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2445|回复: 0

[分享]民国时期五大书法流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5-7 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吴昌硕与"吴派"   (吴派书法作品)6 t) @4 Z- D" x- o0 k* v& P3 V
  吴昌硕是个资质良好,才华横溢,既按自身条件、审美取向去接受传统,又善于变法的艺术大师。他久寓上海,承海派之余韵,逐渐形成自己的流派。
  L! ^& t$ V& R+ P1 e, P  1. 艺术创作路子宽 / q* Q  O$ k7 b/ V7 f
  诗、书、画、印都有强烈的个性。其书法与绘画、篆刻,从题材、意趣、表现手法不脱文人画范畴,而能审时度势,赋予新意。他是职业金石书画家,当时洋画与其他洋货一样充斥市场。他要卖掉作品,必须不断更新。既为了谋生,也为了抵制洋画。
& U) g& E% q5 F7 T6 ?  X8 M  2. 重视公共关系 * P) }8 v  s8 g. `1 r2 C
  吴昌硕注重扩大影响,有参与意识。充分发挥、利用社团力量,社交方式等。是一位主动出击,惨淡经营的典范人物。8 ]& I; e5 h& A9 Z, P# a5 y! r
  3. 不分门第广收弟子
& y6 N& t1 N$ |  吴氏收徒授艺以人品才能为重。弟子中有名门之后(如陈衡恪)、农家子弟(如赵古泥)。1913年10月(农历九月)"西泠印社"成立后,日本著名金石书画家河井仙部、长尾甲二人渡海来到杭州加入该社,对吴氏极为敬重,多有请教,虽未拜师,也为"吴派"在日本造成较大的舆论影响。"吴派"弟子不仅善书,也精于绘画、篆刻。更具有传播意义的是,其传人在南北各地皆有较高的地位与社会影响。+ G1 w* R/ j' P2 r" n/ Y, Y: y5 o6 m
  康有为与"康派"   (康派书法作品)
! v" d6 j5 Q( y# W2 {! N; g3 z" G  康有为是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也是著名书法家及书法理论家。为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人物之一。戊戌变法的失败,对康有为个人而言,换来的却是名震海内外。纵使目不识丁者或不喜爱金石书画者,也知道他的名字。这对一个艺术流派的形成,常常产生未可限量的传播作用。   8 u# |$ Q' e# |% W0 r1 L
  1.竭力倡导艺术变法 康有为是位教育家。梁启超、罗瘿公等人就是他早年在广州云衢书屋、万木草堂的学生。尤其是梁启超成为他政治变法的追随者。其实,康氏也是位艺术革新家,一贯旗帜鲜明的倡导变法。1915年,徐悲鸿在上海拜见他时,康氏提出"卑薄四王,推崇变法",徐氏与刘海粟、萧娴都成了他的书法弟子。可以说,从政治变法到艺术变法,不仅使他个人声名大振,给民国书法、篆刻、绘画的创作、研究都带来了新的生机。鉴于徐氏、刘氏等人久在艺术院校任教,影响之深远是可以想见的。+ M2 ~; q( x: X& G: ~' k
  2.从著述等身到《广艺舟双楫》 康氏著作,据张伯桢《万木草堂丛书目录》统计,经史子集四部计137种,多为政治理论书。这就奠定了他在学术界的地位,提高了他的书法研究与创作的品位。最重要的为《广艺舟双楫》,这是" 晚清最重要的书法理论专著,曾影响了整整一代书风"。9 Z/ |/ n: V6 |: ?* c
  因康氏是广东籍书法家,对50年代后的港、台、澳与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也有一定的影响。1 P  m0 I8 ^" }0 R% `( _* P
  郑孝胥与"郑派"   (郑派书法作品)9 i2 f, Y  V, U: D
  郑孝胥是个汉奸,历史早有定论。他在书法上的建树与流派的形成与传播则另当别论。对此应采取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
/ j* c. l0 j/ n$ J& |  1. 从上海到天津
/ i) }* w9 I- @/ o6 j) b) N4 W  辛亥革命后,郑氏以遗老蛰居于沪上。鬻书以自给的同时,与唐涉江等组成"丽泽文社",以文会友,书名日增。后又开创"有恒心字社",以课诸旧家子弟。此时他的书法上自周秦,下迄汉魏,无不涉猎。1923 年起,郑氏因溥仪之命住天津约7年,书法创作上已见碑帖交融的初步面貌。1930年沙孟海《近三百年的书学》对其书法展开评论,有东风助势的作用。
+ x) d/ p) s( f" A2 U) J6 _  2. 在伪满期间
; `9 b  x/ q; I& ]' r5 g5 o  1931年日寇侵占东三省,又于次年3月在长春制造了一个傀儡政权--满洲国,扶植被废黜了的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做了"执政",郑孝胥作了"总理大臣"。这段时间,东三省的机关、学校、社会团体、商店的招牌不少出自郑氏手笔。并由此,"郑派"书法对日本、韩国产生深远影响。尤以日本盛行,从名公大老、文人墨客直到下层士兵,多有受其书风熏染者。
/ @4 F) v9 Q9 p" Z& p: l& o  3. 有个性的创作理论 . L; g( n. @4 r8 j- b0 q7 q
  郑氏明确"贬黜馆阁书体"、"卑视晋唐格辙",认为"师古不可盲从"等四端;主张自我创造,不拘于古人之范围。他将古代诗学理论中的审美取向,移植、演化为书法创作的美学思想。虽没有康有为"尊魏" 之说的强烈反响,但对流派形成与追随者有宣扬鼓动作用。
, r# C$ T1 q- c* A2 Y1 C  4. 弟子多为国内外名人
2 G% H4 l& W: B, j. Y郑氏的弟子如赵叔雍、曹聚仁、卓定谋、曾小鲁、徐志摩、李唐、郑洪年、李家煌、林语堂、马诗癯、赵正平以及归纳研究郑氏书论而成《海藏书法抉微》的张谦等人。( {. D9 B+ `/ \$ V
  李瑞清与"李派"   (李派书法作品)# I+ [! r. ^  W; G3 S( |0 l7 g; `
  李瑞清的书学熔铸古今,不偏不倚,至博且精,勇开风气,所播深远直至当代。
" q/ a3 `" ?" z  1. 开近代高等师范手工图画科的第一人
5 I- e' [! r) Q+ o& ?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李氏出任设在南京的两江师范学堂监督。 1906年赴日本考察学务。为造就美术专业的教育人才,特于学堂内开设图画手工科。除中国画由中国教师传授外,全请日本教师担任,沿用西方国家学制与教学方法。开了全国美术教育之先河,饮誉国内外。为"李派"形成奠定基础。此时尚局限在文化教育与学术界。
, G7 D- j2 U/ Z7 d: }4 @  2. 辛亥革命后的"清道人"
; g" M' p. s/ \  1912年后,李氏遁居上海王家湾,挂牌订润以鬻书画自给,身着道服,别署清道人。因卖字而多写多思,改变了以往视书法为余事的传统观念。他的创作与理论研究由此进入转折期。与此同时,他的书名响彻全国、深入民间。
0 m9 i2 q0 c$ S  3. 有针砭时弊的理论主张
3 w* `, U  a) B7 @& I  在当时扬碑抑帖的形势下,李氏力主碑帖并重,二者不可偏废。并接受沈曾植等友人纳碑入帖的建议,对帖学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自"二王"顺流而下,旁撷唐宋,直至赵孟頫、董其昌等一切行草书。后集成《清道人临阁帖》问世,广为流传。* e6 Y4 p. L6 \4 w) q. ?! O
  4. 率先提出以器分派6 z7 {+ @4 Z; t1 g; A1 i
  李氏认为,"大凡篆书与地理有关系,即在成周,各国有各国之风气,故书法不同。余欲著一书,以各国分派见。书未成,今只得以器分派。"此乃近代书法家率先立言者。
6 \1 f8 w( t. y' y8 V  V1 ~  5. 入室弟子皆学界名流: z3 o( q/ b% n
  例如胡小石、吕凤子、张大千等,虽不同科,但皆为两江师范学堂毕业生,先后又成了李氏入室弟子;李健原是侄儿,朝夕相处,所学更多。这几位皆久在高等学校任教,弟子、再传弟子不计其数。
3 A; S* P' a/ f2 x9 f7 t0 c! A6 L  毋庸赘言,"李派"的影响主要在教育界。它的一代又一代的承传与发展,恰好是书法艺术从文人余事发展到学科化、体系化的有力佐证。7 B* C8 t0 A7 H: m6 ^3 u% s' D
  于右任与"于派"   (于派书法作品)
1 A8 A0 I9 G; W9 o  \  于右任在民国时期的地位举足轻重,是开国元老之一,身居要职,尤为关心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凡与书法有关者,事无巨细,每必躬亲,竭尽全力,实在是功高盖世。客观上有利于流派形成并远播国内外。
, Z9 t7 T7 j: |( ~6 M  1. 以汉字改革为出发点, S/ O3 l4 t; p) k1 B
  1932年于氏在上海发起成立标准草书研究会(后为标准草书社),广收历代草书字迹,拟定标准,便于推广。1936年由上海文正楷印书局刊印初版《标准草书》,每年举行标准草书展览一次以扩大影响。1941-1948年,《草书月刊》计出6期等。虽逐渐演变为纯书法活动,但喜爱书法者,无人不知于右任的大名。
/ j2 B5 W( X5 ]9 [) Q; p4 d  2. 标准草书的倡导者与实践家
, ~/ S* p$ |4 V+ Z8 A6 \6 O  1936年6月,于氏以笔试法写成《标准草书千字文》,先后印有10个版本广为流传;他为书法家、篆刻家的题字,书法论著的序跋,直至社会团体、店铺招牌的书写,大多为其个性强烈的书体。一眼望去,非君莫属。
$ O2 Z3 z# |5 _5 O# u  3."于派"传人遍布海内外
, U/ K/ M6 a- ~7 H6 n, R/ O  国内有刘延涛、胡公石、李生芳、周伯敏等人。在他指导下,刘延涛著《草书概论》,1943年由说文社出版;在他命意之下,刘延涛笔述《标准草书释例》,由中华书局出版。私淑弟子不计其数。就海外而言,尤其是日本、韩国等,直到90年代依然薪传火种,代不乏人。! l% D  `. x) I5 G+ P) W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