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6722|回复: 27

郭沫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5-29 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赠吉英女士嵌名联  . S$ ]" ^9 d1 M# P0 |
《赠吉英女士嵌名联》书写时间不详.纸本.行书.8 U$ w2 B- z4 @

2 s" _3 c) H, H0 U! W% N
3_1906.jpg
3_1906.jpg
 楼主| 发表于 2004-5-29 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郭沫若

江汉丘陵行书七言联
3_1906_1.jpg
3_1906_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5-29 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郭沫若

读史偶成
3_1906_2.jpg
3_1906_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5-29 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郭沫若

为荣宝斋题行书横披
3_1906_3.jpg
3_1906_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5-29 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郭沫若

书杜甫草堂联
3_1906_4.jpg
3_1906_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5-29 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郭沫若

郭沫若  $ t8 a% P  n# e$ N8 m4 v3 c6 v6 ?; p. r6 ?
    笔名鼎堂,号尚武,四川乐山人,早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医科。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书法家、剧作家、翻译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曾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共中央委员、人大副委员长、政协副主席、全国文联主席。
: V' |0 ]5 \$ m  j7 D. a; n% \ - g+ I, P3 g/ J, ^/ o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5-29 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郭沫若

郭沫若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颇具争议的人物,在文学、历史学、古文字学等广阔的学术领域里留下丰厚遗产,影响深远。郭沫若在书法艺术方面的造诣,同样在现代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Y* A2 B  K. y- d: }
    郭沫若在书法艺术上的探索与实践历时70余年。青年郭沫若的书法得到社会承认,始于辛亥年间。10年以后,他的著名诗集《女神》等作品集问世,使其书体在更广泛的读者面前显露风采。20年代末,郭沫若旅居日本,由金文甲骨入手,以字辩史,借史鉴今,谙熟了祖国文字、书体的演进轨迹,创立了古文字研究的科学模式。1937年归国抗战,在民族危难之中,其诗词创作常与书法相结合,翰墨间包含了深厚的时代气息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新中国成立以后,郭沫若在繁重的国事之余从事了更为丰富的书法创作。特别在五六十年代,他为全国各地名胜古迹、工矿学校、以及社会各界、海内外友人留下难计其数的墨迹。其书法作品数量繁多,影响甚广。
2 p) m" ^; ]4 k! t    郭沫若以“回锋转向,逆入平出”为学书执笔八字要诀。其书体既重师承,又多创新,展现了大胆的创造精神和鲜活的时代特色,被世人称为“郭体”。郭沫若以行草见长,笔力爽劲洒脱,运转变通;其楷书作品虽然留存不多,却亦见功力,气贯笔端,形神兼备。 4 Q' p& q& _! L9 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5-29 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郭沫若

有人说郭沫若是一位旷世奇才,这可以从他在诸多领域中的成就与贡献中得到印证。在考古、古文字学、书法研究方面,他著有《甲骨文字研究》、《卜辞通纂》、《西周金文辞大系考释》等,对中国的考古、文学、史实、年代的考订贡献很大。特别是在六十年代的“兰亭大论辩”中,郭沫若的参与和影响至今使人还记忆犹新。% h0 V. |9 x; N9 v: `" D
  若以书法家视之,从某种意义上而言郭沫若可归入学者型或“文化人”类型的书家。在他的书法作品中,处处透射出一种“文”的气息,宠万端于胸中,幻化出千种思绪,从笔端涓涓流出,生成与他诗、文、史种种学问修养相融合的化境,以书法的外化形式展现给读者。! r. F- A/ i) I$ v5 G% T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5-29 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郭沫若

关于书法的学习,郭沫若在《洪波曲》中说:“我从前也学过颜字,在悬肘用笔上也是用过一番功夫的”。从他的自叙可以看出他早年师颜鲁公的用功刻苦。从他的作品中,仍依稀可见颜鲁公的精神,比如线条的朴茂、敦厚;结体的宽博。郭沫若行草书的精妙之处,在于“意”的挥洒和“韵”的和谐。郭沫若在文学上的成就使他拥有了人格的浪漫与文化思想的深刻,转换成书法作品时,即有了“意”的挥洒与“韵”的天成。如果以郭沫若在文学、人格上的浪漫与文化上的“狂飙”来视其书法创作,应该是耐人寻味的。沈尹默有诗评曰:“郭公余事书千纸,虎卧龙腾自有神。意造妙掺无法法,东坡元是解书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5-29 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郭沫若

   最喜欢第一幅,自然、天真又不失法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