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3726|回复: 4

[推荐]说真话才算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5-9 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说真话才算人         
9 }  z& r$ p8 b1 C2 `% z/ Z□林逸鹏
: l$ p1 c5 S7 ?- m! F$ Y  $ O% m) s! W, x9 c+ r* ?) P; [: H
   “废纸论”发表三年多来,也可算是经历了一些风风雨雨,世人对此论褒贬不一,褒者的理解令我欣慰,支持令我感激,在此谨致谢意。某些贬者独到的见解令我自省,诚恳的态度令我心生敬意。但唯独某些贬者的无知加蛮横,则令我鄙夷。在此略举一例:请看《扬子晚报》在2005年1月25日A13版一文,标题为:“中国画是‘一堆废纸’”?副标题为“‘新金陵’九画家在京猛批‘废纸论’”。此文的第一段明确说明:“而九画家表示,此次晋京办展,就是为了给‘废纸论’画上句号,以自己的作品来说明中国画强大的生命力。”其余吹嘘不实之词通篇皆是,不再摘录,有兴趣者可上网查阅。(扬子晚报网址:http://www.yangtse.com/)
8 X+ R% H! ]9 g9 ^  其实说心里话,我极不情愿与我在同一城市又属我老师辈的几位先生,发生任何性质的冲突。但无奈他们勇于积极主动地对号入座,进行低层次、情绪化、没有任何学术根据的所谓“猛批”。对此类“学术”者流,为了捍卫自己的学术思想,我被迫再说一句:凭诸位现有的技艺,想给“废纸论”“画上句号”,真是天方夜谭;而诸位的存在只能证明“废纸论”的正确。  {* A& M+ k( P8 V# F  H
   上述此事,只是希望同道者,能以真诚的学术态度来对待“废纸论”,保持学术的尊严。而我下面要说的,则是我对近几年来书画界的一些看法:
7 Y' l9 o3 @$ I/ v& `+ J8 X0 |( X一、悖论式的丑陋
, d) }3 f8 {. f9 A0 l   一提到中国书画,它的悠久历史,不得不让人们立刻联想到古代那些风度翩翩、清高脱俗的文人雅士。也正是这一历史形象,使现代的书画家们,享受着前辈的余荫,得到人们的尊敬。可人们哪里知道,这些令他们尊敬的书画家,大多早已蜕化变质,干着挂羊头卖狗肉的勾当。他们津津有味地讨论着古代大师的超凡脱俗,尽力摹仿着前贤的一招一式,努力在他们的笔下现出“文人气”、“书卷气”,制作他们认为有中国书画传统的东西。不同的是,古代文人是以他们的笔墨娱悦人生,消遣生活,书画是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公寓。而一些现代书画家的作品,则真正成了他们的“身外之物”。为了把这些身外之物转化成金钱,可谓竭尽全力、不择一切手段,以至于到了寡廉鲜耻、丧失人格的地步。这种现象与事例,每一个道中之人都是知道的。一旦财富到手,他们也一定会做到“为富不艺”。我们随处可以听说,成百上千富起来的书画家一掷千金,购地皮,置庄园,买名车。没有听说过哪一个为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花过什么钱,即使花钱与艺术发生关系,也是开什么艺术公司之类,目的还是为了钱。在金钱面前,什么“文人气”、“书卷气”都见了鬼去。而且这种现象,多是发生在标榜继承传统的那一圈书画家身上。因为好古的民族心理,让那些有着传统模样的废纸颇有销路。追求超凡脱俗的中国书画家,最后堕落成一个追名逐利的市侩之徒。这种悖论式的丑陋,让我们不得不产生以下两个疑问:1、传统文化中的超世脱俗,原本就是一个骗人的伎俩?2、现代所谓“继承者”大多是伪君子,借传统以欺世盗名?
+ q2 a9 J7 t; R0 s二、可有可无的创造8 D( x$ p9 @- c% A8 m& n$ W
   我想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中,近三十年书法作品的数量,一定比四千九百七十年的总和还多。历史性的改革开放,使在多年文化禁锢下的中国人,恢复了对传统的热爱,对书法的爱好,最快、最直接地弥补了人们在传统上的心理空缺。于是,出版社把从王羲之、颜真卿直到甲骨文、汉简、魏晋墓志等碑帖,无一遗漏地送到世人面前。接着一届连着一届规模越来越大的书法展览比比皆是,但传统书法语言,与现代社会的严重错位,即使千军万马挑灯临习王羲之、颜真卿……也不可能创作出一幅可与前辈比肩的作品。巨大的失落与失败感,使一些书家开始在作品中求生涩、天真、粗拙,意欲通过张扬康氏的碑学以求生路,居然形成了书坛一时之风气。这倒也不是一件坏事,在一个无所作为的时期,有些变化也是情理之中的事,聊胜于无。但据说一些人竟为了当此风气的领头羊,相互之间闹得很不愉快。这就不免可笑了。笑因之一,此类书法实无甚根本性的创造,若查其思想之渊源当属傅山,总不能掠前辈之美吧。笑因之二,欲看这类作品之效果,又不能超越许多古代碑迹、民间墨迹,有时甚至不及现代街头巷尾摊贩的小招牌,又显得寡不敌众。(对此问题详细剖析我们应该去读一下白谦慎的《与古为徒和娟娟发屋》一书)若对此类可有可无的所谓创造,也要去争座次,岂不是太可怜了?这与争做蚂蚁国王有什么不同呢?
: W. S& ~  f4 T+ K# ^. @/ `$ D3 c三、生死未卜的中国画0 S9 Q" h7 o& ?* {2 a8 G( e0 Z
   提到中国画,我们都应当怀着崇敬的心情,感谢徐悲鸿、林风眠这两位变革型大师。徐悲鸿以西方现实主义中的科学精神,变革了传统文人画末期笔墨中的空洞无聊,使中国画在中华民族振兴的历史中,肩负了应有使命,同时也融合了西方古典艺术的某些元素。林风眠先生超前吸收西方现代艺术,他半个多世纪前的努力与奋斗,与现代社会有着内在的契合,在他精神和思想的影响下,才有了吴冠中这样的大师出现,给中国画带来了希望和生机。但这种希望和生机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使中国画的前途生死未卜。这种危机来源于人们对傅抱石、黄宾虹、潘天寿等一代传统型大师的盲从,他们的成功无意间遮蔽了人们的视线,以为在他们的基础上,可以继续发展中国画。这种想法首先是违背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基本观念。那些大师是农业文明状态下的最后一批宠儿,他们的艺术语言,无法在现代高科技社会继续延伸,这已经是艺术常识了。而对那些不顾艺术发展规律,采取刻舟求剑式学习方法的追尾者而言,只能制造一些落伍的仿制品,好比他们精心制造了一批三八大盖,准备参加现代化的高科技战争,其结果可想而知了。其次,只要是大师,就是顶峰人物,去发展顶峰人物的结果,只能是走下坡路。当今学傅抱石、黄宾虹、潘天寿的,有哪位徒儿超过他们了?对于他们之后的几十年中成千上万的追随者,只能用“一败涂地”来形容其所谓的奋斗,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我在此再重述一遍三年前说过的一句话:“有谁敢站出来说自己是传统型的大师?”依据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我进一步断言:传统型的大师永远不可能有了,死了这颗心吧!
& L' P( G$ r0 K+ ~) l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废纸论”发表三年多来,因说真话常遭“猛批”,但对艺术的真诚和对自己所钟爱的中国画的一份责任,我今天又说了一通真话。因为在当今拜金主义的风头下,说真话不易,所以我认为:说真话才算人。( g2 g( H6 x) l- J  \+ g7 p
林逸鹏简介:3 i; i6 L3 P: d1 M; m) V
   现为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的林逸鹏,数年前曾以其“废纸论”,在中国书画界、收藏界,“振耳欲聋”,其所引起的争议,至今不歇。这一极具心理冲击力的观点,已成为书画界、收藏界及诸媒体中一大流行词。此外,林逸鹏近年对美术高考、美术教学中所存在的制度性弊端,也持续地进行过多种有力批评与思考,媒体每称之为“炮轰”。最近,面对一些人的乏诚信和非学术性非议,林逸鹏索性又轰一炮:说真话才算人!
; z& X4 b/ D+ X2 h; K   林逸鹏,江苏省张家港市人。1987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 获硕士学位。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画展并获奖。在《文艺研究》、《美术观察》、《美苑》、《美术报》等发表多篇论文。     
# c2 n& G  f  U: X- _& F: P- \
  `9 c8 R" |1 [% M8 Q! g  h, Y当说真话成了新闻
( m. B/ U) }9 u! b( }                    2 r, d, Y% r+ c  D. p
  □薛龙春 8 L- Z5 I3 G; F
   画家陈丹青向他的东家清华大学提交了辞呈,一时舆论哗然。说起来,他的辞职原因很简单,因为研究生入学要考政治与外语,而学艺术的往往这样的“文化课”并不高明,所以他一直招不到学生。陈丹青说:“我深知,这一决定出于对体制的不适应,及不愿适应。”0 J5 y5 s" O7 k# l  A4 ]2 d( L3 a
陈丹青只是说了句真话,却惹得纸媒、电视纷纷跟进。除了陈的个人影响力之外,“说真话”才是媒体的新闻素材。学新闻的都知道,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但现在却反了过来。
6 _+ z6 Q! v; p   陈丹青在美国呆过很多年,沾染上艺术要干预体制的“习气”,所以一回国到清华美院任职,就频频在媒体大骂体制害人。他以其独特的身份,直接向现行的教育体制发难,甚至直接在媒体吁请当时的教育部长下台。然而现实中的陈丹青到处碰壁,他为学生写的若干封交给大小领导的申诉信,最终都毫无下文。
/ b3 ?/ Z1 ], S+ y   3年前(大概在“非典”之后),他的《多余的素材》出版,我曾经做过他一个长篇访谈——《陈丹青:非典型性不合时宜》。他说,很多问题其实大家都明白,他“只是愚蠢到公开说出来”。当时我就觉得他与当下中国的体制是格格不入的,而且以他的性格,是很难委屈自己的。如今,陈丹青到底选择了“出走”,这表明了他人格上的不苟且。: V* M% w1 r0 m3 u- _3 m
说真话成了新闻,说假话自是行走社会的规矩。书法圈的假话比比皆是。展览的主办者顿足捶胸,表示要公平公正公开,却不允许专业媒体进入现场监督;声称入展作品一律发给收藏费,最终连一本作品集都要作者掏腰包;书法家们信誓旦旦,要将“平民意识”贯彻到作品之中,却对普通的爱好者颐指气使;批评家们刚说完要坚持学术良心,回头就对塞红包的书法家大肆鼓吹;一开会就要求别人多读书者,自己常常憎厌读书;提倡个性品格的,一转脸就开始抄袭名家的一招一式。这些难道不都是假话吗?我刚刚在一个网站上还看到大批书法爱好者声讨某个所谓“N年展”的帖子,大概有十数页,要求对方说句真话,履行承诺,即使是被人点名道姓,主办单位就是不予理睬,厚着脸皮将自己的“假”进行到底。是谁给了他们说假话、行假事的权利?7 a$ E! \9 _$ `' b, F) Z
   当然是体制。在现行的艺术体制下,他们原非因为真优秀而获得了眼下的地位,有了地位,也就获得了垄断与分配艺术·社会公平的权利。很难想象,靠行政权力来领导、指挥的艺术前景,最终是培养了人才,而不是戕害了他们。老是听说“体制”要“改革”。我们可以等一等,看一看,反正已经等了很久很久,看了几十年了。希望等得起,希望看得见。9 |0 C# V% [3 [& M6 P( \0 X

. `$ e4 Z- T2 G& D6 }. K" I+ r( i以上两篇文章均载于《书法报》今年第18期。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就此议题展开讨论。谢谢!
发表于 2005-5-9 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说真话才算人

[这个贴子最后由书见恩仇在 2005/05/09 04:35pm 第 1 次编辑]! ~# J& }$ S1 d4 g
7 W& g) M" x& P- |- H% @! J# i" `: \
说真话难,有不同于大家的想法更难.0 x: W2 |7 j/ c' X7 k
于是:, B, C% i  E% _0 F& Z5 o% U
我们呼唤原生态!
9 G4 r* _5 Q5 O2 {& q7 ~/ b :em06:  :em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5-9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说真话才算人

书法要创新,创新自然会走弯路,为什么不允许呢?既然书法已被古人玩儿尽,就是说越写写糟糕,那还了得?干脆不写算了。但是一个中国人,怎么把自己老祖宗留下的宝贵的财富掷之不理?要知道,就算书法到现在已是废纸,但是我们还得研究,这是一种责任。现代的书写工具已有了质的变化,像古人那样再用毛笔写字也只有这些在创作“废纸”的人了。因为它已经完全上升到了纯粹的艺术范畴。我们写字就是在搞书法,就是为了创作,我们或许在这一辈子或者下一辈子也搞不出什么像样的名堂来。如果说有了古人的精彩之作,我们再写的东西就是废纸,那么继王羲之、颜真卿等人之后我们就甘愿服输,把书法搁至一旁,因为我们再也写不出像他们那样的惊世之作,还写他做什么,还有什么意义?如果都这样想的话,历史上也不会宋四家了,同样“颠张醉素”也不会问世。
6 S* R1 G6 L3 G所以,我们不能就这样的服输,大道被前人踩平了,我们要再从荒地里开肯出一条小路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5-18 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说真话才算人

可是自"废纸论"发表以来,国画家们的价格已翻了几番了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2 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说真话才算人

先从説自己开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