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帖子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70
- 注册时间
- 2003-1-1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202
- 点评币
-
- 学币
-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印 論 選 9 ~) |7 r* [ B- E; Z, _, k
夫篆刻豈小技乎?其中有書法、有意法、有刀法,三者不可不講也。所謂書法者,古人作字不外六書,失之毫釐,謬以千里。若不深加考據,妄以己意奏泊,非書法也。章法者,點畫之間,自有向背。一字有一字之法,幾宇有幾字之法,方圓不同,修短各異,照應收放,悉有原本。微有牽率強合之病,非章法矣。至於刀法,,非燕尾鋸齒之謂也,日漸月摩,純熟之至,迎刃而出,自然渾融,具有天趣。否則,刻意摹古。痕跡未化,非刀法矣。
6 E5 Y! Y1 N4 ~清.王撰《寶晉齋印譜》序
- ^6 i# z% s' i
, o7 G$ J% i4 \) b- S印雖小技,須是靜坐讀書。凡百技藝,未有不靜坐讀書而能入室者.
! B! n! i/ o) Y3 B明·沈野《印談》6 V6 m f- f2 ^. m9 p
% H/ C% E8 N# F8 c, i" ?近數十年來,刻印家往往只講刀法,能知刀法即自以為盡刻印之能事。不知印之所以為印。重在印文。一印之中,少或二三字,多或十餘字,字體之抉擇,行款之分配,章法之布置,在寫出以前,先得成竹於胸中。然後落墨奏刀,乃不失理想中之印。
6 g2 t, {3 L' d3 \% n馬衡《談刻印》
+ ~! E* G/ x( Z" H8 l2 t0 O1 ~. o' C+ U) b4 h* M, ?- ]
取法乎上,猶慮得中,取法乎中,猶慮得下。如之,何取法乎下也。故學者先須辨得何篆為至正,何刻為大雅,然後定其趨向,不惑他歧,鼓其邁往,不參貳志,庶幾近之。不然而法中,又不然而法下,將愈進愈馳,終身陷溺。0 F, B! ]' b/ |. x- _
明·徐上達《印法參同》
. c4 ~) \& P( C f% a9 d% c @
語云;取法乎上,斯得乎中。謂取法不可不高耳。然吾心不開,徒持取法,未有能上者也。即性靈敏捷,不思出人頭地.脫卻前人窠臼,亦終歸於襲而已矣:# _/ ]9 h' T: f
明·楊士修《印母》
7 w% ~) v$ q; x5 d
' ]: V/ ]" N2 O* R* T, ~$ _: q7 E% W楊長倩曰,立志不成,則見聞必寡,賞鑒不博,則杜撰必多。縱能獨創一家,終墮野狐下乘。1 G" P- U: g' j2 c3 e
明·朱簡《印經》* p* e! Y# u1 d) G& h; s& T: r# M6 X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