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帖子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20
- 注册时间
- 2005-3-19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194
- 点评币
-
- 学币
-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中国书法简史 8 m6 Y/ L! e, e( l# o2 H4 `% |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书法史上载籍浩繁,遗迹宏富,非三言两语所能 概括。这一章,我们只能以历史时代为经,以汉字演变和各代重要的书法家及其人作品为纬,勾勒一个粗略的书法发展史的轮廓,为初学者提供一把钥匙 ,用来打开我国书法艺术宝库的大门。0 I0 O% u* K. J+ A
! ~3 m* m# a, j: b1 p
先秦书法
: f ~+ Q- H* [; u! u3 ] 先秦是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我国的书法艺术,就是在这一历史阶段孕育形成的。
- l. l. q' @9 X4 I) G \ y 书法源于汉字;汉字是中国书法的造型甚而;两者关系甚为密切。要了解书法的产生,必须从汉字的起源谈起。. q' u, z5 l& J1 M1 Z4 R* c3 C+ t3 C
汉字的起源,自古以来说法不一。据《周易.系辞》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而汉代 安国在《尚书序》中说:"古者, 伏羲氏之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致,由是文籍生焉。”结绳是实物,只能作为个人帮助记忆的工具;八卦是少数单纯的符号,后来变作宗教迷信的应用工具;两者都不能称作文字。还有一种流传甚广的“仓颉造字说”。据汉许慎《说文解字.叙》所载:“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 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民也, 初造书契。”对此,鲁迅先生在《门外文谈》中作了科学的分析。他认为:“但在社会里,仓颉也不止一个,有的在刀柄刻一点图,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画,心心想印,口口相传,文字就多起来,史官一采集,便可敷衍记事了。中国文字的由来,恐怕也逃不出这个例子的。”这说明汉字是出于社会需要,源于社会生活,脱胎于图画符号,并由劳动人民集体创造的。由此看来,仓颉造字之说,也是不可靠的;如果历史上确有仓颉其人的话,他也只能是采集、整理文字的“史官”之一。
9 a: }9 k, X. O. U# O7 W 至于造字的方法,我国古代有所谓“六书”的理论,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这是古代研究汉字的构造而总结出来的造字法。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对“六书”作了解释:“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 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民,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 ,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共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六书”中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直接造字的方法,而转注、假借并没有造出新字,因此,有人认为后两者是用字的方法。从汉字的构造上来看,汉字是属于表意性质的文字。
X. G* t6 B( I$ V- l1 } 汉字究竟始于何时?据考古新成果证明,大约在离今六千年前半坡遗址出土的彩陶器具上,已经出现了文字的渊源。这些陶器上的各种不同符号(附图1),可以是认为是我国文字的萌芽。
+ ^2 K9 t3 N! e" u, n! d8 B: J! ` 汉字以萌芽阶段到成熟阶段,有一个漫长孕育过程。现在所能见到的成系统的早期文字,只有 商时代的甲骨文。(附图2)
% l% B# G1 J$ ` ~& | 甲骨文是“龟甲兽骨文字”的简称,因其契刻在龟甲兽骨上而得名。它于十九世纪末在河南阳附近出土,因为那里是 都的废墟,所以又名“ 墟文字';; 又因为甲骨文主要是卜卦的记录,故甲文还有“卜辞 之称。 近年又在陕西等地发现了西周早期的甲骨文,它是 商至周初通行的文字。由于文字从图画符号演进而来,甲 骨文还带有很强 图画性。其点画和部位尚未定型,异体字繁多; 字形无一定格局,或繁或简,或大或小,因字而异;结构疏朗质朴,活泼生动;行款错落 自然,浑然成章。甲骨文的刻写,虽然只是为了记事的目的,但在实用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中国书法用笔、结字、章法等基本,并且自成体系,别珍一格。即使在今天,它还能为我们学习书法提供有益的借鉴。. g! V, C. ?7 g7 O$ N9 P: S
西周是我国古代文明发展和兴盛时期,随着冶铁工业的发展和周对礼制的进一步提倡而盛行金行。
8 m, }: Z2 q# _8 t/ ~ 金文是刻铸在各种青铜器上的铭文,古代称铜为金,故称“金文”;又因为青铜器主要有名钟、 两大类,所以金文又称“钟 文”。金文与甲骨文一脉相承,其形体国时因地而异。商 代金文与甲骨文相似,如《戊嗣子 》等。西周金文,由于当时青铜器铸制技术的进步,加上书写者刻意求工,字形渐趋稳定、工整;点画转粗壮;结体凝重浑穆;行款疏密 有致,严整规矩,如《毛公 》,《散氏盘》等。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金文、楚金文,秦金文,又有各有不同的风格。金文是研究我国文字和习以为常支发展的重要资料,我们可以由此窥见甲骨文逐渐向小篆演变的痕迹。
" `: c# Z; _/ G0 @ 春秋战国时,书风日趋诡变,文字异形,风格不一。其风的书作最为后人称道的是《石鼓文》。据考,石鼓文是战国时代秦国的石刻字,为我国现存的“石刻之祖”,一般认为它就是籀文,属大篆的范畴。古鼓共有十个,每个石鼓上面刻有一首四言诗,记述秦国国君游猎的情况,帮又称为“猎碣”。石鼓文笔法圆劲挺拔,结构方正谨严,排列整齐,气韵谆厚,既保存了金文中繁复的痕迹,又带有很大的装饰性,在书法上已初备了小篆的基本特征。石鼓文自从唐初在陕西翔县被发现后,为历代的书法家所推崇和借鉴,影响深远,充分显示了它强盛的艺术活力。郭沫若说:“有意识地把文字作为艺术品,或者使文字本身艺术化和装饰化,是春为时代的末期开始的。这是文字向书法的发展,达到了有意识的阶段。”(《古代文字之辨证的发展》)9 w6 e4 K4 B3 V3 n8 v
综上所述,先秦为中国文字、书代的创始期。这一历史时期,汉字从仰韶文化期的陶器符号,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等阶段,演变发展到战国石鼓文已经成熟,书法艺术也在它的实用中逐步形成。 9 Y7 @5 `( C) p2 O' V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