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3347|回复: 1

读《全国第五届楹联书法大展作品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4-14 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读《全国第五届楹联书法大展作品集》
3 b6 S( G1 k7 Y; O9 I; V               何朝波
  s; }/ z7 }2 r$ b# i  B  全国第五届楹联书法大展金秋时节在龙的故乡———河南省周口市如期开幕,此次大展在短短3个多月的时间里共收到来自包括台湾、香港、澳门的全国各地,以及意大利、加拿大、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书法作者的应征稿件17000件左右,是历届“楹联展”收稿最多的一次。经过评委的认真评选,最终选出500件参展作品和60件获奖作品,另外还从中评选出10名自撰佳联奖。
6 U0 r/ s( }) u& W+ C9 h  @  本届大展亮点、特点多,这在大展作品集的序言中已有所介绍。笔者来到现场一饱眼福,今就作品集谈点个人观感。
5 l; q) t3 p7 d9 h! N  本届大展行书作品多,篆、隶其次,章草点缀,草书零星,唐楷少量,魏碑不多。从此次入展与获奖作品可以看出,行书作品在本届大展中处于书体的“霸主”地位。而且可以预测,这一地位还会在很长时间内主导“楹联展”及各类书展。这种现象的出现自然有广泛的社会基础与群众基础,行书因其省时快捷与灵活多变而集实用性与艺术性于一体,且用笔、用墨、结构形式的多变更能抒情、显志、骋怀,几乎任何性格的人群都能在汗牛充栋的古代行书法帖中找到熨贴自己心性的、与自身性情相对应的书写样式,因而行书在此次楹联展中数量居多也就不足为奇了。& Y# I5 l! D& A# b" J0 [
  除行书外,本届楹联展篆、隶作品相对较多,这可能是因为篆、隶作品形式方正、整齐的特点更适合楹联作品对仗、工整的书写特点与幅式特点,它们之间有许多“暗合”的地方。与此相反,草书因其大开大放的书体特性与行、篆、隶书相较,作为楹联的书写体裁相对逊色得多。同时,唐楷、魏碑以“字群”的形式展示远远要好于字数较少的楹联展示形式。所以,在此次楹联大展中唐楷、魏碑作品与其他书体相比较数量便少得多。5 e# u# ?' f" d* _7 L" ^
  本届大展作品意多于法,更加追求线性的灵动与抒情性的表达。在此次楹联大展中,“规规矩矩”的作品不多,从整体作品来看,作品获奖、入展的取舍标准似更看重作者对书法显性达情的原生态理解。获奖、入展作品水平取舍标准相对整齐,无论各种书体既看作者对“法度”(古典形式)的掌握情况,但似乎更倚重作者在传统法度意义上对古典的生发、理解、揣度与笔墨高超的驾驭水平。从这个层面讲,更注重作者在古式法帖法度层次上“意”的充分张扬与发挥,在笔情墨趣的极度飞扬中竞显个性才华的迸射与风流。5 X# F' v9 O5 Q
  本届大展善大字者竞显驾驭笔墨风采,善小字者多选长联示“功”。此次大展大字作品占很大一部分空间,这是楹联的特殊幅式决定的,中国的楹联联语常见者五言、七言、八言、九言,十言以上者便称得上“长联”了,在特殊的幅式下,楹联作品要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就得将字放大处理,造成较强的视觉冲击力,这对于善大字者自然是一种个人优势的积极发挥。相反,作为以写中小字者为主的作者,为了显示自己的功力与技巧,展示自身最具有优势的一面,便选择了字多句长的“长联”作为自己的书写内容。对于这一部分作者来说,可谓是将天时、地利与人和巧妙地嫁接到了一起。实践证明,这也是一种明智的抉择。这要感谢先辈们创造的“长联”艺术,否则,拳头大小的字面在现代注重形式效果的展厅是难以“容身”的。于是,在此次楹联展中,便有了不少作者以长联的多字数的技巧来征服评委的眼神了。
7 J! K# c9 y8 Y( ]; \  本届大展篆书类作品金文是主流,写甲骨、简帛、中山王器铭文字者渐多,篆书风格取向多元,篆隶参阅楚简帛书体势与笔意寻求创变成为流行。此次大展小篆作品不多,大篆作品却占了篆书类作品的绝大多数,这与大篆形体灵活多变不无关系,而大篆类作品又以金文居多。同时,写甲骨、简帛、中山王器铭文字的也占了不少的份额,在这些作品中,已很少看到正书类作品“馆阁体”式的“黑光方亮”,绝大部分作品更注重线条笔墨情趣的综合表达,在方正的篆书作品中大胆参阅行草笔意,使作品更富于抒情性与趣味性。在体势上,篆书,包括隶书作品普遍吸取了楚简帛书攲侧多变的形体特征,如不少篆书、隶书作品有意将横、竖点画作倾斜处理,加强线条形态粗细变化等,这些取法与创变都使得篆、隶作品焕发了无穷的魅力与时代光华!这也许会成为篆、隶在当代走向创变的一个新的形式突破口,而楚简、帛书等非篆非隶的过渡书体体势又历史巧合性地为这种创变提供了天然的参照系,这不能不说是先民对我们的恩赐。- P$ T* e7 b, T* [9 M$ U. h
  本届大展作品色彩依然丰富,穷款与长款依然占主导形式,但穷款居多。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促进了文化的繁荣与创新,作为颇具中国文化代表符号的书法艺术同样也不能游离于这种大氛围的浸润。在此次楹联展中,作品色彩的形式依然很丰富,文字排列依然很多样,落款样式依旧星汉灿烂,但往届楹联展流行的长款样式有所减少,倒是穷款成了此次大展的一道好风光。这也是一种此消彼长欤?( T* H: Y# o' H. l) h) c
  综观此届楹联展,我们至少可以得出这样一条规律:学书必须学传统,书法艺术具有连续性,要想在书法艺术中求得纯金,必须扎根传统由知到会,由会到精,由精到变,由变到化,如此才能化蛹为蝶。然后,我们才能说,我们走过了一个书法家应该走的过程,目前,我们还走在路上……& T. V: [: S& h5 t
发表于 2005-5-6 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全国第五届楹联书法大展作品集》

下面引用由朝花夕拾2005/04/14 10:15pm 发表的内容:9 Y  A3 Q" Y" u2 v. H' \, R9 K
综观此届楹联展,我们至少可以得出这样一条规律:学书必须学传统,书法艺术具有连续性,要想在书法艺术中求得纯金,必须扎根传统由知到会,由会到精,由精到变,由变到化,如此才能化蛹为蝶。然后,我们才能说,我们走过了一个书法家应该走的过程,目前,我们还走在路上……
只有深入传统,才会有创新。同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