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0709|回复: 3

走近杨仁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1-13 07: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走近杨仁恺
1 z! G1 g, [  t9 R3 g5 V 1 K# O- ?* M' Z$ ?/ o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与辽宁省博物馆终身名誉馆长、我国著名文物鉴赏家、国务院书画鉴定组成员杨仁恺先生,有过三面之交。
: N' D4 Z* Z/ K8 n# O+ B  A. A  他是应“中国英台之乡”——浙江上虞古越轩主、著名收藏家杜金康先生之邀,而到此作短暂访问的。其时已年届88的杨仁恺先生,风尘仆仆从外地赶来,不顾旅途劳累,品着“觉农舜毫”香茗,便向我打听上虞的风土人情,尤是要我细说当地的文化特产。当我如数家珍将大舜、王充、嵇康、谢安、倪元璐、夏丏尊、马一浮,将曹娥庙、春晖园、祝家庄、天香楼等文化人物、人文景点一一介绍给他时,这位大家竟推托着金丝边眼镜框,突然睁大了眼睛,“呵,上虞,了不起的上虞!”. N2 r' q: A# k% y
2 X( E2 O% }4 @  r8 a8 D* ?
  仅仅只有两个多小时的倾心交谈,我们似乎成了一对忘年交。而上虞宾馆的聚餐,尤是在酽酽的女儿红酒香的弥漫中,则更令我渐渐走进了杨仁恺先生心灵深处,让我有幸聆听到他那与鉴赏、鉴定事业一起同频共振的情感脉搏……
0 \! b+ u9 y, M  [4 A/ |6 o8 h: T  a' {( z
  半个多世纪的书画鉴定生涯,令杨仁恺先生走过了一条壮丽多彩的人生之路,留下了许多为人崇敬的佳话。他从当年的巴蜀学子、琉璃厂青年文物爱好者到全国乃至海内外著名文物鉴赏家,不仅写出了60万言的《中国书画鉴定学稿》,为该学科建设付出了毕生精力,同时,还写出了著名的《国宝沉浮录》和百余万字的《沐雨楼文集》。% Q7 b! w1 f, r7 ?
# Z6 [1 s: s0 O/ m( q  u
  历史被涂抹着,哪怕一书一画,真与假困惑着人们,赝品否定着真品,道德堕落者不断在制假,鉴定者的乐趣和智慧便在这真与假的辨识中得到满足和挥发。翻开《国宝沉浮录》,让我们看到了杨仁恺先生在抢救国宝中的亮丽身影。1945年8月12日,就在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前三天,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准备从东北逃往日本。在随身携带的行李中,有一批稀世珍宝,是当年北京故宫内秘藏的历代书法名画,数量多达100余件。7天后,溥仪在沈阳被截获,这批书画也一同被缴获。1952年,就在东北文物处对这批书画进行整理鉴定时,37岁的杨仁恺先生从三件《清明上河图》中,发现了其中由张择端绘制的真品。
: _; [$ g; J1 U" c8 H, O" o- [4 m# b9 c' m
  真品,其实自北宋以后就失传了。民间流传着许多名为《清明上河图》的仿作,他们临摹的是否就是张氏原作,多年来一直是个谜。凭着文献里的记载,“从历史根源里边,从印象里边”,杨仁恺先生独具慧眼,一眼认定其中一幅“是那个时代的作品”。说到当时的发现,杨仁恺先生显现了童真般的兴奋,眼睛里似乎有一种东西在闪亮。是啊,他鼓掌叫绝——为此生有机会看到这国宝,为自己替国家鉴定国宝。“比文字稿生动,它形象得很!它反映了800年前的北宋社会,800年前所有的生活都在那里面”,杨仁恺先生眉飞色舞、喜不自禁,似不减当年。: H7 Q. M6 s5 F! b2 u  T
  B1 o9 Z( Y( ]' A
  因为《清明上河图》的发现,从此,杨仁恺先生的名字便与《清明上河图》连在了一起,他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以后,杨仁恺先生又参加了抢救另一批国宝级文物的工作。当年,在长春市公安局的协助下,他进行了异常艰辛的清查。在近三个月时间里,他顺着线索逐一追查,奔走于东北华北大部分地区。尔后,在调查小组的共同努力下,陆续追回了清宫散佚书画130多件。
+ D6 O. y6 P" i8 o8 s7 U! s( N
$ z* O: |# K5 h8 @0 Y4 |  世界上有些事情,是寂寞的,艰苦的,远离热闹、掌声和鲜花的,是往往要搭赔上大好的青春年华却无论做得多么出色,也是少有人喝彩的,譬如书画鉴定。然而,杨仁恺先生很是知足。他说,经我鉴定的文物不计其数,从这点来说,我这一辈可谓前无古人,他们从来没见过这么多东西,就凭这一点我就很知足了。杨仁恺先生的“知足观”,无疑是建筑在为事业作奉献基础上的,他甘愿寂寞,拒绝诱惑,这怎不让人肃然起敬?- j/ L+ g: f( \! m

; h! t3 N' y6 X: }6 S0 v  古代书画是文物的一部分,而文物则是一部物化了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是我们与遥远的祖先联系、沟通的重要渠道,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保护文物,就是保护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意义难以估量,责任重于泰山。从这个意义上说,杨仁恺先生该是功德无量的。+ p6 S0 x2 ^2 `  }' c7 k

1 f$ m4 S3 @' f  近年来,杨仁恺先生不畏年高,又先后两次莅虞考察。虽见其雄风犹不减当年,但毕竟已是耄耋之年,作为国宝级的大家,我自希望他保重身体,以便为国家多作贡献。想起了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83岁高龄时说过的话:“刚积累了一些东西,人刚成熟,理解认识刚开始深刻了,可是已到了快结束生命的时候。这是人类的不幸,也是人类文化的损失。我认为人应多活几年,只有这样才能给后人多做一些贡献。”这是大实话,“多活几年”,健康长寿,不正是我们对杨仁恺先生的最大愿望吗?
0 b+ U- u% V2 p# n8 H% i4 A! ^" s. u( \( Z$ k
  “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这幅杨仁恺先生89岁时给我题写的对联,虽是对我的鞭策,不也是其对晚年自己的激励么?要知道,杨仁恺先生所倡导的“知足”,指的自是生活待遇方面,而“无求”,指的当是个人名利官禄。这“知足”、“无求”,该是一种境界,是精神领域的一种超凡脱俗。* B5 g& O& s2 z1 F  e/ L

/ E2 D2 ?- @8 k- o
发表于 2006-11-13 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感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1 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传闻石鲁的假画风波与杨先生有关,怎么回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5 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蓝田墨人 于 2006-11-13 09:18 发表
# e# w; u6 n" z# q; O- B1 y感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