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网站编辑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6 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至于各种小刀小剪,其种类之多和繁复,更是令人眼花缭乱。由此可见,装裱和修复工具材料之重要。
     据邱老师介绍,修复室原有七名工作人员。其中她和黄永锐先生用中国方法装裱,而Andrew Thompson 和Sydney Thomson用日本方法装裱。后二者曾修复装裱了“谷文晁”画于1800年的日本纸本大立轴“龙图”,以及“吉村周山”作于1780年的六扇《大阪屏风》。另外,Ann Evans修复了一些东方版画和西藏唐卡;Charlotte Lewis修复一些中国和日本的版画。此后,随着人员的变动,Sara Burdett接替了原Charlotte的工作职位,同时Sara Burdett进一步学习日本裱画法。1998年,大英博物馆邀请日本裱画师阿部光博先生来裱画室工作四年,帮助修复了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原奈良县“谈山神社”四扇大门,以及作于1642年的《秋冬花鸟图》和作于1735至1814年的六扇屏风《新吉原玉屋张见世之图》,还有画于明代初期的二套六扇屏风《厩图》。而中国书画基本上由邱锦仙老师主持,大至操作方案、小至装裱的款式、镶料的颜色及尺寸大小,均由其具体决定。
     邱锦仙老师所采用的装裱技术乃是苏帮和扬帮的风格样式。苏、扬样式乃清代以来几大重要风格样式之一,其他还有京裱、赣裱等样式。京裱风格大气堂皇、苏扬裱典雅素净。而邱老师的技术,来源于她在上海博物馆的训练。
     早在1972年10月,作为知青的邱锦仙被招聘录用至上海博物馆,并分配至徐茂康、华启明等老一辈裱画师门下学习装裱修复技术,同时学习的还有顾祥妹、陆宗润、沈维祝、戴家华等,之后她于上海博物馆任专职裱画师,直到1987年。而与她同期的裱画师现在也都成为各地博物馆的中坚,如顾祥妹女士现在是美国弗利尔博物馆的裱画师。
     1987年对于邱锦仙老师而言是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一年,这一年,经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任教中国古书画艺术和佛教艺术的韦陀(Roderick Whitfield)教授的举荐,她受聘于大英博物馆修复部工作,并于1992年获长期职位。这也是目前大陆在大英博物馆获得长期职位的唯一一人。至此,邱老师于上海博物馆和大英博物馆分别供职十五年之久。
     目前国内,精通装裱者不在少数,而将中国书画装裱技艺传入英国乃至欧洲者,邱锦仙老师可算第一人。她通过装裱技艺,实实在在地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做了大量工作。
     邱锦仙老师所经手装裱的,大多数是大英博物馆的一级品。大量的敦煌绢画能够保存至今,邱老师功不可没。
     在大英博物馆,很多敦煌绢画大多数曾经是以碎片形式存在的。直到2002年,美国“麦伦基金会”提供资助,欲将大英馆藏所有的绢画修复完毕,放到网上,供世界各国的学者研究之用。
     大英博物馆的敦煌绢画碎片来源于斯坦因(Marc Aurel Stein, 1862-1943),关于此人,我们既痛恨其盗窃行径,又为其能将文物至于博物馆的保护而感叹。的确,当年从王道士手中掠取文物的中国官员不知凡几,大多湮灭无存,而今安在哉?进入中国大陆博物馆者,则如泥牛入海,即使是学者,一辈子也难得见到几次。而近一百年来,西方的博物馆一直把文物的公众化作为目标。博物馆免门票制度,文物网上展等措施层出不穷。
     大英博物馆保存的敦煌绢画碎片共四百余片,业已修复者共116片。修复碎品诚非易事。首先是,这些碎片原本团成一硬块,需经过细细将其展开成平面;而且,这些绢大小不一,小的也就指甲壳大小,将这些碎片拼合就是件十分艰苦琐碎的工作。再者,还得考虑绢的种类、质地、颜料之间的连接关系。敦煌绢画大多数是矿物质颜料绘制而成,以石绿、石青、大红、藤黄、胭脂、白粉等为主,色彩鲜艳,还原难度极高。
     其中最难修复,并为邱锦仙老师津津乐道者,当属一幅37块碎片缀合修复而成的绢画。
     这些碎片原本散落各处。首先得根据每一小片内容、绢的质地、经纬线、颜色,将其还原缀合,判断其为一幅典型的敦煌佛教大画。每一碎片原来都经过托裱,且蒙有灰尘,因此,得 用清水轻轻漂洗,然后用毛巾吸干,在台子上放一张Rayon纸,把洗干净的画放在上面刷平,然后揭去托纸,在每一块背面上再吸一张薄的Rayon纸。等画晾干后,把每块碎片准确无误地拼接起来。因为面积太大,需一部分一部分地做,最后再拼接起来,加托、装裱成一幅完整大画,最后其尺寸为:长213厘米,宽200厘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6 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绢画原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6 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修复后的三十七张拼合而成的绢画前合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6 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外,邱锦仙老师修复的还有伊丽莎白女王收藏的一幅战争图,此画原有一大的破洞,经修复后平整如新,女王对此非常满意。另外大英博物馆所藏的一级品,两幅十八世纪的巨大佛教绢本画,高3米、宽2米,一幅为《南方护世增长天王》,另一幅为《北方护世多闻天王》。修复难度极大,均得以在极短时间内修整一新。现在两幅大画均悬挂在陈列室的大墙上,修复后的画面上,两大天王神采奕奕、威风凛凛,令人为之动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6 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女王的画,原有一破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6 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修复过程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6 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邱锦仙老师修复的,还有作于十八世纪的“台严堂大禅师鹏演之影”棉布佛教肖像,以及韩国佛教菩萨绢本和纸本画等等。
      作为具有多年丰富工作经验的装裱修复师,尤其是在大英博物馆任职的中国书画装裱修复师,邱锦仙自然明白其责任、荣誉之所系。她希望通过自己的精湛技艺,让人们领会到中国书画固有的神采,进而增加对中国文化艺术的认知和熟悉程度。
      就此而言,邱锦仙老师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6 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应邀至邱锦仙老师家作客,这是她们家外景


邱老师夫妇精于收藏,将其所藏供我们鉴赏。


邱老师收藏的象牙柄银餐具,共几十套之多,此其一也。


另一套银餐具。像关羽用的偃月刀?


翡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6 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更多精彩,请至>>邱才桢的博客
http://blog.daqi.com/qiucaizhe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16 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点图片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