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清平乐

西北写生记(文 /韩鸿翔)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2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一、“西张线”上







和新“老”朋友分别,我要继续完成写生计划。先去“西张线”上的大通县,然后逐渐往北方进发。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地处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北部,属西宁市辖县。县城离西宁仅30公里,西张公路横贯全境。东邻互助土族自治县,西接海晏县、湟中县,南与西宁市接壤,北与祁连县和门源回族自治县相依,大通县城和西北地区一般的县城差不多。我刚刚下车,就围上来许多摩托车夫,悄悄对我说:我有最“安全的地方”。我哈哈大笑,不去!当天住到了大通汽车站对门的小旅店,住宿还算便宜,服务员是一个不会说藏语的藏族女人。由于这里是回族聚居区,饭店中要喝酒、抽烟是很受限制的。但是和我同屋住宿的是来自宁夏做生意的回族青年,很精明、很健谈、烟酒不断,让我很是迷惑。



准备明天去山中写生,就打听什么地方风景好看,旅馆门外便利店的老板说:东峡风景好。



高原的气候就是忽冷忽热的,再加上不断舟车劳顿,夜晚我就病了。感冒、咳嗽、吐痰。很奇怪,治疗感冒,过去吃了就好的“速感宁”感冒药和各种消炎药,现在也没了效果。由此,这场感冒和呼吸道感染一直没有好,用药许多。但等到写生结束返回天津后竟不治而愈了。看起来我的病也是有点“水土不服”啊!                                                                    



天亮起来才发现下雪了,我强打精神乘上去东峡的汽车。坐了半天,没有人报站,等到终点,才知道东峡已经过了。最让人生气的是——本来不报站把我拉过了站,就是司机、乘务员的错误,我不追究就很不错了。可那个司机不讲理、还要我再付一块钱,真是欺负外地人!算了,就当我今天遇到了要饭的。这让我有些不痛快!东峡风景也看不出来多好,就着雪花画了3张八开的速写,拍了几张照片。回去,一时没有车。步行一半,才赶上回大通的班车。不必再回旅馆,这里没有可以告别的朋友。继续往北,去门源……。



西张线路况很不好。虽然是国道,但在青海部分还没有修成柏油马路,就是土路,坑坑洼洼的,我看见有的车就陷在烂泥里,不能动弹。我坐的车也是好几次差点“搁浅”。我怀疑是不是走错了路线,怎么和地图上描的很粗路线不一样呢?这么窄小难走的道路是国道?



虽然路况不好,但是越接近门源县境,风景越佳。大概从“黑泉”水库开始,随着雪花的飘落,我感到我的心在激动的跳。特别是汽车翻越达坂山,美妙的山色让我恨不得汽车现在就抛锚才好,我可以画速写、拍照片。可惜没有,在下午6点左右汽车安然的到达门源县。由于在大通县有过被“强索一元钱事件”,所以,下车的时候我也是对这个同为回族自治县的门源没有好感。不敢随便找旅馆,抬头看见“张掖驻门源招待所”。毕竟张掖是我多次去过的地方,有好感,就住到了这里。没有多少人住宿,不贵。这里的房间还不错,两人间只要住上一个人,就不再住其他客人。如此,等于是单间。服务员的名字让人想起电影《五朵金花》,她叫米金花,是一个来自农村的汉族姑娘,眉毛很细,典型的青藏高原人——脸上有两朵“高原红”,老实勤快的样子。



门源回族自治县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北隅,海北藏族自治州东北部,祁连山的腹地上,县城驻浩门镇。唐贞观五年(公元631年),设置米川县,辖门源地区。唐咸亨三年(公元672年),徒吐谷浑诺曷钵于浩门水南。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蒙古族和硕特部落固始汗自新疆入青海,统一了蒙古族分编为5部29旗。其中,海北地区有11旗,置于青海钦差大臣(驻西宁)管辖之下。同时,筑起了大通(今门源县城)、白塔(今大通县城关镇)、永安(门源县城西北55公里处)3城,在今门源县城设“大通卫”,辖永安营和白塔营,属西宁府管辖。清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迁卫于白塔。清乾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改卫为县治。1929年,青海建省后,划达坂山以北设置门源县,祁连地区和原属西宁府的仙米、珠固划归门源县。县境平均海拨3100米以上,达坂山海拔3708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中部盆地,平坦开阔,县境西北部为高寒草甸山区,东南部为山林沟谷,大通河自西向东纵贯全境。盛产油菜,是北方小油菜的故乡,素有“门源油,满街流。”之称。是我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在此成功地诞生了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也是西部歌王王洛宾先生创作著名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时的采风地。这么长的历史又有这么多的“伟绩”,想必在这里生活的人们也是素质高的?还没有验证。不好说。



晚饭在一家“蒙汉合营”的小饭店吃的。其实就是一个小吃部,没有字号。说它是“蒙汉合营”是因为老板娘是蒙古族、老板是汉族,两口子开的。倒是很热情,就是饭菜咸了,想喝点水,茶水中也好像加了盐。是不是柴达木盆地盛产盐巴,便宜?总之我感到我的五脏都被咸盐给“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2 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二、青石嘴







不知是不是因为昨晚饭菜太咸,还是高原反应,天亮起来我就感到胸口疼。慢慢地走平路还好,但上个楼梯就喘不上气来。感冒、咳嗽也是更重了,每个手指都长出了许多的倒刺,一碰就疼痛。



青石嘴是门源县的一个镇,居民以回族为多,位于西张公路要道。西张线和青石嘴到门源县城的路线正好是一个“丁”字形,路途不远,都是跑“大发”的小班车,票价4元。但是路况也是不好,坑坑洼洼不说,最难的是不断的下雪又不断地轧来轧去,使得路面相当的泥泞不堪。



下车以后,我谢绝了所有的出租车,独自向达坂山方向步行。我知道这里离达坂山还很远,谢绝出租车的意思是:我想单独的面对祁连山思考。再说,昨天路过达坂山,许多的地方都看了,不一定今天就去。风雪很大,但我心情却感到无限的畅快,像梦中才能遇到的奇特景致,此时就在我的眼前。蓝白色的雪山加上带有“蒸腾”样式的大块笔触,使得祁连山超凡脱俗,一派天机。难怪当年的匈奴人为它取名:祁连山——这是匈奴语,“天山”的意思。遇到一个老人,一看就是少数民族,还保留着其远祖游牧民族的血脉。见我胸前挂着照相机,很大方的让我照相。这是一个形象很有特色的老人,拍了,留作以后创作的资料。



走到铁迈村附近,我坐到一个土堆上面,拿出画夹,决定画八开大小的速写。我觉得只有画大的才能表现出祁连山那种苍莽雄厚、天之骄子的神态!



先用铅笔画了一张精细的,感觉缺少吞吐大荒的气派。挥起炭条“大写”才是我得心应手的方式,一口气画了5张。有个戴工人帽的小伙子和一个中年人来到我的身边看我画画,我见都是本地老乡,就拿出烟来,问抽烟吗。小伙子说,我是回族。我继续埋头画我的画。过了一会,小伙子说,给我来一枝烟吧。我心中暗暗好笑。小伙子解释,年轻人不讲这些了,刚才那个人是我叔叔,不能不背着点儿。又过了一会,从远处来了一位女人,小伙子赶快把烟熄灭,说,我姑姑来了。……。当我准备画下一张的时候,小伙子告辞了,对我说,我家就在前面第一家,你画完到我家去做客、去喝点水吧,没关系的。我婉言谢绝了。这里毕竟是少数民族聚居区,不同于天津的汉化少数民族,有好多的礼节都不懂,避免产生误会为好。



离开铁迈,我想徒步往远处的更高的雪山走走,问了一下路人。说去不了,没有路的,看着很近的样子,其实很远,那里已经是甘肃省了。只好打消念头。我满怀***地拿出照相机拍照,把镜头推到最远,拍了好多远处的祁连雪山。不过瘾,我要找远处的祁连雪山给我的感受,就在这路边,还要画大一点的速写。泥水很多,我搬来几块大一点的石头,垫好,放下我的大背包、拿出画夹,刚刚铺好纸。突然过来一辆疾驶的汽车,就在瞬间我的雪白画纸全部溅上了黄黄的泥点。再看我的衣服后背、背包,就好像是刚出锅的豆腐掉进了炉灰中,说不上的惨样。



气得我扔掉画纸。再做准备工作,已经是情绪破坏了,自己都觉得没有兴趣的、勉强的画了一张,就实在画不下去了。



想了一下,出于安全考虑,决定还是回门源县城住为好。离得不远,班车也多,来去方便……



害怕晚饭又要“腌”五脏,我不敢再去“蒙汉合营”小吃部了。徘徊在暮色中的门源县城,想找一家不是清真的小饭店。看见了一家“川菜馆”,店面不大,就走了进去。女主人一直坐在柜台后面,一点不动。男主人则来来往往迎客不断。我简单的要了一点饭菜吃起来。和昨天的那家相比,今天这家的饭菜就好像是五星级大饭店的感觉了。男主人过来和我交谈,我才知道他叫哈峰飞,蒙古族,那个一直坐在柜台后面不动的女人是他老婆,患有小儿麻痹后遗症,是个下肢瘫痪的残疾人。我这才明白女主人不动的原因,可是我也很纳闷:这个哈峰飞30多岁的年纪,长得也是仪表堂堂,怎么会娶了一个残疾人呢?



哈峰飞问我喝酒吗。我说,喝。他拿过来几瓶啤酒,边喝边聊。原来哈峰飞以前曾经给门源附近的12队农场牧马——这是一个国营的农场,现在是他妻子的女人在附近开了一个便利店。哈峰飞很同情她的不幸,就经常去她的店中买烟什么的。西北的乡间是极其封建的,不久,就传言很多,一直流传到哈峰飞的家中。刚强的哈峰飞颇具蒙古族远祖横扫欧亚大陆的气概,无法忍受别人的侮辱,横下一条心、一咬牙就真的娶了这个汉族残疾女人做妻子。慷慨激昂的“伟大爱情”是做到了,但以后的日子就全靠哈峰飞了,所有的事情都要管。也是为了便于照顾他的瘫痪妻子,丢掉了自己闯荡世界的理想才开了这个不大的饭店,这也就不奇怪这个饭店为什么里里外外都是他一个人在忙了。说着话,我见到了他们的“混血”儿子,一个大大的眼睛、长睫毛的男孩,很可爱很漂亮。也有着高原人的共同特征“高原红”。正上小学五年级,好像还是一个什么队长之类的班干部。



我佩服他了!酒是媒介,把我们拉近了,他的“马背民族”气概折服了我。从此我们就成了朋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2 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三、出租司机——祁连的遗憾







门源县的出租司机们我是熟悉的,这起源于有一个很热心的回族老人,他叫马金忠。



我在连续两天去青石嘴“征战”山水后,觉得累极了,胸口疼痛加剧,体力不济。就想在县城中画人物头像速写,算作休息。这是一个难题,难在:1、虽然是县城,但不管在那里,人们每天都是在为生活而奔波,谁又会有时间让你画呢?2、西北毕竟是苍凉的地区,传统的文化有,但是面对画家的写生还是很少见的;恐怕就是想画,也有点缺少勇气的站出来。这就需要我找一个合适的“导演”。



站在门源县汽车站的门前,我有点茫然。这里是门源的繁华区,有许多的出租车,一般都是“大发”和“三马”,再高级的就是“夏利”。“桑塔纳”可能是没有人坐,就少见。马金忠师傅就是“三马”司机。开始我以为他是个没有文化的人,没事情才来和我搭话闲聊。老人总是骨骼突出的,再加上马金忠师傅是回族,形象适合做模特,我正想画。他很高兴的接受了我的要求。当画完签名的时候,旁边有人介绍说:他是*****以前的高中毕业生。看他写的字,我相信是真的。之后,这位热情的回族老人主动当起了我的“导演”兼“剧务”,搬来许多的小板凳,让我坐下画,又带点“强迫性”的不时拉来许多长相有特色的乡亲们。



局面打开了,这一天我的人物头像速写大“丰收”。在他的带动下,许多的人都主动的过来让我画,一时围的水泄不通,在门源“成名”了。自此以后都知道,从天津来了一个画像的画家。学美术的高中生们也跑出校门,主动当模特,目的为了要画。当然我的写生是不送人的,每个要自己画像的,就去复印,我给签名。足足过了一把当“名人”的瘾!



画头像速写休息了两天之后,我又考虑“远征”了。决定去祁连县。



虽然门源和祁连是邻县,但我在早晨8点从门源乘车,到达祁连亦是下午3点多了。为了饱看山色,我趁着在门源创出的“名气”,要求坐在汽车的前面副驾驶的位子,得到了满足。一路景色绝佳。真的奇妙!不时就着停车机会,跑上跑下拍了许多照片。



祁连县位于青海省东北,海北藏族自治州北部,因地处祁连山中段而得名。古为羌地,是通西域之要道。“丝绸之路”南线经于此,有“青海北大门”之称。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主要有藏、回、蒙等14个少数民族。县政府驻地八宝镇。据考: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进行畜牧业生产。县境地形西北高,东南低,最高峰为托勒瓦黄寺西岔主峰,海拔5287米,最低点是黑河下游大子龙沟口南500米处,海拔2180米。海拔在4200米以上高山终年积雪,冰川广布,山脉间形成一系列盆地和断陷盆地,呈“四山夹四盆”之势。明代诗人郭登的“祁连高耸势岩浇,积素凝花尚未消”就是对祁连山色的极好赞誉。



由于开发旅游业,祁连的外来人口比较多,主要集中在餐饮方面。还有舞厅什么的。县城不大,略比门源繁华。我出发时就没有吃饭,早就饿的。赶快路边找到一家重庆人开的饭店吃了一顿地道“川菜”,麻辣的我说话都不利索了!我打听那里的住宿便宜又安全?他们推荐,建筑公司招待所,每人10元。我去了。



这个季节住宿的人不多。一个藏族女服务员接待了我,她叫杨雪,藏名叫才让措,祁连县野牛沟人。我不敢相信她是藏族,在我的印象中藏族女孩大都是皮肤粗糙而黝黑,那里有这样细皮嫩肉的美人?但当我提出要去藏民聚居区——野牛沟写生,她热情地给家里人用藏文写信——介绍我是远道而来的画家写生、需要帮助解决住宿的时候。我相信她是出自藏族的美女了。



转天我要去野牛沟了。遗憾!遗憾!大雪封山,路途遇阻。没有班车。



我的心情坏透了。给哈峰飞发短信,他说,不行就回门源,再作商议。于是给杨雪拍照,留作纪念,结交了这个朋友。之后,在遗憾声中离开了祁连县!



……



再回到门源,我马上就被马金忠师傅和他的同事们围了起来。马师傅大声质问:这两天你去那里了?我找的你好苦!知道吗,我给你找了好多的人让你画。我真的感动,我真的感谢这些善良而淳朴的西北人!我拿出照相机,分别给马师傅和他的同事们拍照留念,同时我也和马金忠师傅合影,纪念这次在门源写生中结交的真情厚意。他很敏感的问我,你要走了吗?我不忍心说出告别的话语,只说:没有一定呢。



晚饭,哈峰飞请客。推荐我去皇城写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2 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四、去皇城







我是坐最早的班车,偷偷“溜”出门源的。这是因为我害怕见到这些朴实无华的朋友们分别时的表情,也害怕因分别而控制不住自己伤感的情绪。



从门源去皇城其实很近,只要翻过祁连山就到。但那是不可能的,没有路。就是有路,也没有人敢去,雪太大了。没有攀登“珠穆朗玛”的本领就只好死了这条心!现在,我坐在去张掖的早班车上,沿着“西张线”向北方继续前进,到张掖以后才能转车向东,再去皇城。西张公路青海段依然是没有修好,汽车颠簸的程度自是苦不堪言。



下午4点多到达张掖,吃了一碗拉面。故地重游,再次来张掖转车,想起这次写生初来西北之时的“风华正茂”,而今却“疲惫不堪”的像个叫花子。叹息难免。最失望的是,看遍张掖三个汽车站要去皇城的车,都没有。去皇城的车没有找到,却意外的遇到我在去酒泉的时候,班车上的售票员王春玉,她是个热心肠的人,不无开玩笑的对我说:和我再去酒泉吧,车票还给你便宜。我说,去过的就不去了,我要去皇城。她告诉我:要先到永昌,那里可能有。



和王春玉告别后,坐上一辆去武威路过永昌的汽车。天空下起了雨夹雪,8点左右汽车到达永昌县,因为不知道是否有去皇城的车,所以我不敢贸然先去找住处,直奔售票厅询问。没有。坏了!赶快又急忙跑回到去武威的班车上,司机告诉我:要去皇城只有武威才有车。没办法,继续往前坐!雨夹雪下得是越来越大,这是一辆破旧的汽车,就连刮雨器都坏了,司机看不清路面,开的很慢。走不多远就要停车,售票员不得不拿块破布去擦玻璃。我也是提心吊胆,唯恐出事故。11点左右到达武威,就近汽车站招待所住宿。



一天除去一碗拉面什么都没有吃,饿坏了。招待所老板推荐,附近有一家“清真羊肉泡馍馆”不贵。冒着雨夹雪去了。实在是饿的不行,不管好坏就吃,回到招待所就拉开了肚子。幸亏带了“痢特停”,赶快吃。



第二天早8点,终于坐上了开往皇城的班车。



皇城,旧属青海省管辖。1959年甘青边界调整时划归甘肃省肃南县管辖,成为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皇城区。它位于祁连山东段冷龙岭北坡,南与青海省门源回族自治县相邻,北接永昌、武威,东连天祝藏族自治县,西靠山丹军马场。海拔在2500米到4500米之间。



出武威往南行驶不久就逐渐进入祁连山了。祁连山是个“万宝山”,矿藏丰富,九条岭一带就是以煤矿著称的。所以一路上看到的大多是运煤的卡车和偶尔见到的上下班煤矿工人,白脸的是上班、黑脸的是下班,很好区别。但从九条岭开始,路,就都是土路了,山道弯弯,盘旋而上,风雪交加又使得这次旅行带了许多“色彩”和传奇。我不断地打开车窗,寻找合适的创作素材,抓拍了不少照片。这是极难得的。当汽车行驶到下午2点左右的时候,开始盘旋而下,见到一个水库,再往前一个小的盆地,有一片村落,那就是皇城区了。皇城区虽属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管辖,却离肃南县城很远,这里的居民都是在1958年的时候,因为青海省祁连县的牧民与肃南县的牧民为草原放牧曾发生过一次严重械斗,震动中央。后来甘青边界调整时,今天皇城区的居民就是在解决这次纠纷的过程中及以后、从肃南县各地及武威等地搬迁来的。



这里不是县城,也不是乡。区,就是比乡大,又比县小的行政单位。准确的说,是县政府的派出机构,类似于地区的意思。但就是这么一个荒村野岭的地方,却偏偏叫“皇城”,是不是有什么来历?原来在皇城滩北部,皇城河东边的草滩上,有一处古城遗址,这就是“皇城故址”。皇城区及皇城滩皆因其而得名。这里原是元朝永昌王宫殿,元至元年间(1335-1340)永昌王迁都今永昌县,此城遂成避暑行宫。



看了几家旅馆。说是旅馆,其实就是几间土坯房,平时挂个旅馆的招牌,有人住变成旅馆,没人住当仓库。好不容易找到一家比较干净的,价钱都一样,每人10元。要自己攒火取暖,我不会,就说不要了。放下背包,随后去一家裕固族牧民开的小吃部吃饭,本来武威的“清真羊肉泡馍”就让我拉了肚子,吃了这顿饭就更重了。那个饭不要说吃,现在想起来都想吐。一条街上来回走了几圈,盘算着怎样能少花钱还能写生的问题。带的钱已经不多了,要保证写生活动圆满完成。



我的手机早就没有了信号,和外界无法联系,只好当表用。天很冷,回到旅馆,不想同屋住宿的已经把火攒好,有了暖意。他叫潘竟军,原籍在甘肃省民勤县,上一辈就迁到内蒙古阿拉善左旗了。煤矿开铲车的师傅,人很厚道。一个多月前,作为技术骨干力量,被老板从阿拉善左旗煤矿临时调到这里的新矿点、技术指导,完成任务还回去。这几天在帮当地的牧民用铲车修路。大家同为“天涯沦落人”自然觉得很亲近,聊的也很投缘。来的时候路过九条岭就见到许多的煤矿工人们,可是他们是怎样在井下工作?生活又是什么样呢?我一直怀着好奇心。所以,我向潘师傅请教和了解煤矿工人们的情况。他说:这里是牧区,为了不破坏草场,是不允许开露天矿的,只有一个不大的井口,安全性自然不如露天矿了。挖完煤就用石头把窑口砌死了,以后再长上草,不影响放牧。我说:那以后要是地震,不是一下就塌下来了吗?是啊是啊,一般再用土石填上,国营的矿井,挖得差不多了就不再挖,废弃了。个体的就不好说了。这里的工人们大部分都是青海省门源县的农民,回族多。七个人一班(因为国家有规定,不超过七人的事故,不算大事故),三班倒。每个工人都是从井下上来就给家中打电话报平安,前几天就有回族工人被砸坏了腰脊椎。还在武威医院,估计可能要残废了。他们挣钱也不是很多,一般的就是一千多一点,有的七、八百,这要看他们挖出多少煤来定,可是他们还都挺满足的,毕竟是挣钱了。井中当然是漆黑的,每个人就靠头上的矿灯来照明。有的井中水很大,每天都要往外抽,上面还漏水,所以上班要穿雨衣、雨靴……。



听着这些,吓得我直出冷汗。



他见我是远道而来的写生画家,就主动告诉我:现在大雪封山,又不通班车,你上不去。这样吧,明天我看看要是没有事情,我用老板的越野车带你上山。我高兴极了!难得遇到好人,难得遇到帮我的人。他见我不习惯喝这里的水,就买来许多饮料给我喝。



人,出生后为了活着就开始了艰苦的工作,特别是当你出门在外就更显得艰难了。此时,不依靠朋友帮忙又去依靠谁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2 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五、出祁连山







可惜,第二天正准备出发。潘师傅的老板突然接到“矿管”的电话,要潘师傅去给一个煤场帮忙,用铲车给往外运煤的卡车装煤,这不是一天就能完成的。“用老板的越野车带你上山”的事泡汤了!没有办法。



四处都是高高的雪山,考虑了一下。我跟潘师傅的铲车一起去了煤场,煤场周围的山势也不错,可以画一点速写,拍几张照片。就在祁连山中,我给潘师傅拍了照片。又认识了家在西宁的杨和春,回族。他是一个有文化的人,为了生存来这里打工,当保管什么的。看我百无聊赖的样子,潘师傅就说,不然你到九条岭画画去,我给你找车。我其实早就觉得高山不能上,留在这里必要不大,只是没有说。潘师傅一说,正合我意。



我搭上了潘师傅给我找好的去九条岭的运煤卡车,很大,是“东风”。装了十六吨煤。临行,潘师傅又塞给我一盒“精品云烟”,我推辞不过,握紧了潘师傅的手——不知何时再相见了!人生总是分别多于相聚,此生相见又在何方呢?



……



山高路不好走,个体司机们往往为了多挣钱而超载。所以这辆载重的“东风”卡车行驶很慢,又因为全部是盘山路,不便和司机说话,不一会,我就在汽车的摇晃中打起盹来。突然,我被一种气体放出的声音惊醒,我说:坏了,是不是轮胎出了问题?司机师傅说,不要紧,到前面再看。车到山路稍微平缓的地方停下,司机师傅下去了,我也跟着下去了。完了!后面的一个轮胎瘪了。是不是被扎?我不知道,反正是轮胎在撒气。我们又上了车,勉强的又往前行驶了几步,没办法,停车。——我从小出了学校门又入学校门,毕业后又一直在文化部门工作,两只手除去会拿笔什么都不会。现在就在祁连山的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连个人影都不见的荒原雪岭上,要当“学徒”——实践怎么换汽车的轮胎了——先帮师傅去搬石头,塞在车轱辘的下面,预防车体打滑。然后又帮师傅用力往下“拧”轮胎上的大螺丝,我没力气,师傅也不行,拧不动。师傅就扒着车帮站在扳钳柄上用力往下“很”劲踩,一个一个的,总算是把八个螺丝都拧动了。再帮师傅趴到车厢底下打起千斤顶,我累得已经是气喘吁吁、浑身冒汗了。之后,还要钻到车下帮师傅狠摇手柄、卸下备用的轮胎准备替换。那么大的轮胎!好重啊!我扶都扶不起来。慢慢的勉强把轮胎换上了,又是帮师傅拧紧螺丝,撤掉千斤顶、搬走防止打滑的石头……。



好了,可以走了。司机师傅说,今天要不是你跟车,我自己一个人真够呛,等到了下面我请客,感谢你。我说:不用,我搭你的车,应当感谢你。



车到九条岭,我下来了,挥手和司机师傅再见。开始我的写生,可能是换轮胎换的,手有点不听使唤。只画了一张八开的速写,之后我就拍照片。一路慢慢的往下走……。



当我坐上由九条岭返回武威的班车时,我长叹一声。唉!



……



我的手机有信号了,姐姐发来的短信,是妈妈让她发的。问我什么时候回天津,叮嘱我注意安全。同事发的也是这个内容。



又去了武威汽车站招待所住宿。这次给我安排的是自己一个人,房间还有电话。我很高兴,省得和别人同住,担心东西丢失,睡不踏实。刚刚躺下,电话铃声响了,我拿起电话说:你好请讲。那边女人的声音:你好先生,我是**美容院,先生需要小姐吗?我说:不需要。



真烦!真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2 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六、看看乌鞘岭







据说:当年石鲁先生创作《古长城外》,就是取材乌鞘岭而画出的。



我决定沿着石鲁先生的足迹去乌鞘岭。坐的是由武威发往兰州的快客汽车,早晨6点半发车,到达乌鞘岭9点左右。



乌鞘岭在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因地理位置独特历来有河西走廊东大门之称。乌鞘岭的“鞘”当地人的发音是“sao” 。乌鞘岭,藏语叫“哈香日”,意思是和尚岭。乌鞘岭地理上属于祁连山冷龙岭的分支。主峰海拔3562米,年均气温零下2.2℃。乌鞘岭的西端经过雷公山(海拔4326米)、代乾山同冷龙岭主干山脉相连;东端的毛毛山(海拔4074米)、老虎山往东北方向逐渐没入黄土高原。因此有的地理书中讲解乌鞘岭时说:“乌鞘岭是介于雷公山和毛毛山之间较低的部分。”横亘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这一片山脉,因在乌鞘岭形成最低凹处——就形成了自“丝绸之路”以来,是通往河西方向的必经“要道”。广义的乌鞘岭还包括雷公山和毛毛山,它们是中国北部内陆河与南部外流河的分水岭。乌鞘岭又是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



我登上了公路边的最高峰,极目远眺,感到心胸开阔了许多。说“江山如此多娇”真是恰如其分,难怪历史上那么多的英雄豪杰为它“而折腰”!我不是英雄,没有折腰,却折服于在人间有乌鞘岭这样美丽的景色?高峰上虽然寒风凛凛,在脚下兰新铁路穿“长城”而过。我拿出画夹,在一股无法抗拒的情感驱动中连续画了五张八开大小的速写;拍照,必须要真实地记录这曾使“历代英雄折腰”的“多娇江山”。我也要给自己在此时此地“定格”——自拍,以记其事。



手机铃声响了,一看号,是单位打来的,不知什么事。下意识的想到:影响情绪。我正在无数英雄“折腰”的地方写生——“将在外君命可以有所不受”。不接!



从乌鞘岭上下来,我沿着公路继续往前走,我舍不得马上坐车离开,我要把它的形象神理永远存放在我的心中,化为我以后创作的无穷动力和灵魂归宿。我也深深地知道:当我再回首的时候,我就已经离开了我深爱着的祁连山了、离开了青藏高原、离开了河西走廊、离开了给我无数灵感的“天骄”之乡、离开了这块土地上给我许多帮助的“朴素”民众……。



我几乎是含着眼泪登上去兰州的汽车。再见了!我的祁连山。再见了!我的青藏高原。再见了!我的河西走廊。



……



离开乌鞘岭,汽车开始奔驰在黄土高原,这厚重的黄土不知埋着多少故事?不知埋着多少英雄的骸骨?我一路感叹不已,感叹这养育了万代子孙的“黄”天厚土。一座连着一座的黄土土丘真是黄,就好像是黄色的标语纸贴在墙上被风吹雨打两三天后的那种颜色感觉,让你的思维根本就无法忘记、挣脱历史。



兰州,来过许多次了,也看了很多,不作停留。略作思考,决定买票,去看“踏破贺兰山缺”——来的时候,因为顾虑“雕塑家”需要的素材和我不一样,暂时没有去。现在我要去了。



一天没有正经吃饭,吃了从新疆带出的“馕”。



去银川又是硬座普快夜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2 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七、贺兰山遇险







我就像一块充电电池在急剧使用后,电量都放出一样,失去了记忆。怎么也想不起来我从兰州到银川的车上干了什么,一路上我没有画速写。只记得坐在我的对面是一个四川人,背着很大的行李,到银川打工。



早上6点多,到了银川。我想,可能是我在车上不知不觉睡着了,因为下车以后没有感觉到困乏,也没有感觉到肚子有多饿,就很想去贺兰山。贺兰山我是熟悉的,来过几次。还记得几年前第一次来这里的水墨写生作品,天津《新闻探索》曾予以专题介绍。如是,去贺兰山写生的路线,还用问别人吗?不用。



去贺兰山要先去华西村。银川的华西村和江苏省江阴市的华西村有着渊源的关系。据说:是在1996年到1999年,江苏省江阴市的华西村出资300多万,帮助西海固地区四个县一万多农民走出了荒山恶水,来到银川市郊的镇北堡地区开始新生活,是一个新建的移民村庄。华西村距首府银川只有20公里。它北望沙湖、南连影视城、西依贺兰山、东临黄河,区内遍布宁夏人文景观和历史文化遗迹,颇有风情。的确,去华西村班车票价4元就表明不是很远,一会就到。但是到达华西村以后再去贺兰山就没有班车了,需要租车。



料峭春寒的季节是没有游客的,所以当我在华西村下了车,马上就像一滩鲜血遇到了秋后的蚊子一样——出租司机们都“叮”了上来。我四周望去,没有别的车,都是“三马”,就是有方向盘、有车门、有车窗,新型的那种。后面有两个座位,比较舒适。租车就要讨价还价,“狼多肉少”就要打架。这些出租司机师傅们可能是因为好久没有客人来了,就为了争夺我这块“肉”打起了“口水”仗。有个年轻司机颇具“贺赖部”气质,竟抡起巴掌揍起比他年龄大的司机——我看不下去了,成了劝架者。看得出来这个司机是个老实巴交的、40多岁的西北汉子,属于那种给了他媳妇也看不住的类型。我很同情他。所以不要他们去“争”了,我自己选择了他做我的司机,去贺兰山。我答应给他15元,干得好再加5元。



他很满意的样子,马上就忘记了巴掌打在脸上的疼痛。尽心尽力的载着我奔向贺兰山!



“贺兰山”是蒙古语,黑色骏马的意思,180公里左右,呈南北走向于内蒙古和宁夏的交界处。东为银川平原,西则是阿拉善大沙漠。历史上贺兰山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聚居地。春秋战国时代,为羌戎所占据。西晋时期,居住在漠北的13万匈奴人南迁,其中一个部落叫贺赖部,在“流沙”以东的群山中游牧,贺兰山因此部落而得名。隋唐时代贺兰山又落到突厥和回纥族之手,为其游牧之地。宋朝末年,这里成了西夏同成吉思汗争夺的要地。元朝,据马可·波罗记载:宁夏是吐蕃族的一部分,首都是贺兰山。清代康熙年间,朝廷念蒙古族将领和罗理归顺清廷及出征西藏、青海有功,划贺兰山以西为牧场,称之为阿拉善额鲁特旗。贺兰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为历代兵家所重视。贺兰山经历过远古战场的角笳声、嘶杀声和震颤心灵的悲壮。孰是孰非?千秋功罪,谁人评说?



看到贺兰山就如同看到悲壮惨烈的战场,山石结构互相挤压造成的巨大撞击力给人精神极大的紧张感——我敢相信,不要去说年轻的司机,不管是谁,长期的在贺兰山脚下生活,都会在贺兰石的感应下迸发出“突发性”的攻击。只有这样的解释,才能够去理解“远古战场的角笳声、嘶杀声和震颤心灵的悲壮。”



拜寺口双塔,是宁夏唯一的密檐式砖塔,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曾是当时西夏国的佛祖院,供奉释迦牟尼和多宝如来。塔顶刹座由一排排施以彩绘的仰蓬组成,转角处各有力士一尊。往远处看,古松立于峭壁之间,残雪留存高山之顶,雄伟险峻,是山水画写生的好去处。我也是在贺兰山石挤压结构的“感应”下“突发性”的攻击了我的画纸,攻击了五次,就画了五张八开速写。意犹未尽,举起照相机又是一阵“狂拍”。我觉得还是不过瘾,要求司机带我到那些树木中去,在我看来那些树木就是古代将士“马革裹尸”的化身,带着英雄灵气。



司机真是老实人,看我在画画,他自己跑到一边敲打石头。我不知是什么意思,没去理会。当我叫他开车拉我去拍照树木的时候,他把几块石头递给了我:带回去吧,贺兰石。我的心一下子歉疚了,心中刚才说他“看不住媳妇”的想法没有了。



“三马”车沿着贺兰山麓行走着,我要去看看贺兰山口,那是我过去采风生活过的地方,很是怀念。透过车窗我看着贺兰山色……。突然,我哎呀一声!感到世界翻转了。刹那时,车门车窗的玻璃全部粉粉碎,车子的钢铁结构也发出折断声……。翻车了!我被整个扣在了地上……。血,手上被碎玻璃划破。司机则是满脸血花。我本能的说:赶快把我弄出去!送出我的大背包,我勉强的钻出了残破的“三马”车。太突然,我一时懵了,不知所措。



幸亏我穿着厚厚的棉衣!幸亏我戴着帽子!幸亏我的大背包挡住了许多的碎玻璃!



没有受多大伤,棉衣扎破许多的口子;没有受多大伤,我的照相机摔坏了。



司机道多少歉,都没有用!我的写生活动被迫中断了!



……



“人言为信”,我没有食言。给了他20元钱。没有了车,我只能步行到华西村,坐班车返回银川,再作定夺。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2 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八、归途







想起来一直后怕,是什么原因翻车了?到现在我也不明白。但没有了照相机,就失去了一半采风写生工具。本来我的计划是从贺兰山转道六盘山去陕北、渡黄河赴山西吕梁山写生,然后再回天津,现在因为特殊“事故”的原因——我只能放弃了。这是此次写生活动中的最大损失。                                                               



我的照相机相伴我多年,为我历次写生采风立下许多功勋,不想也在这次事故中“光荣负伤”,不能再上“火线”。更主要的是:我的精神受到了极大的损伤。



立即发短信,将事故情况通知了我的所有新、老朋友们。大家回信,都说:尽快原路返津,注意安全。



所以,我没在银川停留,懵懵的坐班车退回到乌海,买了第二天返津的预售票。住在火车站附近的“红太阳旅馆”,脱掉穿了一个多月的棉衣服。同屋的是来内蒙打工的、宁夏六盘山地区固原县的一个小伙子。我向他讲述了放弃去六盘山写生的原因。他说:哥,只要人没事,就是万幸,以后有的是机会!                                             



是啊,只要人没事,不就是万幸吗?



……



第二天中午时分坐上从乌海发车的普通快车。一路又是难熬的长途旅行,历经临河、乌拉特前旗、包头、呼和浩特、集宁、大同、张家口、北京等地区,在20多个小时之后的上午时分终于回到了天津。



回想这次采风写生历程,令我难忘:西北地区是雄阔苍茫的,也是悲壮高歌的;西北民众是质朴诚挚的,也是慷慨热情的。虽然经历了一次劫难,我却收获了更多的感慨。但也给我这次写生活动留下了深深地遗憾!







                                               



(全文完)



                                          







                                               2005年4月25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