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世纪中叶以来,在现代艺术思潮的横向冲击下,首先是日本,其次是中国,书法界受到了猛烈的冲击,冲击并不简单表现为现代与古典之争;恰恰相反,是书法界的全部都对自身在的价值进行了反思并开始了不同立场的现代化进程。尊奉古典的书家们与主张前卫的书家们在不同起跑线上都意识到书法走向现代的历史价值,并以不懈的努力向我们展示出这一大势所趋。毫无疑问,古典派书家的追求现代可能是步履艰难的;前卫派书家的投身现代也可能是十分浅薄的,我们并不因其狭隘或浅薄而随便否定与指责。但要论到现代书法这样一个特指(而不是书法现代化这样的泛指目标),却只能舍前者而专门来研究后者;换言之,研究的目标是流派意义上的现代书法现象而不是一般倾向。从流派角度来看,现代书法、现代派书法、前卫书法、书法画等才是我们加以描述的主要对象:不管它是在日本、美国或中国,也不管是成功的(有深度的)或失败的(浅薄的);都在我们的范围之内。0 I! W C2 ~6 f) M- \+ H
少字数派. s' Y7 `$ R p
少字数派作为流派的兴起,经历了几个不同的时期。首先,是个别书家尝试书写少字数作品。如1951年昭和二十六年的日展上,手岛右卿就开始创作少字数作品,并被指为“新派”,在座谈会上,还招来了西川宁的辩护:“被划为新派的有手岛右卿、上田桑鸠、津金鹤仙等各位,但我以为,手岛右卿、津金鹤仙未必是新派,他们还是有古典意蕴的”。我们可以把这看作是手岛右卿少字数杰作的首次亮相。但事实上,他的尝试可以上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2 S: A( @8 f( \7 i3 t0 C0 d
1954年的第十届日展上,手岛右卿展出了他的“虚”。至1957年的独立书展,手岛右卿又展出了著名的“崩坏”。在这数次日展、每日展上,他的少字数作品引起了书法界的广泛注目。但作为一种规格,少字数并末上升到流派的层次。1961年,少字数书法作为流派,第一次独立成为“每日书道展”的第四部;与汉字、假名等派并列;从此,;少字数作品公开活动起来。书法家们也不仅仅满足于把字形放大;它形成了一整套表现形式与技巧手法,追求造型的完美,强调作品的现代感。其展品数量也逐年递增,频频露面使它声誉鹊起;又以独立书入团的活跃与推波助澜,大批书家沉迷于其间,构成了一个声势浩大的现代化运动。直至今天,墨象·少字数派还是日本书坛最强有力的流派之一。在这同时,少字数派还以它的富于空间构成魅力轻而易举地走向世界:它的强化造型语言,不以字义为唯一条件的优势,为这种走向世界提供了最佳范例。手岛右卿本人的努力卓有成效:1957年他的“崩坏”在巴西圣保罗的比拿莱美术展上首展时,曾引起轰动,并获得国际美术评论家联盟副会长彼德罗萨欣赏。1958年他的“抱牛”又参加布鲁塞尔万国和平博览会“现代美术五十年展”,荣膺特殊功勋金星奖。还被选为广告和样书封面。如果再加上他的巡回展和出任访欧书道文化使节团长的欧洲之行,那么,说他不遗余力地向欧美推出东方书法并获得彼邦人士的认同,几乎是毫无疑问的了。 a7 m2 Q( P x4 @1 R; G
手岛右卿的、也是少字数派的代表作是“崩坏”。据说,该作品在巴西圣保罗美术馆陈列时,不识汉字的彼德罗萨认为“这是物体崩坏的景象”;但当时并未交流,日后彼德罗萨访日时询问手岛右卿,回答是“一点不错,写的就是‘崩坏’两字”,使他大为惊讶;并赞叹字义与艺术效果配合如此妥贴。而 4 q2 u. L" B8 b5 c手岛右卿创作此作的冲动也是得力于他在大战时目睹日本被轰炸、建筑物倒塌崩溃的感受。由是,创作动机与目标:物体崩塌之美;创作素材:“崩坏”两字;创作效果:感受与形象、涵义与形式获得了完美的统一。它给我们提示出书法创作——特别是少字数书法的典型特征:首先是造型语汇决定一切;其次0 M/ o. [+ Y4 k/ ~5 m$ @+ B3 S
是字义与形式应力求统一和谐。此外,它的另一个启示则是:书法的视觉语汇宝藏还大有发掘余地。它完全有能力使不懂汉字的异国欣赏家只凭视觉感受即与作者的创作意蕴互相沟通,这为书法强化自身表现力打开了一条前所未有的通道。 ( }3 r) Z/ Q& c
前卫派 # [0 z5 r ~9 \; X# r 前卫派书法的崛起具有戏剧性,与它的激进形象完全相吻。它的作为流派的出现,完全是矛盾冲突的结果:由于战争缘故,原住东京的书家们星散各地;战败后,书法界开始了重新组合。上田桑鸠、大泽雅休、比田井南谷等书法界创新一翼的尝试也有重振雄风之势。上田桑鸠就公开提出:过去的书法必须立足于文字,一旦脱离文字,难道就不能成为书法吗?无论在当时的日本还是中国,这样的想头都是最离经叛道,因而也必然是不可思议的。2 e( ~, s j6 I) U. \
1951年的日展,上田桑鸠提出了他那著名的“品”字形书作,并取名为“爱”,书法作品的题目与文字素材竟出现如此不相干,这适足以证明书法家开始意识到视觉形式应当独立于文字涵义之外,但这一突兀的举动,也使书法界为之瞠目结舌,西川宁就指出:“彻头彻尾地强调变革以求个人表现的,倒是上田桑鸠”。而书法元老们则公开提出,这种作品不具备参加书法展览的资格,因为它与传统书法在创作手法上截然不同——它更像简笔水墨画。争执不下使上田桑鸠大为恼火,他毅然决定退出日展,这在书法界引起了轩然大波,西川宁认为他是在用水墨画的技法在画石头,但更多的人则对他退出日展之举表示惊叹,很显然,此举的反叛性比作品更强烈更鲜明。$ B0 T0 S% d$ C @& O
1953年,又一位前卫书家大泽雅休的“黑岳黑溪”,被日展的正统评审员们逐出展览;这又是一个强刺激的信号。前卫书家们在高压下不得不团结起来,自动聚成一个稳定的流派为生存而奋斗。在丰道春海笼罩下的“日展”既没有一席之地;则自诩为泛书法展的“每日书道展”成了前卫派尝试的实验场。以后,在1958年则形成了独立的“每日前卫书展”,同时,书家们自愿组成了前卫书法作家协会;形成了形式上的一统格局。但由于现代艺术的特征与对独创性的特别强调,前卫一系的书家在艺术观方面也大相径庭,因此笼统以“前卫书法作家协会”名义筹办的活动很少,而以各分支社团自由组合活动却是普遍现象。在当时,如奎星会、书道艺术院、墨人会、草人社、书典社等,都是十分活跃的前卫社团。直至今日,各前卫社团之间还有许多分化与组合。5 ]1 |! p/ l# y4 L5 L. P
一些前卫书法社团利用其接近西方抽象主义绘画的优势,又借助其造型语言的共同性;曾把前卫书展推向欧美和苏联——并且也获得了广泛的回响,前卫书家们曾经为此而激动过,但这种回响与其说是指向书法(即使是前卫书法),不如更确切地说,是欧洲艺术家在书展中获得了抽象主义的认同;反过来,前卫书法作为现代书法运动的最前哨,在日本本国近30年历程中却一直未能获得较大的进展——只能作为当代书坛的一个多元点缀,却缺乏能广泛吸引追随者的艺术魅力,说到底也正是因为它太相似于抽象绘画(这使它缺乏独特性);又太强调主观感受的任意性(过分忽略客观形式限制)的缘故。不管它曾遭受过何等的不公正待遇;也不管它如何提出还书法本来的视的含义;却依然应者寥寥,无法与较古典的汉字书法相抗衡。在中国,它的处境也不太理想。只不过当代中国书坛需要大胆突破,抽象的前卫形式可以遏制写字观的惰性蔓延,又能祛除象形式书法的幼稚心态;因此在一定时间内它较令人瞩目罢了。5 v& Y& w. r1 p' r* D4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