最长。《资治通鉴》为治理天下提供参考资料。中国自有汉字以来,便开始有书法艺术的生命。从符号到甲骨文,中间有个断代。甲骨文相当成熟,甚至比金文更成熟。中间贯穿一个主导思想,既是科学的必然,又有艺术素质的存在。在契刻甲骨的同时,已经追求美。行书和草书当是附属品。行和草都是甲、金、篆的便写。不管文字发展到什么时候,都含有主观的、执着的追求的东西。能够绵延下来,是同实用相结合,书体发展的很重要的契机。从魏晋南北朝至今,几乎原封不动的只有汉字。如果脱离实用,那么也就不存在。碑额用篆书,目的是为了显得更加庄重。隶书用方折的地方,基本都是断。隶书中的撇捺是一个写法,左波右折。隶书没有笔锋。笔与刀在中国书法发展过程中,刀起了重要的作用。(6月5日) W' [ J3 x& c+ w7 u# s
# M& i1 ?. n2 {) @/ K5 [" u! k# g; ^ ■南北朝墓志多。二爨,隶书的遗味更多。碑在地上,墓志埋在地下。主流是楷书,行草为辅。隋,碑多于墓志,文字进一步规范化,进一步美化。宋朝,在尚法的基础上有尚意。馆阁——“弘文馆”、“内阁”。标准字,钦定。(7月2日)
8 n$ k/ J. u1 v1 R; [' H% z+ Q% N j# c; u5 q7 i9 A3 N) a
■艺术都在于一个格调,具体手法是次要的,表现在总体的风格。先求神似、气韵。(7月5日)1 e( `7 o5 H' c# Z* a5 p
* u; L+ i/ P0 U( r/ O' k
■所谓创作,不外乎写张字。这个字要干什么?针对什么目的?必须有高深的修养、很深的学问。要考虑作品的内容,给人一种感觉,表达我们自己的心境。(7月12日)
% [) I) I: d; \2 S% j+ t( m7 p% K% A& |2 F" n% h5 Q
■找准路子,下功夫,认真干。算一笔账,决不想赔,白费功夫我不干。不要浪费一点东西,不要浪费生命。在学习问题上就是一个速度,速度问题与广度问题。学得对会得多,不赔不赚。学得多会得少,大赔本。学了不会,更赔。学得少会得多,这是最好,这里边孕育着不学就会。天下有好多的事情,都有规律在。我们的任务便是抓住这些规律,抓住规律变为自己的技巧。临摹是夺取别人最方便的一条,都要学会和善于夺取别人。更重要的是方法,处处是法。学的是法,不是具体。这样会占有更多,夺取更多。善于从教中学,教学相长。接受别人的教训,善于学别人。(7月22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