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1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1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钟山郎君

多日临写《张迁碑》,今日意写大家~~砸!国画论坛人丁不旺,放在此处一并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1-28 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8 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韦鹏 于 2006-11-28 23:13 发表
学习。

:handshak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9 0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偶现在也在学张迁碑,但我没有直接临张迁碑,,而是通过何绍基学张迁碑...

看看何临的---------------------
00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9 08: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大镛 于 2006-11-29 00:39 发表
偶现在也在学张迁碑,但我没有直接临张迁碑,,而是通过何绍基学张迁碑...

看看何临的---------------------

张迁碑以厚重的方笔为基调而寓圆于方,大镛君写的似乎圆的多了---有些失于古朴厚重!
古人书论“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意思是即便聪明的人,选择上等的法帖临习也只能汲取帖中一半的营养,下等的法帖那时就不必说了。按照吃此理推断,假设何绍基乃绝顶聪慧之人,他学张迁碑也只能学到大部分,大镛君再学何绍基的张迁碑,又只能是学到何绍基的大部分,那么,大镛君离张迁碑就相去甚远喽!
                  难得与大镛君有同好,望大镛君能追本朔源,同探高妙之境!!

[ 本帖最后由 钟山郎君 于 2006-11-29 08:2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9 08:16 | 显示全部楼层
古碑刻中文字边缘的不光滑大多由刻凿或碑刻风化造成,而不是书写的效果,先生刻意在书写时表现出这种效果,似乎对碑刻的理解出现了偏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9 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感恩之心 于 2006-11-29 08:16 发表
古碑刻中文字边缘的不光滑大多由刻凿或碑刻风化造成,而不是书写的效果,先生刻意在书写时表现出这种效果,似乎对碑刻的理解出现了偏差。

长年风雨剥托而成的古碑刻中文字边缘的不光滑这我知道,只是个人喜欢这种剥托感,如果中庸而取,似乎古朴气更浓,可能会有另外一种艺术趣味!
流传千百年的某中艺术形式的方方面面,被诸多的前贤大儒已发掘并发挥得淋漓尽致,后学者如果刻意中规中矩,那只能是他们的奴隶。打个比方,如果某人写百分之百王羲之的字而不署自己的名号挂出来让大家看,那么别人只能是说王羲之的字而不会说是他写的字,这个人也就是王羲之的奴隶!
             谢感恩之心君善意提醒,偶当会小心谨慎此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9 14: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钟山郎君 于 2006-11-29 08:45 发表

长年风雨剥托而成的古碑刻中文字边缘的不光滑这我知道,只是个人喜欢这种剥托感,如果中庸而取,似乎古朴气更浓,可能会有另外一种艺术趣味!
流传千百年的某中艺术形式的方方面面,被诸多的前贤大儒已发掘并发 ...

不枉钟兄常静坐,果然有个人的艺术韵味,乃大彻大悟也:victory::victory::lol:lol:L:L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9 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a3 于 2006-11-29 14:30 发表

不枉钟兄常静坐,果然有个人的艺术韵味,乃大彻大悟也:victory::victory::lol:lol:L:L学习

:handshake
静坐常思己过
闲谈莫论人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9 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钟山郎君 于 2006-11-29 08:45 发表

长年风雨剥托而成的古碑刻中文字边缘的不光滑这我知道,只是个人喜欢这种剥托感,如果中庸而取,似乎古朴气更浓,可能会有另外一种艺术趣味!
流传千百年的某中艺术形式的方方面面,被诸多的前贤大儒已发掘并发 ...


好想法。受教了。
只是觉得兄的这中剥托感不够自然,
期待兄的下一个"剥托"得更好看的作品。:handshak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9 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破俑 于 2006-11-29 15:51 发表


好想法。受教了。
只是觉得兄的这中剥托感不够自然,
期待兄的下一个"剥托"得更好看的作品。:handshake

:handshak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