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帖子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100
- 注册时间
- 2005-7-25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695
- 点评币
-
- 学币
-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当今书坛三巨头——王墉、刘正成、张海
/ A' B4 s, r4 y( ?- ?2 i。, C0 |- K k) A
冯印强
7 p* s H% S9 L: y。) b% E1 F g, o
从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至去年的20多年时间里,中国书法的发展命脉主要是由中国书协操纵和控制。因而,中国书协的任何举措都牵引着书法的发展方向和表现意志。事实上,中国书协的体制是由官方操纵的、同时又具有民间性质的书法社团组织。这样,中国书协一方面在代表官方政府行使书法的职权,通过举办各种展览和学术交流活动来搞活书法,来延续书法的当代文化意义;另一方面又因频繁的书法展览和学术交流活动培养和发现了一批书法精英和骨干,同时也为书法的当局和管理者带来了不少的实惠。因而,在权利和欲望的促使下,不少人为了能够步入理事或者更高的领导层而暗箱操作。曾经听说某省书协领导为了谋求中国书协副主席而花了30万元的传闻,于是书法界民声抱怨,中国书协的权威和声誉受到了极大的损害。 M: Z7 u. B* s/ I
。0 S: e% U- M/ a9 ^( ^% G
打破中国书协的书法垄断格局已经成为必然。去年,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成立了中国书法院。这是一所关于书法的艺术科学研究机构。和中国书协相比,虽然它们都属于官方范畴,但中国书协属于社团组织,而中国书法院属于科研机构。它们在性质上和具体操作上有着根本的不同,因而它们之间还不能形成明显的竞争和影响机制。' \3 ~# G s, ?) u2 f2 e$ x+ @/ d* e+ Y2 X
。& w8 [, @, c5 f- E6 t8 A) |! ?* A' ^
没有竞争就没有发展。艺术需要的是一个和谐、多元、争鸣的文化氛围。也许是出于这种考虑,也许是出于对中国书法发展命运的关注,也许是为了彰显中国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从而使世界发现和关注东方。去年,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刘正成在韩国首尔发动和联络了世界几十个国家的书法同仁组织成立了国际书法家协会,刘正成任首席主席,并在中国的北京设立了运行总部。和中国书法家协会和中国书法院形成鼎足之势,标志着中国书法并存格局的最终形成,同时也预示着中国书法多元时代的真正到来。因此,我把中国书法院现任院长王墉、国际书法家协会首席主席刘正成、中国书协现任主席张海称为当今中国书法三巨头,正是基于以上事实。
1 k! b' z, |) m, x+ N0 K。
1 n% i: y3 ~: O6 [; v: ` 中国书协的张海在去年上台后,曾经提出了一系列整改和发展措施显示出新官上任的事业发展信心和志气。但我总觉得张主席的措施缺少对书法存在状态和书法社会学以及书法文化的理性思考。比方说“推出大家”、“书法进万家”等具体措施,咋一看觉得雄心壮志,仔细思考又觉得充满着神奇而荒谬的理想主义色彩。“大家”难道是靠书协推出来的吗?事实上,当今以中国书协为标志的书坛是一个带有浮躁和功利欲望的书坛,中国书协的展览和运作模式又从另一方面助长了浮躁和功利的滋生。而浮躁和功利是成就不了大家的,最起码成就不了书法“大家”。何谓大家?我觉得真正的大家应该首先是学者型的,应该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系统的理解,对社会和文化有着终极的关怀,承担着传播发扬文化的价值使命,并且在书法的笔墨语言中有所流露,通过书法作品体现着他们的人文追求,引动着文化的发展。历史上的王羲之、颜真卿、宋四家、王铎、傅山等都可称为大家。曾经有人说当今的书法是一个缺少大师的时代。我想,这主要是针对中国书协操纵下的展览和运作机制而言的。试想,只靠展览能推出又一个王羲之吗?王羲之是历史和他本人的天赋、人文追求等诸多因素共同铸就的。王羲之的精神实质是修身养性、完善自我、“物我合一”的道我精神,当今的时代缺少或者说根本不存在王羲之精神。王羲之也不可能在当代中国书协操纵下诞生。中国书协可以成就一个又一个张海,但绝对成就不了王羲之。
6 V7 o+ {( y% k' R% o% M& F2 _( o# I。+ }. N. b/ O/ @
相比,中国书法院的王墉就比较理性。王墉作为中央美院的书法博士生导师,前不久启动了一个“渊源与流变——帖学研究展”,从而拉开了中国书法院系列研究展的序幕。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王先生是想通过对帖学的研究和展览,重新思考“帖学思想”在当代的存在价值,以期寻找书法文化存在发展的理论依据。当然,展览只是一种手段,它可以检阅一下当代书坛对帖系书法的传承状态。但真正有价值的帖学思想以及帖学思想的当代意义还需要学术的讨论获得。这种模式同目前中国书协频繁举办的展览相比,它的学术性和前瞻性非常明显,因而也就显示出了一定的权威性。我支持王墉先生的这种学术活动。
5 h+ t [# ]2 h. G, f1 C$ l' G。
+ E! I1 P7 ~5 U 对我们书法人而言,刘正成先生成立国际书法家协会的意义在于:它形成了当今书法民间和官方对立的运行机制,从而打破了中国书协一元独尊的专制格局,形成了真正的书法多元并存态势,为书法的发展视野的开拓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另外,既然是国际书协,对国际文化交流也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刘正成先生是一个在国际上享有声誉的学者型书法家。或许,刘正成先生会把努力方向主要放在东方文化的输出和国际对接上。这样,多少会有违国内书法人对国际书协的期望,从而减弱国际书协在国内的影响。因此,我真心期望刘先生在国际书法交流的同时关照一下国内的书法存在状态,站在民间书法领袖的立场介入到中国书法的繁荣和发展中去,使当今书法真正步入到多元并立、和谐发展的良好轨道上来,进而使国际书协成为和中国书协以及中国书法院并存的权威组织。如此,则中国书法之幸,中国书法人之幸也。我也相信刘先生会有这样的思考并身体力行的努力下去。我们拭目以待。3 M) ?; W% V) {; C4 ]8 U0 ~
。* l9 }+ B& w& ^' @) h; Z
就三巨头的艺术水准而言,虽然各有所长,但还是有综合水准的差距的。王墉先生虽然身为中央美院的博士生导师,但他给人的印象并不属于一个学者,这也许和他的书法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有关。王墉先生擅长书法、绘画、篆刻,为书、画、印三艺集一身鲜有者。书法又长于篆、隶、行、草多种字体,可以说在书法创作方面有着另人敬服和惊叹的成就。在这一点上似乎刘正成和张海都无法与之比肩。但王墉的书法在显示出质朴浑厚的同时总觉得给人一种燥动感,线条有些不够流畅缺少一些温润,这可能和他善于用短毫书写有关。我想,假如王墉先生改用长锋或中长锋可能效果会好些。但这又涉及到王墉先生固有的书写习惯的改变,对于一个60岁的人来说,何其难也!( G9 L! [+ u% j6 l+ k6 t# `7 n
。
( H7 l# m" G3 i! ]0 e 刘正成先生可能是三巨头中理论建树最丰硕者。自《中国书法》创办不久,刘正成先生就一直主持着编辑工作,并致力于书法本体、书法美学、尤其是书法史学的研究工作。目前仍然担任着《中国书法全集》(总108卷)的总编,可谓著述丰厚,为当今鲜有的学者型书家。其行书也显示出明显的文人气和书卷气。我认为,刘先生行书结体有些地方相当怪诞,起收笔有时也显得急噪,不能给人一种书卷气应有的含蓄和内敛。
" [% c" j' Y- D; ~5 x' Q$ ]。
- N3 @% F2 F9 ]# ^- H' p" o 张海的整体水平在三人中可能稍微差一些。他的隶书十多年前就被吵作成独具个性的草隶,本人实在不敢恭维。在我看来,张先生的隶书属于不伦不类,既没有汉碑的质朴浑厚,也没有简牍的灵动挥洒;连强加上去的楷书笔意,也因缺少楷书应有的文雅庄重而坠入浮华庸俗的另一极端。一眼望去,满纸曲线乱饶、飞白四溅,给人一种浮躁不安的感觉。不是都说理论指导实践吗?从张海先生近乎扭曲荒谬的书法中,我们是否可以感觉张海先生对书法传统的认识是扭曲的呢?相比,张先生的行书要胜于隶书。其行书善于用长锋书写,给人一种飘逸和文雅的感觉,这似乎更接近张海本人。但往往错字连篇,尤其是张海的“海”,给人的感觉写的怎么都是张“流”。
" T; _8 f3 W/ }。
; F! |9 l% ^6 F. m: f 作为书法三巨头,三位先生的综合艺术水准是张显他们艺术魅力另人崇拜尊重的“硬件”。但是,作为三个不同组织机构的领导人,这些都不应该是重要的。最为重要的是:三人如何发挥各自的组织领导、引动发展能力,带着书法家应有的艺术良知,拯救一下当今混乱而浮躁的书坛,引导一下当今执着而可怜的书法人!& t! o5 ? U. ^& L+ F
。
' }8 _' B ^0 [ F" N 2006年10月31日凌晨于悟玄斋
c% @" `- E' Q/ H; b% A( }+ b4 F9 ~7 r3 Q
[ 本帖最后由 冯印强 于 2006-11-1 13:50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