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唐之韵

我对书法的理解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5-6-29 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对书法的理解

其四   个人性   即自娱自乐性" J& n7 J; {9 l4 w: M
书法是“以我观物”的    将人的主观感情关照到结构和笔墨上去
4 v. a# O6 Y* L  b  D& Q& n篆 隶 楷  行  草的演进本身就是人主观意识介入的结果
" g$ f4 o6 I; j9 c( @1 Q, k书法家要有一种能力就是能把他感觉到的东西   用最简洁的形式突现出来   
- c* G: w/ @/ d6 }: I1 m完成从主观感受到笔墨意象的转换
( A0 U$ k) T, Y* C# Y/ Q能够把一切非艺术的因素  多余的   似是而非的东西最大限度地予以排除   抓大放小  得鱼忘筌
+ q9 ^+ I0 }6 Z让字形的变化为笔墨表现服务    让技巧和笔墨本身所具有的情态为抒发人的情感服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7-2 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对书法的理解

书法就是表现自我  
. C6 \6 w' \; v/ E) d这个“自我”即是作品所传达的意蕴
- o8 l1 e' V1 A9 m4 h9 y1 A那是一种被汉字  笔墨等所激发出来的主观感受  或是一种情绪  一种情境
% G( l6 }- K) e. l( \- K0 p; p笔墨的判断  选择与取舍  依赖人的主观想象
- J- B6 E. D5 ]1 s! e主要是为了通过技巧引导观众多注意所表达的意蕴  而不仅仅是形式
- V6 s& G+ D6 g3 G' N5 ~注意由技巧体现的热情 活力和自信 体现的“生生不息”的精神状态7 J2 E: {; O# x2 A, {$ @5 j
    u# p7 U% r) i) I; g- g8 K1 l

7 N2 G" W: Z2 s% J% g
& \" z; @0 P# H0 d+ e, v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2 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对书法的理解

技巧体现的热情 活力和自信 体现的“生生不息”的精神状态
4 ^: G) O/ f" m) ]很重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3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对书法的理解

[这个贴子最后由壯阔与雄秀在 2005/07/03 08:58pm 第 1 次编辑]2 b+ Q0 n$ C, a  C! G9 R+ m
( u3 P! O0 p) c3 [7 V' h5 ^! s
以上諸篇談到了.形式內容与技法.
- u4 l( X3 T6 s3 E# r9 q想請教.今日這個時代裡.內容為何?寫哪些東西能表達我們這些"科技人"的情感?
- W- y: ]' Q) }; N7 h5 Q: h5 [如何才能把深度.建立在這奇怪的時代.+ B8 ~1 T2 C0 a* _% `" x+ o! U
我一直認為.書法的深度与高度.需建立在人格的某種"偉大的狀態"
2 J& N& V6 g- ^& Z# r以祭姪稿而言.濃郁深厚的悲痛.透過文字的表情感動千年後的讀者.現代書家如何才能達到這樣的高度呢??
* z1 w  p: }4 @% N. j謝謝.[DISABLELBCOD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7-4 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对书法的理解

个人性就是一个人生活中某个角度的切身体验和感悟: ?, x4 O, ^! L8 i/ c  y7 R! a+ W
书法家忠实于这种“自我”   用笔敢着力    有种摆脱思维定势   摆脱技巧束缚求取新质的倾向   
% v7 |+ h# D; b7 D2 p6 Z3 b- o不拘定法而又平易动人    完全基于自己对日常生活的真切感觉和体验5 V) A$ ]  f' e9 ^
不迎合    不投其所好    不媚俗    不伪饰     而是把自己的“感受”如实地予以表现
8 m; e2 x8 K) v3 r这是书法家的独特感受    绝不是从外国人或古人那里趸来的
! T8 e. j! }$ V1 X( D7 n; b在书法家身上更体现了“自我修养”和“自我完善”的精品意识     带有某种居高临下的孤独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7-7 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对书法的理解

书法家在汉字笔画中捕捉灵动   在迷茫中发现热情    在与笔墨共鸣的过程中   让平凡的汉字变得美好
, r' E+ J5 W# @$ k- M" h& H让汉字变成情感与欲望交融的符号   洋溢着盎然的生意
! q1 R  D" L. E5 M写汉字只是把人家写过的样式再写一遍   一味地临摹   人云亦云' i  u* V8 v- K3 p# s5 e- \# e5 |
既没有自己的想象   也没有自己的感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7-8 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对书法的理解

其五  瞬间性   即不可重复性2 _7 {2 U: Y& w/ |1 T3 m& J
书法雅而不俗之处   不仅在于它的独特感受    而且在于它的不可重复1 i( K' `  y" \9 g# F& P% X
就是说被书法家表现的“感受”   并非是一种恒定不变的存在
! g+ f% {3 y5 |7 n( T$ h/ i人世瞬忽     写下的是人面对笔墨纸存在时    在刹那间被激发的揣想和思绪   显示出一种笃定的精神态度7 [7 n9 @1 e3 m- {5 v* E7 X9 g: Q
从结构到运笔出手果断  沉着痛快   绝不拖泥带水   也绝不矫情   显见其心情的果敢和情绪的激扬$ k: X4 J( b- @( M) t
古人提倡于“无意”处写出“得意之笔”   依靠疏密相间的结构   凝练率意的笔墨   表现自己的“天份”和“兴会”
6 r' m; h* w0 Y) j/ I  k8 u' p4 q以一脉相承的势象   发散出阴阳化合般的盎然生机   传达了其自由的生命体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7-11 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对书法的理解

笔墨应是通透、轻巧、易于改变    也无需永恒   无需非写得永久保存不可
, V/ M, R4 `( a2 k& Z# o好就留下   不好就重新写
; A% J( e' V/ I9 r收、曲、圆、拧的笔墨感是书法的特点   也是书法家表现力和创造力的体现+ B3 n0 R/ r, O! W
书法家从自身的和谐入笔    用自己的尊严和精神作支撑   全神贯注于内心对汉字的体悟8 O$ C$ B6 l3 Q
再以内在的体验而挥毫书墨      以本真状态宣泄出了优美、健康、自然的线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7-11 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对书法的理解

杀纸的瞬间,让感性和理性同时展开,用直觉去体悟笔墨的运行,并以思维的流变来获得笔墨的随机性,讲究“务必动灵机”,让结构、笔画、笔墨无不化为生机之源,都充满活力地开拓,自由地表现,奔放之气跃然纸上;是人的作用才将理性的汉字变为感性的愉悦;
) Z! B- m  l/ R. `如同《庖丁解牛》,书法意在“神遇”;写字旨在“目视”。神遇中有一种松动感,这松动源于书法功夫的积累,是厚积而薄发,内有一种见机行事的从容与随意;写字则是从里到外地模仿,不敢有些许的走样,总是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
& O$ C& [3 _* X6 @& Q这种“从容与随意”就是“神采”。
3 g9 j: I7 c- h/ L“书之妙道,神采唯上,形质次之。”“深识书者,唯观神采,不见字形。”- g2 Z/ M+ i0 O7 x7 t
也就是说“神采”与汉字的字意无关,也 与文字所表达的文学性无关,主要是一种由笔墨所传递的感受。
, N5 y3 {& `; }& P+ Z$ @1 F然而,“神采”从哪里来?来自中国文化精神,尤其是儒道对“生命的生机与活力”的透彻理解。
2 h9 Q9 r4 a8 k- ]$ x* c书法在虚与实、大与小、枯与润、聚与散、方与圆、扬与抑的共调中,表现出整体的强烈和丰富,形成书法的韵律感;在细腻与粗犷的完美结合中,充满了朝气和理想,传递出“水流云在”般的妙韵,以和谐至美的笔墨形态揭示笔画的逻辑关系;笔墨表现了中国人的自信和情感,表现了中国人的眼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7-11 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对书法的理解

其六,社会性,或时代感。人是社会的人,是自然、社会、文化等因素互摄并存的有机整体。书写汉字的本质是社会性的,有了汉字,笔墨表现才脱离了无序的即兴状态。书法的个性化的背后是一种趋同感,寓偶然效果于必然之理,其个人创造性也带有鲜明的社会印迹,是基于价值和意义层面的共性。书法须臾也离不开人文精神的支撑和依托,离不开集体意欲、历史传统等综合因素的作用。艺术本来就是一种心灵游戏,虽有借物喻意、立象尽意、得意忘形之别,但都将殊途同归,最终都要归结到人的情感表达上。从这一点上看来,书法做到了,已将汉字诗化,梦化——艺术化,使汉字或成为形式美学的元素,或成为视觉快感与欲望的对象,是中国人情感的符号化表达。历史上,秦篆汉隶的书写曾图解过政治意图,也曾图解过思想观念,但这些都是汉字的实用功能。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对书法讲,不经过图解学术思想或政治意图这个过程,也就不能使汉字书写变成为书法艺术。书法也没因为图解学术思想而失去了欣赏的愉悦。儒家思想虽有它的保守的一面,但它对世界文化的杰出贡献就在于它把人从动物性逐渐教化成社会中的人性,转变成一个具有情操气节的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汉隶以此确立了平和简静的审美取向和提按顿挫的笔墨技巧。从此,书法将人的精神面貌作为表现的对象,虽各有各寻觅的角度来表现自己的感受,但都表现了这种情操、气节和人格,强调个体尊严和人性舒展;始终贯彻这种对人的感觉的追求,重视人的精神状态与笔墨效果之间的内在关联,张扬了儒道文化所滋养的人性之美。历代书法家都在努力穿透生活、人生的复杂层面,建立自己的时代感,写出能表达时代特殊存在的作品,而直指时代精神的内核,将寓意融于具体的感觉中,体现出一种陶冶情操、安顿生命的审美价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